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鍾理和文教基金會文化社區電子報
報主:鍾理和文教基金會
創刊日期:2008-07-03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234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鍾理和文教基金會文化社區電子報報
鍾理和文教基金會文化社區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鍾理和文教基金會文化社區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1-07-20 05:00:00 / 報主:鍾理和文教基金會文化社區電子報
[公益聯播]『愛分享實物銀行』─ 弱勢家庭物資轉贈計畫
本期目錄
笠山文學營:課前預習
笠山文學營:課中分享
笠山文學營:課後心得
[朝元95號] 滿載的收穫,滿心的感謝─寫在2011笠山文學營之後
笠山文學營:課前預習


今年文學營主題為「聆聽土地姿態.發見自然書寫」。環保業已成為現代人普遍的價值觀,近年幾次國內外的大自然反撲,也一再給予人類警訊,讓自然與現代人和平共處,是不可忽視的關鍵命題。在本次的文學營,我們借重幾位講師用筆、用音樂、用影像、用教育闡釋他們各自所定義的自然實踐,以挖掘自然寫作的深義,從中學習他們聆聽土地的姿態,最後,再回饋給生養我們的大地,形塑一條文化的生態食物鏈。

指導單位: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行政院客家委員會、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鍾理和文教基金會

協辦單位:美濃愛鄉協進會、美濃八色鳥協會、成大台文系、高雄市旗美社區大學、廣林里發展協會、九芎林揚葉飛工作隊、美濃後生會

活動時間:
2011 7 3日(日)至 5 日(二),共三天二夜

7/3(日)
09:00~09:50 學員報到
09:50~10:10 開幕
10:10~12:00 吳明益,「我記憶與閱讀的鍾理和、美濃及黃蝶翠谷」
12:00~13:30 午餐
13:30~15:20 鍾怡彥,「從鍾理和及鍾鐵民作品看笠山自然生態」
15:20~15:40 茶敘
15:40~17:30 徐銘謙,「地圖上最美的問號—追尋夢幻步道的旅程」
17:30~19:00 晚餐
19:00~21:00 林生祥,「大地書房─談唱文學與音樂」
 
7/4(一)
08:00~09:50 亞榮隆‧撒可努,「我們長大的方法就是這樣」
09:50~10:10 茶敘
10:10~12:00 劉克襄,「從鍾理和的大武山之行談起」
12:00~13:30 午餐
13:30~17:30 宋長青、邱靜慧、連偉志,「九芎林自然印象」
17:30~19:00 晚餐
19:00~21:00 爾克,「獵人晚會」
 
7/5(二)
08:00~09:50 古少騏,「用影像書寫鄉土:從鄧南光到葉裁」
09:50~10:10 茶敘
10:10~12:00 馬躍‧比吼,「解脫─我並不是你想的那麼樣」
12:00~13:30 午餐
13:30~15:00 鍾鐵民、彭瑞金、鍾秀梅,「綜合座談暨結業式」
笠山文學營:課中分享
吳明益老師引進了「生態批評」的角度為鍾理和的長篇小說《笠山農場》做出評價。他表示,他的目的不是要評判《笠山農場》這部作品的好壞,而是希望用不同的角度,重新認識《笠山農場》裡自然與生態觀,探究遠在日治時期的這群人們,究竟怎麼對待「自然」這回事。
 
鍾怡彥老師目前為中央大學中文所博士班候選人,她以傲視群人的文學背景,為祖父鍾理和與父親鍾鐵民整理文學作品中所書寫的自然生態,透過這些整理,她也為這對父子的自然書寫作出區分。
 
關於自然書寫,徐銘謙老師嘗試採取相對直觀的角度,帶出有別於學術、一般人都能理解的定義。曾經也以文學為志向的她,最後找出了一條奉獻台灣的方式:籌劃一條專屬台灣的千里步道。
 
林生祥老師說,鍾理和對他來說像是精神支柱;每當做音樂面臨困境時,他就會想起鍾理和不畏貧苦堅持創作的意念,告訴自己這點困難不算什麼,努力撐過去。
 
 
撒可努老師口中看似輕佻的笑鬧語言,背負著的是更漢人無法切身體驗的史觀;撒可努企圖引導學員們更加深層思考原住民的危顫處境,而不僅止於一場充斥歡樂氣氛的觀光饗宴。
 
走遍島內外各地的劉克襄老師,擁有深厚田野經驗和考據能力,指出鍾理和仍少為人所注目的作品〈大武山之歌〉中,當時鍾理和所走的路線,和現今山友們所登的大武山路線有所差異,並試以圖示說明。
 
宋長青邱靜慧連偉志設計的戶外課程豐富多樣。下午講師帶領學員們實際走入廣林社區,認識傳統客家建築與客家植物,並享用在地食材烹煮而成的美味菜餚。晚間獵人晚會上,原住民講師爾克教導學員們自製小米串吊飾與獵人便當,並以自身救災經驗,指導戲水遇險時的正確救援方法。
 
 
不管是鄧南光、葉裁,或是以紀錄片記錄攝影家身影的古少騏老師,即使手上持著隨著時代變遷的影像載具,不變的是,他們對台灣這塊土地的忠實情感,留予後人難能可貴的歷史片格光影。
 
「大聲喊出你自己的名字。」致力於原住民恢復姓名運動的紀錄片工作者馬躍‧比吼,對於「姓名」這件事有很深的思索,他以刺激性的講課方式,挑起學員們對原住民文化既有刻板印象的重新思考。
 
「尊重、包容」是我們對待異文化應持有的態度。彭瑞金鍾鐵民鍾秀梅三位講師各自分享了台灣文學的過去與現在,當然,他們對未來依舊信心滿滿。
 
因為有前輩的力挺,鍾理和紀念館才能跨過戒嚴時代,佇立笠山形塑將近30年。如今,笠山文學營在各方支持下,也已舉辦15屆,鍾理和的精神勢必會在笠山下繼續傳唱,以不同的媒介,如同此次文學營講師們所示範的那樣。

笠山文學營:課後心得
這次的主題相當特別,當大家都還對鍾理和及自然書寫這門文類仍陌生的今天,能嘗試將兩者結合,是需要極大的勇氣,儘管目前這種多議題的跨越勢在必行。同時又能體驗學員及講者從各階層、地方、年齡、專業領域、職業,對這兩者的想像所擦撞出的火花,從文學中進入現實、從現實中提煉出文學,毋寧說鍾理和的文學作品仍有更多有待探索的可能。

第一次參加研習全新歡喜,三天下來,收穫滿溢。報名原因是向來喜愛自然寫作,也熱愛戶外生活,找了幾個志同道合的學生參與後,意外發現這條路原來可以不那麼孤單,尤其認識許多講師與學員。在美濃這個極富人文氣息的土地上,聆聽大家對土地的關懷,無論是深山、平地、客家、原民,抑或閩南文化,無論用作家、獵人、文字、影像、音樂的方式,都讓人著實有生而為人的哀愁與幸福,不知不覺,也像翩然的蝴蝶,終於找到靈魂的方向飛去。

第一次參加文學營,讓我很興奮。由於居住於都市高雄,對於自然以及生態保護領域是完全陌生的,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可以親近自然、了解本土文化,體驗當地風俗民情,並藉由各位老師們的演講開闊了我的視野,讓我有機會看到不同角度的世界,老師們實在是太強了,一丟出來的東西猶如連環炸彈,措手不及的在我腦中炸開,原來文學是如此多樣貌,文化是何等豐富深遠,我只
能說老師們的思維真是無遠弗屆!這次的課程,大大的改變了我的思維、內心世界,非常感謝!徐銘謙老師說了一句話:「讓文字成為改變世界的力量。」笠山文學營!改變了我們!也將會改變台灣!相信這世界將會更加美好。

(以上內容節選自2011笠山文學營學員意見調查表。)
[朝元95號] 滿載的收穫,滿心的感謝─寫在2011笠山文學營之後

相較於前幾屆的笠山文學營,今年的學員投入與專注程度不輸以往,卻比過去文靜許多。因此,回收學員意見調查表時,看見滿滿的心得分享,且大多數都是鼓勵話語為多,著實嚇了一跳,在此要特別感謝2011年笠山文學營學員的肯定。

 

透過問卷統計,我們發覺大多數參加笠山文學營者,乃藉由本會散播的電子郵件以及口耳相傳的方式,從而得知營隊消息。可見十多年來,笠山文學營培育的營隊種子,才是支持笠山文學營繼續走下去的堅實後盾。另一方面,本年度雖有全國性的TVBS周刊協助刊登營隊訊息,然這樣的統計數據卻也顯露笠山文學營的媒體宣傳仍尚待改進。因此,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我們將透過網路渠道爭取曝光機會,引發更多媒體朋友報導意願,期待每年都能像今年一樣,吸引爆滿的民眾報名參與─當然,最重要的當然還是要回歸到歷屆學員的口傳與支持了。

 

調查表顯示,第一次參加笠山文學營者佔去全體約三分之二。此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家似乎都對營隊的伙食非常滿意。美濃的飲食不僅特立於族群、也特立於客家,文學營希望透過飲食設計,把美濃的獨特性帶進每個人的味蕾之中,因為食物的味道對人們來說,感受最為直接深刻。

 

當然,也有不少學員對文學營提出建言,有些細節問題除因人力、資源限制,必須請學員加以體諒包涵外,然如戶外課程因雨未臻完美等問題,我們也希望在明年的笠山文學營加入考慮改進,讓整體文學營品質持續提升。

 

再次感謝講師、學員、指導單位與協辦單位對笠山文學營的諸多奉獻,在此就不一一點名,我們預約,明年見。

推薦訂閱
2013笠山文學營圓滿落幕,農村工作坊開始報名囉!@【鍾理和文教基金會文化社區電子報】
【新象兒童劇】狐狸大老闆 《智邦藝訊617期》@【智邦藝訊】
轉寄『2011笠山文學營特別報導』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