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8-08-15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大學倒了沒
7.69分上大學



【社論】
大學倒了沒
 
 

「大學倒了沒?」這句話,極可能是未來幾年大學入學考試、放榜季節的問候語。確實,從錄取分數年年創新低、錄取率卻反向創新高,以及學校招生不足等問題益發嚴重來看,他日的大學關門未必是新聞。

似乎所謂後段班大學也有一肚子的苦水,因為他們也沒料到情勢竟會惡化得如此迅速。被點名的後段大學認為,與其是自己體質爛到倒,倒不如說媒體推波助瀾唱衰,而(提前)兌現了所謂的「自我實現的預言」。

例如,猜測錄取最低分究竟花落誰家?竟變成了台灣教育新聞的年度重頭餘興。但點來點去,猜來猜去,其實也就那幾家。問題是,若學校先被污名化,學生能不做鳥獸散?如此惡性循環,招生不足額也就在意料中。

但話說回來,會遭人點名恐怕也非空穴來風。對於這個問題,教育部和媒體輿論似乎是鐵了心,要以退場來收拾爛攤子。然而,如果我們把這個問題當成一個教育制度的體檢,而非純粹的經濟供需失衡來看待,則顯然主管機關還可以做得更多。

舉例來說,「治理」(governance)已經是當代重要的制度實踐,因為治理除了攸關結果的評估之外,也包括對民主參與的培力。正因如此,大學治理之重要性自不待言。雖然沒有確切的數據比較,但一般大學的從業者在言談間普遍認為,大學治理愈差者,往往辦學績效、研究能量,甚至教師服務熱忱也都愈差。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雖然從1990年代初呈現大學設立鬆綁與治理民主化的並行,但在形式規章的肖似之外,各校之間的治理實踐其實仍存在著相當大的落差。尤其是新設私校,所謂的學校治理尤其困難。一方面,新設大學是制度的後進者,形式規章可以抄襲,但如何化作實踐卻是極大的挑戰。另一方面,新設私校具有營利任務,卻又面臨回收期必須盡可能縮短的問題,但所謂的民主治理並不具價格性,難有誘因使之服從。

也因此,很多人對新設學校的詬病不只是學生素質差,實際上還包括了教師人事晉用的扭曲、刻意經營地方政治關係而非辦學,以及董事會、學校行政單位結構的不穩定或超穩定,都是學校短中長期發展的絆腳石。私立大學縱使隸屬私人所有權,但教育總還有它的公共性。倘若成為一人、一家的私產,或是被詆為學店,無論它的招生多好、或是評鑑全部過關,其實皆非高等教育的真正目標。

綜上述,我們認為未來的高等教育環境整頓勢在必行,但僅僅訴諸市場手段是否是最佳作法?關於這一點,教育主管單位顯然必須更費心面對與處理。

(回目錄)



【左右看】7.69分上大學

【左看】
正視產業結構
李亮/文字工作者

隨著7.69分上大學的新聞被一再重述,人人都可上大學的幻覺充斥著整個社會,所謂「大學品質下降」、「大學高中化」等等議論甚囂塵上。然而,7.69分絕不表示人人都可上大學,因為有許多非分數門檻已經將許多學生摒除在外了,其中之一就是經濟。私校動輒一學期5、6萬,公校亦要2、3萬的學雜費,對許多人來說,早已是難以負荷的重擔。

再者,大學品質下降、大學高中化等等議論,其參照點往往是日後的就業表現;由於大學畢業生失業率持續維持高檔,似乎便自動反過來證成了前述議論。然而,姑且不論此類議論並沒有客觀評鑑標準的支撐,更大的問題在於背後存在一種「有本事就能出人頭地」的意識型態,把職業成就與性格能力直接連結起來,完全忽略了勞動市場實際上受到多種結構性因素的制約,絕非個人努力就能超越。

最明顯的如台灣長期處在全球產業分工鍊中低利潤的加工製造段,科技與人文社會的許多高階研究都與台灣無緣,勞動市場上能容納的大學畢業生自然受限,高級人才持續外流、大量畢業生學非所用,乃成為常態。




【右看】
戳破教育詐騙
王放/政治評論員

台灣簽署通過的聯合國《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公約》明訂,高等教育應該逐步做到免費,避免任何人的受教權受到經濟因素阻礙,只要考得上,就應該念得起。然而,台灣的教改顯然走的是另一條路。由於7.69分上大學的情況出現,台灣的高等教育已成為隨便就考得上、卻不見得念得起的局面。

這種教改路線或許有違理想,但卻是市場經濟中的現實。高等教育畢竟不是慈善事業,相反,高教是一種投資,畢業生能夠在未來就業、事業發展上佔據相對的優勢。因此,免費上大學其實是全民給知識菁英補貼,要求受教者付出高價才是公平正義的表現。

但今天台灣高教最為人詬病的問題是,它正逐漸失去投資加值的效果。不論是入學標準的低落甚至幾無標準、未來就業前景的黯淡、以及整體教學資源與品質的稀釋,都讓大眾開始懷疑這不過是一場以教育為名的詐騙。這又以所謂後段大學為甚。

面對這種市場亂象,政府亟需發展一套更加透明、具有公信力的學校評鑑制度供民眾參考,消除教育投資中的訊息不對稱,使劣質學校在少子化趨勢中自然遭到淘汰。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