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轉型正義「從偏見到偏食!!!-- 公民社會對媒體的權與拳」新聞稿
2007年4月26日
財團法人廣電基金與台灣社今(0426)共同舉行新聞媒體轉型正義論壇系列座談第三場『從偏見到偏食---公民社會對媒體的權與拳』,邀請政治大學社會系顧忠華教授、知名作家廖輝英女士、寶島新聲電台賴靜嫻總經理,針對媒體型塑的台灣樣貌與價值觀;媒體對兒童、婦女及社會大眾的影響;如何發揮公民的力量監督媒體,共同改善台灣媒體的惡質環境進行討論,由廣電基金執行長林育卉引言主持。
資深作家廖輝英女士引用自身經驗,提醒媒體應審慎思考當媒體在行使巨大權力之時應注意對庶民可能造成的影響。她對媒體長期物化女性、將台灣塑造成一個浮誇功利的表象社會表達憂心,她認為媒體可以造神也可以毀神,但媒體現在好比惡毒的空氣一樣不停地污染台灣的環境,廖輝英女士表示她對媒體自律不抱任何期待,她主張公民團體應成立強大的他律監督媒體。
賴總經理表示媒體之所以會以誇大、渲染、扭曲的方式報導台灣,是因為媒體經營者的經營心態沒有中心思想,不懂得為台灣好。她認為媒體長期以議題設定、邏輯引導的方式向台灣的閱聽大眾洗腦,導致媒體的轉型正義從未發生。她對媒體最低的要求是希望媒體能為台灣好,而政府應積極調查媒體的資金來源並要求媒體公開其財務狀況,供社會各界了解。
顧忠華教授認為媒體要懂得自律,因為自律是享受自由的必須條件,但遺憾媒體往往不懂得反省與謙卑地傾聽社會的聲音。他舉西方社會為例,西方社會的公民團體對媒體有強大的節制力量,而台灣的公民社會卻不是那麼的有力,他期待公民團體尤其是宗教團體在面對媒體亂象時應展現更大的決心。顧教授指出媒體是一種特許的權利,所以更要注意自身的社會責任及公共責任。他認為政府應公平處理媒體過度集中於台北地區導致媒體霸權的現象及鼓勵組成工會負責任地照顧媒體從業人員。
林育卉執行長總結三天所有與談人的意見表示,媒體的轉型正義為改革媒體的重要關鍵。目前新聞媒體的亂象起因於公權力失靈、市場機制也同時失靈:NCC公信力蕩然無存、收視率調查市場的不透明、媒體經營者將經營媒體當成一般性的商業行為、記者的養成及在職教育嚴重欠缺,要解決台灣的媒體亂象政府、公民與媒體都應認真面對媒體轉型正義的問題。政府部門:NCC應立即重組,盡速解決委員產生的違憲爭議,未來應落實執行法律慎用計點、撤照作為管制媒體的手段。行政院新聞局應提高對媒體的獎勵政策、鼓勵媒體內部的教育訓練、加強對媒體產業相關法律的制定。公平會應盡速解決收視率調查的爭議,引進比稿制並對獨占寡占的市場的遊戲規則訂定一套公平透明的稽核機制。勞委會應幫助媒體從業人員組成工會,並交由工會建立證照認證制度。金管會及財政部應盡速就媒體強制公開發行進行討論。民間部門:公民團體應發揮強大的力量來節制媒體,企業公民應重視社會責任,廣告主應思考未來改以購的模式投資新聞媒體。而媒體面對外界的建議或批評不應以傲慢的態度面對,應深刻反省並傾聽輿論,落實媒體自律同時也尊重他律。
新聞聯絡人:廣電基金執行長林育卉(0932-020-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