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廣播電視資料館〈Vol. 4, no. 8:MAY 31, 2007〉
廣電基金首頁
本期內容
訂閱館訊
智邦生活館

魅力站
PChome
 
Vol. 4, no. 8 (MAY 31, 2007)
 
廣電基金兒童夏令營開始報名了!!
深受小朋友喜愛的兒童廣電基金暑假夏令營又要開始了喔!今年暑假廣電基金準備了「兒童動畫夏令營」、「兒童配音夏令營」、「兒童媒體、新聞、主播夏令營」、「兒童英語廣播營」、「兒童英語故事營」, 想參加的小朋友動作要快哦! ,詳細課程內容請至廣電基金網站查詢。
歐洲數位電視發展現況
林育卉 廣電基金執行長
由於歐洲各國的無線電視大多是從公共電視開始發展,之後才有商業電視台的成立,因此歐洲各國的公共電視平均擁有將近40%的收視人口,根據2004年歐洲視聽瞭望年鑑(European Audiovisual Observatory)的資料顯示,2003年歐洲各國公共電視的收視人口約在30%-45%之間,奧地利的ORF甚至高達53%;此外,歐州各國免付費 (free-to-air)的無線商業電視台也有30%左右的市占率,對公共電視以及類比無線電視的高度依賴是歐洲數位無線電視(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DTT)在2004年仍未能達到穩定發展階段的原因之一。
根據歐洲委員會的構想,數位電視的發展時程中包含數位轉換(digital switchover)和終止類比訊號的播送(analogue switch-off)二大重要指標,其中數位轉換的定義是指:「所有廣播網路包含無線電視(Terrestrial Television)、有線電視、衛星電視以及數位用戶迴路 等傳輸平台,均從類比訊號的播送完全轉換到數位訊號播送的過程」;而終止類比訊號的播送則僅僅是指:「終止無線電視類比訊號的播送」,因為一但終止無線電視類比訊號的播送,無線電視台必須釋放出原本播送類比訊號所使用的頻譜資源,政府可以針對這些頻譜資源重新作有效的分配與運用。
    
媒體轉型正義「從偏見到偏食!!!-- 公民社會對媒體的權與拳」新聞稿
2007年4月26日
財團法人廣電基金與台灣社今(0426)共同舉行新聞媒體轉型正義論壇系列座談第三場『從偏見到偏食---公民社會對媒體的權與拳』,邀請政治大學社會系顧忠華教授、知名作家廖輝英女士、寶島新聲電台賴靜嫻總經理,針對媒體型塑的台灣樣貌與價值觀;媒體對兒童、婦女及社會大眾的影響;如何發揮公民的力量監督媒體,共同改善台灣媒體的惡質環境進行討論,由廣電基金執行長林育卉引言主持。
資深作家廖輝英女士引用自身經驗,提醒媒體應審慎思考當媒體在行使巨大權力之時應注意對庶民可能造成的影響。她對媒體長期物化女性、將台灣塑造成一個浮誇功利的表象社會表達憂心,她認為媒體可以造神也可以毀神,但媒體現在好比惡毒的空氣一樣不停地污染台灣的環境,廖輝英女士表示她對媒體自律不抱任何期待,她主張公民團體應成立強大的他律監督媒體。
賴總經理表示媒體之所以會以誇大、渲染、扭曲的方式報導台灣,是因為媒體經營者的經營心態沒有中心思想,不懂得為台灣好。她認為媒體長期以議題設定、邏輯引導的方式向台灣的閱聽大眾洗腦,導致媒體的轉型正義從未發生。她對媒體最低的要求是希望媒體能為台灣好,而政府應積極調查媒體的資金來源並要求媒體公開其財務狀況,供社會各界了解。
顧忠華教授認為媒體要懂得自律,因為自律是享受自由的必須條件,但遺憾媒體往往不懂得反省與謙卑地傾聽社會的聲音。他舉西方社會為例,西方社會的公民團體對媒體有強大的節制力量,而台灣的公民社會卻不是那麼的有力,他期待公民團體尤其是宗教團體在面對媒體亂象時應展現更大的決心。顧教授指出媒體是一種特許的權利,所以更要注意自身的社會責任及公共責任。他認為政府應公平處理媒體過度集中於台北地區導致媒體霸權的現象及鼓勵組成工會負責任地照顧媒體從業人員。
林育卉執行長總結三天所有與談人的意見表示,媒體的轉型正義為改革媒體的重要關鍵。目前新聞媒體的亂象起因於公權力失靈、市場機制也同時失靈:NCC公信力蕩然無存、收視率調查市場的不透明、媒體經營者將經營媒體當成一般性的商業行為、記者的養成及在職教育嚴重欠缺,要解決台灣的媒體亂象政府、公民與媒體都應認真面對媒體轉型正義的問題。政府部門:NCC應立即重組,盡速解決委員產生的違憲爭議,未來應落實執行法律慎用計點、撤照作為管制媒體的手段。行政院新聞局應提高對媒體的獎勵政策、鼓勵媒體內部的教育訓練、加強對媒體產業相關法律的制定。公平會應盡速解決收視率調查的爭議,引進比稿制並對獨占寡占的市場的遊戲規則訂定一套公平透明的稽核機制。勞委會應幫助媒體從業人員組成工會,並交由工會建立證照認證制度。金管會及財政部應盡速就媒體強制公開發行進行討論。民間部門:公民團體應發揮強大的力量來節制媒體,企業公民應重視社會責任,廣告主應思考未來改以購的模式投資新聞媒體。而媒體面對外界的建議或批評不應以傲慢的態度面對,應深刻反省並傾聽輿論,落實媒體自律同時也尊重他律。
新聞聯絡人:廣電基金執行長林育卉(0932-020-755)
【媒體服務系列叢書】 (最新出版)

「虛擬的英雄:李泰安事件媒體瘋狂病歷紀實— MIT檔案&狗眼看台灣 」

本書詳實記錄南迴鐵路出軌案88天中,媒體報導的亂象,共分兩大部份:MIT檔案:從晚間電視新聞的標題、秒數及則數完整檢視南迴出軌案的新聞報導: 查證不周、有聞必錄、怪力亂神….媒體的烏龍病態全部顯現;狗眼看台灣:作者以輕鬆、詼諧、諷刺的狗仔生活日記,記錄「泰安休息站」的點點滴滴。(定價NT$350)
【媒體服務系列叢書】 (最新出版)

「誰是兇手:媒體與自殺的曖昧關係」

自殺已佔今日十大死因之第九名,廣電基金將2006年6-11月中平面與電子媒體的自殺新聞報導做完整的檢視,透過量化的分析數據、真實呈現媒體的表現;並透過系列座談會,深入探討自殺新聞處理時的各種問題,並提出具體建議。(定價NT$400)
【媒體服務系列叢書】 (最新出版)

「2006電視新聞關鍵報告」

本報告內容收錄廣電基金邀請產、官、學界代表以公正、客觀立場針對不同新聞主題的評論與分析之座談會實錄,並包含2006年新聞金霉獎及歷年廣電基金向NCC檢舉之案例內容。 (定價NT$1000)
【媒體服務系列叢書】(最新出版)

「媒體心中的祖國?」

廣電基金針對國內電視新聞台及平面媒體處理雪山隧道及青藏鐵路的報導比例,從新聞標題、則數及時間秒數的量化統計,並進行報導內容的質性分析,經研究發現國內媒體的偏頗報導,對於雪隧的各項報導百般挑剔;相對地,對於青藏鐵路的報導,毫無保留全盤接受,呈現截然不同的報導方式。(定價NT$300)
【媒體服務系列叢書】 (最新出版)

「廣電大補帖(三)」

本書彙整2006年廣電基金所發行之電子報文章而成,內容包括六大部分:有探討台灣電視節目品質及媒體重大事件的「媒體事件篇」,介紹國內外數位發展現況與趨勢的「數位科技篇」,有探討文化產業之傳播與行銷的「文化傳播篇」,分析台灣傳播教育現況的「電視兒童篇」,以及廣電基金對台灣媒體所做的深度調查報告之「媒體觀察篇」與「廣電發展篇」。(定價NT$400)
【媒體服務系列叢書】 (最新出版)

「數位媒體賺錢術:數位廣告的經營策略」

本書透過文獻的檢閱,闡述「數位電視」及「數位電視廣告」的定義及發展狀況,包括國內數位電視廣告的觀察紀錄、回顧近年來數位科技對媒體產業的衝擊、數位電視帶來的影響,以及從廣告行銷的角度探索數位電視廣告的商機。(定價NT$400)
廣電基金出版圖書目錄網頁已完成,上網加入會員即可線上訂購圖書,網址為:http://www.bdf.org.tw/books_shoping.php,或電洽23923177轉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