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線電視台的新紀元
◎林瑞榮 台灣電視公司資訊部網路技術組副主任
前言
筆者曾於三年前(90.4)發表文章,文中敘述:『未來的TV、Mobile Phone、Internet三者或擁有共同的Content
Provider,祇為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所衍生的通道不同罷了,因此TV業者以既有資源涵蓋另兩個領域亦無不可能!』
(註1)
反觀今日,以行動電話手機收看電視節目(如日本DOCOMO)、使用網際網路收看電視節目(Web-TV)均已成為事實,而數位化促使無線電視頻道除可承載更多節目內容外,更因多媒體平台(如MHP、MHW、Liberate、OpenTV…)之賜不僅可傳送各種生活資訊(氣象、交通、旅遊、股市…),亦可與觀眾進行節目之互動、甚至可連結網路進行電視郵件(TV-Mail)之傳遞等等,數位化儼然敲開了無線電視台另一新的營運局面。
壹、我國數位電視的推展
一、政府政策
民國90年4月4日行政院第2728次院會通過正式設立跨部會之「國家資訊通信發展推動小組」 (NICI組織表;請參考圖1-1)。願景是促進數位廣播電視產業之水平整合垂直開放,刺激與帶動相關數位知識經濟產業,達到發展整體數位廣播電視產業之目標
(註2)。有關數位廣播電視推動時程請參考。
圖1-1

另數位視訊工業發展推動小組於92年10月17日提出『台灣數位電視導入策略規劃(草案) 』,其中預定94年1月,30吋以上電視機需有接收DVB-T功能之硬式導入策略,而94年12月前,有線與無線業者需建構MHP頭端播送設備之軟性導入策略
(註4)。
二、我國無線電視台配合數位電視之導入歷程
(一)數位廣播實驗台試播計劃:民國89年6月27日開始試播。
88年7月無線電視台申請之『地面廣播數位電視實驗台試播發展計畫』(屬業界開發產業技術計畫),主要目的與成果是:
- 實驗電視台系統建立與試播。
- 數位電視節目製作與試播。
- 數位產業合作與計畫管理。
發展計畫之試播實驗台架設於竹子山華視發射台內,各台拍攝數位內容並共用實驗台設備輪流試播。
(二)數位電視地面廣播全區節目播映二年計劃:時間為90年1月至91年12月
五家無線電視台以認養方式興建七座數位發射站,共同完成一個環島的數位頻道。我國數位電視地面廣播由交通部指配各台頻道(詳如表1-1所示),在二年計劃中由於各台無法如期完成全省發射站台之建設,因此各台以分擔方式負責建設不同站台以完成一個環島的數位頻道之播出,例如台視負責火炎山發射台之建設並以所指配的31頻道播出,中視負責中部發射台之建設並以所指配的24頻道播出,華視負責北部、南部發射台之建設並分別以所指配的36、33頻道播出、民視負責蘇澳發射台之建設並以所指配的28頻道播出、公視則負責花蓮、台東發射台之建設(請參考表1-2)。
表1-1:交通部指配無線電視台之頻道表

表1-2: 五家電視台現有數位發射站建置情形(統計日期至93.5.31)
|
TTV |
CTV |
CTS |
FTV |
PTS |
竹子山 |
OK |
OK |
OK |
OK |
OK |
店子湖 |
7/31 |
7/31 |
7/31 |
OK |
|
火炎山 |
OK |
6/30 |
OK |
OK |
|
南投 |
OK |
OK |
OK |
OK |
|
枕頭山 |
OK |
6/30 |
7/15 |
7/15 |
7/15 |
中寮 |
OK |
OK |
OK |
OK |
OK |
宜蘭 |
6/30 |
6/30 |
OK |
OK |
|
花蓮 |
OK |
6/30 |
OK |
6/30 |
OK |
台東 |
6/30 |
6/30 |
OK |
6/30 |
OK |
(三)我國數位電視無線地面廣播之正式播出

93年6月1日我國五家無線電視台正式對外發佈數位電視正式播出,並計畫於93年7月1日召開聯合記者會,邀請陳總統蒞臨剪綵正式發佈我國數位電視無線地面廣播正式開播。
針對數位電視無線地面廣播台視公司規劃了三個節目頻道,以「台灣電視台」、「台視家庭台」、「台視財經台」服務觀眾,中視公司則規劃「中視主頻道」、「中視新聞台」、「中視生活台」,華視公司則規劃「華視主頻道」、「華視教學台」、「優新聞體育」,民視公司則規劃「民視無線台」、「台灣交通電視台」、「民視奧運台」,公視則規劃「公共電視台」、「DIMO TV行動電視台」等(請參考表1-3),共計14個節目頻道。
貳、無線家族之解析
一、傳統類比無線電視台
對於無線類比電視而言,一般觀眾印象是:節目內容貧乏選擇不夠、戶外天線架設困難並需維修(尤其颱風過後)等,而都市大樓林立收視畫面鬼影幢幢(雙重影像)或雪花點點(訊號微弱)等等負面觀點,因此無線家族節節敗退終淹沒於有線電視系統中,因此整體營運節節下降,在惡性循環下無線家族更無能力負擔高成本的優質節目製作。
二、數位化後之契機
(一)歐規(DVB-T)傳輸系統功能特色
我國數位電視無線地面廣播採用歐規DVB-T的標準,以COFDM 調變技術傳輸廣播信號,該系統特色為:
- 可以行動接收 (適用於戶外地區、交通工具、手提電腦…等) 。
- 可建立單頻網路(SFN)改善轉播站之頻譜分配,解決收視不良地區。
- 因特有的 COFDM 調變技術,可以輕易地處理多重路徑之反射訊號,抗多路徑(Multipath)干擾能力強,因此室內接收能力較佳可減少架設戶外天線之需求。
(二)無線電視數位化後之效益
- 多節目頻道播出→現有6兆赫(MHz)的電視頻道中,可播出4-6個標準畫質(SDTV)的節目,或播1個高畫質(HDTV)節目。
- 提昇服務品質→改善收視地區訊號水準,提升影像畫質(畫質DVD以上),增加音響與視訊服務。
- 提供多媒體服務→整合通信與電腦,開闢多元化的業務與商機。如搭配多媒體平台的應用,觀眾可透過電信網路與數位電視相互溝通,達成如購物、選片等雙向互動功能,也可結合網際網路等數位裝備。
- 提高頻譜使用效率→傳輸數位化後頻譜效率提高,尤以單頻網(SFN;Single Frequency Network)規劃可充分有效運用頻譜資源。
(三)數位無線電視之SWOT分析
由上面的敘述可知;數位化的結果可讓傳統類比無線電視台得到一個脫胎換骨的機會,原為觀眾所詬病的缺點(節目數不足、重影、無法行動接收…)因數位化均可獲得改善,至於如何浴火重生則需看無線電視業者如何規劃與執行。
表2-1:數位電視SWOT分析表
優勢Strengths: |
劣勢Weaknesses: |
- 內容豐富的影音數位片庫。
- 具影音製作之優良人才與環境。
- 實力堅強的營運團隊。
- 完備的全省廣播傳輸網路。
- 可室內與行動接收的廣播系統。
|
- 目前營收幾乎全靠廣告收入,而廣告市場已被有線頻道佔奪。
- 多節目播出內容成本倍增。
- 閱聽者缺乏購買機上盒的實質動機與意願。
- 對於數位電視的經營模式欠缺實務經驗。
|
機會Opportunities: |
威脅Threats: |
- 政府電視數位化政策積極明確,已實際編列預算協助業界執行推廣。
- 影音數位壓縮技術促成多頻道廣播具體可行,DVB-T與DVB-MHP標準之採用已為業者與政府之共識。
- 可服務的頻道數增加,有助於內容產製成本規模經濟的實現以及加值服務的提供。
- 改善原來類比收視之缺點,可提供固定收視與行動接收的良好品質。
- 提供免付費的多頻道選擇,創造閱聽者收視回流無線電視廣播的商機。
- 創造數位電視產業垂直整合發展的契機。
|
- 目前社會大眾對於數位電視的優點與服務內容尚認知不足。
- 與寬頻業者 (如有線系統業者、固網業者、及行動通信業者)服務差異性被扭曲。
- 機上盒業者對國內市場缺乏具有之承諾,五家無線電視台對於共同平台之建立,尚未取得一致之共識。
- 人才培訓未能適時接軌,數位電視的具體發揮需要透過大量影音製作與數位技術的專業人力投入。
|
參、無線家族的未來
上天已恩賜機會但如何把握才能扭轉頹勢?筆者提供以下淺見僅供參考。
一、數位電視無線家族推展策略
(一)以數位廣播之優點鞏固無線基本盤
無線電視收視戶數退至總收視戶人口之15﹪,成為弱勢族群,分析此無線收視戶存在理由不外乎是:
- 不願負擔有線電視收視費用。
- 不願小孩收看不雅節目內容。
- 沒有收視有線電視節目的需求。
因此數位電視推出初期首要對象為此類收視族群,以數位播出品質(DVD以上的品質,擺脫以往重影或雪花現象)及有利接收條件(室內天線可接收,免除戶外天線安裝困難及颱風天損壞情形)促其轉換為數位電視收視族群。另因可行動接收之條件可再增闢交通族群人口(轎車、計程車、大眾運輸之族群),因此健全廣播服務涵蓋範圍為此階段非常重要且不可忽視的任務(當然節目內容之可看性亦很重要)。
(二)以觀眾需求之內容擄獲觀眾的心
數位無線電視推出後;如仍未能擄獲收視戶之族群大致可歸成兩類:
- 對節目內容有特殊需求者(如喜好自然科學、影片、股市資訊、購物、政治論壇節目…等等)。
- 排斥無線電視台節目內容或無法收視無線電視節目者。
對第1類族群而言;數位化電視的推展則開啟了回流無線電視平台的契機(節目頻道數增加),因此如僅以舊有類比內容轉成數位塞滿通道的觀點出發,則無法撼動這類族群,再因時間拉長收視族群無法增加、而在多頻道多負擔情形下將墜入負面循環,屆時恐怕得拜託有線平台之必載(must-carry)以求生存。
各台有各台的經營策略乃無庸置疑,但在一邊競爭情形下不妨有合作機會,例如共商聯購Discovery、Nation
Geographic、Animal Channel、Knowledge Channel等節目於無線平台播放,另為平衡效益可各台出一節目通道播放聯購之節目,並共享聯購節目之廣告收益。以前述之節目內容可對於有〝自然科學〞節目內容等特殊需求之族群回流至無線台,且對無線台之形象亦有加分效果,由於免費收視;此類族群回流力道將相當可觀。另對股市、購物資訊節目有需求的族群,可以在下個階段給予滿足(此階段屬各台競爭)。
(三)以數位加值服務擴爭收視族群
拜多媒體平台(如MHP、MHW、Liberate、OpenTV…)之賜,無線家族可進行數位加值服務,以各自發展之數位加值服務擴爭收視族群,例TV-Commerce(購物、股市、)、TV-Game、TV-Government、TV-Learning等等,以開發或滿足收視戶之需求為出發點,各台各自經營規劃充分發揮無線電視台之製作能力。
二、無線電視台與電信公司整合營運模式
數位電視無線地面廣播之加值服務如欲營造任何地點(Anywhere)、任何時間(Anytime)的優勢,除本身是無線、行動廣播外,對用戶有互動需求之服務時則需有回傳網路之建立,因此如能結合電信公司的網路(GPRS、ADSL..)即可解決回傳鏈路問題,另可將GPRS系統之服務(如emome)移植至數位電視平台運用,更可擴大數位電視加值服務內容,因此數位電視與電信的結合可創造雙贏之局勢。
無線電視台數位頻道的開播,將提供收視戶(含固定及行動)多頻道、多媒體、多通路的媒體整合服務,且基於數位資訊系統的互通性,電視頻道與電信網路亦可順利的結合,促使原有的收視戶可同時成為電信服務用戶,在相輔相成的推動效果下,同步擴大無線電視台與電信公司的營收利基。
以電信公司與電視公司之優勢資源,加上雙網(廣播網、電信網)所構築的『數據服務及營運平台』條件,實應好好保握此次類合作良機。
附註(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