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媒體小鋪電子報NO.14 █▇▆▅▄▃▂▁╴
2002.05.23

媒體小鋪電子報的存在是為了:認識媒體、批判媒體、改造媒體。
從知識與行動中,建造新的媒體生活。

............................................................



《小二叨絮》 中庭花園

五分珠在高雄住的是有中庭花園的房子。

這種房子的特色就是由四棟很高的大樓圍成一個四邊形,裡頭種一些
小花小樹,或者擺幾椅子以及一些雕塑品,有點像四合院房子的未來
版。

這種房子的麻煩之處就是下午兩點後就沒法子睡午覺,因為有人會到
小花園玩耍,而醬的空間也會把聲音包圍起來四處纏繞。

這種房子的好處就是你可以易的找到擾你清夢的兇手,因為四方形的
建築會把他團團圍住,像隻甕中鱉,插翅也難飛。

也因為如此,大家被迫見面,被迫聊天,再加上有心人的一些小動作
,大夥的感情也被迫融洽。

過節的時候會讓五分珠格外想家,因為元宵節管委會會辦燈迷晚會,
中秋節在中庭可以看到Live Band,最令人期待的還是聖誕節的前一
夜。

大概是受到耶和華的召喚,那晚大家特別親切,不過,最吸引人的還
是每家一道菜的聖誕晚宴。雖然,大家都在「勾心鬥角」想用自己的
「簡餐」換換其它人的美味,縱使老天總是不從人願,但也增加了幾
分趣味。幾條長長的桌子,擺上戶戶的心血,有點像廟會,但大家都
有幾分的喜悅。

這就是「社區」。
(五分珠)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

「馬妞報報」精神長存

文/管中祥

「馬妞報報」停播的消息傳出後,不少人額手稱慶、鬆了口氣。主要
是因為這個東森集團旗下的節目大量販售未經查証的名人隱私,結果
引來不少藝人的警告及訴訟,連黑道大哥也指名要他好看。

雖然「馬妞報報」風波不斷,不少人想除之後患,但誰也沒想到竟然
死在自家人的手裡。之前就曾因大爆小老闆吳宗憲的八掛而遭約談,
這回則因影射到東森集團的父子檔,被大老闆勒令停播。

原來八掛還得看人臉色,別人的秘密可以踼爆到處傳送,老闆的秘密
卻是碰都不能碰。原來八掛節目和新聞製作沒啥不同,終究是要以老
闆為尊,老闆是出錢的人,如果要你三更死,你很難苟活到五更。

不過,「馬妞報報」真的停播了嗎?

羅璧玲說得好:「八卦節目是一個潮流,因應收視率而生,而且節目
停了又會再開」。

這倒是沒錯,「馬妞報報」是ET JACKY台目前唯一賺錢的節目,東森
很難真的自我了斷,而且製作人常立欣也說,他本身本堅持不說別人
的八卦,製作這個節目只是為市場、公司經營在做事。原來個人價值
和市場價值是可以分開的,只要賺錢、何必道德。就算真的停播,也
許過了幾天為了生存借屍還魂也說不定。

不過,不管「馬妞報報」是否會東山再起,也不管娛樂頻道有多少的
類似節目,新聞及談話性節目早就把「馬妞報報」的精神大大彰顯。

由陳立宏、鄭弘儀分別主持的「新聞e點靈」及「新聞挖挖挖」就和
「馬妞報報」沒麼太大的不同。這兩位記者岀身的主持人雖然會在節
目中提供新聞分析或生活常識,但也常大爆名人八掛作為節目賣點。
雖然,名人總是得受到社會的監督,只是把別人的隱私視為商品,而
且是用隱晦的手法販賣未經查証的事實,這不僅讓人感受到「馬妞報
報」精神長存,同時暴露了這些媒體工作者的不夠勇敢與負責。

當然,台灣新聞的八掛特性還是得展現在真正的「新聞」上頭,這兩
天鬧得滿城風雨的藝人陳俊生變裝事件,不就是最好的明証,就好像
身兼新聞主播與製作人的張雅琴在播報新聞時所說的:「其實這是一
個無關「公共利益」的新聞。」不過,TVBS為了收視率,前後仍花了
20分鐘作追蹤報導這個口裡無關公共利益的八掛事件。

嗯!「馬妞報報」沒有凋零,陰魂仍舊不散。



《流行開講》

男人真糟糕

文/魏玓

近來東、西方的一些明星情侶們似乎都有些情海生波的後續口舌是非
。身為英、美兩地男人心目中的最愛,小甜甜布蘭妮與男友賈斯汀黯
然分手之後,賈斯汀竟然在公開場合大曝布蘭妮秘密,說她「老早不
是處女」,關於這點他「知之甚詳」。湯姆克魯斯甩了前妻妮可基嫚
,最近又傳出他對新女友潘妮洛普不甚滿意,因此提出奇怪的要求,
要潘妮洛普跟妮可基嫚做「好朋友」、不能在公開場合搶他的鋒頭等
等。

在香港,鬧得滿城風雨的謝霆峰、王菲、張柏芝的三角關係,在謝霆
峰駕車肇禍、並涉嫌妨礙司法程序被起訴之後峰迴路轉,張柏芝似乎
已被謝霆峰宣判出局,而王菲則在謝霆峰的馬拉松式道歉之後重新考
慮繼續這段感情。據說,謝霆峰是因為在泰國接受高人指點,說他這
輩子要大吉大利,非跟王菲再續前緣不可。在台灣,不再遮遮掩掩的
「佼寶戀」,因為黑人的金曲獎主持事件再度牽扯上「前關係人」小S
,雖然衝突沒有惡化,黃子佼為了保護新女友,也暗中在言語上較勁
了一番。

冷眼旁觀這些當紅偶像們的家務事,其實可以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
是「男人真糟糕」!在這些關係裡,愛上第三者、提出分手的都是男
方;不能把持「分手不出惡言」,嘴巴上不留口德的也是男方。他們
要不是得了便宜還賣乖,目中無人做出不合理的要求;不然就是把女
人當作是帶來好運或是厄運的「東西」,想拿就拿,想丟就丟。相對
的,女方似乎更展現出堅強與寬容的一面。妮可基嫚在離婚之後演藝
事業更上一層樓,屢獲肯定(湯姆克魯斯的演技好像永遠也進步不起來
)。王菲向來對私人感情的變化採取低調,在音樂表現上卻一直保持創
新(謝霆峰的歌藝實在不怎麼樣)。

當然,這些風風雨雨對娛樂工業來說,在效果上可能只是累積知名度
的行銷手段之一;這對某些外表和形象特色重於實力和創意的藝人尤
其重要。不過話說回來,既然實力不比人強,光憑一張俏臉或是一點
小聰明闖江湖,至少要在公開行為上表現得「上道」些,氣度上磊落
些,也算是還能盡一點社會責任吧!



《在地發聲》

社大新聞社丟給我的問號

文/張老師

算起來,我是在立報編輯部與業務部游走了大約四年之後,在世新大
學老師余揚洲與管中祥的引介與慫恿之下,與立報同仁廖雲章一同接
手永和社大新聞社,擔任「顧問」。其實,我只聽說過社大,實在不
「認識」社大。

當時我已從立報編輯部轉任業務部,對於平面媒體內採訪編輯、廣告
發行的整體運作,有個粗淺但通盤的了解,更深深體會業務部在報社
內地位低下、卻又身負重責大任的矛盾窘境。沒想到,在新聞社也碰
上相同的問題。

新聞社在此之前,已經建立起兩個月發行一次刊物的慣例,不過先前
的經費即將告罄,校方也無力支援,所以當下的首要任務,便是找錢
出刊物。我真心誠意地將個人的感想告訴同學:所謂媒體,不僅僅是
檯面上光鮮亮麗的記者而已,沒有錢,什麼也搞不起來。接著,動員
大家拉廣告。

應該意料到、卻沒料到的是,多數同學在幾次失敗的廣告出擊之後,
紛紛打退堂鼓。的確,參加新聞社的同學們,多半只是善於寫作,或
者對新聞工作懷抱著好奇。又不是靠這行吃飯,要他們拉下老臉拉廣
告?實在強人所難。如果我再逼,他們大可以退社。

這可傷腦筋了!新聞社的同學原本就只十來個,再退,豈不倒社?我
一來就把這個據說是社大先進黃武雄老師指定要成立的社團弄垮,那
可不是千古罪人?但,如果新聞社只是需要一個金主,又何必找我?

雖然心裡掙扎,好歹也得把第一學期撐過去。幸虧,最後還是申請到
了文建會的經費,繼續出刊。

為了避免太快遇到同樣的問題,我決定改為一學期出刊一次,以節省
經費。但也出現了另外的問題:同學們少了出刊的壓力,那麼在漫漫
的前半學期要做些什麼?想學些什麼?或者,根本與學習無關?我這
「顧問」也得釐清自己的位置,到底是以什麼身分和同學每週見一次
面?而又究竟何德何能,憑著自以為是卻未必成熟的片段知識,站在
講台上「教」這些已經在社會上打滾多年的同學?

轉眼之間,我已經在社大待了五個學期,上述幾個問號,始終如影隨
形地跟著。我繞著問號不斷思考,社區新聞社的運作型態也不斷改變
:一一點名在媒體工作的朋友,請他們來和同學分享經驗;找來描述
新聞工作的錄影帶,要求同學看過後寫下心得;大費周章地接洽聯絡
,實地參觀各類媒體;迎上網路時代,把大家帶到網咖上課,並替新
聞社開了個網站;這個學期,更在經費與實際操兵的考量下,借立報
的版面開了「社大」專版。

問號仍舊存在,只要我還掛著「顧問」的頭銜,就得繼續與之周旋。
不過,這讓我絞盡腦汁的林林總總,想必只是全台四十多所社大中的
小小波瀾。社大對於台灣、對於學員、對於講師、以及對於籌辦與執
行的工作人員來說,肯定都有不同層面的衝擊,而這衝擊所激發出的
種種、甚至衝擊本身,也許就是社大的意義。



《胡言亂語之一張巴掌一片天》二

巴掌俱樂部:給我巴掌,其餘也談

文/十一少

【記者張曉正追蹤報導】網路新聞「巴掌新聞王」在internet世界打
出一片江山後,引起了學界的重視,正反意見沸沸湯湯。不過更令人
吃驚的是,「巴掌新聞王」的影響力已經大步跨出電腦螢幕,在實體
世界落地生根。

如同主播在「巴掌新聞王」裡的號召,網友們不但從電腦前站了起來
、揮出巴掌,網友們更經由網路的串聯,如雨後春筍般在各地成立了
許多面對面的團體。不消說,這些巴掌愛好者彼此見面時,打招呼的
方式絕不是點頭握手,而是以各種別出心裁的「掌勢」,互賞一聲或
清脆、或沉重、或迅捷、或意味深長的巴掌。

據了解,這些團體通常以「高爾夫俱樂部」、「股市萬點之友會」、
「社會學鬥陣」為名,同時也進行各種一般性的活動,比如棋藝、球
類的切磋,書籍、財經、時事的討論。當然,那些都是幌子,「巴掌
」才是凝聚他們的關鍵。於是,巴掌的姿勢、巴掌的力道、巴掌的社
會價值、巴掌的歷史意涵、巴掌與健康、巴掌與政治、巴掌與理財…
等等有關巴掌的研究、論述,也大量地從這些團體中發展出來,經由
小眾傳播迅速流傳,形成一股強勁的次文化潮流。

部分注意到「巴掌新聞王」的學界人士,原本只把它視為商業機制下
曇花一現的光怪陸離,嗤之以鼻。然而隨著「巴掌新聞王」的歷久不
衰,影響力日漸擴增,學界開始試圖解釋這個既有事實。

傳播學者陳祿喜坦承,最初他也只把「巴掌新聞王」當作滿足民眾暴
力慾望的膚淺商業行為。但是在深入了解之後,陳祿喜表示,這種新
聞呈現的方式,成功地誘使閱聽人從被動的訊息接受者,起身行動,
回應新聞,成為參與者。就當代傳播史的觀點,陳祿喜給了「巴掌新
聞王」一個定位:「這是繼call in風潮之後,媒體對於閱聽人的第二
波動員令。」

陳祿喜說,「巴掌新聞王」更超越call in的是,call in只開啟閱聽
人的嘴,結果創造出一個眾聲喧嘩、卻只說不聽的社會;「巴掌新聞
王」不但動員了閱聽人的手,最可貴的是,它讓閱聽人在互賞巴掌的
過程中,藉由臉上熱辣辣的疼痛,確認他人的存在、進而了解他人的
意見,有效增進了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交流。

不過陳祿喜對「巴掌新聞王」還有更高的期許。「動起來只是個契機
,還不夠。」他說,如果製作單位能更有「方向性」、「傾向性」,
引導閱聽人針對新聞事件採取相對應的集體行動,這對於公民社會的
建立,將有不可忽視的莫大助益。



《傳播字彙小百科》

副刊 backpage

文/Richard

在報紙上刊登文藝性、知識性作品以及理論性、學術性文章,同時每
天定期出版的非新聞版面就都可稱為「副刊」。由於「副刊」過去多
是在報紙的最後一版,因此部分文人也匿稱為「報屁股」。

副刊最早起源於清末,由於當時的新聞稿件來源常常不太穩定,部分
報紙為了填充版面,同時滿足文人的發表慾望,因此將舊體詩詞、小
說、筆記等也刊登在報紙版面上,最初稱「附張」、「附件」或「附
刊」,主要多屬於供讀者消遣娛樂之用,與報紙總體報導內容無直接
的關聯,後因隨報附送而逐漸改稱「副刊」。台灣較著名的有中央日
報的「中副」、聯合報的「聯副」、中國時報的「人間」以及自由時
報的「自由副刊」等。

副刊是中文報紙的重要特色,而因為報紙過去負有教育群眾的意義,
導致副刊發表的作品文章常和社會生活有密切的聯繫,如在大陸時期
的報紙副刊多是由左翼的文人掌控,著名的李大釗、陳獨秀、魯迅、
郭沫若等都曾經是副刊的撰稿人。

由於報紙的多樣化以及競爭日趨激烈,報紙副刊已逐漸從刊登文藝作
品、評論、科學小品、知識性文章等綜合性副刊轉變成以某方面讀者
為主要對象的專題性或專業性副刊,逢假日還或推出類似「週末報」
等版面,而各大型報社也爭相以各類型的副刊來滿足小眾讀者的需要
,藉以挽救日漸流失的讀者群。




《寫在後頭》

HI!看完了,不曉得親愛的朋友有沒有任何的分享與批評,也期待您的指教,任何的意見請寄:benla@benla.mymailer.com.tw
只要註明出處與作者,這裡頭的文章歡迎引用、轉載,因為知識是無價與共享的。
訂報:http://iwebs.url.com.tw/enewstyle/chinstro.asp?ch=298&which=category
媒體小鋪本站:http://www.benla.mymailer.com.tw
媒體小鋪個人新聞台:http://mypaper1.ttimes.com.tw/user/benla/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