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 環境資訊電子報‧全文版: :
  全文版
2009.2.25
近期活動



活動訊息 託播投稿

廣宣特區
步道趴趴走部落格
TEIA社大開課
編輯室小啟
推薦評論
 
 
推薦訂閱
台灣好生活電子報
蝶會電子報
黑潮電子報
荒野電子報
南方電子報
推薦瀏覽
台灣地球日
自然步道協會
生態關懷者協會
台灣綠黨 
永續公共工程入口網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
地球公民協會
青蛙小站
 
  鳥類族群多樣性 可減緩人類染上病毒
雪松太平鳥。攝影:Grandma Tina(http://www.flickr.com/photos/ktina/393105075/)
【相關連結】
健康的溼地=健康的人
從土壤生命力探尋人類的健康
WHO:地球健康與人類息息相關 生態破壞終將反撲
氣候變遷與健康議題密不可分

自從西尼羅河病毒(WNV)首次在北美發現案例,迄今已經達到對人類造成危害的傳染病程度,且據報超過1,100人死亡。北美科學家發現,鳥類族群的多樣性有助於緩衝人類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國際鳥盟表示,對生物多樣性與人類健康的相關連而言,這是個重要的案例。

研究者發現,鳥類族群多樣度較高的區域,其WNV病毒在人類身上發生案例較少。WNV主要感染對象為鳥類,但可藉由蚊子傳播人類。1999年美國即發現,WNV在鳥類、人類、獸醫、與蚊子之間的活動關係。美國各州除了夏威夷、阿拉斯加、奧瑞岡州之外,都有案例出現。自此,WNV已造成超過28,000人感染、超過1,100人死亡的現象;儼然達到流行傳染病的程度。精采內文

 
 
  透視中國環境:西藏可持續保護的啟示

西藏保護區  圖片提供:FutureGenerations/CHINA摄

作者:丹尼爾‧泰勒(新一代基金會總裁和新一代研究院院長、哈佛大學發展規劃學博士)

西藏有40%的土地都是保護區,當地人民也都積極參與到保護工作中。丹尼爾‧泰勒對過去20年西藏自然保護的諸多成就進行了總結。「一個突出的優點就是無論自然保護還是當地發展全都因地制宜,對西藏這樣生態多樣性豐富的地方來說,這一點至關重要。」

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已經廣為人知,但怎樣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卻還沒人知道。這就像一頭有著三個腦袋的怪獸(這三個腦袋就是環境、文化和經濟)。它的三雙眼睛看著不同的方向、三對耳朵聽著相互矛盾的聲音、三張嘴巴傳達相互矛盾的資訊。照這樣,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文化和經濟目標如何實現呢?

我們能從西藏找到問題的答案。精采內文

 
  環境大事記 | 播報員:周肇萱


去年度知名作家及記者湯馬士‧佛里曼新書《世界又熱又平又擠》才出版沒多久,便進入網路書店Amazon和《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排行榜,他精闢地分析出未來「綠色經濟」將會讓世界各國的經濟版圖重新洗牌。

而最近美國通過的經濟刺激方案似乎頗能呼應此道,一則外電消息表示:美國國會最新通過的振新方案中,其中有9.05億美元將挹注於國家公園的保育,根據美國內政部的估計,這項基金將在未來兩年內創造10萬個工作機會。美國總統歐巴馬與加拿大總理哈波聲明將共同推動新潔淨能源,預期將成為大幅復甦經濟的關鍵因素。

中國江西省也正在實施造林綠化的工程,目標是達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3%﹔預估目前回鄉的近120萬人,造林綠化工程為返鄉人員創業提供了新的機遇。中國中央銀行也在會議中表示,未來中國金融界支持環保保護的新舉措。

同樣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國內目前振興經濟的方案,除了政府極力推動的「擴大內需」與「消費券」之外,政府機關也開始重視綠色經濟的力量。如,政府為幫助東勢柑農,農糧署委託地方農會,辦理收購椪柑次級果,做為有機肥料

【更多今日新聞】台灣新聞 | 國際新聞 | 中國新聞

 
 
  鳥類族群多樣性 可減緩人類染上病毒
摘譯自2009年2月23日ENS英國,劍橋報導;薛郁欣編譯;蔡麗伶審校

北美科學家發現,鳥類族群的多樣性有助於緩衝人類感染病毒的可能性。自從西尼羅病毒(West Nile Virus,WNV)首次在北美爆發案例,迄今已經達到對人類造成危害的傳染病程度,且據報超過1,100人死亡。

國際鳥盟之研究與指標協調員布查特博士(Stuart Butchart)11日於劍橋在一場WNV病毒研討會前夕指出:「對生物多樣性與人類健康的相關連而言,這是個重要的案例。」WNV研討會在2月15日於喬治亞州舉行。

這項研究初由威廉與瑪麗大學生物學家史瓦都(John Swaddle),以及大學部學生卡洛斯(Stavros Calos)發現,鳥類族群多樣度較高的區域,其WNV病毒在人類身上發生案例較少。

作者特別指出,「有越來越多的證據指出,生物多樣性具有生態系統功能上重要的經濟價值。」WNV主要感染對象為鳥類,但可藉由蚊子傳播人類。 1999年美國即發現,WNV在鳥類、人類、獸醫、與蚊子之間的活動關係。美國各州除了夏威夷、阿拉斯加、奧瑞岡州之外,都有案例出現。自此,WNV已造成超過28,000人感染、超過1,100人死亡的現象;儼然達到流行傳染病的程度。

「我們目前仍不清楚這項關連模式的機制,但很可能是由於,對病毒來說,在多樣性較高的區域,具備特殊條件的宿主與基因庫性質的鳥類物種數量較少。」威廉與瑪麗大學環境科學與政策課程的史威都助理教授如此表示。他接著解釋,宿主特質( Host competence )指的是最容易讓特定鳥類感染疾病並傳遞給載體的一系列特質。具高危險的宿主特質曾發現在烏鴉(crows)、棕鴨(jays)、鶇(thrushes)、麻雀(sparrows)身上。而這些鳥類物種,常常是當整體鳥類物種多樣性減少之餘,最可能存活的鳥種。

超過300種鳥類具有宿主特徵,布查特說,旅鶇( Turdus migratorius, 俗名美國知更鳥)是鶇科中會遷徙的鳴禽,卻被指出是傳播病毒到人類身上的主要宿主。他表示:「WNV可能加重如棲地流失等鳥類現有的生存壓力,而增加物種滅絕危機。例如,目前只生存在加州的黃嘴喜鵲(Pica nuttalli),在最近兩年受到此疾病影響,已減少將近一半的數量。」

科學家研究這種病毒在密西西比河東岸的美國小鎮中,其鳥類物種多樣性與人類案例數的關連。他們發現鳥類多樣性較高的區域,人類感染病毒的案例較少。研究報告也同時指出一半以上的案例與當地鳥類族群差異有關。

這項研究報告也假設,即使傳染病正流行,較高的鳥類族群變異度能夠降低人類感染案例數。

物種多樣性與疾病比例的連結方式已被綜合在稀釋效應中,因此確切的機制並不明確。科學家相信,若生態系統中生物多樣性的增加,會減少或稀釋一個疾病的可能宿主比例,並因此減少傳染機率。

稀釋效應最早從萊姆病的研究中被提出;但這項新研究中假設,稀釋效應可以被廣泛應用。果真如此,這可能成為公共衛生與安全計畫中的重要工具。

史瓦都說:「研究指出,非常小的土地經營變化可以吸引更多鳥類物種前來,因為生物多樣性的增加會提供回報,當類似WNV、禽流感、或是淋巴腺鼠疫等鳥類人類共通疾病發生時,人類感染機率會減少。」

「生物多樣性正提供我們公共衛生上的服務,而人們很少考慮到這種現象。」他繼續說:「當未來面臨開發土地與管理鳥類族群的議題上,這項服務則應該被考量在內。」

這篇名為:「增加鳥類多樣性與減少人類西尼羅河病毒的感染:稀釋效應的觀察」 於2008年6月刊登在公開索取的線上期刊『 PLoS ONE* 』之中。

*注:PLoS ONE 為公共科學圖書館(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所發佈的國際、線上、公開、可共同修正(peer-review)且非收益性質的期刊。本篇提到的期刊論文,可點選此連結

Top

 
 
  透視中國環境:西藏可持續保護的啟示
作者:丹尼爾‧泰勒(新一代基金會總裁和新一代研究院院長、哈佛大學發展規劃學博士)

西藏有40%的土地都是保護區,當地人民也都積極參與到保護工作中。丹尼爾‧泰勒對過去20年西藏自然保護的諸多成就進行了總結。

「一個突出的優點就是無論自然保護還是當地發展全都因地制宜,對西藏這樣生態多樣性豐富的地方來說,這一點至關重要。」

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已經廣為人知,但怎樣才能實現這一目標卻還沒人知道。

可持續發展就像一頭有著三個腦袋的怪獸(這三個腦袋就是環境、文化和經濟)。它的三雙眼睛看著不同的方向、三對耳朵聽著相互矛盾的聲音、三張嘴巴傳達相互矛盾的資訊。照這樣,可持續發展的環境、文化和經濟目標如何實現呢?

我們能從西藏找到問題的答案。這裏超過40%的土地都是保護區,由當地人民直接參與管理。西藏的保護工作開始於1989年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NNP)的成立,這是全世界第一個沒有看守人的重要保護區,管理工作完全依靠當地人民。1999年,珠穆朗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認定為世界可持續發展最成功的典範之一。

2004年,它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人與生物圈」(MAB)計畫。

在過去20年中,珠峰自然保護區取得了光輝的成就,包括:

  • 雪豹、野驢和岩羊等瀕危野生動物的數量有所增加;

  • 通過培訓名為「潘德巴」的社區服務志願者,保護區範圍內318個村莊的醫療、衛生、教育和村級決策水準大大提高;

  • 家庭旅館網路的發展增加了當地的創收機會;

  • 當地建立起一個組織良好的系統,依靠門票收入的支持,用卡車和牛車到南坡大本營收集垃圾;

  • 有助於楚瓦寺、帕巴寺和絨布寺的維持和保護;

  • 通過建立苗圃、保護嘎瑪溝中古老的杉樹林,減少對脆弱的山地檜木林的破壞。

這些自然保護和社會經濟成就的取得,需要政府機構、當地社區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參與。第一個管理規劃是在各級政府、中國科學院和西藏社會科學院的支持下制定出來的。國際非政府組織「新一代研究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它進行了地方參與者的培訓,支持了40多項關於保護和社區發展研究考察和培訓,還主辦了中國的青年保護行動「綠色長征」。最重要的是,他們呼籲當地8.6萬名居民(他們生活在世界上條件最惡劣的高緯度地區,也是中國兩個最窮的縣)改變行為方式,停止捕殺野生動物和砍伐森林。

為了鼓勵人們參與管理工作,也為了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新一代研究院和珠峰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推行了「潘德巴」計畫。這是一個藏語新辭彙,意思是「鄉村福利員」。珠峰自然保護區裏的村子,都推薦一個當地人經過培訓成為「潘德巴」,再把他們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帶回村裏。培訓的重點是基礎醫療、衛生、苗圃和家庭菜園的管理、保護觀念以及致富技能。包括極為偏遠地區在內的當地人現在都有了一個可以求助的鄰居。迄今,珠峰自然保護區已經培訓了213名潘德巴和20 名高級潘德巴。

西藏自治區科技廳已經把「潘德巴」計畫作為一個新的發展方向,維持以社區為基礎的服務,把社區發展和自然保護直接聯繫在一起。2002年,這一計畫被推廣到四江流域,這是世界上第四大保護區,位於西藏東南部,包括了昌都和林芝全境。西藏科技廳和新一代研究院一起培訓了400多名潘德巴,培訓內容包括牲畜放養、大棚搭建、家庭菜園、衛生、非木材林產品利用和基礎醫療。最近他們的故事被加拿大廣播公司拍成了片子(點擊此處觀看)。

珠峰自然保護區和四江流域保護區代表了一種大規模以社區為基礎的自然保護新模式,這一模式的核心特點就是按行政區劃來界定保護區域(珠峰自然保護區是四個縣、四江流域保護區是兩個地區)。保護工作被置於現有行政機構中,不用另外設置單獨的管理機構,使得成本大大降低。最重要的成果是當地人民都參與到自然保護工作中來,無論其本職工作是農民、教師、村幹部還是醫生。

另一個突出的優點就是無論自然保護還是當地發展全都因地制宜,對西藏這樣生態多樣性豐富的地方來說,這一點至關重要。各縣市根據具體的保護目標和需要調整自身的管理計畫,潘德巴的培訓內容和策略也根據地方利益和重點而有所不同。

通過綠色長征和示範生態社區專案,新一代研究院把西藏的上述經驗推廣到全中國。羅伯特•弗萊明、多傑才讓和劉武林在《走進西藏:生態系統、野生動植物與保護》一書中對這些經驗進行了更加詳盡的介紹。

本書的英文版2007年由諾頓圖書公司首版,最近還出了藏文版和漢文版。藏文版由中國藏學出版社出版,漢文版由上海遠東出版社出版。一月份,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的支持下,新一代研究院、西藏自治區科技廳為本書舉辦了新書發佈會。

參考資料 :

  • 作者簡介:丹尼爾‧泰勒,新一代基金會總裁和新一代研究院院長,哈佛大學發展規劃學博士。致力於社會變革和自然保護40餘年,特別是社區振興和跨境保護工作。

  • 更多資訊請查詢左列網址: www.future.orgwww.futuregenerations.org.cn

  • 本文轉載自中外對話網站,原發表日期2009年2月18日。

  • 看中英文對照,並和中外讀者一起討論,請點此連結

Top

 
 
  更聰明的刺激經濟方案:投資公共資源保護隊
美國大提頓公園,圖片來源:美國國家公園署摘譯自2009年2月19日綜合外電報導;楊璧如編譯;審校

最近美國通過的經濟刺激方案其中9.05億美元將挹注於國家公園及在過去8年布希當局時代被忽略的其他環境議題。這些經費可讓人民獲得工作,更能使美國最美麗的自然環境--從哈德遜河谷的羅斯福-范德比爾特國家古蹟到大提頓,和阿拉斯加的丹奈利國家公園獲得保護。根據美國內政部的估計,這項基金將在未來兩年內創造10萬個工作機會。

以往經濟困難時期有先例證明這樣的投資策略是可能成功的。在經濟大蕭條時期,羅斯福總統促進就業及推動地方經濟的主要手段之一即是成立公共資源保護隊(Civilian Conservation Corps,CCC)。那時,3400萬人完成了20億美元的建設,那是1942年的幣值,換算成現在的幣值,價值超過250億美元。

羅斯福總統抓住一個特別的機會,保護美國最棒的天然資源,這不但改善CCC成員的生活,也改善了全美國人現在及未來的生活。從加州到紐約、阿拉巴馬到緬因州,我們能夠繼續享受由CCC成員建造的800個國家公園,13000哩健行步道及5200畝公共露營地。

其他的例子還有舊金山灣東區公園區的成立,在1934年,儘管大蕭條居民還是將經費用來購買及永久保護土地,今日已成為美國最大的城市公園區。

國家公園處於1936年成立的藍嶺公園,在今日是全美最長及最多觀光客的國家公園。

最大的誘惑是減少計畫經費並不會有立即性巨大的改變。在我居住的紐約環境團體以及居民正與州長抗爭,抗議政府將刪減環境保護基金。這項基金是紐約州興建新的公園、維持農場及保護社區水質的經費,雖然這項提案可以縮小赤字,但是完全不顧將會給居民生活帶來的負面衝擊。

在這經濟危急時必須要做出困難的抉擇,但是若能確保地球及子孫們的健康,有些選擇並不是這麼困難的。

參考資料 : THE DAILY GREEN

Top

 
 
  振興經濟 歐巴馬、哈波聯手推動潔淨能源
摘譯自2009年2月19日ENS加拿大,安大略省報導;楊佳珊編譯;莫聞審校

美國總統歐巴馬與加拿大總理哈波(Stephen Harper)於2月19日聲明將會共同推動新的潔淨能源經濟,預期將成為大幅復甦經濟的關鍵因素,並為美國與加拿大兩國再添友好關係。

歐巴馬在加拿大渥太華的國會新聞室中表示,「我很重視與加拿大的策略結盟,並期待與總理哈波密切合作,以藉由推動潔淨能源經濟解決全球景氣蕭條問題、增加工作機會、保護環境,以及達成我們共同的目標來因應國家安全危機。」

首相哈波表示,「歐巴馬總統和我都認為我們的國家應立即採取行動恢復經濟成長,像是降低稅賦、確保振興經濟的預算與相關融資釋出等。另外,我們也贊同要在環境保護與全球安全兩方面加強合作。」

鑑於雙方過去在環境保護及能源交易與科技上的合作經驗,歐巴馬與哈波兩位領導人都認同,環保與潔淨能源的發展必定是緊密相連,無論是原計畫的擴展或新的研究計畫,他們都願意合力開發高回報的機會。「我們兩國將就雙方的能源議題交換意見,指派資深官員在潔淨能源科學與科技的發展上協力合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對抗氣候變遷問題。」哈波說道。

「為了恢復經濟並考量到安全及環境因素,如何生產及運用能源是相當重要的基礎。」歐巴馬表示,「而我們知道無法孤軍奮戰解決問題,所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革新合作關係,以迎向21世紀所需要的能源需求。」

「今天我們建立的潔淨能源經濟將會加強往後我們的聯合研究與開發。」歐巴馬說道,「屆時減碳科技將會更進一步,另外還可以支援電力網的發展,未來便能透過電力網將潔淨再生能源輸送至加拿大與美國地區的家庭與企業。而按照這樣的步驟以及兩國間持續協商,美國與加拿大允諾將會極力對抗氣候變遷造成的威脅。」

目前美國與加拿大已在能源研究這方面有所合作,其中包括新一代生質能源、清潔引擎及能源效率等。

歐巴馬與哈波兩位領導人於2月19日簽屬合約,聲明新潔淨能源經濟將把焦點放在碳捕集與儲存科技,而他們對此表示,「該科技極可能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就如同我們利用自有的能源資源來提振經濟一樣。」

而為了刺激碳捕集與儲存這項關鍵性科技加速進步,兩國將會在燃煤發電場針對碳捕集與封存科技的研究與實際範例進行整合。

Top

 
 
  江西造林綠化擴大內需 吸引數萬民返鄉農民工就業
摘錄自2009年2月24日人民網報導

江西省正在實施的造林綠化「一大四小」工程,成為吸引民間資本,擴大內需,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的重要途徑。

江西省造林綠化工程,即確保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3%﹔抓好城市、鄉鎮、農村以及基礎設施、工業園區等4個方面的綠化工作。

江西省實施林權制度改革後,企業、個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參與林業開發的政策措施陸續到位,投資林業風險小、收益穩定,成為很多企業和社會資本的共識。江西省外省務工人員680多萬人,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目前回鄉的近120萬人,造林綠化工程為返鄉人員創業提供了新的機遇。

Top

 
 
 
中國中央銀行將探索金融支持環保新舉措

摘錄自2009年2月24日人民網報導

中央銀行行長助理在調研天津金融支持環境保護工作時表示,央行將探索進一步推進金融支持環境保護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

會議認為,近年來,金融系統認真貫徹落實中國環境保護法規和政策,不斷強化環保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金融支持環境保護的力度顯著增強。但是由於中國環境保護歷史欠賬較多,節能減排任務艱巨,金融支持環境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

為此,會議指出,要統籌探索金融、財稅、產業政策與商業運作的有機結合點,既形成合力,又善用巧力,支持和促進環境保護工作。

Top

 
 
  滯銷椪柑收購製肥 助農民度難關
摘錄自2009年2月24日客家電視台中報導

今年東勢的椪柑,嚴重滯銷,為了幫助柑橘農度過難關,農糧署委託地方農會,辦理收購椪柑次級果,做為有機肥料,希望藉此減少農民的損失,以及庫存的壓力。

由於景氣不好,加上農曆過年銷售期太短,導致今年柑橘類大量滯銷,為了幫助農民度過難關,東勢鎮農會24日開始辦理,收購次級品椪柑,來做有機肥料的運用。 東勢農會推廣股股長劉根枝表示,農委會農糧署與台中縣政府,收購椪柑做為有機肥,一公斤補助6元,計畫收購500公噸左右,再送到有機堆肥廠做有機肥。

除了椪柑以外,目前桶柑以及茂谷柑的銷量也不好,農會與果農們,呼籲民眾多吃橘子,除了補充天然維他命外,也幫助農民度過難關。

Top

 
發行單位: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 環境信託基金會(籌)
Tel:+886-2-23021122‧ Fax:+886-2-23020101‧台北市108艋舺大道120巷16弄7號
環境資訊電子報‧投稿信箱: infor@e-info.org.tw訂閱 / 退閱
發行人:董景生‧總編輯:陳瑞賓‧副總編輯:夏道緣‧編輯:彭瑞祥、高美鈴、陳誼芩、易俊宏‧網編:周肇萱
感謝智邦生活館協助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