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快樂動物電子報
2005-05-28 第三十五期
 
免費訂閱
  看看以前的電子報
 

  身體健康是所有人的願望,但一定要以動物為藥、以動物的辛酸痛楚作為代價嗎?本期介紹中國大陸以殘酷方式活取黑熊膽汁的行徑,以及有志之士為解救黑熊與遏止這股歪風所付出的努力。或許我們可以省思,人類在日常生活各方面對動物所做的運用,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可替代而不需以動物生命為代價的?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狗是狗、貓是貓、牛是牛、羊是羊,不同的物種是各自不同的世界,很難想像截然不同的動物之間能夠產生相互關懷的感情。其實,動物的心思較為純真,有時候比人類更能跨越外表與習性的隔閡。本期電子報介紹狗與虎、犀牛與山羊之間的慈愛和友情,讓您對動物的心靈世界有一番新認識。


因「膽」受苦,黑熊悲歌
              
     ․他們的努力


名貓配公主,泰國傳佳話
              
   ․等待有緣人


夢之夜,Dreamnight at the Zoo!

         ․趣味鏡頭  ․動物之愛


蝸牛也來刮刮樂
  
        

          

因「膽」受苦,黑熊悲歌

 ←熊膽在中國大陸和一些東亞國家的利潤可觀

  中國大陸將於2005年7月1日起,規定含天然麝香、熊膽成份的產品,必須統一加貼專業標誌後,方可在市場出售,未經批准的機構一律不得利用麝香、熊膽從事商業活動。不過慈善組織「亞洲動物基金」創辦人魯賓遜女士,在接受BBC電台節目採訪時表示,中國大陸應該在取締養熊場方面更加盡力。如果中國政府立即擬定詳盡計畫取締養熊場,她的組織將全力協助。

  東亞國家如中國、韓國有食用熊膽和熊膽汁的習慣,主要是入藥。中國大陸目前有大約7千個飼養黑熊的農場。魯賓遜女士在1個養熊場目睹黑熊受到殘忍對待後,在1993年創辦了亞洲動物基金。她一直鞭策中國政府杜絕養熊取膽的做法,2000年得到中國政府同意在四川成都設立黑熊庇護中心,至今拯救了185頭黑熊,在庇護中心的8個院子裡養傷,適應和其他黑熊一起生活,然後放回大自然。

        魯賓遜在1993年創辦亞洲動物基金→

  中國國家林業局野生動物保護司曾表示,其目標是關閉所有養熊場,但也承認執行起來不容易。魯賓遜女士對BBC表示,即使中國當局無法完全取締養熊場,則改變這些農場的運作,利用農場的地點和設施來長遠地保育黑熊,也是可取的。

  亞洲動物基金表示,在養熊場開始大規模生產膽汁前,中國對熊膽粉的年需求量只有5百公斤。但是現在,需求量大幅度增長至4千公斤,市場的熊膽供應有飽和跡象,一些廠商用過剩的膽汁生產如潤喉糖、洗髮精等非藥用的產品。

  除了黑熊之外,亞洲動物基金也關注其他動物的權益,例如致力改變亞洲人吃貓狗的飲食習慣。(資料來源:BBC中文網)


● 他們的努力

慶新生,黑熊合掌作揖謝恩人

         

↑被救出的黑熊焦急不安地等待重獲新生

  今年3月份,沈陽市野生動物保護站接到市民舉報,在于洪區紅旗台1位黑熊養殖者家中1個只有幾平方公尺的黑屋裡,關著10隻抽膽汁用的黑熊。這些熊被關在極度狹小的籠子裡,只能保持站立姿勢,惟一的動作就是拼命搖頭。

  有8隻成年黑熊已被進行活取膽汁的手術──在熊肚子的肝臟部位開1個洞,將1根塑膠管直接插入膽囊來抽取膽汁。由於經年累月地抽膽汁,這個傷口不會癒合。因為極度疼痛,熊往往會去抓傷口,外地甚至曾發生熊因痛極而將自己內臟挖出的實例,所以許多熊都被穿上「鐵肚兜」。

  由於黑熊數量較多,動物園沒辦法接收,野保站工作人員當時只命令養殖者將黑熊的鐵肚兜摘掉。5月份,在安排好可以收容黑熊的處所之後,野保站工作人員與獸醫再次到來。隨行的記者看到黑熊們由於之前鐵肚兜、鐵鏈和背帶的長年磨損,背上許多地方已經沒有毛,只剩下深溝,肚皮上也露出血肉,不斷地流出膿水。

  工作人員將10隻黑熊移到較大的鐵籠子,準備送往冰川動物樂園。其中1隻彷彿知道自己即將脫離苦海,樂得將前爪搭在大鐵籠上方,搖擺身子盪起了鞦韆。鞦韆玩夠了,又興奮地舞動身體,還不時把兩隻前掌合在胸前作揖,好似在感謝救命恩人。  

  野保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沈陽市預計在5到8年內逐步淘汰所有養熊場。(資料來源:華商晨報)

夢之夜,Dreamnight at the Zoo!            作者:林惠珍

 ←Dreamnight at the Zoo活動授旗儀式

  臺北市立動物園在今年加入「Dreamnight at the Zoo」全球性活動計畫,將於8月首次舉辦針對慢性病及殘障兒童的夜晚戶外活動,希望熱心公益的企業團體或個人與動物園聯絡,共襄盛舉。

  Dreamnight at the Zoo是一項動物園專為慢性病及殘障兒童舉辦的全球性計畫,為平常不太有機會能來動物園參觀的病童及其家人,辦理具有特殊意義的動物園年度夜晚戶外活動。這項有意義的活動,是由荷蘭鹿特丹動物園於1996年發起,1年固定舉行1次,到2004年全球已有三大洲、12個國家、超過38個動物園參與這個計畫,估計有2萬多個家庭(相當10萬位遊客)參加這項有意義的活動。今年已知有33個動物園加入,全球參與這項活動的動物園數量正持續增加。5月25日,從荷蘭來臺灣參加2005年全球熱愛生命系列公益活動的動物園教育者學會主席格立斯彼得(Chris Peters),在臺北護理學院授旗給臺北市立動物園副園長楊崇賢,對園方加入這項活動給予肯定和感謝。

  Dreamnight at the Zoo活動模式,各動物園可依自己特色自行規劃,藉由活潑的音樂、逗趣的小丑等精心安排的節目,讓平常有著沉重壓力的病童及家屬,在如此美好的夜晚享受貴賓級熱情的接待,暫時抛開平日所要面對的問題,儘情地歡笑!

  對動物園所有同仁而言,這也是一個令人驕傲與值得欣慰的夜晚。期盼熱心公益的企業團體或個人共襄盛舉,贊助的方式有:提供交通工具、點心、餐飲、身體彩繪活動材料,或專業人士的音樂、話劇表演等人力與設備,以及贊助活動經費等等。動物園預計在8月舉辦這項活動,歡迎有興趣參與的企業或朋友與我們聯絡:02-29382300轉510林秋娟小姐。

 

● 趣味鏡頭

在澳洲雪梨1位名為羅布的獸醫家中,1隻名叫貝波的德國牧羊犬,
溫柔慈愛地坐在2隻瀕危的孟加拉幼虎和1隻美洲幼獅中間。(David Gray/Reuters)

 

● 動物之愛

犀牛與山羊,超級麻吉的最佳拍檔!

  南非約翰尼斯堡西北30公里的「犀牛與獅子自然保留區」中,出現1對很特別的最佳拍檔──原本應該不會有交集的犀牛與山羊,卻形影不離,感情好得不得了!牠們唯一的共同點,可能就是都有1對角,以及都很喜歡馬草飼料。

  11個月大的母犀牛克洛福(Clover),媽媽在野外被盜獵者殺害而成為孤兒。牠在自然保留區中最常黏在一起的好同伴,是1隻遭遺棄的寂寞山羊波波(Bok-Bok)。

  這對好朋友有時會相互鬥鬥角玩耍一番,沒睡覺時大多數時間都玩在一起。克洛福走到哪,波波就跟到哪,如果波波找不到克洛福,就會發飆一直哭。而犀牛原本是很溫馴的動物,但是克洛福很保護波波,如果有人靠太近就會生氣。

  然而這對好朋友有朝一日還是得分開,再過幾個月,克洛福將被野放到1處1400公頃大的保留區,和另外10隻犀牛一起生活。

  保留區工作人員表示,到時他們會幫波波做好心理建設,而且波波已經深諳與犀牛相處之道,可能很快就會有新的孤兒朋友來相伴。(資料來源:路透社、中國網路電子報)

 
蝸牛也來刮刮樂 作者:謝伯娟

 ←斯文豪氏大蝸牛的齒舌全景


系列九:蝸牛的牙齒──「齒舌」

  蝸牛的頭部還有1個重要的構造,那便是「口腔囊」。俗語說「蝸以食為天」,吃對蝸牛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所以蝸牛用來吃飯的構造也是十分考究。口腔囊內的「齒舌」,便是蝸牛用來吃飯的傢伙。

  「齒舌」像是蝸牛的牙齒,但哺乳動物的牙齒為上下兩列,齒舌則是由許多細小的牙齒,一同排列在「齒舌膜」上所構成,而每個橫列再重複上百排。所以蝸牛並不像一般動物利用上下頜或左右顎來將食物咬碎,而是利用排列在薄膜上的細小牙齒將食物刮取下來,就像戳刀一般,然後刮取下來的食物經過唾液的潤滑進入食道。但是柔軟的齒舌膜,如何刮動堅硬的食物?這是利用蝸牛口腔的肌肉拮抗作用,帶動齒舌膜下的「齒舌軟骨」運動,而讓齒舌可以像砂紙般刮東西。但砂紙容易磨平,齒舌前端也會因為不斷攝食而耗損脫落,但後端分泌齒舌的「齒舌囊」會再製造新排的牙齒向前端補充,這個過程會持續蝸牛的一生,不似人類只有1次換牙機會,很令人欽羨吧!

           斯文豪氏大蝸牛的側齒→

  哺乳動物的牙齒有許多形式,如「門齒」、「犬齒」與「臼齒」等,並左右對稱。蝸牛的齒舌也有許多形式,並也是左右對稱。每1排齒舌可分為「中央齒」、「側齒」與「邊緣齒」三類,功用與哺乳動物的「門齒」、「犬齒」、「臼齒」相當,但每一類的齒數則不一定。由於蝸牛種類眾多,食性也十分多樣,有些蝸牛為草食性,有些為肉食性,有些更為雜食性,所以齒舌的形式也有所不同。如前鰓類蝸牛的中央齒較少,但側齒與邊緣齒的數目卻可多達上百顆。一般而言,肉食性蝸牛的齒數較少,且較細長有力,而草食性蝸牛的齒數較多,且前緣較為圓鈍,頗類似肉食與草食類哺乳動物齒式的不同。

※蝸牛家族小檔案

 大錐蝸牛Lamellaxis (Allopeas) gracile (Hutton, 1834)

  大錐蝸牛屬於「錐蝸牛科」,是一群在人為環境下容易發現的蝸牛,尤其是在人為開墾的菜園、苗圃或花壇上,甚至買回家的盆栽或蔬菜裡也有牠們的蹤影。

  由於常棲息在人工環境內,常會隨著人為的傳播,如苗木的運輸、植物與木材的貿易等
等,擴散到全世界。所幸,這群蝸牛體型較小,所造成的農業危害也較少,但是如果數目大量發生,仍會造成嚴重的農業損失。

  除了人為環境外,大錐蝸牛還喜歡棲息在森林底層或草叢間。而長錐狀、半透明的外殼與淡黃色的軟體,是辨識牠們的重要特徵。



•  殼的細部形態
 殼形:細長紡錘形
 螺旋方向:
右旋
 殼長:約9-10.5mm
 殼寬:約3-3.2mm
 螺層數:約8層
 殼口形態:卵圓形。殼唇緣不連續,薄而簡單,軸唇略微外翻
 殼臍:封閉,呈裂狀

  


 ( 以上圖文摘自遠流出版之《蝸牛不思議》)               

                                
標本照正面

   
名貓配公主,泰國傳佳話

  原本以為只是1隻獨眼貓,但在經過4年的照顧之後,才發現竟然是價值連城的「鑽石眼暹羅貓」!泰國普吉島1位商店老闆準備將這隻稀有的暹羅貓送給詩琳通公主,傳為佳話。

  鑽石眼暹羅貓是暹羅貓中的稀有品種,價值在於2隻不同顏色的貓眼,在純白的毛色襯托下,彷彿鑽石一般閃閃發亮。

  4年前,當時還在電力公司工作的宋哉,某天在回家的路上,看見路邊有隻彷彿瞎了1隻眼的小貓,就帶回家飼養。隨著小貓逐漸長大,宋哉愈看愈覺得奇怪,小貓的眼睛似乎並不是瞎掉,而可能是眼睛顏色不同的鑽石眼暹羅貓!經過專家確認無誤之後,小貓身價瞬間飛漲,成為吉祥的象徵。

  宋哉打算將這隻鑽石眼暹羅貓送給皇室的詩琳通公主,原本只是路邊流浪貓的牠可望飛上枝頭當鳳凰,入宮成為皇家小貓。(資料來源:中央社)


● 等待有緣人

即日起,每週六固定於嘉義市《齊恩動物醫院》開放領養狗狗!

地址:嘉義市興業東路18號1樓(與吳鳳南路交叉口)
時間:每週六10:00~16:00
醫院電話:05-2284006

院方會從「正德護生園區」精選健康可愛的狗狗讓大眾認領,
歡迎踴躍參與,為狗狗找一個溫暖舒適的家!

正德護生慈善會電話:05-2258257

台灣認養地圖
   http://www.meetpets.idv.tw/phparticle/index.php

動物保護資訊網
  http://animal.coa.gov.tw/adopt/home.htm

流浪動物之家「愛心無限認養專案」
   http://www.hsapf.org.tw/index2.htm

TART---台灣認養部落 http://www.tart.idv.tw/

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 臺北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 臺灣環境資訊協會

臺北市立動物園
指導單位: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發行單位: 臺北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
臺灣環境資訊協會 聯合發行 
執行單位 : 臺灣環境資訊協會
發行人: 陳寶忠
總編輯: 張東君
主 編: 林俐斐
學術顧問: 呂光洋 林曜松 夏良宙 楊平世
視覺設計: Jaway   [我有話要說] 
  
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請輸入您的 Email:

智邦生活館電子報訂報步驟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