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 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
  全文版
2008.10.20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永續公共工程入口網 第二次滿意度調查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推薦瀏覽

生態工作假期

台灣地球日

海洋台灣

水產出版社
 
 
環境新聞志工培訓營分享與結業 成果豐碩
圖片版權:http://www.tuurvanbalen.com

 

【相關連結】
近40名公民記者 為生物多樣性發聲
2007生物多樣性日 「碳」望生物多樣性保育
生物多樣性保育 逐漸成為全球產業獲利來源

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之「第三屆生物多樣性環境新聞志工培訓營」,經過第一階段的培訓課程,近40名環境新聞志工分為8組,分別從食、衣、住、行、育樂等面向進行生物多樣性的採訪報導。歷經一個月的時間,各組於18日下午的實習成果發表暨結業式,分享報導作品及其中的甘苦談。

各組報導的主題,從生活周遭的生物多樣性出發,涵蓋面向豐富多樣,包括綠屋頂、生態池、 便當店食材、衣服染料、自行車道等。各講師也針對採訪深度、內容豐富度、生物多樣性概念、創意等方面評分,最後主辦單位以各組的報導特色頒發獎項,給予鼓勵及肯定。報導志工在實習階段的過程中,將採訪寫作技巧學以致用,也體認到用報導為生物多樣性發生的重要,更有不少學員提出反思……精采內文

 
 
  綠色人物:另類少年出英雄 方明和投入動物保護 改寫人生藍圖
綠眼睛環境組織理事長方明和來台交流社區環保經驗。

作者:林穆琳(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浙江溫州商人的精明幹練享譽華人圈,家家戶戶追求經濟發展的企圖心無人能及。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學生受到的教育,永遠是如何出人頭地、飛黃騰達。這也突顯出在溫州長大、自學高中時期即不顧家人反對、堅持投入動物保育行列的方明和,是多麼另類的年輕人。

「我也算是個倔強的人,雖然歷經一些來自父母、師長的反對,還是堅持自己的理想。」方明和語調溫文,卻透露著些許擇善固執的強硬口吻。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陳誼芩

西雅圖正試圖為全球氣候變遷作出貢獻。 圖片來源: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宜蘭縣爲推動綠色消費、鼓勵商家販售綠色商品,只要有營利事業登記證,販售至少3種有環保標章的商品,且須設置資源回收區,就可登記成為「綠色商店」,還可申請低利貸款。但是,英國發現並非所有節能燈,都像我們想像的那麼可愛,有些節能燈會產生有害的紫外線

前陣子傳出蘭嶼重機具擱淺危及海洋生態的消息,台灣西邊的離島澎湖尖山村海域,近幾個月來,則持續受到疑似台電火力電廠的重油污染。而歷史古蹟,也難逃現代化污染的災難,有人想出以雷射清潔技術,還給雅典千年衛城神廟原來的面貌

美國聯邦政府拒簽京都議定書,但西雅圖市卻發起全美850個城市簽署西雅圖氣候變遷計畫。台灣地方政府也應仿效西雅圖市的自發行動,聚沙可以成塔。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我們的島:博士生的有機舖
大王菜舖子;圖片來源:我們的島

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剪輯:陳志昌

當糧荒的現代樣貌,以「沒得吃」和「不敢吃」的形式,在全球蔓延,也許除了技術改良和貿易談判的方式之外,必須進一步思考,一個在地取食和自然健康的有機解決之道。

在花蓮,一位準博士生,開設了一家現代有機菜舖,用他自己的方式,解決糧荒的危機。

一手推著嬰兒搖籃,一手看著網路訂單,這是今天的故事主角─王福裕,外號大王。他是一位專攻都市規劃的博士研究生,卻停下課業來到花蓮,經營一家有機菜舖,幫助農民行銷產品,實現心中的願望。他創造一個有機農產品的平台,向花蓮附近有機農夫購菜,再轉售配送給他的訂戶,在他提供的菜單中,以在地生產為主,找尋應時適地的農產品,讓農作合乎自然規律。精采內文

 
 
 
環境新聞志工培訓營分享與結業 成果豐碩

本報2008年10月20日台北訊

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之「第三屆生物多樣性環境新聞志工培訓營」,經過第一階段的培訓課程,近40名環境新聞志工分為8組,分別從食、衣、住、行、育樂等面向進行生物多樣性的採訪報導。歷經一個月的時間,各組於18日下午的實習成果發表暨結業式,分享報導作品及其中的甘苦談。

各組報導的主題,從生活周遭的生物多樣性出發,涵蓋面向豐富多樣,包括綠屋頂、生態池、 便當店食材、衣服染料、自行車道等。各講師也針對採訪深度、內容豐富度、生物多樣性概念、創意等方面評分,最後主辦單位以各組的報導特色頒發獎項,給予鼓勵及肯定。「淡北快的開發與爭議」一組在現場報告時,獲得最高人氣,因此獲頒最佳人氣獎;以綠屋頂為主題的「家家戶戶帶綠帽,水泥也能變黃金」一組,各項表現優良,獲得評審團一致好評,獲頒評審團特優獎。

報導志工在實習階段的過程中,將採訪寫作技巧學以致用,也體認到用報導為生物多樣性發生的重要,更有不少學員提出反思。以關渡自行車道為採訪主題的志工提出疑問,原來設定從育樂角度,談自行車休閒和生物多樣性的關係,但其實自行車道對生態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要如何寫出吸引讀者閱讀、又能進行「洗腦」的文章?

公視新媒體部周志村提出「二點一覺」〈新聞點、觀點、自覺〉的秘訣,告訴志工不要讓報導淪為說教,應該要「讓讀者和觀眾有思辨的能力」。營隊總講師、中華新聞人協會理事長趙善意則建議,從和民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地方切入,會讓讀者感到親切,也較容易接受。

報導「淡北快開發與爭議」的志工劉毓妮也分享其有趣的採訪經驗,她提到在採訪這則新聞時,常常覺得「很孤獨」,因為沒有主流媒體報導,令他印象深刻的是,跟著反淡北聯盟的自行車活動時,還被告誡進到老街要將旗幟藏好,否則會遭受不友善的對待。營隊講師、美國國家事務通訊社資深記者邱育慈回應,記者有時候必須偽裝自己,她也建議志工可以將收旗幟的過程寫入報導中。

歷經兩階段的養成,未來這群環境新聞志工,將在各地寫下環境新聞,為環境發聲。指導單位農委會林務局保育組組長管立豪勉勵學員,藉由公民新聞報導帶動公民社會的參與和實踐。主辦單位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董景生強調「營隊暫告一段落,但並沒有結束」,他勉勵志工,已經擁有新聞報導的技術,要繼續善加利用,可以藉由環境資訊中心、PeoPo公民新聞平台發散出去,讓更多人一同關心環境。

Top

 
 
  綠色人物:另類少年出英雄 方明和投入動物保護 改寫人生藍圖

作者:林穆琳(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編按:環境問題無國界,環保人士更該跨界合作,拓展自己的視野!台灣環境資訊與中華發展基金管理會合作所辦理的「兩岸環保與永續發展論壇」,邀請10位大陸民間環保團體代表來台交流,已於15日圓滿閉幕。為讓讀者對於中國的環境議題和環保現況更進一步的認識,我們特地專訪了本次來台的10位中國環境NGO代表,並由本週開始,連續推出10天「綠色人物」專欄,分享他們為守護綠色家園所作的努力和夢想。

綠眼睛環境組織理事長方明和來台交流社區環保經驗。浙江溫州商人的精明幹練享譽華人圈,家家戶戶追求經濟發展的企圖心無人能及。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學生受到的教育,永遠是如何出人頭地、飛黃騰達。這也突顯出在溫州長大、自學高中時期即不顧家人反對、堅持投入動物保育行列的方明和,是多麼另類的年輕人。

「我也算是個倔強的人,雖然歷經一些來自父母、師長的反對,還是堅持自己的理想。」方明和語調溫文,卻透露著些許擇善固執的強硬口吻。2000年,他與幾個志同道合的伙伴,成立了一個跨校學生社團「綠眼睛」,對著街頭疾呼野生動物保育,引發不少注目及回響。在此之際,又幸逢中國環保意識抬頭,一個學生團體居然奇蹟式的走過8個年頭,並在浙江、福建另外成立了2個分會。

「學生社團要能轉型成為社會團體,是很不容易的,更何況,我們當時都只是群15、16歲的小孩。」談起一手創辦的環保組織「綠眼睛」,方明和平靜中難掩熱情。他自述對環保的理想與感情,最早是來自在中學時,看到中國知名環保前輩唐錫陽著作《綠色環球行》所受到的震撼和啟發,「當時看得我淚流滿面!」他笑道。此時又恰逢可可西里武裝隊員在青藏高原以生命捍衛野生動物的消息蜚聲全球,更促使他義無反顧投入野生動物保育志願者的行列。甚至,為了環保志業,放棄繼續升大學。

在地大學生加入綠眼睛野生動物救助站的志願服務者之列。圖片提供:方明和早在2001年,由於社區環保宣傳活動和野生動物保護方面的突出表現,綠眼睛已獲得福特汽車環保獎(中國青少年類第一名)的榮譽;目前,綠眼睛雖僅有7個正式職工,他們藉由培訓大學生志願者,將公眾環境教育、野生動物保護、自然生態保育等議題,融入社區公益關懷,舉辦講座近百場環保講座,成立野生動物救助站,並和當地民眾及政府執法部門築起通報網,共同查緝非法貿易、食用野生動物。對此成績,方明和不無驕傲的說:「現在,只要民眾要舉報野生動物非法交易或動物救傷,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我們綠眼睛。」

談到綠眼睛在環境教育方面的努力,方明和口氣轉為語重心長:「在過度追求分數、金權的中國社會,尤其溫州的青年,最欠缺公益教育、發展教育。」在污染嚴重的溫州,他與幹部組織10個大學生社會發展反思專案小組,鼓勵大學生奔赴第一現場,與環污受害者零距離交流,記錄當他們的生活困厄。這樣的規劃,一方面使大學生重新省思功利取向的代價,學會關心鄰里事務;另一方面,藉由這些記錄的披露,也提醒社會大眾,有人正為表面的經濟成長亮眼成績,承擔著慘重的後果!

學生報導揭露溫州膠鞋工廠,聘廉價民工在環境惡劣的工廠工作,飽受化學品毒害。民工工作至多3年即遭解僱,以防病發造成資方負擔;圖片提供:方明和   溫州的河川有80%以上污染嚴重;圖片提供:方明和

「也許我們的力量是極為微薄的,難以改變這個社會的主流,但是我們可以影響,哪怕是影響幾十個人、幾百個人,這些在社會發展的歷程中都是富有意義和價值的。」

民眾的意識總有醒覺的一天,只要經過適當的刺激。那是綠眼睛去年在福建的一次救援天鵝行動,「我們接獲舉報,在福鼎市旁的水澤地,飛來了一個天鵝家庭,但有一隻天鵝不見了,疑似有人盜獵。」那次行動,綠眼睛在現場拉起警戒線,共發動20多個伙伴,在岸邊搭起帳篷,日夜接力20天,保護天鵝一家人。此舉引起眾人圍觀,兩岸擠滿數百人,許多人全家出動,連老奶奶也搬著板凳來瞧……20天內,綠眼睛在現場共發了2萬多份宣傳單,教導來往民眾保護動物的觀念。福建和浙江省新聞每天連播,連中央電視台也出動採訪。在那幾天,大家的心都維繫在天鵝一家子身上。當地林業、市府單位也出現關心,最後終於抓到宰殺天鵝的凶手,「這應該是全中國第一個因為吃二級保育類動物而遭判刑的案例!」這次的行動,激盪出民眾對野生動物生態的關心和興趣,也為眾人上了一課寶貴的動物保護法課程。

方明和曾為了綠眼睛,放棄上大學的機會;而今他成了「中國民間環保組織最年輕的「掌門」。他以一名青年領袖的身分,站上了大學的講臺,為中國的大學生宣講環保與公民社會等知識。這個學生社團,也早已走出溫州,將綠色目光,投向至浙江、福建、廣東、海南、遼寧等省,成為中國最活躍的環保團體之一。環保的理想,不僅改寫了一個年輕人的生命,也為中國環境找到改變的契機。

Top

 
 
 
綠色商店門檻低 還可申請低利貸款

摘錄自2008年10月19日自由時報宜蘭報導

宜蘭縣環保局鼓勵商家販售「綠色商品」,並登錄成為「綠色商店」,「要成為綠色商店,很難吧?」很多商家都有相同疑問,也讓不少業者還沒試著瞭解,就先入為主、裹足不前。

「綠色商店」強調「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條件是要有營利事業登記證,商店內販售環保標章的商品至少3種,店內還須設置資源回收區,門檻並不高。

除了方便消費者以行動支持環保,綠色商店業者還可享有政府提供的福利,以今年為例,只要通過審核,獲頒認證,就可向台灣銀行申請優惠利率貸款。商家上網登錄申請成為綠色商店後,環保局會立刻派員審查,如果沒有意外,大概1個工作天就能完成認證。

目前宜蘭縣加入綠色商店的商家有量販店、大型連鎖超市、大型3C連鎖商店、油漆行、五金店、電器行、生鮮超市、廚具精品,連國防部宜蘭福利站也在列。這些店家會在店門口貼上綠色商店標章或立牌,店內的「綠色商品」,也會貼上標章,甚至會將綠色商品集中成立專櫃,方便消費者挑選。

宜蘭縣環保局承辦人何淑寬說,所謂「綠色消費」,就是希望消費者能多考慮產品對環境的影響,購買比較環保、污染較低、有環保標章的產品,盡可能減少傳統製程中會排放二氧化碳與其他污染。

Top

 
 
 
英國健康保護署指出節能燈的疑慮

摘錄自2008年10月17日BBC中文網報導

有利環保的節能燈或許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可愛。專家指出,有的節能燈會產生有害的紫外線, 英國健康保護署警告說,長時間近距離靠近某些節能燈,皮膚可能在紫外線的照射下變紅。不過,這種損害並不會導致皮膚癌。

喜歡躺在床上靠近檯燈看書的人得小心,不要用燈管暴露在外的節能燈,那會比較容易造成皮膚損傷;「燈泡式」的節能燈則相對好多。20%燈管暴露在外的節能燈產生的紫外線超過官方指定標準,因此不要近距離連續使用超過一小時。不過,保護署也讓大家不要過度擔憂,一般只要遠離燈泡30釐米,就很安全了。

健康保護署另外提醒:諸如珠寶工和鐘錶匠這些需要近距離使用照明的人,選擇節能燈時應該慎重考慮。

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英國正努力推廣節能燈,準備在2011年全面淘汰白熾燈。英國每年銷售2,000萬支節能燈,占銷售量的13%。這種燈的壽命是普通燈泡的12倍,能達到一萬小時,而且耗電量低,可節省不少能源。

Top

 
 
  澎湖尖山村海域 數月來屢遭重油污染

摘錄自2008年10月18日公共電視澎湖報導

澎湖尖山村附近海域,三個月來持續受到重油污染,環保局最後在上游的台電火力發電廠的「放流下水道」,也發現油污;不過,目前廠方還是否認自己是污染源,環保局將進行油污比對,如果確定是火力廠造成污染,不排除對台電開罰。

原本應該是清澈見底的海面,現在多了一層重油,澎湖尖山村三個月來,海面一直被油污染,不管怎樣清理,油還是一直出現。

地方民眾長期尋找污染源,認為兇手就是後方這座台電的火力發電廠,不過,廠方出面否認。

環保局沿著重油排放的路徑尋找,確實在發電廠旁的下水道,也發現重油,但是因為廠方否認是他們造成,環保局只好將發電廠使用的油,取回去化驗比對。

環保局表示,如果確實是發電廠造成污染,根據水污染規定,不排除對台電罰款10萬元以上。

Top

 
 
  雅典千年衛城神廟 難敵現代化污染

摘錄自2008年10月18日公共電視報導

希臘雅典郊區山上的衛城,因為有帕德嫩神廟等超過2500年歷史的古蹟,成為重要的觀光景點;因此它也和許多歷史古蹟一樣,面臨污染所帶來的破壞。

2500年來,雅典郊區山上這座衛城,陪著千年古都見證無數歷史,也經歷了無數次戰亂和火災、地震的破壞。不過對這座希臘國寶級的古蹟來說,現代工業化社會帶來的空氣污染,更是它無法迴避的另一場災難。多年來,考古和工程人員嘗試過許多方法,包括機械和化學等方式,但都無法保證不會對古蹟造成進一步的傷害。最後,來自克里特島的團隊,以雷射清潔技術獲得青睞。

工作人員先要以超音波和紅外線影像掃描技術,了解厚厚的污垢底下,各種雕塑繪畫原本的模樣,再用綜合了紅外線與紫外線的雷射光,逐一清潔細縫當中的污垢。

Top

 
 
  率850城市簽氣候變遷計畫 西雅圖減碳亮眼

摘錄自2008年10月19日中央社西雅圖系列報導

美國聯邦政府拒絕簽署京都議定書,西雅圖市卻發起全美850個城市簽署西雅圖氣候變遷計畫,減碳成績遠遠超前京都議定書目標,他們仿照大自然運作的模式整治河川、滲濾雨水逕流、蓋綠建築、公投百年綠地計畫與復育水岸,全力增加綠地中。

西雅圖因為波音公司與微軟等科技產業在地發展,住民水平整齊,與歐盟國家一樣,十分重視生活品質與生態平衡,民意所趨,政府施政方針亦不會輕忽環保;不論是民眾或政府,早已認為環保與經濟是齊步走的關係,他們將人類的聰明運用在綠色經濟上,從保育鮭魚觀點,串聯到全球抗暖化產業,打造優質生活。

西雅圖2005年遇上雨水不足、缺水,使得市長Greg Nicke認為節能之外,還要投注綠色經濟發展;但他始終得不到聯邦政府協助,於是串聯了141個城市簽署與京都議定書一樣內容的「全美市長氣候保護協議」。至今,全美已有850個城市、約八千萬人參與。

而且當此協議的會議在西雅圖召開後,也形成一個組織,他們寫信呼籲聯邦政府投入減碳行動。850個城市串聯起來的行動力與影響力,已經讓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歐巴馬與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馬侃注意到,因應全球氣候變遷,他們必須要有行動與對策因應,相信來自民意的壓力,接下來幾年會有更大的進展。

簽署並非紙上談兵。Rachel說,西雅圖政府向外資詢後從三個層面思考具體作為,包含「政府」、「當地業者」及「居民」各可以做什麼?

市府與星巴克企業、西雅圖港合作,希望他們提出鼓勵員工騎單車、搭公車等大眾運輸系統的獎勵措施。例如交通工具上西雅圖渡輪的順序是單車優先,以尊重態度讓民眾愛騎單車,當地公車早就提供三個腳踏車架,免費為騎單車乘客載單車。

還有跟 100多個社區團體結合,舉辦教育、演講等活動;發送省電燈泡、環保袋;提供資訊幫助家庭節約能源,例如發放教育DVD傳遞提醒關燈、空調幾度及輪胎壓何種狀態最省能源。

Rachel說,市府最近一次跟市議會報告時,已能「很驕傲」的公布,進度超前京都議定書的目標,即比1990年CO2排放量少7%,已達到少8%。因此,新目標已訂出2050年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少80%。

台灣地方政府,其實也可以仿效西雅圖市的自發行動,聚沙可成塔。

Top

 
  我們的島:博士生的有機舖

採訪/撰稿:郭志榮;攝影/剪輯:陳志昌

當糧荒的現代樣貌,以「沒得吃」和「不敢吃」的形式,在全球蔓延,也許除了技術改良和貿易談判的方式之外,必須進一步思考,一個在地取食和自然健康的有機解決之道。

在花蓮,一位準博士生,開設了一家現代有機菜舖,用他自己的方式,解決糧荒的危機。

一手推著嬰兒搖籃,一手看著網路訂單,這是今天的故事主角─王福裕,外號大王。他是一位專攻都市規劃的博士研究生,卻停下課業來到花蓮,經營一家有機菜舖,幫助農民行銷產品,實現心中的願望。他創造一個有機農產品的平台,向花蓮附近有機農夫購菜,再轉售配送給他的訂戶,在他提供的菜單中,以在地生產為主,找尋應時適地的農產品,讓農作合乎自然規律。

減少對外國食物的依賴,重回在地食材的取得,成為解決糧荒的重要觀念,更重要的是在鮮採鮮食之中,消費者可以吃到美味。確定好田間的果菜組合,工作人員將菜單建檔列印,高度運用資訊管理,方便統計與調整。

王福裕和有機農民;圖片來源:我們的島確定今天的配送菜單,王福裕自己開車下鄉收菜,他必須找到合格的農夫,確保果菜的品質。他來到一間農場,收取訂購的香瓜,農場主人在接到訂購電話後,就將香瓜採好,等待王福裕前來取貨。試吃的口感,成為檢驗品質好壞的標準。但是在無毒或有機農作的市場中,王福裕認為,除了農民提供的合格檢證文件,更重要是,他相信人際網絡裡的訊息。

資訊的透明化,減少食物污染的危機,讓消費者不會因為恐懼,形成什麼都不敢吃的恐慌,於是了解產地狀況、了解生產過程,成為有機行銷中,最重要的工作。留一些時間,在田間觀察、和農夫交談,王福裕期待建立互信的網絡,同時給農民一些市場上的建議。

有機農作的產業,近年在台灣蓬勃發展,反映的正是現代人對食物污染的恐懼心理,許多有機農民,深知自己扮演的時代角色。李先生是花蓮有名的有機農民,不僅農場面積廣大,並出產許多蔬果種類,成為台灣有機農民觀摩學習的地方。王福裕原本是想來學種田當農夫,但是李先生建議他別種田,去幫農夫賣菜,改變了他的想法。

博士生學會賣菜,他的家人認為大材小用,他卻覺得,這個工作不只是賣菜,而是扮演著消費者與農民的美味推銷員。開著貨車,穿梭田間,將美味蔬果搬上車帶回城市,王福裕用小小的力量,在這個糧食危機的時代,找回人們對於食物的美味與安心。

菜舖吸引許多朋友義務幫忙;圖片來源:我們的島王福裕的菜舖,請不起太多的人力,妻子為了幫助他實踐心願,帶著小孩一同工作。一家人一起打拼,感動許多朋友,每到分菜配送的時間,總有人義務來幫忙,形成一個互助的小團體。載回的菜,必須依照菜單分配包裝,幾位學生朋友幫著挑菜分裝,王富裕以工作換菜的方式,感謝這群朋友的義氣相挺。

許多未曾接觸過農村的學生,也在菜舖工作的過程中,學習到有機農業的觀念,認識許多蔬果的生產情形,也認識有機作物裡,昆蟲存在的意義。透過網路,王福裕傳遞有機食物的觀念,希望傳達在地自然的慢食生活,讓食物不虞匱乏,也永保美味。王福裕的菜舖子,慢慢吸引許多人注意,一些下班的上班族,也會來到菜舖,聊聊天,看看今天的蔬果。

黃昏時刻,工作人員將菜分配好,王福裕馬上開著車,將菜送往許多取貨站,讓滿足城市對於美味食物的需求。在現今,沒得吃與不敢吃,成為現代糧食恐慌的問題,人們對於糧食缺乏,以及糧食污染,深具憂心。在台灣,有機農業運動在各地展開,它不僅是對於環境保護的反省,更能在回歸在地種植與食用自然食物的觀念中,對抗糧食恐慌的新時代。

王福裕,一位博士研究生,以下鄉實踐的行動,為世界創造永續的契機。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高美鈴、易俊宏‧網編:陳誼芩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