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國外的明星動物如國王企鵝與無尾熊因外型討喜,深受許多民眾與小朋友的關愛,政府與民間也投入相當多的人力及經費進行保育與展示工作,然而國內本土動物常因經費不足,投入研究的人力有限,致使許多動物還沒被大家認識就已經瀕臨絕種甚至滅絕。
台北市立動物園與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行政院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共同在動物園裡構築保育廊道,把台灣中高海拔森林、低海拔灌叢與池澤、海岸等棲地,型塑在50公尺的展示廊道中,即日起開放民眾參觀,傳達本土動物的保育新知,共同關心這塊我們生活的大地。
這次保育廊道裏展示的本土動物,包括褐林鴞、石虎、台灣野兔、台灣狐蝠、穿山甲及食蛇龜,多是因陷阱或流浪犬追咬而受傷、經由野生動物救傷計畫照顧復健的動物。
以穿山甲為例,台灣的天然環境裡有非常多的昆蟲,愛吃昆蟲的穿山甲數量原本相當多,但因國人對穿山甲的認識多半停留在中藥材的使用,且穿山甲棲息地與人類生活圈重疊,人們大規模開發以及化學藥劑不當使用,使穿山甲最愛的昆蟲被消滅大半,因此穿山甲的生存處境愈來愈艱困,數量也愈來愈少。而自從1860年穿山甲在英國的動物園首次展出後,世界各國動物園掀起一片穿山甲圈養熱潮,但是因棲地環境難以營造與營養不良的問題,圈養情形多不成功,所以穿山甲的生長、繁殖、棲所等生物基本資料還是相當欠缺。台灣則是在面臨外來入侵的紅火蟻時,才想到穿山甲的覓食習性,而開始對穿山甲投注較多的關注。
台灣本土動物的棲息環境正在快速消失,僅有的棲息地又因人為經濟開發而支離破碎,亟須整合域內保育(強化域內動物原棲息環境之保育)與域外保育(動物移往原棲地以外的地方,如動物園等),以及跨越不同專業領域與機構的合作,才能深化台灣的保育力量,引領大家對本土動物的保育工作產生更正確的認知、付出更多的關心與行動。
褐林鴞 Brown Wood Owl 瀕臨絕種
分類:鳥綱 鴟鴞目 鴟鴞科
分布:南亞、東亞及鄰近島嶼,台灣主要棲息於1000-1600公尺左右的
中高海拔闊葉林或針闊葉混生林。
食性:肉食,小型哺乳類、魚類、蜥蜴、兩棲類及昆蟲
習性:獨居、夜行性
石虎 Leopard Cat 珍貴稀有
分類:哺乳綱 食肉目 貓科
分布:中國大陸及台灣,多棲息於中低海拔森林
食性:肉食,嚙齒動物、鳥類、兩棲爬蟲類、昆蟲及山羌等
習性:獨居、夜行性
台灣野兔 Formosan
Hare 台灣特有亞種
分類:哺乳綱 兔形目 兔科
分布:台灣特有亞種,從平地到海拔1000公尺的森林與灌木
叢都有分布,以500公尺以下低海拔常綠闊葉林與草地
維生
食性:草食,禾草、樹木嫩葉
習性:群居、夜行性

台灣狐蝠 Formosan Flying
Fox 瀕臨絕種 台灣特有亞種
分類:哺乳綱 翼手目 大蝙蝠科
分布:台灣特有亞種,近年幾無野外被觀察到的紀錄
食性:果實
習性:群居、夜行性
穿山甲 Formosan
Pangolin 珍貴稀有 台灣特有亞種
分類:哺乳綱 麟甲目 穿山甲科
分布:台灣特有亞種,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的森林棲息,以
500公尺的森林與開闊地為主
食性:白蟻、螞蟻、昆蟲幼蟲、蜂蛹、蚯蚓
習性:獨居、夜行性

食蛇龜 Yellow-margined
Box Turtle 珍貴稀有
分類:爬蟲綱 龜鱉目 潮龜科
分布:中國南部、台灣和日本琉球南部,生活在低海拔山區
和丘陵潮濕的森林底層或森林邊緣的農耕地附近
食性:雜食,植物、節肢動物、蠕蟲、環節動物、軟體動物
習性:獨居、日獨居、夜行性
※廣告時間
台灣鷹姿--何華仁、陳一銘 雙個展

主辦單位:福華沙龍
活動地點:台北市仁愛路3段160號(福華大飯店2樓)
活動時間:12月3~20日 11:00-21:30
(免費)
在台灣鳥類觀察界裡,何華仁與陳一銘是兩個眾人耳熟能詳的名字。在台灣繪畫藝術界裡,何華仁多年來以木刻版畫展現台灣鳥類百態,雖屬異數但也自闢蹊徑;陳一銘雖是首次個展,但多年來他的畫作透過郵票、海報、月曆、卡片等形式,展現了膾炙人口的畫風。
「台灣鷹姿」雙個展是二人首次聯合出擊,結合他們對於台灣猛禽野外姿影的的嫻熟以及不同形式的創作風格,共同展現眾鷹飛翔天際的「美」與「知」,自是精彩可期。姑且不論二人日後在繪畫藝術界的評價,但是在台灣生態界肯定是一項重要的紀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