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設計/Design

<--按此進入網站首頁

     
 

第二十七期:【雜記隨想8Loft Living、聽來多麼迷人的生活風格

by 報主Geoffrey建築師/on 2005/06/10

 
     
 

不知怎的,最近台灣房地產市場(其實包括對岸大陸也是)突然流行起了Loft Living這個字眼,霧裡看花的結果總是讓人越看越有朦朧之美,不知不覺就墮入了行銷廣告的美妙情境。其實,Loft這個字眼原意僅是閣樓、廠房之類的稱呼,為什麼會突然跟迷人的生活風格混而為一,那還是要從「藝術」這件事情開始說起。

近代藝術重鎮紐約的最具代表性地盤,響噹噹的名號若非SOHOSouth of Houston莫屬。五、六十年代開始,在一個偶然機會之下藝術家往位於曼哈頓半島的紡織工廠集中遷徙,除了逃避市區日益高漲的房租以外,重要的是這些廢棄多時的廠房意外地提供了較一般公寓更高更寬更廣的空間,讓藝術家們的創作在尺度上更能無限揮灑,也帶動了近代藝術在紐約一股推波助瀾的風潮。從那時起,SOHO這個縮語儼然成為了近代藝術專區的一個代名詞。

SOHO的起源並非政策刻意塑造,這種藝術原生的構想投射到空間搭配的創意,很自然也感染了其他國家地區具有類似靈魂的近代藝術家們,於是一處處近似SOHO藝術專區的空間也紛紛衍生,甚至不避諱地掛上SOHO這個縮語的招牌詞彙。

以我們比較熟悉的地區文化領域來舉例,台灣台中的火車站20號倉庫、台北的華山藝文特區都有類似的意象。前者原是鐵道倉庫、後者則是酒廠,與SOHO的紡織工廠當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SOHO為藝術家自覺式地群聚、生產創意之地,但台灣仰賴前期規劃、刻意促成且主要提供為藝術展示而非生產的空間安排,還是有那麼一點味道上的不同。

另一個比較熟悉的地區,對岸大陸在上海蘇州河畔倉庫由台灣設計師登琨豔引領而起的藝術專區,還有北京798倉庫大山子藝術區所奪取的國際目光,在規模與創意上則展現了更為宏觀的企圖。重要的是,兩者的成立都跟紐約SOHO的緣起類似,是由藝術家自覺式地都市分區游牧移動「無心插柳」的驚喜成果,這一點讓專區的成立更多了一點藝術自主的成分。

說了這麼多,到底藝術專區跟Loft Living的關係是什麼?讓報主Geoffrey趕緊切入正題解釋一下,那就是從紐約開始的SOHO廠房式藝術生產、展示空間的「波西米亞」自由味道,無形中感染了紐約另一邊另一群屬於「布爾喬亞」特質的菁英階級,於是廠房式高寬無邊無際的空間屬性、180度翻轉成為豪宅大戶的最愛個性。「波西米亞」浪漫與「布爾喬亞」高雅居然衝撞出了一個融合兩者的Loft Living生活兼設計風格,大概也是無形參與其中的藝術家們始料未及之處。

Loft所代表閣樓、廠房的藍領階級意象意外成為菁英階級的空間代表,習於販售空間行銷風貌的建商當然不會放棄這種時代風尚的節奏,台灣房地產市場也多了許多雨後春筍般的所謂Loft產品。但是,讀者可曾想過,這種除了大就是大的大陸型城市空間常見的居住尺度,硬塞到地狹人稠、坪價又貴的嚇人的台灣房地產市場,可曾會碰見水土不服、東施效顰的笑話?

印象中沒有哪位足夠份量的人物曾替Loft Living下過白紙黑字的註解,若竊以報主Geoffrey自我的主觀想法來看,起碼要具有以下的空間特質才稱得上能跟Loft Living產成一些聯想。比方說垂直挑高的尺度、水平延展無遮的視覺,或甚至配上強調空間解放的設計精神、帶著一點工業味道的材質暗示,或許才足以描繪一個比較完整Loft Living精神。

用比較直接的語彙來描述,Loft Living「幾乎不該有」隔間牆的存在(甚至衛浴隔間都要簡化輕化穿透化),一目四望除了偶一為了機能存在的獨立牆體、最該看到的大概會是整片落地景觀或是滿牆展示藝術了!當然,既然稱為Loft就不能出現蹩腳的公寓高度,34米以上的淨空間高度才足以揮灑這種生活風格的能量。由此觀之,台灣房地產市場掛著Loft羊頭的產品,恐怕都很難以經過細膩的檢證,只是再度淪為另一個「用過即丟」、「不知其可」的行銷時尚名詞罷了!

就像SOHO藝術家當初因為逃避高昂房租來到當地,SOHO現在搖身一變成為時尚商業的聚集之地,藝術家們再度被迫往Chelsea區域進行都市游牧的宿命。北京堪稱頗有東方SOHO格局的798倉庫,也逐漸因為旅遊商業湧進而排擠了無法支付高漲房租的藝術家,再度在北京城裡流離失所地尋找下一個心靈與藝術的棲地。

藝術被商業驅趕出了原生創作的空間,這是多麼諷刺與無奈的戲碼;若不知Loft Living內涵僅是玩弄時尚名詞創造行銷意象,那也是另一個「鳩佔鵲巢」的怪象而已。與其被漫天不知所云的行銷意象所混淆,不如提升知識來強健自我辨識謊言的能耐,這是報主Geoffrey一向在以「設計」主題為宗旨的電子報所欲向讀者傳達的內容之一。下一期,我們來探探另一個被市場行銷慣用引為行銷風尚的Lounge空間風格,也將會是一個同樣有趣的探索過程。

「人與空間的對話」網站首頁:http://www.gfrlee.com/design/

 

 

 

           

 
   
訂閱人與空間的對話--漫談設計電子報
請輸入您的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