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9-02-11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美、俄的中亞戰略新奕局
台灣工人政黨何去何從
  衛報週評:美國應對索馬利亞展開行動



【社論】
美、俄的中亞戰略新奕局
 
 

美國新總統歐巴馬,就任之前持續到現在就任之後3週,內閣名單、部長人選、問題州長、參謀員遞補,一直發生波折不順、甚至自認「搞砸了」;救經濟的重任又交給財長與其他幕僚,總統本人也不參加全球矚目的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WEF,而有「退居第二線」之譏;外交上擺明了國務卿希拉蕊掛帥應付伊朗,以、巴衝突又交給早年民主黨談判老手。那麼,歐巴馬到底能做什麼事?

這位非洲裔新總統並非等閒庸碌之輩,政府人事糾紛全球無一國能避免,經濟問題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不擅長外交而交給「老敵手」是迂迴高招;歐巴馬注意的是美國的軍事霸權,以及不變的抑俄戰略。世人應不健忘,他早在半年前民主黨內初選勝希拉蕊之後,以「準美國總統」身分巡迴訪問亞歐、首途阿富汗就強硬主張,此地北約維和部隊應增兵3萬美軍。這個基本立場迄今不變而且不斷蓄勢待發,只等駐伊拉克美軍開始撤離,立時將轉移投入阿富汗。

歐巴馬在民主黨內初選勝時,就以塔利班死灰復燃而主張大幅增兵阿富汗,這只是表象理由。深層的真象,仍是半個世紀以來美國不變的高層戰略:以北約抑俄、同時羈縻西歐。在伊拉克戰略已用老、並且撤軍已成為不歸路之時,美國需要另一個夠大夠沈重而具有發展潛力的國際戰爭,繼續抑俄羈歐。與伊拉克比較,阿富汗戰事更能夠抑俄──前任小布希,是先打阿富汗後侵伊拉克的。阿富汗當年拖垮前蘇聯,後冷戰成熟期,美國又以此地「反恐」而滲入俄後院中亞。

俄羅斯更洞悉歐巴馬的阿富汗戰略未來意圖,在他就職後不到兩週之內,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誘使阿富汗北鄰吉爾吉斯,關閉其境內整個中亞唯一的美國空軍基地;莫斯科所付出的代價,是在當下全球金融困局連帶俄經濟衰勢之下,20億美元援貸外加1億餘美元贈款的巨額資金。在全球傳媒與評論只談經貿金融的今天,西方戰略評論界,仍以此事為歐巴馬的沈重考驗挑戰。

而歐巴馬的倍增駐阿美軍論,是有其強勁的配套措施:在最劣前總統小布希政府中,留下國防部長蓋茨續任;國家安全顧問一職,極為罕見地任用「武人」、而且仍是小布希舊屬的前任北約統帥瓊斯。後冷戰北約東擴10幾年,一直以迫俄為主要任務,而去(2008)年8月,在喬治亞申請加入北約的急躁東擴動作上,踢到莫斯科鐵板。瓊斯卸任北約統帥後,卻回到白宮中心新總統身邊,起落浮沈之間,十分微妙地顯出歐巴馬的安全觀與戰略底蘊。

喬治亞戰爭同時使歐盟變成「紙老虎」,之後法、德迅變回轉親俄疏美,在波蘭、捷克布署反飛彈問題上,迫美對俄讓步。歐巴馬幾經齟齬猶疑之後,上週提出美、俄重開裁減核武談判,並以全球經濟困局應減輕核武戰略負擔的理由,巧妙地掩護了談判前提必然為美放棄波、捷反飛彈布署。於是歐洲緊張舒緩,而中亞的美、俄較勁將有新的奕局。

未來在阿富汗增兵3萬,使美軍幾乎倍增,只要複雜局勢有變,再翻一番就是12、3萬,接近目前尚未撤離的駐伊美軍人數,則既可滿足美國國內軍火集團利益,又可減緩失業潮。而俄羅斯也有配套準備:吉爾吉斯宣布結束美空軍基地3天後,獨立國協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成立快速反應部隊,俄總統並宣稱不輸給北約的同類型武力,擺出「叫陣」姿態。

(回目錄)



【左右看】台灣工人政黨何去何從

【左看】
以西歐工人政黨為誡
許若仁/社會評論者

在過去百年來的西歐工運發展歷史裡,工人自覺與工人政黨之間的關係,始終是一個最有爭議的議題。

簡單的說,若以大多數工人群眾的當下經濟利益傾向來主導工人政黨發展,那結果就可想而知:毫無例外的,工人群眾會選擇一個較短期而實際上能做到的階級妥協政策,即繼續在資本主義體制下運作的社會福利國家。

許多強調「理性選擇」的社會學家指出,以過去西歐社會的現實下來看,選擇能在相當程度上解決工人的失業或貧富不均問題,同時又保有資本主義經濟效益,這應是最務實與理性的策略。

但這種社會民主派工人政黨所主導的社會福利政策,不應成為台灣當前工運的方向。

首先,即使在西歐這些位居於全球壟斷資本利益的先進國,由於長期的平均利潤率大幅下降,資本家已很難再繼續擁有超額利潤來維持社會福利國家。

其次,一時的階級妥協,即使能帶來西歐工人群眾短期的利益,但它同時卻給予了資本主義重生壯大的機會,來繼續在全球各地剝削更廣大的第三世界勞工。

以此來看,工人群眾是否真的掌握他們自己的真實利益,而這種以短期利益為基礎而建立的工人政黨的社會福利政策,是否是錯誤的發展方向,在在都必須深入反思檢討。




【右看】
向西歐工人政黨看齊
陳安君/大學教師

自19世紀以來,西歐資本主義社會的工運實際發展過程,充分地證明了勞工群眾有非常進步自主性與自覺性,而不太需要教條的政治理念或蒼白的知識分子理論框架,來發展出自己的政治力量。

例如,英國工黨就幾乎是由各地草根的工會組織,在全國範圍上結合為一個全國工人的政黨。

這樣一個由工人群眾組成的政黨,而且雖然長期有左翼知識分子參加,但他們的論述與政見都必須獲得工黨大多數勞工黨員的內部民主表決,所以,英國工黨所提出的政策,不論在朝在野,應都是客觀地反映了英國工人群眾的真實利益。

另外,瑞典的社會民主黨也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瑞典不僅是傳統的藍領工人長期擁有自己的工會,而且幾乎各行各業都有自主工會,如教師工會、工程師工會等等。而這些工會會員的一般受雇勞動者,乃是瑞典社民黨的基本群眾,長期主導了瑞典社會福利國家政策的發展。

事實上,整個西歐的工人運動擁有非常大的社會力量與明確的政治方向,即以強大、全面的工會為組織基礎,而在政治上表現為社會民主派的社會福利取向的政黨。

這工運的政治發展方向,應可作為台灣工運朋友們參考。

(回目錄)


衛報週評:美國應對索馬利亞展開行動
節譯■葉興台

派伊斯蘭主義者艾哈梅德(Sheikh Sharif Ahmed)當選該國總統,給美國總統歐巴馬實踐諾言──與這個國教國家重建新關係──的契機,但倘若歐巴馬想修復索馬利亞過去的西方政策所造成的裂痕,就得立即採取行動,因阿梅德成立的政府可能夭折。

在贏得選舉後,艾哈梅德在索馬利亞流亡國會所在地吉布地,對歐巴馬拋出和平的橄欖枝,他說:「美國已變成支持和平的一股力量,我們認為美國對索馬利亞的看法已轉為正面。」

艾哈梅德的談話顯示,其政治立場已出現驚人轉變。艾哈梅德曾領導伊斯蘭法庭聯盟(Islamic Courts Union),直到2006才被美國暗中支持的衣索比亞軍隊驅逐,美國宣稱伊斯蘭法庭聯盟的成員與蓋達組織有關,但取代伊斯蘭法庭聯盟的索馬利亞過渡聯邦政府(TFG),儘管獲得西方國家支持,卻因力量微弱和貪腐醜聞,導致索馬利亞陷入更嚴重的無政府狀態。

艾哈梅德後來成立溫和的索馬利亞再解放聯盟(ARS),造成強硬派的伊斯蘭主義者一分為三。其中由艾威斯(Sheikh Hassan Aweys)領導的民兵位於厄垂利亞,另一支力量不容忽視的軍隊沙巴伯民兵(al-Shabaab millitia),繼續和衣索比亞軍隊和索馬利亞過渡聯邦政府交戰,在衣索比亞一月撤兵後,沙巴伯民兵已控制索馬利亞泰半的南部和中部,其領導人痛斥艾哈梅德為叛徒,將自己出賣給美國。

沙巴伯民兵領導人哈雅卡拉(Sheikh Hayakalah)表示:「我們將繼續與所謂艾哈梅德政府交戰,他現在與我們的第一號敵人衣索比亞為伍,企圖召喚更多非伊斯蘭教徒支持,想想看,曾經擔任我們領袖的艾哈梅德,現在竟然背叛我們和伊斯蘭。」

聯合國所屬的索馬利亞監督團體(Somalia Monitoring Group)表示,沙巴伯民兵是由幾千名戰士所組成,人數超過索馬利亞過渡聯邦政府剩下的部隊,以及人數達3千5百名、功能不大的非洲聯盟維和部隊。區域專家指出,這些年輕的戰士多半不是宗教狂熱份子,若有辦法支付他們的薪水,他們可能被吸收為新的國家部隊,但經費不足是艾哈梅德面臨的另一問題。

衣索比亞和聯合國安理會曾討論擴大非洲聯盟維和部隊的人力,或改派聯合國維和部隊,外交官員表示,若不增加軍隊人數,或外界不提供金援,艾哈梅德和其支持者將難以成立新政府。

但西方國家始終無法擴增維和部隊人數,以支持聯合國在達佛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現有的維和任務,部分人士擔心,有鑒於衣索比亞軍隊在索馬利亞的不愉快經驗,增派更多外國部隊前往衣索比亞,可能給沙巴伯民兵作亂理由和攻擊的目標,國際社會建議召開捐款人會議,目前卻沒有下文。

缺乏安全、缺乏經費和缺乏區域的控制,是艾哈梅德面臨的諸多挑戰之一,索馬利亞近一千萬人口中,有3分之1仰賴糧食補助,250萬人流離失所。分析師表示,若艾哈梅德政府想樹立權威,就得吸收各派系領導人和軍閥,可能鼓舞各個勢力的敵對,傷害索馬利亞過渡聯邦政府。

部分自治的北部地區索馬利蘭和普特蘭,可能反抗重新出現的中央集權統治,沿海地區猖獗的海盜幫派可能比索馬利亞政府更有錢,鄰國交界地區的武器走私和騷動事件也層出不窮。

先撇開人道救援不論,就美國和西方的安全和商業利益而言,艾哈梅德當選索馬利亞總統所開啟的機會之窗,應緊急加以利用。人道觀察組織表示,美國也有道德責任,該團體表示:「美國過去的政策一點幫助都沒有,把索馬利亞的複雜現實當作反恐戰爭的大戲,對該國侵害人權的事件視而不見。」

但目前歐巴馬政府尚未說明如何改變這項政策,或如何幫助艾哈梅德掌握結束索馬利亞悲劇的機會。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萊斯(Susan Rice)上個月建議採取多方面措施,包括緊急救濟、調停和加倍反恐人力等,但這是布希政府可能的作法,歐巴馬政府必須要有新思維。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