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2008年8月7日)基金會很榮幸邀請到Florida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主修Hospitality Management的曾思綺小姐(Jill Tseng),為我們展開一路從大學主修俄文,研究所赴美轉攻飯店管理,回台後又轉仗到友達光電人資領域的歷程故事。留學期間,不知情FSE(學術交流基金會)與台灣同學會的她,如何靠自己融入於美國當地生活,如何為自己爭取獎學金和工作的機會?以及,關於留美,又該如何考量選校還是選領域?洋墨水回國後,又該如何與國內產業接軌,如何進入並尋找適合自己的職場?在這場演講中,都一一地為許多學子的留美夢,勾勒出最實際的思考藍圖與努力方向。
申請前
以大學畢業應屆出國為例,如果欲申請當年度秋季入學,一般多在六至十二個月前開始準備。TOEFL、GRE和GMAT語言成績之必要性,便不多加贅述。Jill強調在透過Petersons查詢各領域頂尖名校之同時,更要釐清兩大問題:﹙1﹚為何選這學校?赴美求學,除了不能套用台灣傳統的國立優於私立之迷思,更因為留學期間中途改變領域須負擔很大的代價,故更不適用台灣先選校後選系的概念來規劃。﹙2﹚為何選擇此主修領域?是因為個人興趣?還是因為現在此領域的熱門程度?無論如何考量,Jill都想提醒大眾學子,人在異鄉不若在故鄉能有許多的經濟等支援,況且赴美求學更是一筆龐大的心血與投資,因此每個決定之前,都希望能多考慮未來,並隨時做適當的調整。凡事靠自己的Jill,也提出了網站資訊讀取能力的重要性,有鑒於自身吃了很多苦,也自苦中學習很多的經歷,認為在台灣若沒有先體驗麻煩的申請程序,在美國獨自生活將萬事起頭難的可能困境。最後,萬事皆備的啟程前,來份打工吧,無論是賺很多錢的工或是和主修相關的工作暖身,?自己簡單儲存一份生活津貼。
關於FIU與Hospitality Management
如同許多美國大學,FIU也是座落於優雅河畔的大學,並分為南、北兩大校區,作為國際大學的FIU更擁有來自世界各國學子的多元文化背景。Jill所攻讀的FIU飯店管理(Hospitality Management),主要分為兩大課程取向,一為旅館與餐飲管理(Hotel and Restaurant),另一為觀光休閒管理(Tourism)。在課程修習之餘,學校更要求需具備工作實習(Internship)與實習報告,才能取得畢業資格。
由於,Jill在大學時期唸的是俄文系,非飯店管理之相關學系。因此在邁入FIU第一學年的同時,必須至FIU大學部修習15學分(約莫5個科目)的必修課程。在眾多課程之中,Jill最喜歡烹飪課(cooking class),每堂烹飪課都須從早上七點煮到中午十二點,課程結束時更須把自己煮的東西吃掉。在飯店廚房裡,總廚地位是極高無上的,故飯店管理領域相當重視準管理者的廚房實務訓練,需要懂廚房的實務與語言,因此Jill除了建立SOP等管理實務外,更在烹飪課中學習了千層派等西式甜點的烹飪,而進廚房的必買配備,四五十美金的褲子與領巾儘管再貴,也必須投資。
除此之外,秉持著留學,是為了學習的信念與目標,?一堂課都不可輕忽,而每一堂課之所以被規劃於必修課程內,也確實會有其重要性,只是或許當下的你我層次仍無法洞悉。除了用功學習,Jill所要鼓吹的還是奮力學習,並且不要過度依賴前人遺留的考古題。較為不同的是身處飯店管理的領域,讀書之餘,更要靈活活躍地積極徵求許多機會去服務學習。而在FIU的飯店管理課程裡,也讓Jill體驗、學習到會展管理、分時管理(Time Share Management)等等在台灣尚未引進或發展的新穎管理應用。
入境隨俗當自強
台灣同學會,相信這個名詞,絕對是每位留學學子必先拜訪的聖地之一。與台灣同學會的熟絡與否,將可能影響你在他鄉的生活支援程度與便利性。然而,
Jill卻有另樣的想法--不要太依賴台灣學長姐的幫助,這可能減弱自己的生活能力。曾經獨自開車到佛羅里達旁小島的偏遠小學參觀,更飽嘗多國學子組成的豐富宿舍生活的Jill,鼓勵學子多體驗融入當地生活文化,甚至加入校園內的part-time工作,多參與課外活動服務,累積生活經驗的豐富度。
正如Jill,除了積極爭取擔任兩個烹飪課的助教,在許多正規留學申請獎學金都優惠於大陸學生的大環境下,Jill靠著打工時的資訊,獲得了Ruby Tuesday獎學金,該獎學金提供了三學分(兩千多美金)的學費,相當於可享有一門免費的課程。打工,或許也是大眾學子求學歷程裡不可或缺的生活元素。Jill建議可以善用學校公布工作職缺的訊息,而她本身則曾在當地餐廳與ice cream shop工作,和十七八歲的青少年一同打工。關於工作機會,Jill體現出了以認真與毅力,打破種族界限,爭取機會的最佳模範。面臨畢業年度之際,當地的工作告一段落後,考慮暑假回台灣與否?當然,Jill在這時也為自己爭取了一份暑期工作—Casino。
工作:留美?回台?
合法工作的問題,一直是留美學子的必經關卡,而Jill的第一份工作,是在Omni Hotel in Austin, TX,一處廣納許多各國人才,較不受限於綠卡身分的飯店,該公司更提供商務住宿。後因911後的觀光業衝擊,對外國人的友善程度下降,加上Work term又過期,讓Jill打道回台灣。
從飯店客房走入科技廠房
付出心力與金錢,希望能夠學以致用,相信是每個歸國學子的願望。最初想進入高職任教的Jill,在因緣際會下進入晶華酒店,展開歸國後的第一份工作。然而,飯店業勾心鬥角的環境,以及兩萬四千八的月薪,理想與現實的差距不禁讓Jill自問是否適合此環境,是否要堅持下去?因此,不斷地看各業界的分類廣告,就這樣科技業的暗藏玄機中找到了轉換跑道的契機—友達光電的接待管理員,一份因著董事長的一句話「提升科技業的Image與服務」而誕生的職缺。Jill從中午十二點半,ㄧ路面試到八點,以飯店管理的背景,贏過了許多空姐的應徵,職務從訓練總機與接待員,至SOP與制服之設計,到招募、任用、保險、福委會事務等工作內容,儼然是飯店管理的另類延伸應用,也算是學以致用,並且在工作中學習。Jill進一步更擔任宏達光電LED專案人資副理,專職企業形象、行銷推廣與公關事務。
無論是在美國的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還是在台灣的每份工作經驗,Jill都想提醒大眾學子:不要忽略每一段經歷,其中奇特鮮少的的能力或經驗更可能是吃香的亮點。在看待兩件看似不相關的事務時,都別忘了提醒自己真的不相關嗎?當環保議題炙手可熱的同時,產業就可以思考相關的綠色產品與綠色服務是什麼?另外,留學過來人,英文未必很優。套一句Jill的至理名言:無論求學還是工作,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靠自己努力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