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創用CC電子報
報主:創用CC電子報
創刊日期:2006-05-26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494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創用CC電子報報
創用CC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創用CC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4-01-03 05:00:00 / 報主:創用CC電子報
本期目錄
Instructubles Restaurant--全球首家開源餐廳
設計與創用CC授權:擴展你團隊的合作夥伴!
FairPhone公平手機—回應世代召喚
Design Indaba ─ 多角化的設計視野
CC專題:開放教育資源經營與財務模式初探(上)
【編輯室的話】

這是由台灣創用CC計畫出版的電子報, 創用CC,是 Creative Commons的中文名稱,希望透過「保留部分權利」的彈性授權,讓創作得以更加流通。電子報內容從第三十三期開始,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份是創用CC網站部落格文章資訊的選輯,第二部分則為每月一則深度專文或專題報導。   

本期專文由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畢業生余佳恩所撰寫。經營模式與財務模式是開放教育資源發展所需考量的重要面向, 文章中將說明開放教育資源的經營模式與財務模式,並輔以實際案例說明,提供有意發展開放教育資源者作為政策計畫參考。 本文將分兩期刊登,本期為第一部分。

創用CC電子報於每個月的第一個星期五發刊,每期規劃不同的專題,並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家與行動者為電子報撰寫專題文章,藉此希望讓大家更加瞭解創用CC的理念。也份外歡迎您提供意見,來函寄達地址請見網址:http://creativecommons.tw/contact

電子報相關資訊

您因訂閱了創用CC電子報而收到這封郵件。

電子報編輯:周文茵 莊庭瑞
 
本電子報著作權人為中央研究院,並依據創用 CC「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授權條款出版。授權
條款之詳細內容,請參考: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sa/3.0/tw/
 
如欲進行商業目的之利用,或者有任何授權上之疑問,請直
接與台灣創用 CC 計畫聯繫:
http://creativecommons.tw/contact
 
如果您對這份電子報的任何內容有疑問,歡迎來信洽詢:
contact@creativecommons.org.tw
 
如欲取消訂閱這份電子報,請寄一封電子郵件至
CC-Taiwan-newsletter-unsubscribe@googlegroups.com
 
此外您也可至 http://groups.google.com/group/CC-Taiwan-newsletter 翻閱電子報典藏,或將本電子報推薦給其他朋友。
 

[公益聯播]守護獨老,按<讚>助建站
Instructubles Restaurant--全球首家開源餐廳

李佩璇 /編譯

科技日新月異,大眾的生活型態也隨著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有了許多巨大的變化,然而,就用餐這件事來說, 幾千年來,卻不曾有過什麼太大的轉變,我們仍然需要火來烹調,仍然需要購買食材,更需要經過練習的廚藝技術, 科技的進步,似乎不曾為飲食文化帶來劇烈的改變。

但是,現在就連餐廳也能達成開放資源共享了!

如果你到了這個餐廳,過去進餐廳的習慣恐怕要重新洗牌了,在這個餐廳中你不一定會享用到一流主廚烹調的極致美味, 但餐廳裡的各式擺設,哪怕是再多銀兩也買不到,如果您喜歡的話,Instructubles Restaurant提供...(閱讀全文)

設計與創用CC授權:擴展你團隊的合作夥伴!

戴雅彣 /編譯

設計師們透過分享「點子」,激發彼此的創意和靈感,創造出更多有趣、新穎的作品。在10月中Design Exchange Boston的活動裡,Elliot Harmon以及其他學者們發表了創用CC對於設計產業的重要性。

Elliot Harmon首先指出設計師其實都很了解「分享作品」的重要性,因為在設計這個產業,只有共享資源才能夠讓整體利益最大化。他提到幾個月前 Creative Commons 的 CEO Cathy Casserly 在IIT Institute of Design’s Design Strategy Conference中的演講,Casserly在該次演講中提出三個對在場設計師的假設...(閱讀全文)

FairPhone公平手機—回應世代召喚

柯俊如 /編譯

假設你想要讓人們意識到遙遠國度的重大人權虐待議題;假設你也想要說服他們對於這些虐待展開行動;以及,假設你想要吸引不特別具理想性格的群眾之興趣。 你要怎麼樣達成呢?公平手機(FairPhone)就是這個問題的答案—而開放設計扮演了重要角色。

要同時創造並推廣世界上第一支公平的行動手機,那必須讓它能輕鬆與今日最好且樣式最新潮的手機競爭。這就是公平手機的目標, 或用更好的說法 : 這是人們之所以來拜訪這個互動線上社群的共同目標。在這裡,從世界各地來的男男女女投入他們的設計技巧...(閱讀全文)

Design Indaba ─ 多角化的設計視野

羅凱勻 /編譯

「用設計、創意、和創新讓這個世界更美好!」--這是Design Indaba創設的理念。希望用設計改變、改善世界。

成立於1995年的Design Indaba組織,目前除了有designindaba這個在線創意資源和設計資訊網站, 也定期在開普敦Cape Town和南非各地舉辦Design Indaba會議、Simulcast同步視頻會議, Expo設計展、FilmFest電影節、 和其他許多音樂節慶music festivals、社區活動和工作坊、設計計畫與出版、Design Indaba電視頻道等多樣性的經驗和項目, 為南非及世界的設計師、新秀創意人才提供更多交流與學習的機會...(閱讀全文)

CC專題:開放教育資源經營與財務模式初探(上)

余佳恩 /文

開放教育資源運動於2002年展開,發展至今逾十年,已有不少相關的研究與分析,全球各地亦有許多可供為典範的案例, 開放教育資源的定義已於作者CC專題:開放教育資源(OER)全球發展概況一文中介紹, 本文將嘗試從經營模式與財務模式的觀點,探討開放教育資源相關議題。

開放教育資源的經營模式

開放教育資源的推行需要有一套經營的模式,經營模式應該如何建構,可以從以下三個重點來做考量:

 1.首先,應該由誰來主導此運動的推行?是由學校、組織或政府集中權力來做,還是採用像自由軟體運動的方法,交由參與者一起來集思廣益?

2.有了主導的主體之後,資源要以什麼模式生產呢?是要採像一般商品買賣一樣,有生產者(提供資源的人)與消費者(使用資源的學習者)的區隔,或者學習者除了汲取知識學習外,也能同時有所回饋,使生產者和消費者的界線變得模糊?

3.最後,資源的品質應該如何審查?是由一個專業的小組來集中審查,或者像期刊的審查方式採同儕審查,也可能是像Youtube一樣,看這支影片有多少的”like”,亦即以使用者的喜好度來判斷資源的品質。

上述都是開放教育資源的經營應考慮的面向,本文以下以學者David Wiley所提出的三個實際案例 ,來說明經營方式可能的情形。

(一)MIT模式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以下簡稱MIT)是開放教育資源的先驅,由MIT一手主導,目標是要將校內現有的課程全部上線,資源的生產和審查都採高度集中的方式。在該計畫中MIT聘請了至少29位人員來主持,成員是原本就受機構支薪的教授們,此外MIT也會和廠商合作,例如Sapient Corporation就是MIT主要的合作廠商,協助MIT設計網站、內容管理和修訂等等,另外像是Microsoft也是MIT的合作夥伴。

不過本文認為,雖然當我們提到開放教育資源成功案例時,常常第一個想到的就是MIT的開放式課程,但MIT這種全校動員、高度集中化的模式其實是很難複製的,仰賴的是整間學校教授們的自覺和動員,推行開放式課程、讓全世界的人都有學習機會,是該校的核心目標也是該校教授們的共同理念;此外MIT原本就是全球知名的教育機構,所以它無論在尋找合作夥伴或是募集資金方面,都有相當大的優勢;以上都是MIT模式難以複製的原因。

(二)USU模式
美國Utah State University(以下簡稱USU)的開放式課程推行,並不要求校內全部的課程都要上線,也不要求全校教師們的參與,對於願意幫忙的老師,都只是用口頭上的約定,並沒有一個比較正式、強大的合作關係,因此雖然推行主體是USU,資源審查也是由一群教師集中審查,但USU和教師們之間的關係比較鬆散,此外生產模式方面與MIT相同,也是生產者對消費者的模式;USU的知名度雖不及MIT,但同樣也是一個募資能力滿強的機構。

本文認為,USU的模式也是偏向集中化,由學校統一來主持這項開放式課程的計劃,但並不像MIT是完全的集中運作,在與教師們的合作和與外來支持者的合作上都較鬆散,然而USU模式或許更貼近一般教育機構的情況,亦即並非全校教師都對開放教育資源的推行有興趣,也並不是都像MIT有諸多廠商合作和資金挹注,大約處於「有點興趣」和「有點廠商合作」和「有點資金」這個狀態,因此USU提供了較有可能被複製的一個模式;然而USU的開放式課程曾一度於2009年宣布停擺,雖然目前已重新恢復運作,但究竟折衷模式是否是開放教育資源推行適當的模式仍有待觀察。

(三)Rice模式
Rice University(以下簡稱Rice)的目標,是要發展全球共同協作的教育和課程平台(Connexions),它蒐集的內容並不完全是校內的課程,而有來自世界各地提供的課程;Rice的運作是完全的自治,沒有人在協調要撰寫什麼樣的課程,也沒有人提供教學和科技上的支援,這些都由參與平台的人自己處理,此外Rice的平台是用開放原始碼和自由軟體製作而成。在目前約一萬七千筆單元式的學習元件和一千筆教科書式完整的學習資源當中,只有非常少數幾個是有外來資金支持,由於課程的提供是採取自治模式,Rice本身並不需要負擔太多成本;推行主體方面Rice僅扮演提供平台的角色,其他都由參與者自治,生產和審查模式也都採分散的模式,由參與者共同協作及交由市場機制來審查品質。

本文認為,Rice的模式比較適合用在開放教育資源的發展漸趨穩定和成熟之後,因為Rice的運作是全然自治,它只是提供一個彙整素材內容的平台,因此只有具備科技和教學能力,又有知識分享熱誠的人才會願意無償提供他的作品,若沒有一個機構來帶動大家對開放教育資源的認識和熱情,也沒有專業團隊協助課程內容或科技使用上的問題,大多數人的使用意願應該不高;Rice模式也展現了社群協作的力量,透過協作可以使平台的成本分散在每一個成員身上,提供平台彙整的Rice不需負擔過重的成本。

MIT、USU與Rice經營模式比較表 (表格來源:本文自行繪製)

 MITUSURice
經營模式 集中 折衷 自治
推行主體 機構集中領導:
集中、人數多、關係緊密
機構集中領導:
集中、人數少、關係鬆散
社群自治:
沒有領導中心,個別進行
生產模式 生產者對消費者 生產者對消費者 生產者對消費者
審查模式 集中式審查 集中式審查 市場機制:使用者可評價
推薦訂閱
<數位之牆>再回首行動網際網路(二):APP 從生產到流通都是問題@【數位之牆】
中華郵政推出e化小包@【資策會 FIND科技報】
轉寄『第 九十三 期 2014.01.03 開放教育資源經營與財務模式初探(上)』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