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 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
摘要版
 2008.7.29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編輯室小啟

如何託播活動訊息?

徵求環境新聞摘錄志工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快樂動物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推薦瀏覽

中華民國野鳥學會

專業者都市改革組織

社區營造學會

南方電子報

小地方社區新聞網

洪雅書房 
 
 密西西比河 大規模漏油污染又一樁

美國海岸防衛隊正在觀察沉船情形。圖片來源:美國海岸防衛隊

【相關連結】

2007南韓漏油事件

2007年 波蘭維斯杜拉河 一周內2度遭漏油污染

環保電影「失衡」 箭靶瞄準美國艾克索美孚石油

漏油事件影響鉅 舊金山海灣區難以恢復原貌

鳳凰襲台之時,遠在太平洋另一端的密西西比河,正飽受沉船意外導致的油污污染之苦。目前在密西西比河延伸80哩的河岸上,工作人員正努力遏制和清理從紐奧良下游到墨西哥灣超過419,000加侖範圍之石油外洩意外。

7月23日,一艘掛著賴比瑞亞旗幟的油輪Tintomara和另一艘被拖船推動的美國商業駁船航運公司的船隻相撞。這個意外將61英尺的美國船隻撞成兩半,而大量的石油從船隻中洩出到Huey P. Long橋北方鄰近Harahan的河面上,而油輪本身並沒有受損…精采內文

 

 

 
 
 生物多樣性:原住民族的狩獵今昔:以布農族的狩獵文化為例(上)
現代獵人。圖片來源:邦卡兒•海放南

作者:邦卡兒•海放南(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站主任)

學生時期我買了一本書叫做《最後的獵人》,吸引我的是這刺眼的標題。部落裡獵人不是很多嗎?怎麼有「最後的」獵人?在我的印象中,獵人好像都是悄悄的上山,悄悄的下山;部落裡也根本沒有獵人這個名稱,布農語只稱hanup(狩獵),或稱hanupan(獵場)。

狩獵對族人而言,是一種行為或工作。在當時60年代,山區伐木與狩獵仍未禁止,在部落中常聽到有人下山豐收慶祝,呼朋引伴共同分享山的飲食。當然獵人的工作也非全職、長期在山區駐紮狩獵,他們僅在工作閒暇之餘,入山去狩獵。獵人在部落的地位並無特別榮耀,這是布農人最基本的技術。

布農族有最後的獵人嗎?現代的獵人又是什麼樣的獵人…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高美鈴
法國總統薩科奇。圖片來源:Wikipedia

 


即使在鳯凰颱來臨前,仍有環保團體不畏風雨,照常進行環境關懷與交流活動。兩岸大學生聚首台南,共同關心河川重金屬污染問題;台北市內雙溪山苗圃則齊聚了來自全台各地的多位民眾,進行48小時的生物多樣性種子教師培訓課程,度過一個充滿蛙嗚的涼夏夜晚。

如今鳯凰颱風已遠颺,所幸本次災情不大,但咱們的國寶魚因棲地被毀而處境堪危。正當我國還在為珊瑚開採船發照問題喋喋爭執,人家日本為珊瑚保育可是不惜下重本,特地利用衛星繪製珊瑚分布圖,來進行珊瑚保育區的設定。在中國,河北省政府則為防治河污染竟想出個妙點子,要求19位市級領導擔任「河長」,辦事不力者,鳥紗帽也難保!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生物簡介:靠屍體吃飯的埋葬蟲
尼泊爾埋葬蟲雄蟲從尾部釋放出費洛蒙。圖片來源:黃文伯

作者:黃文伯(國立台灣大學昆蟲系博士後研究)

尼泊爾埋葬蟲會對屍體進行加工,在將屍體埋入地下墓穴之前,先咬破屍體的肚子,將腸子拖出,避免因腸子內細菌作用,造成屍體快速腐敗。然後用前胸背板頂住土壁,一邊去毛,一邊向下挖掘,將屍體滾成一個肉球,埋葬於地下墓穴之中,並於肉球表面塗上口部與尾部的分泌物,有效地對屍體進行防腐。

雌蟲將卵產於屍球附近的土中,20克以下的屍體,雌蟲會根據屍體的大小,調節所產的卵數;由於經常有寄生蟎吸食卵內汁液,使卵死亡或無法孵化,所以孵化出來的一齡幼蟲數量會比卵數少。當幼蟲自行憑氣味爬到屍球上時,雙親會在屍球上咬破一個小洞,讓幼蟲爬進去取食。

Nicrophorus屬的埋葬蟲最令科學家驚異的是,雙親會像鳥類一般,反芻餵食牠們的幼蟲,以加速幼蟲發育…精采內文

 
 
 
 密西西比河發生長達80英哩的漏油意外
摘譯自2008年7月24ENS美國,紐奧良報導;范仕穎編譯;蔡麗伶、禾引審校

在密西西比河延伸80哩的河岸上,工作人員正努力遏制和清理從紐奧良下游到墨西哥灣的超過419,000加侖範圍之石油外洩意外。

這起意外發生在7月23日接近紐奧良市中心,一艘掛著賴比瑞亞旗幟的油輪Tintomara和另一艘被拖船推動的美國商業駁船航運公司的船隻相撞。這個意外將61英尺的美國船隻撞成兩半,而大量的石油從船隻中洩出到Huey P. Long橋北方鄰近Harahan的河面上,而油輪本身並沒有受損。

美國海岸防衛隊封鎖了密西西比河下游的船隻航行,被撞毀的駁船半淹沒在水面下,目前尚無人員傷亡的報告。

海岸防衛隊已證實該拖船的所有船員都沒有在密西西比河航行的執照,Mel Oliver拖船的代表表示在意外發生的當時並沒有持有適當執照的人員在場。拖船上工作人員和油輪上航行員的姓名還沒有公布,Laurin Maritime of Houston公司擁有Tintomara,負責運送聚苯乙烯和生質燃料,海岸防衛隊現在正與路易斯安那州環境品質部、路易斯安那州石油外洩協調辦公室、石油外洩回應組織和國家海洋環境管理局合作來解決石油外洩的問題。

將近9英里的禁航柵欄由石油外洩回應組織所部屬,接下來還會有額外29,000英尺的柵欄,這些柵欄的目的是為了保護當地脆弱的野生生物棲地和飲用水的取用管道。

石油外洩回應組織正在使用備有真空吸塵器的卡車和石油撈網來處理漏油。漏出的油是商業用的燃油,比一般的燃油輕,也蒸發得更快,海岸防衛隊表示。

「海岸防衛隊一直和中央和地方密切合作,還包括航運業、石油外洩回應組織和沉船打撈公司減少污染帶來的衝擊,以及儘快重新開放密西西比河下游的商業交通航行」紐澳良區指揮中心的中尉指揮官馬欽(Michael Mckean)表示,目前沼澤地區沒有災害傳出。
國家交通安全委員會的主席柔森克(Mark Rosenker)和一個安全檢測6人小組上7月23日到達紐澳良調查這起意外。

路易斯安那州環境品質部的緊急回應小組注意到所有郡的用水都被石油外洩所影響,所有的郡關閉了取水口,且所有的取水口周圍都設立了柵欄。路易斯安那州健康與醫療部的官員鼓勵Algiers, St. Bernard, Dalcour和Belle Chase區的居民開始儲水,因為取水口已被關閉。

這些取水系統都有備用水,但是一旦備用水用盡且自來水的抽樣結果也顯示高量的污染物,州長辦公室的國土安全和緊急預備部門會依各郡的要求送水到受影響的區域。
在高交通流量例如Riverwalk和French Quarter的空氣監測仍在進行中,DEQ有一個緊急回應小組帶著可攜式的空氣監測器在紐澳良區受影響的河段監測,結果顯示碳氢化合物的指數低。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

Top

 
 
 生物簡介:靠屍體吃飯的埋葬蟲
作者:黃文伯(國立台灣大學昆蟲系博士後研究)

昆蟲看似低等動物,其實不然!例如膜翅目裡的蜜蜂、螞蟻,等翅目的白蟻都發展出社會性群聚生活,單單個體與個體的溝通方式,就足以讓無數科學家花盡一生精力來研究。鞘翅目昆蟲中雖然沒有發展到「真社會性」的物種,但在個體互動的演化下,仍有一些甲蟲具有「亞社會性」的行為。

 

尼泊爾埋葬蟲雄蟲從尾部釋放出費洛蒙。圖片來源:黃文伯

 

 

埋葬蟲小檔案
學名:Silphidae

分類:鞘翅目埋葬蟲科
 

亞社會性昆蟲並不像真社會性昆蟲將個體分工到極致,甚至犧牲某些個體身體原有的功能,而只能在繁殖的過程中,組成短暫的社會基礎結構,例如「家庭」。在鞘翅目中,埋葬蟲科(Silphidae)的某些物種正是能組成家庭、繁殖後代的例證,牠們的行為與鳥類相比亦不惶多讓,因而使得美、日、歐的行為生態學者們紛紛投入研究。

埋葬蟲科的翅鞘與隱翅蟲類似,是屬於翅鞘縮短、腹部露出的型態,但最多3至4個腹節未有翅鞘覆蓋,不像隱翅蟲至少有4個腹節露出來。埋葬蟲的觸角也是分類的特徵之一,觸角呈棒槌狀,末端4節分離膨大成鈕狀,基節拉長成槍托形,許多種類觸角的末3節則為黃紅色。

埋葬蟲有兩大亞科,分別是Silphinae與Nicrophorinae,例如台灣的紅胸埋葬蟲(Calosilpha cyaneocephala)就屬Silphinae,而尼泊爾埋葬蟲(Nicrophorus nepalensis)則屬Nicrophorinae,牠們在分類上的特徵可由成蟲觸角第2節來分辨,Nicrophorinae觸角第二節非常短小,經常會被視為基節的一部分,使得觸角節數看起來只有10節;而Silphinae成蟲觸角第二節則無異狀,觸角明顯具有十一節,而且頭部不具有前額板(frontoclypeus),翅鞘前端的小盾板相當巨大,有時可與頭部一樣寬。

Nicrophorinae與Silphinae成蟲還有一個特徵可做區分,前者會發出聲音做為警示,牠們腹部第5節背板有兩條突出的縱脊,可與翅鞘下緣摩擦,發出響聲。此兩亞科的幼蟲外貌差異也相當大。Silphinae幼蟲頭部每一邊都具有叢生的6個單眼,身體每一節都硬化;Nicrophorinae幼蟲則每邊各具一個單眼,幼蟲外皮軟軟的,長得與金龜子幼蟲相似,但前後尖尖的,呈紡錘型,可做為大量取食時膨脹之用。

由幼蟲的型態就可以看出牠們的行為模式,Silphinae幼蟲必須靠自己尋找食物,所以身體每節皆演化成硬殼狀,可像鼠婦一般捲起身體,防禦外來的攻擊;而白白胖胖的Nicrophorinae幼蟲則不需面對太多的威脅,牠們由父母來保護養育,或是寄生在別人的巢穴之中,只跟其他幼蟲競爭搶食,在吃得越快可以長得越大的情況下,Nicrophorinae幼蟲的外貌就像個飯袋!

Silphidae整個科在中文上被稱為埋葬蟲科,並不太合理,牠們的英文名字是Carrion beetles(屍甲蟲),其中真正會埋葬屍體的,只有Nicrophorinae亞科裡的Nicrophorus屬,牠們的英文名子才是Burying beetles(埋葬蟲),其「親養行為」使得牠們被視為亞社會性昆蟲。

在台灣,Nicrophorus屬的種類主要有尼泊爾埋葬蟲(N. nepalensis)與大黑埋葬蟲(N. concolor)兩種,雖然在舊有的名錄上,尚有主要分布於較高緯度區域的四星埋葬蟲(N. quadripunctatus)與日本埋葬蟲(N. japonicus),但這兩種在筆者的研究下,在台灣尚未見其蹤,很可能是生存在高海拔且數量稀少,或是因為環境變遷而不再於台灣分布,但也有可能是前人誤判的結果。

大黑埋葬蟲。圖片來源:數位典藏網路平台

大黑埋葬蟲的生存區域,比尼泊爾埋葬蟲生存的海拔或緯度來得高,而且族群數量沒有後者來得大。因此在國內的研究上,尼泊爾埋葬蟲的行為生態探討得比較多。例如尼泊爾埋葬蟲雄蟲在夜晚的前期,會爬到高處、翹起尾部來釋放費洛蒙,吸引雌蟲前來交配,好增加自己沒有發現屍體時的後代數目。

尼泊爾埋葬蟲會埋葬大約200克以內的小型屍體,像山羌、黃鼠狼等更大型的屍體則因無法埋葬與防禦下,僅參與食用。當發現適合繁殖的屍體時,會引發同性競爭,雄蟲與雄蟲互咬,雌蟲與雌蟲戰鬥,最後留下雌雄一對,會共組家庭、獨占屍體。失敗的雄蟲可以選擇當衛星雄性,試圖與優勢雌蟲交配;失敗的雌蟲亦可以選擇將卵產於附近,行寄生策略,讓優勢的雌雄埋葬蟲養育牠的後代。

尼泊爾埋葬蟲會對屍體進行加工,在將屍體埋入地下墓穴之前,先咬破屍體的肚子,將腸子拖出,避免因腸子內細菌作用,造成屍體快速腐敗。然後用前胸背板頂住土壁,一邊去毛,一邊向下挖掘,將屍體滾成一個肉球,埋葬於地下墓穴之中,並於肉球表面塗上口部與尾部的分泌物,有效地對屍體進行防腐。

雌蟲將卵產於屍球附近的土中,20克以下的屍體,雌蟲會根據屍體的大小,調節所產的卵數;由於經常有寄生蟎吸食卵內汁液,使卵死亡或無法孵化,所以孵化出來的一齡幼蟲數量會比卵數少。當幼蟲自行憑氣味爬到屍球上時,雙親會在屍球上咬破一個小洞,讓幼蟲爬進去取食。

Nicrophorus屬的埋葬蟲最令科學家驚異的是,雙親會像鳥類一般,反芻餵食牠們的幼蟲,以加速幼蟲發育。一般來說一天便能增長一齡,直到三齡幼蟲離開巢穴鑽進土裡化蛹,雙親才會離開幼蟲。幼蟲發育期間,埋葬蟲更會依據屍體的大小,來調節幼蟲的數量,當幼蟲過多或太晚爬往屍球時,則會被雙親咬死,藉此來保障後代的品質。

幼蟲長得越大,之後羽化出來的成蟲也會越大,加上同性競爭時,一般都是個體大的成蟲比較有機會勝出,因此為了讓後代在競爭屍體時具有較大優勢,埋葬蟲才會殺死一部分的孩子,讓其他剩下的孩子吃得夠飽、頭好壯壯。如果為了數量的注重,養出個體較小的後代,在未來競爭不過其他較大的埋葬蟲下,雌性寄生或衛星雄性雖能擁有少數後代,但怎樣也比不過優勢埋葬蟲二十多倍的後代數目。

演化像是一盤棋,不是下一步贏就能贏,往往下下一步棋,才是個體競爭的關鍵,而以最後後代總數較多的繁殖策略,方能留在地球上。這注重後代發育品質的天下父母心,換個角度來看,也可以說是為了未來能子孫成群,經由演化汰擇而形成的行為策略。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風雨無懼 兩岸學生台鹼安順廠行 見證環污夢魘
本報2008年7月29日台南訊,黃德宗報導

儘管中度颱風「鳳凰」直撲台灣,全國停止上班上課一天,仍有一群熱血青年不畏風雨,只為多了解台灣環境的傷痛,實地走訪位於台南地區戴奧辛污染嚴重的台鹼安順廠;並與在地居民座談,親身體會環境污染對當地居民的生計與心靈所造成的創傷。

包含10名來台參加「環境佈道師」的中國大學生與台灣學生共約30餘人,在昨(28)日前往位於台南鹿耳門的台鹼安順廠,了解當地戴奧辛的污染情形。

台鹼安順廠是一間停業已久的化工廠,在1942年至1946年期間,原本為日本海軍製造毒氣的工廠,台灣光復後由台鹼公司接收,1967年轉交中石化經營,1982年關廠至今20多年,留給當地居民與土地的,是揮之不去的戴奧辛夢魘。

由於鳳凰颱風襲台帶來的淒風苦雨,學員們只能勉強靠近遭受戴奧辛與汞污染的竹筏港溪、蓄水池、台鹼安順場廠址和二等九號公路,並透過深入研究此事件的中華醫事學院護理系副教授黃煥彰解說,進一步了解污染情況。一名台灣學員表示,以往只從報章媒體得知此事,無關痛癢,藉由此次活動的參與,令她感受到當地居民的痛苦與無奈。

接續活動,眾人來到鹿耳門天后宮與當地居民座談。台鹼安順廠戴奧辛污染自救會理事長林吉進無奈與憤怒的表示,雖然台鹼曾為地方經濟帶來貢獻,卻也為在地社區造成很大的痛苦。

為此政府雖然對當地提供魚塭禁養補償和後續健康照護,為期5年共計13億元。然而,與談居民大多認為賠償標準不公,對他們的生活保障不足。有學員相當關心這些錢如何分配,是否能真正協助在地居民?黃煥璋表示,8至9億用於居民的健康照護,約7千萬替居民做戴奧辛檢測。與會的台南市議員邱莉莉說,補償金預算僅編例5年,那5年之後呢?她認為「政府留下的原罪,都要解決」。

中國大學生李燊則關心在地居民的心理輔導是否充足?答案令人遺憾,目前仍僅以生活補助為主。台灣學員鐘辛玲提到,政府對此事應該要有更積極的措施,不能只用補償方式含糊帶過,應做長遠的規劃,輔導在地居民重建社區,令他們走出自憐自艾的陰影,朝著有願景的方向前進。

此次「2008兩岸大學生工作營」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台南市社區大學研究發展學會及中華醫事科技大學主辨,邀請中、台兩地的大學生參與由台灣民間獨創的「環境佈道師」培訓。由了解台灣的山、河、土、生物多樣性出發,共同探討環境運動、全球暖化等議題,藉此培養學員們對自然環境、民主社會的關懷與責任。詳細活動可參考此處

Top

 
 
 與溪山苗圃有約!政府民間聯手培育生物多樣性種子教師
本報 2008年7月28日台北訊,周肇萱報導
無畏颱風警報聲聲催,40位來自全國各地的民眾,為了一睹台灣生物多樣性之美,27日開始,在內雙溪進行48小時馬拉松式的生物多樣性種子教師培訓,學員們不分老幼一同學習、比賽,晚上就在教室打地鋪睡覺,場地雖然有些克難,但乘著涼涼的夜風,學員仍相當滿足。

在景色優美的溪山苗圃舉行活動,還是頭一遭以往都在「平地」舉辦,今年第一次將活動場地移至內雙溪溪山苗圃活動中心,將多天的課程壓縮至兩天完成,最後活動雖因鳳凰颱風而提前兩小時結束,但所幸課程未受影響,並在學員要求下,原本被迫取消的電影欣賞,也趕在中午吃飯時間欣賞。

五湖四海學員報到 只為宣傳台灣之美

來自四面八方的學員,其中最年長的呂銘菁,今年七十多歲,雖然妻子與女兒都是醫生,但仍堅持在山上過著「摩登原始人」的生活,沒水沒電、不用衛生紙,力行正節能減碳的生活,遠赴台北參加種子教師培訓的他,成為全場最認真的學員,野外踏查也走在最前頭,讓其他學員自嘆弗如。另外,學員中很特別的見到台北市前議員林定勇的身影。

由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主辦,台北市政府教育局協辦,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協辦的「97生物多樣性種子教師培訓計畫」,講師陣容十分堅強,包括林務局保育組組長方國運為大家開啟生物多樣性的第一堂課,經驗豐富的他,分享不少林務局保育經驗。他透過不同角度陳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也形容永續發展如同隔代正義般難以在一般社會達到共鳴,英國花了60年才使大部分民眾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台灣的環保之路,還在開發中國家階段。

主講「媒體與樹蛙在學員眼中是超級大明星生物多樣性」的環境資訊中心副秘書長夏道緣則以環境資訊中心為例,舉出許多能讓資訊更廣為流傳的媒介與方法。會後主辦單位也準備了「為生物多樣性打廣告」的活動,將學員分組以生物多樣性為題作廣告,有學員扮成外來種小花蔓澤蘭瘋狂地襲擊台灣原生種植物,精采演出博得眾家掌聲。

乘著晚風看蟲去 小小森林中的生物多樣性

太陽西下,剛用過晚餐,一行人便帶著手電筒乘著晚風出發夜間觀察,只見陽明山國家公園解說老師施宏明手電筒信手一照,便能發現隱身在樹叢間的樹蛙、交配中的竹節蟲和在枝頭休息的小鳥,學員們紛紛拿起相機猛拍,捕捉下這難得的畫面。

夜裡全班同學在教室裡打起地鋪,無畏鳳凰中颱晚間登陸如雷般的風雨,依舊睡得香甜,準備迎接隔天同樣緊湊的課程。

48小時的課程從頭到尾都沒有冷場,主辦單位十分用心傳達生物多樣性理念,連分組活動都運用全球七大生態系的特色生物,讓學員尋覓組員,成果戲劇演出,則以沒有使用任何一個道具、最環保的隊伍贏得冠軍。最後雖然因颱風活動提早兩小時結束,但應學員要求,原本要取消的電影欣賞壓縮在午休時間觀賞,幾乎沒漏掉半個活動,學員的認真,也讓主辦單位相當感動。

Top

 
 
 豪雨毀棲地 國寶魚岌岌可危
摘錄自2008年7月29日中國時報中縣報導
由於鳳凰颱風帶來的豪雨影響,武陵地區七家灣溪復育成功的國寶魚櫻花鉤吻鮭,可能因七家灣溪水濁度急遽升高,面臨生存危機,包括兩千尾棲息在七家灣溪、司界蘭溪、南湖溪的國寶魚,連在人工復育池的五千尾小魚也岌岌可危。

武陵地區昨日對外交通全數中斷,包括通往宜蘭、梨山連外道路皆封閉。公路局預估通往宜蘭需要三天才可搶通;通往梨山路段,只要風雨過後,一天工作天即可搶通。不過雪霸國家公園武陵工作站主任廖林彥指出,最擔心的是櫻花鉤吻鮭。由於昨日(28日)七家灣溪水混濁、湍急;而櫻花鉤吻鮭對於水質、水溫要求高,擔心溪水內的魚會不保,流失嚴重。

溪濁而湍急 存活率不樂觀

武陵地區目前發現有櫻花鉤吻鮭的河流,包括七家灣溪、司界蘭溪、南湖溪,都是這次鳳凰颱風的豪雨地點。雪管處工作人員研判,大水將共約二千多尾的小魚衝到下游,深潭也消失,櫻花鉤吻鮭存活並不樂觀,可能要創下存活量的新低紀錄。

櫻花鉤吻鮭復育中心還有五千尾的櫻花鉤吻鮭小魚,也是引用七家灣溪的溪水,已經出現蓄水量不足情況,無法勉強用黃色、汙濁的溪水,擔心小魚支撐不到一星期。

廖林彥指出,工作站還有廿多名員工,儘管民生水源被沖斷,還可接雨水煮沸來飲用,但相較之下國寶櫻花鉤吻鮭則缺乏備用水源,狀況比工作人員還危險。

缺備用水源 復育工作難撐

雪管處長林青表示,向台中縣府申請開鑿水井,卻都被縣府打回票;每回大水一來,櫻花鉤吻鮭就出現危機,開鑿水井的救命水源對於鮭魚非常重要。美國挽救瀕臨絕種動物,甚至連攔砂壩都可以打掉,但是國內挖個水井,都窒礙難行。

縣府農業處保育科則指出,同意雪管處開挖水井,但雪管處選定地點距離七家灣溪只有10公尺,坡度、溪水轉彎處都有坍方顧慮,加上核心區不能有人為開發破壞,希望雪管處再找50公尺外地點開挖水井。

Top

 
 
 日利用人造衛星 繪製珊瑚分布圖
摘錄自2008年7月29日自由時報報導

日本開啟全球嘗試以人造衛星繪製珊瑚分布圖的首例!預估將有助於珊瑚保育區的設定,或追蹤珊瑚分布區域的長期變化。日本官方表示,希望年度內能夠首先完成日本周邊的珊瑚分布圖。

根據日本「每日新聞」28日報導,傳統珊瑚分布圖一般根據空照圖或船隻現場調查等資訊繪製而成,有鑑於這種方法費時費力,日本環境省採用「日本宇宙航 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的地球觀測衛星「大地」拍攝新影像資訊,並藉此繪製亞洲及大洋洲的珊瑚礁分布圖。

全球珊瑚礁在地球氣候變遷及人為過度開發等因素影響下,約有半數面臨生存危機。環境省計畫今年內完成日本周邊分布圖後,1至2年內繼續完成涵蓋亞洲、大洋洲區域的珊瑚分布圖,期能對珊瑚礁保育有所助益。

Top

 
 
 河北:以「河長制」治理水污染 14位領導擔任河長
摘錄自2008年7月28日新華網河北報導

為解決主要河流污染問題,日前河北省在水質污染嚴重的子牙河水系探索實行河長制,由所流經的5市、14位市級領導擔任河長,分包轄區內主要河流污染綜合治理任務,對無法完成任務的市、縣領導實施「一票否決」。

河北省政府按照與各市簽訂的「河北省十一五主要污染物總量削減目標責任書」的要求,每年對各市污染物總量削減指標完成情況、重點治汙工程實施情況、重點河流跨界斷面水質改善情況等進行考核。

Top

 
 生物多樣性:原住民族的狩獵今昔:以布農族的狩獵文化為例(上)
作者:邦卡兒•海放南(玉山國家公園塔塔加站主任)
學生時期我買了一本書叫做《最後的獵人》,吸引我的是這刺眼的標題。部落裡獵人不是很多嗎?怎麼有「最後的」獵人?在我的印象中,獵人好像都是悄悄的上山,悄悄的下山;部落裡也根本沒有獵人這個名稱,布農語只稱hanup(狩獵),或稱hanupan(獵場)。

狩獵對族人而言,是一種行為或工作。在當時60年代,山區伐木與狩獵仍未禁止,在部落中常聽到有人下山豐收慶祝,呼朋引伴共同分享山的飲食。當然獵人的工作也非全職、長期在山區駐紮狩獵,他們僅在工作閒暇之餘,入山去狩獵。獵人在部落的地位並無特別榮耀,這是布農人最基本的技術。

信義鄉的狩獵入口:筆石

狩獵文化孕育出布農族人與自然和諧的關係,且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圖為部落全年最大慶典「打耳祭」。圖片來源:台東縣政府小時候我們常在陳有蘭溪畔的平台做農事,東邊矗立的山壁是郡大山山麓剝落的岩石,我們稱這塊區域叫halunsibun(哈倫西本),閩南人稱筆就(筆石),意即石頭碎落之意。這面山壁長年崩落,且每日隆隆響,我們都習以為常。在工作時,常見山區狩獵的獵人經過這裡,這是他們必經之地。獵人有背負獵物時會停下來,從davaz(網帶)內拿一些肉給碰到的族人,尤其只要看到小孩,便會拿肉絲給小孩吃,小孩聞到香味就開始流口水了。獵肉烤得非常棒,香味十足,肉可以用手指撕開,紫紅色的肉塊是肉中極品。

獵人的標準裝扮是手拿著槍,肩上背著davaz,這是用繩子或藤編的背包,可收縮,大的可以背一隻山羊,或好幾隻山羌,非常好用。黝黑的臉龐,輕快的腳步,充滿自信的走在路上,白天的時候才會看到他們下山,上山的時間都在凌晨或黑夜,一般人都碰不到上山的獵人。

分享是為了下一次的收穫

我的父親曾說,他們小時候常看到長輩們聚在一起,祖父也在其中。只要有人從山上下來,大家就會聚在一起,分享獵物,從白天到黑夜唱歌、喝酒,十分高興。在部落中,這種為狩獵慶祝的狂歡時光,是種分享的表現,因為共享會被祝福,也藉此歡慶。由於中央山脈是布農族的maiasang(故鄉),有思鄉的情懷作祟,大家聚在一起可彼此訴說這次上山行經的區域,也分享山林遇到的狀況,有的人很久沒上山,想知道山的變化,溪流將溪谷沖刷成什麼樣,現在的獵徑有沒有改道……大家總會屏氣凝神,專注聽著上山的獵人敘述經過,這個獵人因為獵物分享,會受族人感恩,也是山上最新的訊息傳遞者,日後可成為族人詢問山區變化的對象。

傳統的獵人特質

獵人平時在部落的角色是農夫,是家長,也可能擔任部落的幹部。一個獵人要能把這些角色扮演好,才算是一個稱職的獵人。獵人的基本條件有什麼?他的養成如何?我們去詢問耆老可以得知,獵人並非浪得虛名。在13歲左右,要與族人共同上山,必須對於山林的地理環境、植物的利用,以及包括食用、建材、起火、陷阱用、藥用等等都必須詳加了解,因為山區沒有人會帶你找這些植物,什麼都得自己來。

獵人兼具許多角色,不是任誰自稱獵人就可以得到殊榮。例如在動物的認識中還包括腳印的辨別,高明的獵人除需認識動物各種腳印外,還需從腳印的形狀分辨出公或母,以及該獵物的重量。除在環境資源的熟悉外,個人的體力、耐力、背負等等,還有對山的信仰、敬畏,這些種種的特質完備之後,才是真正的獵人。

獵人是不善言詞、不喜吹噓的,他的表現主要在山林大地之間,他是跟自然對話,是跟山林競爭,是跟動物賽跑。獵人總是坐在屋簷前面,雙眼凝視山巒,手撫摸著刀或槍,思考著大地。獵人是寂寞的,他都在山林中生活;獵人是嚴謹的,他們遵從戒律與禁忌,他們相信山林賜與你一切的獵物之外,也賜給你平安,你的虔敬會指引你,讓你得到豐收,因此他們謹守勿語,上山不能開玩笑,也不能講有性的言語。

獵人對長輩、後輩的親屬關係非常清楚,沒有以下犯上,長輩說一就是一,沒有第二句話。長輩說的就是命令,命令不容懷疑。他要保護家族,不讓別族侵犯,他也做狩獵採集的工作,但並非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成功的獵人,每一家族可以勝任獵人的角色,都得經過特別的時間累積與考驗。

今日獵人技術令人憂心

現代獵人。圖片來源:邦卡兒•海放南布農族有最後的獵人嗎?現代的獵人又是什麼樣的獵人?據我觀察,其意涵上已遠比長輩的遜色。我聽說我們部落有一個人,名字叫里安(lian),他天生雙腳無法行走,小時後在台中的殘障學校就讀,長大後也在外面工作,假日或年節會回到部落,兜售手錶。有一陣子他也當獵人,所以發生了一些趣事。

有一天,里安閒閒沒事出外打獵,他在草叢埋伏很久,一直等不到uvau(班鳩)出現,便想回打魯汗(獵寮)休息。他開始在草叢內爬著回去,在爬的同時,總覺得後面有人跟著,可是看不到有人,於是繼續前進。但還是感覺後面有東西,他猛然回頭,是一隻眼鏡蛇在背後,伸長脖子,作勢準備要攻擊他,他馬上用槍朝他的頭部射擊!這隻眼鏡蛇只看到有動物在前方活動,牠不知道是里安,就被里安打死了。

以上這則故事說明,現代獵人只要會用槍,其他體態、速度、環境地理、動植物認識是不需要的。傳統的布農族人會認同這一點嗎?什麼樣的獵人才能表現民族的強悍,什麼樣的組織才是布農人要的?在此我們並非歧視身心障礙者,而是以布農傳統的角度,去探究這個問題。(待續) 

※ 本文與農委會林務局合作刊登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編輯:彭瑞祥、陳誼芩、黃德宗‧網編:高美鈴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