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2-06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教育與職訓能否抗失業
告別釋聖嚴
  兩分錢:鼠去牛來話體壇
  政經掠影:經濟危機的改革契機



【社論】
教育與職訓能否抗失業
 
 

這波的失業潮確實來得又急又凶,不止台灣如此,其他國家亦多陷入坐困愁城困境。無可諱言,如何舒緩失業潮,已成各國政府施政的重中之重。

在所有可行的方法裡,最值得一談的當屬職訓與教育所能(應)發揮的作用。目前勞委會針對工時縮短企業提供了在職員工的「充電加值」計畫,而教育部也在先前提出教育券構想。後者雖然名稱尚未定案,但無論是津貼或券,都無改於以教育或職訓提升再就業能力的實質構想。

根據人力資本的理論,教育與職訓為人力資本的構成要素,學歷愈高、技術替代性愈低,則生產力愈高,就業機會便愈不易被取代。連帶地,產品附加價值也就愈高。總體而言,人力資本愈豐厚的國家,則國家競爭力也就愈強。

但人力資本的理論這回踢到了鐵板。癥結在於,人力資本的理論相當程度是建立在競爭性市場的預設,但我們現所面對的卻根本不是一個供需充分、正常的競爭市場。相反地,目前的困境是需求萎縮所導致的生產過剩,而非供給面勞動力的素質不精,或因就業競爭所導致的替代問題。

簡單講,我們要解決的失業問題是消化現有人力資本存量的閒置,而非不足。

因此,我們很擔心,不斷地再教育與職訓,其實是浪擲資源,平白製造出更多的高學歷、多證照失業人口。按理,人力資本的迷思,我們應不陌生。過去十幾年來的高等教育無限制擴張,最後導致今天的高學歷高失業,難道不就是活生生的人力資本閒置悲劇?

那麼較務實的出路又是什麼?答案是,類似擴大就業的應急。雖然應急,但卻是最能立竿見影。當然,擴大就業的短期刺激只能救急無法救窮,但相較於不切實際的再教育與職訓,失業者寧可選擇馬上上工。

然而再教育並非一無是處。只是再教育的意義絕不該被當成技職補習班招生來訓練;相反地,所謂再教育應該開設類似職業安全衛生、勞動法規等課程,因為在不景氣年代下,可能會有太多人抱持「先求有,再求好」的想法應聘,結果因此罔顧自己的勞動權益,甚至犧牲了健康,反讓社會問題層出不窮。

台灣人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經夠長了,實用技術也不算匱乏,真正需要的是就業機會與權益保障的結合。有關單位應以務實的前瞻性思維因應才是。

(回目錄)



【左右看】告別釋聖嚴

【左看】
地獄不空 哪有涅槃
趙萬來/大學教授

釋聖嚴死了,留下遺言:「寂滅為樂」,但芸芸眾生未有絲毫樂狀、聞偈精進,反而一片大慟,也就是所見寂滅者乃因肉身爾,不是心念,正是俗眼俗證,與他們信奉師父所揭示的境界不啻相去雲泥,應該說,聖嚴無來也無去,不過是愚人癡人間藉個僧人演出又一齣鬧劇,聊資遣發多餘情緒。

聖嚴,不是一闕傳奇,勿寧是一場誤會。

渠所立派的法鼓山,不在遠,就在台北,較諸其他三大佛門直截台灣頭面人物,得到最多權貴名流的護持,所以法務蒸蒸日上,問題是這一籮筐的政客、財主與影星都是造業最重的慾海男女,自有來山悲懺的動機,卻被高捧、照亮、放大,成為善男信女的典型,不問可知,這樣的法鼓山必然道行輕薄了,無關聖嚴本身修為。

事實上,聖嚴自知打佛七需要時間、打禪七還需要文化,都屬於中上人等的條件,而與普羅大眾無緣,所謂眾生平等不過是一句誑語。抑有甚者,期許這些中上人等發菩提心,適足以堅振他們無垢的自信,一方面練心成為自了漢,不問資本是業力;一方面心地柔軟,開始慈悲喜捨,成了善霸,益加鞏固現行的吃人制度,從而驅趕勞動階級更離異佛法。地獄不空,哪有涅槃!




【右看】
佛教鼎盛 挑戰正多
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有道台灣開了漢傳佛教未有之盛世,徵諸聖嚴法師往生所引起的巨大迴響,確實庶幾近之,雖不敢逕稱台灣佛國,但確有佛國台灣的一面,讓佛教源出的印度來客驚訝不置,也讓無神論的大陸官民睜大眼睛。

但在有識者看來,正信佛教正處於由盛而衰的轉捩點,試看各大學的校園已普遍不存在佛學社,這是近30年來佛教勃然興旺的後備力源,同時苦學、苦修、苦行、苦證的高僧大德也成絕響,不復有如今日開山立派的領頭羊,更可憂的是,四大名山的開山祖師一皆年登耄耋,聖嚴已去,星雲大師、證嚴上人及惟覺老和尚也都體氣羸弱,一旦圓寂,復繼乏人,就怕佛門從此寂寞無聞了,只因為到今日依人勝過依法。

應該看見,宗教也是個市場,行情起落無常,例如曾經流行於戰後的基督、天主兩洋教,已經讓位土教了,而土教也遭到腹背兩側挑戰,迎面而來的是享樂風高漲,吸人心神幾已成為另一種宗教,而在信仰的究竟上藏傳佛教四派俱見殊勝,近年更有接引古印度及原始佛法的修行法門,如內觀,完全摒去宗教色彩,直面心性用功,頗能滿足知識階層袪除神祕化的要求,後勢可期。這一切都鞭策佛教在四大山門的基礎上力求精進,否則,傳承問題就不是掌門人屬誰的問題了。

(回目錄)


兩分錢:鼠去牛來話體壇
■陳子軒(世新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

回顧鼠年的台灣體壇,是個悲喜交雜的一年,有令人不可思議的憤慨,也有令人振奮的驚喜。

棒球在過去一年中,帶給台灣的是悲多過於喜的。3月份的8搶3奧運資格賽為台灣掀起第一波棒球熱,也造就了林哲瑄、羅國輝等新世代的棒球英雄,然而,關於棒球的一切就此開始走下坡。6月份,一向準時每5天一次帶給我們全民向心力的王建民,在跨聯盟比賽出戰休士頓太空人隊,繞過三壘準備得分時意外傷了腳,整個球季也再也沒有出賽過。

北京奧運,更是令人傷心的地方,棒球兵敗中國,是許多球迷心中永遠的痛,一場又一場比分接近的落敗,更是令人扼腕。射箭、網球、跆拳道等等原先期待會有好表現的項目都不如預期,只有蘇麗文的堅毅精神的展現,是燠熱8月兩週間,唯一真正令人想珍藏的一刻。

真正讓棒球迷傷心的卻不僅於兵敗北京而已,中華職棒的米迪亞暴龍隊球團高層竟直接涉入操控比賽,另一支始終人氣無法拉抬的中信鯨隊也宣布解散,讓即將邁入第20年的中華職棒回到了原初的4支球隊,此情此景實在讓人不勝欷噓,也不是統一獅隊在東京亞洲職棒大賽的精彩表現可以彌補的。

棒球迷不好過,籃球迷同樣心傷。具有悠久歷史的瓊斯盃籃球賽,中華隊竟然寫下首度墊底的成績,而SBL聯賽似乎真的擺脫不了國內頂級籃球賽事的「五年魔咒」,繼CBA在第5年時因為與東森轉播權利金談不攏而收攤,SBL第6年也面臨同樣的困境,與緯來同樣發生了轉播權的爭議,這樣的爭議從鼠年延續到了牛年,如果缺乏電視的曝光,可以想像主力觀眾群已經是侷限在年輕學生的SBL,其前景將更為晦暗。

如果說要找出去年台灣運動員最令人期待的,我想就屬曾雅妮了。6月份在女子高球四大賽之一的麥當勞錦標賽中勇奪冠軍,並且一路維持高檔的狀態,奪下了去年度LPGA的年度新人,年僅20歲的她在年度排名中也僅次於墨西哥球后歐秋雅,儘管曾雅妮挑戰LPGA之前的實力就已備受肯定,然而如此佳績的確是難得的驚喜。

說到驚喜,台灣網球一哥盧彥勳也頻頻在大賽中有令人驚豔的表現,一是在北京奧運首輪擊敗英國好手、也是下任球王的熱門人選之一莫瑞,在鼠年即將結束之際,在澳洲公開賽又擊敗了世界排名第11的納班迪恩,雖然無力再創佳績,但已為接下來牛年第一炮的台維斯盃醞釀十足網球熱的能量。

很有趣的是,過去這一年,幾乎所有令人期待的表現都是以失望做收,反倒是不經意的角落所冒出來的驚喜格外令人珍惜,牛年棒球界的第一件盛事經典賽WBC,我想並不被許多人看好,而且是近年來少見充滿變數與未知的一支中華隊;重回4支球隊的中華職棒,或許在淘汰兩支體質較弱的球隊後,能讓球賽更精彩也說不一定。

告別「亂」的鼠年,希望迎來「驚喜」的牛年。

(回目錄)


政經掠影:經濟危機的改革契機
■卞中佩(社運工作者)

經濟危機,對於每個國家來說,是挑戰,卻也是改變的契機。1929年全球經濟大蕭條,面對景況日益深重的社會沈痾,不同的國家,走了不同的解決路徑,較為人熟知的,就是美國的新政,極端一點的,則是德國的納粹。但其實著名的社會福利國家瑞典,也利用經濟危機脫胎換骨,將整個國家改造為舉世稱羨的福利國。台灣面對這一場百年一遇的經濟大風暴,到底要怎麼走?

不同的解決路徑,代表了對經濟危機的起源有不同解讀。瑞典社會民主黨幾乎在與凱恩斯提出有效需求的同時,針對資本主義的弊病,提出了消費不足理論,以創造生產性就業機會為根本,大幅提高政府公共支出,不僅製造有效需求,也拯救失業率,使得瑞典從原本高達30%的失業率、16.4萬人失業,到1937年降為1.8萬人失業。

這樣的手法,看似與現在各國的救市手段沒有兩樣,卻有本質上的差別。以目前台灣馬政府為例,可以說是無所不用其極地灑資源,從擴大內需,到消費券,再到近期釋出大量政府短期工作、教育券及10萬名研究助理,從短期刺激來看,的確符合創造有效需求的特質,但從長期的角度觀察,卻對台灣未來社會結構毫無想像。

不過要讓馬政府有不同的想像,其實也是難為國民黨了。當年瑞典的社會改革,除了是社會民主黨中若干理論家具有遠見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瑞典強大的工運實力,從經濟危機蔓延到瑞典,小從抗爭大到全國性罷工不斷,最後逼使資方團體妥協簽署莎堡協議(Saltsjobaden Agreement),建立集體談判制度,使得資方在動手裁員時,必須勞資政三方談判。而也因為這些抗爭,資方也對政府的種種社會改革妥協,同意由提高累進所得稅、遺產繼承稅和財產稅籌措。這些都打下戰後瑞典成為社會福利國家典範的基礎。

將近百年過去,又是一場深不見底的經濟危機,但這次已經沒有共產主義競爭的壓力,工會運動在1980年以來的打壓下力量羸弱,政府及勞方都在資方全球化生產下沒有喊價實力。目前可以看到各國的經濟危機政策,幾乎都是政治菁英的財稅及貨幣政策,不顧一切的灑資源,卻又從來不正視因為長期小政府理論下的財稅缺口,對於富人稅更是不敢觸及。對於制度改革,僅有些許點綴,完全沒有想像,至今仍只有毫不具體的全民健保支票,而台灣則提出了老年長期照護保險制度。這種救市方式,最後就算拯救了經濟,仍然會因為國債高築而進一步造成財稅不平等,為下一次危機累積資本。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