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無/報主.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本期內容:
編輯室報告
本週媒大事
媒來稿
媒回應
媒邀稿

編輯室報告

資訊城市的想像

在第一次讀書會裡,我們試圖藉由批判狹義(或說是商品化)的著作權概念,延展資訊公有地作為資訊時代的傳播公民權想像,也同時進行了一番清楚的陳述。然而「資訊公有地」的概念以及相關討論,至今還是以網際網路作為場域,所描繪者不外乎國家、商業資本、科技形式、使用者等不同行動者在其中爭奪傳播資源的過程,以及繼而引發的衝突與對立;以傳學鬥的立場而言,我們認為這是不夠的,因為將網際網路視為衝突的場域,無法如實地揭露資訊時代,涉及傳播資源的生產與分配所植基的社會關係。

Castells在2002年“The Culture of Cities in the Information Age”一文,延伸過去的著作,認為知識產製和資訊處理是資訊時代裡價值和權力的根源。兩者都取決於創新,以及在網絡裡傳播創新,藉由分享資訊和知識而引發綜效的能力。Philippe Aydalot,Peter Hall和Castells早年提出的「創新氛圍」(milieux of innovation),說明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在資訊時代位居關鍵樞紐。除了如矽谷一般的資訊科技產業重鎮,也包含了諸如紐約等地所極力發展的先進商業服務,包括金融、保險顧問、法律服務、會計和行銷等服務,扮演經濟體裡的首要賺錢部門,也同時是廿一世紀經濟體的神經中樞,而它們都集中在大型都會區。

除此之外,資訊時代的「空間」型態與樣貌也有了極大的轉變。Castells將空間的轉變視為資訊時代的表現,並且在1980年代針對「資訊城市」進行研究。他認為資訊科技的衝擊,導致時間和空間關係的轉變,所形成的流動空間持續地改寫了全球經濟的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及管理,同時引發了都市階層的重組;都市的結構性位置動態地取決於其對流動空間的主導能力,社會中基本的生產以及再生產結構則圍繞著全球經濟核心來加以組織。

Castells將「流動空間」(space of flows)的形成,視為資訊時代的「新空間邏輯」。資訊經濟所組織的空間,日益成為流動的空間,其中包括資本流動、資訊流動、技術流動、組織互動之流動、以及影像聲音與符號的流動;此外,「流動空間」也藉著「物質組織」的影響以進行「社會實踐」(social practice)。過去以民族國家領土為主要經濟體的現象,由於流動空間的離根特質而轉變,並且由全球各地的主要大城市所具備的「物質層面」所形成的網絡節點取代。

網絡節點的物質組織包括了「電子性發展驅力」、「多層的節點和中心」、以及「網絡社會的管理精英主宰的空間組織」等三種物質支援的層面,其中蘊含了社會實踐以及具有主導性的經濟功能(在網絡社會則為資訊資本主義生產模式)所共同形塑的空間模式,控制並影響著我們的經濟、政治與象徵生活。

Castells指稱的三個物質支援層面,刻畫出一幅資訊時代的權力地圖,網絡社會的管理精英由於具備豐沛的文化與經濟的資本,因此得以乘著資訊科技的浪潮,優遊於各個節點,反觀資源不足的一般民眾,雖然身處於網絡中,但是流動的能力卻大不如菁英們,而電子動力、多層的節點和中心更有可能依照菁英們的權力地圖劃界,以排除社會上資源不足者。

面對這樣的情勢,我們認為資訊時代資源爭奪的焦點其實是以全球各大都會區域(metropolitan area)為場域,並且蘊含了不同層次的政府施為、科技使用,以及各種科技形式等等不同行動元素(actor)所交錯構成的社會關係與社會實踐;這賦予了「資訊公有地」更為切身跟如實的想像,假使資訊時代必須以「電子性發展驅力」、「多層的節點和中心」,以及「網絡社會的管理精英主宰的空間組織」作為物質基礎,而管理精英最終擁有操弄的主控權(科司特強調這與Mills的權力菁英並無二致),那麼我們透過運動,希望宰制最深刻之處也會是反抗最激烈的所在,而所要爭取的,是這些物質基礎的所有權與近用權,必須是開放並且能被平等近用。

若是以近期北高所搶建的寬頻城市為例,電訊傳播系統由電子交換的迴路所構成,(以微電子為基礎的設計,電子通訊、電腦處理、廣播系統、以及高速運輸〔也是奠基於資訊技術]);並進一步由節點(node)與核心(hub) 所形構。

而這些基礎建設的空間配置在高雄,選擇落腳在高雄市南部的苓雅、前金和新興三個金融與商業重心的區域,雖然初步說明在傳播資源分配上,將獨厚某些區域(這不是北高之別,而是高雄市內部就存在著不均),不過這些區域受到青睞也可能是因為城市光廊、佈滿裝置藝術並且綠意盎然的文化中心置身其中,使得無線寬頻的科技想像,更多了一些相得益彰的時尚、休閒氣息。

更有趣的則是這三個區自戰後到2000年為止,分別是高雄人口移出率最高的第一、第四、第二名;人口增加的區域則是以勞工、中下階層為主的三民、楠梓、小港為主,而且這個趨勢會延續到2020年。這番增減,似乎已經說明城市光廊、無線寬頻、佈滿休閒風情的文化中心要給誰使用了。

我們認為相關問題的批判與實踐無法侷限在傳播學門或是都市研究,除非能夠兼融並蓄,否則,面對當前情勢的轉變以及相生相隨的眩目光芒,除了劃地自限而淪為啞口無言外,實無法順勢而為地提出前瞻的政策與社會運動,以維繫資訊時代的公平與正義。至於傳學鬥的實踐路徑,則請參照傳學鬥電子報第228期所提出的數位公共新藍圖(註)。

(註) 傳播學生鬥陣的數位公共新藍圖,提出「公共資訊服務」、「公共版權」、「普及數位服務」以及「公民科技傳播權的建立」等主張,在資訊社會中提出公民傳播權的想像,詳情請見http://twmedia.org/scstw/archives/000769.html



本週媒大事

1.妃鴻戀報導閱盟再痛批 要求東森中天新聞部主管下台

閱聽人監督媒體聯盟(簡稱閱盟)日前公布媒體側錄結果,東森新聞(包含S台)和中天新聞是報導「妃鴻戀」比例最為嚴重的頻道,扣除廣告時間分別佔當天有效新聞播報時間43%和39.87%。閱盟發言人林育卉並表示,以東森電視台廣告牌價為例,推估因此一報導而衝高的收視率讓電視台在兩天內廣告收益超過新台幣4千萬元,由於此事件造成整體社會的耗損,閱盟要求東森新聞台新聞部總編陳國君、中天新聞台新聞部總監廖福順,在一週內下台以示負責。

小編媒批:繼台大新聞所與媒體改造學社等團體同聲譴責妃鴻戀報導之後,閱盟再度公布側錄結果,直指嗜血緋聞背後資本主義操弄的痕跡。然而新一波媒體商品的堆砌隨即吞噬了被蠶食犧牲的祭品,社會大眾焦點轉移,這些媒體主管依然可以默不作聲,以為可以息事寧人。殊不知,屠夫下一隻要宰殺的雞,還是在同一個雞籠裡!


2.普立茲獎揭曉 免費小報記者獲獎受矚目

代表美國平面媒體最高榮譽的普立茲新聞獎揭曉。《洛杉磯時報》報導大型公立醫院內醫療糾紛與種族不平而獲得「公共服務報導獎」;另一篇報導俄羅斯努力因應恐怖主義、改善經濟並推行民主,記者墨斐榮獲國際新聞報導獎。《華爾街日報》以報導癌症病患存活之後的生活情景拿下「獨家報導獎」;另外該報的摩根史坦也以影評贏得「評論獎」。而其中最受矚目的當是名不見經傳的免費報波特蘭《維拉麥特周報》,記者納吉爾.賈奎斯獨家揭露30年前當時波特蘭市長的性醜聞案而贏得「調查報導獎」。

小編媒批:為鼓勵媒體發揮第四權監督功能,克守新聞中立原則,勇於揭發政治腐敗與維護公共利益、不受政黨利益脅迫,每年由哥倫比亞大學主辦的普立茲新聞獎,為媒體界追求之最高榮譽。自由民主國家持高品質的新聞以作為社會之良心與評論之利器,但看國內新聞媒體向腥羶色沈淪。而其中同樣對於所謂「公眾人物」的緋聞,處理的角度與立場是否有所不同?更值得省思。


3.高爾成立電視台 期待改革媒體文化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即將於舊金山成立一家有線電視台,名為「Current」頻道,由他擔任董事長,預定八月一日正式開播。此頻道將以年輕人為目標觀眾,節目型態是以族群文化為主、新聞節目為輔,並且歡迎網路族群,利用這個頻道的網站所提供的編輯工具,創造出屬於自己文化特色的影片。而高爾說,他的電視頻道絕對保持政治中立,不會作民主黨的傳聲筒。

小編媒批:此電視台可以將自己錄製的影片播出與他人分享,使得人人都得以「近用」媒體。高爾更說,希望這個電視台能讓不同族群的年輕人,有個管道讓其他人知道自己的文化;更遠大的理想,則是要改革媒體文化,為那些對電視有期許的人,提供一個實踐理想的平台。我們深深期許在商業電視惡質競爭之下,高爾富有「實驗」意味的電視台真能如他所言,創造不一樣的媒體想像,且真正落實政治中立的原則。


媒來稿

一個媒體人咬牙切齒的心聲--

光鮮亮麗,頤指氣使,目中無人的記者不是沒有,但他們是少數的老鼠屎&天之驕子
 
作者/紫色玫瑰
 
(本文作者授權傳學鬥&傳播學術界師長刊登或散佈,但禁止非相關人士使用於商業用途)
 
 
潛水很久,真的很久了,對傳學鬥和媒體,都有一些話不吐不快,我不知道傳學鬥成員裡面有沒有人當過記者,如果有的話,應該不會講出各位嘴裡播報此新聞的主播與記者大哥大姐們,你們錢賺得心安嗎?這樣的批判似乎鏗鏘有力,但卻根本言不及意,沒有命中問題核心。
 
個人畢業於某國立大學新聞所,曾是某大報記者,對學術圈也小有貢獻,從業以來一直堅守師長有關【新聞倫理、尊重隱私、發揚社會正義、關心社會弱勢、不可公器私用、不可牽扯政治商業利益】的教誨,己身一直以相當嚴格的道德標準擔任記者工作,雖然親眼見到一些同業以報導換取利益或是嘩眾取寵的行為,但從未同流合污,換言之,我心裡面對新聞的那把尺,跟傳學鬥的立場是一樣嚴格的,媒體圈常常出言不遜的表示【那些傳播學者和學術圈早就落伍了】,個人當然無法完全苟同這樣放肆且毫無反省能力的意見,但其中還是有一些道理的,因為自己當了記者以後才知道,沒有真正在這個圈子裡面混過,沒有搞清楚裡面的內幕和生態,只是表面性的批判,是無法引起從業人員共鳴,或是讓媒體反省的!

不可否認,學術界或傳學鬥的批判角度一直在進步當中,但是進步的速度卻還是跟實務有相當的脫節!

俗語說抓蛇要抓七寸,不然會反過來被蛇咬,如果學術圈不知道業界的七寸在哪裡,又怎不會被咬呢?
 
傳播教育教導我們,看事情要從多面完整的各種角度來看,有一分證據說一分話,學術圈對媒體的批判也是一種社會真實的再現,但為什麼提出規範的人,自己卻做不到這樣的要求呢?

不講別的,就從這次主播八卦新聞的事件談起,我看了電子媒體這樣弱智的處理方式,也是氣到腦充血,深覺台灣閱聽人真悲哀,不過八卦雜誌有他們自己的定位,是光明正大的真小人,但其他自命不凡事實上卻很弱智的媒體,卻只會學著做偽君子!

兩岸關係,勞退新制,健保黑洞,稅制改革,軍隊亂象,這些都是當前影響台灣百年大計最重要而且迫切的議題,為什麼寧可大肆報導主播名模私生活,某噁心甜主播逛街敗家,播新聞三不五時告白落淚...這些東西,一個女主播的上半身和一個男主播的下半身,比不上台灣老百姓的生死和生計?????
 
這是誰的錯?愛批判的局外人都搞錯方向了,要負最大責任的是媒體經營者,決策者和媒體主管,而不是個別從業人員,你們知道嗎?
 
整個媒體圈生態在急速沈淪和惡化,關鍵在於絕大多數的台灣記者早就變成豬狗不如的三流勞工!

勞退新制實施,更是讓情況惡化到外人難以想像的地步!!!
 
為什麼?告訴你們一個例子,幾年前璩美鳳光碟事件沸沸揚揚的時候,當時本媒體幾個主管興奮地聚在一起口沫橫飛地討論,說什麼真八卦,真聳動,真刺激,真丟臉,哪段報導怎樣又怎樣精彩之類,一直頻頻問我有沒有看過光碟?要不要看之類的,我說那個太傷人隱私,有良知的大型媒體或記者不應該落井下石或跟著起舞,結果竟被我的主管嘲弄糾正一翻:你這樣子,是不關心時事,不夠敏感,不夠敬業。
 
XD,當時心裡的感覺就是真想罵髒話,我正在趕稿,璩美鳳事件至少不是我負責的線,我先做好我份內的事情,先處理好線上新聞,難道錯了嗎?你主管自己吃飽閒閒沒事幹愛八卦就算了,幹嘛一直打擾下屬工作?我又沒有說不能報導或不關心,我只是覺得,難道你們這些弱智的主管,就不能想想八卦或揭人隱私以外的角度嗎?

我只是不想變成大眾偷窺暴力之下的幫助犯,甚至是共同正犯而已!!
從此就被貼上標籤說是不敬業!!甚至被上面以有色眼光看待!!
 
這個例子只不過是變態新聞室的社會控制現象的冰山一角而已,它的核心觀念在於,大部分從業人員心裡還是有一把尺,但卻被弱智的媒體主管糟蹋了!
 
第二種變態新聞室的社會控制現象是,早就與第一線脫節的媒體主管,喜歡亂改記者的稿,或自做主張添油加醋,或老是指導記者要【從XXX角度重新處理】的情況非常氾濫且嚴重!如果記者不聽話,就會被打壓,被貼標籤,被冷凍,或三不五時以各種名義被修理,不論平面或電子都是這樣。

常看外界或網友老是罵,XXX記者的XXX新聞真是爛,但你們不知道的是,這種新聞曝光以後,記者本身就是受害者,自己的作品被亂改這樣,根本不是原先要表達的角度,又被移花接木的亂七八糟,誰心裡不會淌血?
 
更不要提採訪過程當中,高層一些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要求了!

有一次,某名人重病,某媒體電子版率先放出病危瀕死之類的訊息,因醫療機構為病人隱私而守口如瓶,據本人從各種管道獲知的側面可靠消息,名人只是一度出現較不穩定生理反應,還沒有誇張到瀕死的程度,上面卻一直逼問【死了沒?死了沒】(沒死都會被你逼死),當時已經凌晨一點半,我說,其他媒體的說法是謠言,主管不滿足,就說,XXX醫生也是那醫院的(科別差很多!),你【立刻】去給我問那個人死了沒,你這樣跑新聞不行,萬一明天其他媒體說他死了,這樣我們沒面子(照實報導也會沒面子喔?)

我只好臉上三條黑線,心想這根本是愚蠢也無濟於事的做法,但又不得不硬著頭皮打電話到某醫師家,恭恭敬敬戒慎恐懼報上來歷和目的,是家屬接的電話,劈頭就痛罵我一頓,說,醫生早就睡了!!你們這些記者都是死人嗎?三更半夜的不知道別人也要睡覺嗎?一點禮貌也沒有!醫生是XX科,XX科你懂嗎?跟XX症差十萬八千里,也不是他的主治醫生,怎麼會知道,沒腦筋,記者都是白癡喔!!

我也只好任由被罵,然後不斷道歉再戒慎恐懼的結束通話,隔天的情況證明,我才是對的。
 
電子媒體情況更嚴重,把以上變態程度乘以100倍就對了,對,這就是血淋淋的媒體生態,它的核心觀念是,稿不清楚狀況亂指揮的是高層,到處被罵被批判背黑鍋的,永遠是最低賤,在整個媒介體系中最受剝削的基層記者。
 
不可否認,在這種新聞室社會控制的過程中,電子媒介記者被制約的現象遠比平面嚴重,那天聽一個電子媒介的同業談到主播劈腿事件,他不滿的說,學術界的老師懂個屁,這就是商業競爭,媒體要生存嘛!不能生存講個屁!

我心裡覺得不可思議,因為他開始跑新聞的時候也不是這樣的,但在變態競爭的環境中,價值觀被扭曲了,不僅是受訪者,連記者的人性尊嚴都蕩然無存。
 
平宗正就是整個扭曲環境下的犧牲者,他非常勇敢,非常敬業,可是外界有沒有想過,他今天沒有去涉水搶新聞,固然應該可能不會遭難,但不管他在哪個媒體服務都一樣,如果別家媒體冒險涉了水搶了這條新聞,但他沒有,他可能面臨高層怎樣的質疑,責難,甚至是羞辱?

(重點不在新聞是否鳥不拉屎,而是主管【別家有我就不能沒有】的變態心理)基層記者意識深處多少都有這種【恐懼被責難的陰影與情結】,平宗正事件只是其中最悲慘的案例而已。
 
外界或許會質疑,難道記者沒有力量改變這些?上述現象不過是藉口罷了。

講這種話的,不論你是學生,老師,還是上班族,請先自己退學或是辭掉工作,等到你喪失引以為傲的知識份子光環,或者穩定社會地位,基本生活都顧不了,三餐不繼,繼續求職卻到處碰壁,卻還能甘之如飴,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時候,再來義正詞嚴地大聲批判,一竿子打翻一船記者。

Why?原因就是最嚴重的,第三種變態新聞室的社會控制現象,那就是,台灣記者表面上是手握筆槍與紙彈,還閃著光環的高級知識份子,骨子裡卻是豬狗不如,不能組工會,或者敢搞工運爭權利就難以翻身,工作權毫無保障,不折不扣的三流勞工!
 
不要覺得我在危言聳聽,這是親身經歷!
 
知道現在媒體怎麼用人的嗎?(偶爾公開招考不算)如果不是建教合作,不是後台關係雄厚,沒有人脈管道幫你背書,光靠學歷,專業知識,工作經驗就想進媒體或轉換跑道,簡直難如登天!

然後,不要以為進去了就高枕無憂,能不能保住工作還要靠本事!一個月給你扣了稅3萬不到的薪水,叫你一天工作12個小時,每天把你操得跟狗一樣,然後三不五時還要恐嚇:外面不景氣,給你工作是無上恩賜,敢不聽話啊,排隊等著卡位的多的是!!

這樣的工作,你要不要?就算要,你能撐多久?
 
話說從前傳播科系應屆畢業的學生都很怨嘆,因為媒體都要【有經驗】的人,但現在不但沒經驗是原罪,連有經驗也變成一種原罪了,因為你不夠廉價!

話說某大電子媒體,現在給新進人員的待遇只有幾年前同樣新進人員的一半,Why?因為媒體競爭激烈,勞退新制又已經上路,要節省開銷,當然要用便宜的新人嘛!

你今天進不去活該,因為你太新,進不去也活該,因為你不新??!!!
 
另一家某大媒體,為了節省人事成本,便以工讀生的價格,招聘相關系所學生做記者的工作兼雜務,尤其愛用研究所的學生,一樣也是每天工作超過10小時,待遇卻只有編制人員的三分之一。
 
已經進去的老人也沒什麼好高興的,因為高層一面壓榨你,一面灌輸【一堆新人準備取而代之】的觀念,然後整天用放大鏡,用最嚴苛的標準檢視你的工作表現,如果你要養家活口,只得忍氣吞聲,繼續當狗,如果你的個性是貓,想要抗爭或是搞工運,不是被約談就是列入被觀察或惡整的黑名單,如果你有不食嗟來食的傲骨,那你走人吧,不過要有餓死的心理準備,因為不容易找到接收你的新媒體,因為你不夠便宜!
 
是的,壓榨菜鳥,恐嚇老鳥,以不成比例的高規格待遇禮遇少數招牌,這就是醜惡的媒體。

光鮮亮麗,頤指氣使,目中無人的記者不是沒有,但他們是少數的老鼠屎&天之驕子,而可悲的是外界只看這些冰山上層的垃圾,卻沒有看到底下為數更龐大,辛苦奮鬥的堅冰。
 
情報人員,國家可以要求他隨時犧牲,因為國家給他的禮遇足夠叫他去死,但記者呢?組織給了他什麼?社會給了他什麼?
 
所以,不論是社會大眾還是來自學術圈的批判者,不要再唱高調了,整個媒體的工作環境已經惡質到這種地步,記者也是人,也有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俗語說衣食足而後知榮辱,當工作朝不保夕,整天面臨生死存亡壓力的時候,能夠不屈服組織龐大壓力的,試問又有幾人?
 
敢講真話,是因為我是少數看不慣媒體低俗品味也不怕死的局內人兼局外人,但誰也沒有權利以自己也做不到的高標準,要求每個記者都要去死吧?!


媒回應

傳學鬥想說的一些話-回應懇切來信的記者前輩

首先,傳學鬥對於實務界前輩的來信指教,以及長期以來與我們一同關注媒體問題、同時支持傳學鬥電子報表示由衷感謝。您的批評與意見,相信不但對於傳學鬥本身,甚且對於傳播實務界及學界,都能有所反省與助益。以下是傳學鬥及其成員林靖堂的回應。

傳學鬥長期一貫的立場,是以傳播政治經濟學為主要的知識論述。而傳學鬥從以前到現在,向來以問題的結構與環境的層次與面向,來看待每一件媒體議題以及背後的原因。對於鴻妃戀風波,我們在4/2台大新聞所的記者會中,以及4/5星期二所發布的鴻妃戀風波聲明快報上,已經完整揭示傳鬥的立場。在聲明中,我們亦對於因為商業邏輯而導致本次事件所引發的問題,提出嚴正的抗議與不滿,我們亦呼籲商業媒體的大老闆們必須負起責任,不應以收視率作為媒體經營的邏輯。而在更早之前的劈腿風波中,我們關注的焦點,亦是針對中國時報的媒體高層,如何面對來自網友的怒吼、如何承擔為了閱報率,而將市井小民的八卦新聞作為頭版頭條新聞的社會責任。

我們能深刻瞭解,身為媒體金字塔結構底層,被大老闆們壓著喘不過氣來的記者前輩們,時而必須因長官的商業邏輯考量,雖然萬般不願意但為了五斗米仍必須做出違心之報導,這本非大多數記者之所願。新聞室控制、新聞室社會化,是記者前輩們得首當其衝面對的問題,而這樣一個來自由上而下的權力關係,是擁有理想與抱負、懷抱著對社會充滿關懷與正義感的記者前輩們,最大的傷痛與無奈。我們也看到了,在網路上,許多人對於記者偏頗的刻板印象與偏激的批判行為,對於認真的、負責任的、具備新聞專業與倫理的記者們相當的不公平,且亦深深傷害了這些執著於實踐新聞專業意理的記者前輩們的心。或許,傳學鬥應該代許多人向各位致敬,真的,辛苦了!

回到您文中所提。受限於媒大事嘲諷式的書寫風格與篇幅限制,媒大事無法針對整體的新聞編輯流程中的各個環節提出完整批評,也因為如此,導致流於一般印象的批評—針對記者而來的批評。當然,這不能當作是一個藉口,而的確是一個疏忽。誠如您所言,深層且切中要害的批判,應在於媒體整體生態的問題、商業經營邏輯的問題、新聞室社會化的問題,亦是記者勞動工作權的問題。而傳學鬥作為媒體的後備軍,我作為此文的執筆者,自應虛心受教,亦深切反省。

然而,傳學鬥亦想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看待一次又一次的媒體亂象浮現,記者前輩們的位置開始出現了微妙的變化。的確,我們看到了一次又一次來自記者前輩們的聲援與連署,無論是在平宗正事件、鴻海案、劈腿事件、公視羅大佑風波,乃至這次的緋聞風波,記者前輩們甚至在會場上起身發言,表達對於自己工作崗位上的權力過程的不滿。傳學鬥認為,記者前輩們的行動,記者前輩們集體勞工意識的覺醒,才是媒體改革最大的武器與支援。如果,今天記者前輩們敢勇於集體站出來串連一氣,願意大聲的走上街頭表達強烈的抗議與不滿,或者,以其他種種的形式表達集體的抗議,對這些媒體大亨、資本家們表達由衷的反感與反抗,那些不了解媒體生態、對記者原本抱持偏激看法的社會大眾與團體,也許就會伸出援手,一起來捍衛媒體基層記者的工作權、自主權。而對於媒體改革來說,也將會使得學術界的老師們以及媒體改革的運動團體們,能夠與線上記者們喝然一氣,記者在實務上不但得到強力的支援與武器的彈藥,也得以有更大的正當性與民意基礎,來對媒體老闆們施壓,更能促使媒體改革的速度更加快速與前進,也更能促進記者的工作環境獲致完善,使得真正有理想抱負的記者能夠申展其意志,提升媒體的素質與環境。然,現階段距離記者們的團結仍有一段路要走,或許,也須要您與其他記者們的努力,一同來發揮影響力,來促使記者與學者們的大團結。

其實,作為執筆者,我所痛心的,是這次緋聞風波,同業記者與主播有多少人在報導的同時,看看當事人想想自己?想想自己會不會是下一個受害者?想想自己報導這則新聞時是否具備公共利益與專業素養?尤其是,此事件的當事人之一即是主播,而播報此事件的其他台主播們,是否應當有權力、膽量與同理心,向上級表達拒播的意見,甚至起身反對主管(或許自己就是新聞部主管)的指示?當然,主播們也許有所苦衷,也許相當掙札,我們也不該如此簡化主播們的想法與行為,而直指所有的主播記者皆是如此。也或許,我們應當累積更多資訊,才能釐清主播與記者們,在參與這次報導風波的新聞產製過程中,其所扮演的角色為何。是否應當受到批評?如果是,或許,就不當只有結構面的批評,也亦當針對這次報導風波裡新聞產製過程中的主播與記者們的角色與行為,有所批評與反省。

最後,傳學鬥感謝此位記者朋友,願意對我們提出沉痛的批評與指教,謝謝您懇切的說出心裡的話,讓社會上更多的人瞭解線上記者的心聲,而不是誤認記者是濫用新聞自由權利的貴族勞工,更不是八卦噬血的資方狗仔。我也再次由衷的感激您提出的意見,這樣打從心底發出真誠的線上心聲,不論對於傳學鬥、對於我、對於其他讀者、對於學界的老師們、對於其他您的同業,甚至對於媒體的老闆而言,都是實在而寶貴的訊息。未來的路上,還希望前輩您能多多批評、給予意見,才能使我們更上一層樓,謝謝您!

傳播學生鬥陣及其成員林靖堂


媒邀稿

傳學鬥電子報秉持網路公有地(commons)精神,提供社會團體刊登公益活動訊息,歡迎與傳學鬥電子報編輯連絡(scstw2003 @yahoo.com.tw)。此外, 傳學鬥作為開放平台,若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傳學鬥電子報也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所屬單位。為求慎重,傳學鬥對來稿會經過內部討論,並適時給予回應。考量人力,一個月內未見刊出視同退稿或請來信詢問,尚祈見諒。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
scstw2003 @yahoo.com.tw 
公共化之陣地戰:
nccu.edu.tw/92451001/  
狡兔三窟發報台:
enews.url.com.tw/category_new.asp
集思廣義讀書會:
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招賢聚義部落格:
twmedia.org/scstw/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報主的話:
讀書會,鬥陣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