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媒 體 觀 察 電 子 報 〈第四十一期 2001.07.22〉

令人憂心的媒體八卦風!

‥‥‥‥‥‥‥‥‥‥‥‥‥‥‥‥‥‥‥‥‥‥‥‥‥‥‥‥‥‥
‧訂閱人數:26,604人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站: http://www.mediawatch.org.tw
˙媒體觀察電子報編輯: mediawatch.tw@yahoo.com.tw
˙媒體觀察服務信箱: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訂閱/退訂電子報:http://www.edirect168.com/enewsv2/

===================== 編輯室手記 ============================

又到了年輕學子最開心的盛暑假期,媒體觀察電子報在精心的
經營下,已成為台灣許多新聞傳播科系學生的必讀刊物,更有眾多
讀者在長期的閱讀支持之後,成為我們的撰稿能手,每期為我們檢
視台灣媒體的現象,在此要先向這些媒體觀察的尖兵先致上最深的
謝意!
本期的作品有惇涵從學理的觀點討論政黨與廣告的微妙關係;
長期為媒觀撰稿的浩榮繼靈異節目之後,於本期再度推出有關原住
民形象的媒體觀察,由於這些傑出的年輕朋友們的灌溉,媒體觀察
電子報得以一期期順利的呈現,我們監督媒體的神聖使命也得以延
續和傳承。
除了感謝,還有深深的期許,期許這些年輕朋友的熱情貢獻,
能號召更多人的參與,參與觀察媒體、體檢媒體、提升媒體的大業!


=====================《本期精華》================================

◎ 台北電台FM93.1-『媒體e-Talk』別忘了準時收聽喔!

◎ 恐怖大王再度君臨天下了嗎?
-希特勒、卡斯楚、蔣經國還是孫中山,有那麼嚴重嗎?

◎ 原住民形象的媒體再現(專題連載之一)

◎ 媒體八卦新聞羶色腥 社會學者真憂心

◎ 一週媒體重要動態:2001/07/15~2001/07/22

========================《媒體觀察》=============================

◎恐怖大王再度君臨天下了嗎?
-希特勒、卡斯楚、蔣經國還是孫中山,有那麼嚴重嗎?【文˙張惇涵】

從國民黨的蔣經國牌,到民進黨希特勒的廣告,不同的是極權
(Totalitarianism)和威權(Authoritarianism)的分野,相同的是
將政黨輪替後人民對生活的不滿訴諸於懷舊的情節,准此,民主政治
在台灣的落實與意義要遠比抗議或丟雞蛋的激進手法以表達不滿重要
的的多了。

馬克斯·韋伯(Max Weber)將權威視為權力正當性(legitimacy)
的來源,指涉影響他人的能力(ability),並分類為:法治理性權威
(regulation authority)、傳統權威(traditional authority),
及聖雄式權威(charismatic authority),從朝野各政黨以領袖人物為
訴求,不難體會民主政治在台灣的稚、弱;坎貝爾(Campbell)依照因果
漏斗模型(A. Funnel of Causality)分析並強調個人所抱持的態度與對
環境的認知可決定其行為,若依坎貝爾(Campbell)之尺,雖在意識形態
光譜(political spectrum)上不同,但兩大政黨卻以聖雄式權威強化人民
的候選人認同行徑,唯恐民主政治可能停滯不前。

所謂的民主(Democracy),可就政治制度單純的解釋,亦可就生活方式
或社會現象作一理想型(ideal type)的解讀;杭廷頓(S.P. Huntington)
將政黨輪替與民主落實視為非因果;只是在有心人天真地自我矇騙並欺騙
大眾下,那麼其實所謂的民主便自我現縮至民主制度了。但民主制度卻也
等同了當代問題的來源,將所謂的多數決(majority rule)奉為圭臬之下
,妥協後的「差強人意」即妥協過程中為大眾所不知的利益交換、派系鬥爭
及黑金政治皆伴隨民主這普世價值吞噬民主本身,只是在掮客或登高歡呼或
作秀炒作之中,他們的聲稱真理(claim truth)卻也倒選舉行為或政治制度
以偏概全地解釋了民主的意涵,無論媒體和政治為共犯或共生結構,有時他們
希望把一些資訊換化為符號向下滴(trickle down)並不斷擴散,有時卻也築起
了一道鴻溝(knowledge/information gap),深怕資訊的滿溢。

從拉斯其(Laski)和拉斯威爾(Lasswell)的權力論政治學學說以降,
我們所擔心的「泛政治化」情形不可避免似地發生了,台灣既已邁入新興民主
國家,但卻走上極權國家將個人的私人領域抽離,企圖全面政治化的舊路子;
若只將民主單視為政治制度,那麼必然表示其非絕對完美且神聖不可侵犯;
這頭也是泛政治,那頭民主的淵源,古希臘的個人主義(individualism)
也是為了養成「人為政治動物」之完人觀念,民主並非動輒得咎,只是在
各政黨將自我化身為選舉機器(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的同時便
不再左右逢源。

廣告是將創意內顯於符號表意,企求大眾在低涉入(low-involvement)
的觀賞後達成認知的不和諧(dissonance of cognitive),在認知及態度
的鬆動後試圖改變其行為。廣告的爭議性與造成的衝突(conflict)達到了
議題設定(agenda setting)的效果,至於背後是否隱藏著「維持既得利益
的擴大」之操作者的訕笑,我想這正是民主發揮其願景所予以人民的感受了。

古典自由主義(classical liberalism)的人士講求「容忍」,認為多元
的社會應給予多元的發聲能見度,則可以伏爾泰(Voltaire)之名言「我可
以不認同甚或批評你的看法,但我誓死保護你發言的自由」來辯證之,援引
倫尼(Austin Ranney)民主政治的「大眾諮商」原則,我們應深思的是達爾
(Robert Dahl)參與式民主是否真正落實於現今社會之中。爭論?免了,
既然政黨儼然已成選舉機器,何仿將廣告視為政黨這「產品」促銷的手段;
若將民主的真諦侷限了,那麼民主便不同於真理,何不以李歐塔(Lyotard)
所謂「多元真理取代絕對真理」的角度看待呢?

<<本文作者現為學生,同時為設計工作者>>

========================《專欄專評》==================================

*作者:黃浩榮(媒體觀察基金會特約作家)

*主題:原住民形象的媒體再現(專題連載之一)

「媒體的重要性,在於提供我們關於族群差異的建構、形象與再現,亦即
關於族群差異的各種論述。」(註1)

國內外許多對於原住民等弱勢族群在媒體上的形象建構的研究紛紛指出在
主流/優勢族群操控的媒介體系中,原住民在新聞報導上,往往被再現為原始
、野蠻、不文明、非理性、神秘、無知、貞操觀念差、不善理財、缺乏衛生
觀念等等負面形象。

而在經過媒體的長期涵化及建構,這些媒體上的再現形象,形構了社會優勢
族群對於原住民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框限了大眾(特別是居於統治
地位的漢人族群)對於原住民族群觀察角度,窄化了對於原住民的認知及瞭解
,也阻礙了社會不同族群間的溝通與和諧。正如O'Shaughnessy在上述引言中
所指出,媒體對於族群形象的再現及建構上具有相當的重要性及影響力。影響
所及,足以將少數人的「漢族本位主義」思維,擴及為意識型態,甚至可能
因此形成全面的制度性歧視(institutional discrimination),使得整體
社會制度產生歧視原住民的偏向,並系統性地拒絕原住民團體的平等機會與
權利,深化既有社會結構的不平等以及不同族群間弔詭的主從關係。

在台灣,原住民族群 - 由於在人數上遜於後來遷入台灣的「漢人」,並因
社會權力結構與經濟分配不平等,以及長期的歷史詮釋權框架的影響 - 始終
被社會優勢族群排擠,被主流/優勢族群貶抑為「他者」之社會邊緣地位。
無論是在政治、經濟、文化各面向,無一不由漢人居於主導位置。大眾傳播
媒體此一社會發聲管道也從而多由漢人族群所壟斷。一切社會現象絕大多數
皆透過漢人族群所掌控的媒體 - 報紙、廣播、電視、電影、網際網路等 -
來加以詮釋與傳遞,也因此充滿「漢族本位主義」的世界觀及價值觀。

後來,隨著社會的開放以及多元思潮的引入,政府解嚴並採行電波頻道開放
政策,雖然提高了原住民擁有媒體的數量,但較之於漢人族群所擁有的傳播
媒體數量,比例實仍微不足道;而全國媒體所提供之原住民節目,更是少之
又少。實乃因為資本社會下的市場邏輯,主宰了媒體的生存基礎:市場決定
利潤,利潤決定媒體經濟力,因此商業媒體無不以追求最大多數的「閱聽人
商品」(audience commodity)為主要目的,再將其轉賣給廣告商,賺取利潤。

是故,越大的閱聽市場,越能提供豐厚的經濟利潤予媒體。然而原住民在
全國人口比例上所佔甚低,能夠形成的閱聽率不高,導致廣告商不願在原住
民媒體上托播廣告,也降低了資本家投資原住民媒體的意願。加上政府對於
原住民媒體未能積極管理,使得原住民媒體往往面臨入不敷出、無以為繼的
經濟窘境。因此原住民持有媒體的比例難以增加,遑論高資本門檻的廣播電視
媒體。

換言之,時至今日,大部分的傳播媒體 - 特別是聲光效果強大的電視主流
媒體 - 其經濟所有權均操之在漢人族群。職是之故,當前關於台灣社會中一
切現象與事件,包括對於原住民等弱勢族群的觀看角度及形象塑造,其意義
詮釋及意識型態構連的權力均仍屬於漢人族群所有,也導致整個社會是透過
漢人的主流角度來觀看原住民與其他弱勢族群。原住民仍然處於被觀看、被
定義、被詮釋的他者位階。

註1:引自O'Shaughnessy, Michael (1999)Media and Society:
An Introduction. South Melbourne: Oxford,pp.220。


======================《媒體觀察總動員》 =======================

★ 媒體觀察電子報:<緊急號召>全國關心媒體的朋友
一起來對媒體提出批判、評論與觀察。

快點寫下您的"媒體觀察"-
寄至:mediawatch.tw@yahoo.com.tw, 媒體觀察基金會編輯部收 就可以囉!

《投稿注意事項說明》
§來稿請附 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及聯絡電話。
§請註明來稿題目;信件以500-1200字以內為佳。
§本會對來稿者有刪修權,不願刪稿者請註明。
§本會將不給予任何稿費。
§投稿信箱:mediawatch.tw@yahoo.com.tw

=======================《本週新聞焦點》 ========================

◎媒體八卦新聞羶色腥 社會學者真憂心

八卦雜誌挾著狗仔隊精神來台,引起社會廣泛討論,在媒體叢林戰中,
八卦效應正解構傳播生態,在扒糞風潮下,演藝明星個個成為焦點人物,
媒體充斥羶色腥新聞,也讓社會集體八卦化,學者專家憂心在八卦追逐跟
風下,台灣將物化沉淪。

台灣社會正吹起一股八卦風潮,隨著狗仔隊進軍台灣,扒糞、揭人私密
熱正逐漸在傳播媒體中發酵,版面充斥著如同羅生門的消息報導,討論八卦
話題也彷彿成為新全民運動,名人八卦滿足民眾偷窺慾,但媒體的邊緣化卻
反映出社會的集體墮落。

今年因為一本八卦雜誌引進台灣,將輿論炒得沸沸揚揚,這一個多月以來
,狗仔隊拆穿公眾人物的虛偽,但在市場上卻呈現兩極化評價,談名人八卦
有人叫好、有人喊打,但卻已對媒體界帶來負面衝擊,競逐八卦熱成為當今
媒體新象,讓關心媒體人士感到憂心。中視主播沈春華對狗仔隊所掀起的
八卦效應引以為憂,她說就傳統的新聞價值認定,一則報導的選擇是在於
對公領域的影響性與接近性,但如今有些媒體競相炒作八卦新聞,在惡性
循環下媒體商品化,鼓舞負面的社會風氣,她認為狗仔隊讓媒體權威性受
到民眾質疑。

從製造總統女兒懷孕、闖入總統官邸,到揭發演藝明星私生活緋聞,八卦
雜誌率先勁爆獨家,電子媒體隨後跟進,蔚為當今新聞媒體主流報導模式
,以報導真相為名,行侵犯人權、炒作商業之實,狗仔隊精神在台灣惡質化
的媒體競爭下已徹底被污名化了。政治大學新聞系教授蘇衡就認為,狗仔隊
若干報導侵公眾人物私生活領域的確相當可議,她說媒體新聞應反映社會
真實,公眾人物在公領域並無隱私權,但在私領域絕對具有不可侵犯的權利
,媒體應做為關心公眾事務的社會公器。

台灣媒體正加速狗仔化,同時也使得社會逐漸八卦化,明星八卦緋聞佔據
媒體重要版面,常有民眾質疑,「這新聞真的有那麼重嗎? 」,打著人民知
的權利與傳播新聞自由為名,狗仔隊盯梢跟監引發各界議論,省思當今社會
課題,新媒體暴力正顛覆台灣。就新聞專業意理而言,媒體是第四權應肩負
起社會責任,但目前頗多媒體卻總以聳動、駭人聽聞、猛灑狗血做為新聞
報導原則,學者專家憂心台灣傳播界在一窩蜂的八卦效應下,正朝向挖人
隱私劣質報導的道路上走,學者專家認為媒體應報導真實、重要、善意的
新聞,因為,社會上有許多事情我們真的不想知道。

【2001/07/17 中央社電】

======================《一週媒體重要動態》 ======================

◎蘇正平和廣電記者茶敘

媒體競爭激烈、亂象叢生,新聞局長蘇正平認為,許多現象新聞局無法
可管,媒體的品味和格調,只能靠消費者判斷;不過,他也強調有必要建立
典範,目前新聞局正積極推動設立類似美國普立茲新聞獎的機制。

蘇正平二十日與國內主跑廣電路線的媒體記者茶敘,會中,他坦承電視
新聞濫用SNG,並不是良性競爭,而所謂的獨家新聞其實有不少是錯誤的
。此外,蘇正平也表示,新聞局會在適當時機擴大開放大陸媒體來台採訪,
目前的總量管制仍有必要。而鳳凰衛視申請在台落地是否通過審核,蘇正平
強調新聞局是朝開放方向,現在還有部份細節正審查中。

同時,蘇正平也肯定公視開台三年來交出不錯成績單,也欣慰第二屆公視
董監事名單日前出爐,並將於月底進行新舊交接和選出新任董事長。

【2001/07/21 中國時報】


◎HIT FM質疑調查報告

每逢廣播收聽率調查報告發布,總會出現由不同的電台業者出面,質疑AC
尼爾遜公司調查結果,十八日該公司發布了第二季廣播收聽率調查,台北之音
音樂網HIT FM的經營團隊立刻提出質疑,指出該電台的收聽率毫無理由下跌
六成,本來是收聽率冠軍的節目立刻降為零收聽率,經過他們解讀報告,發現
疑點重重。

HIT FM表示,經過研讀收聽率報告,發現三家位於台北的中功率電台在新竹
有聽眾,彰化電台的聽眾全都在台南,甚至高雄的電台到彰化也有聽眾,因此
認為AC尼爾遜應該提出說明。

台北之音表示,他們向來很看重這份收聽率報告,但是在電台節目內容不變
,業務增加的情況之下,卻收到收聽率下滑近六成的報告,讓他們無法用邏輯
思考理解這個改變,電台高層表示,他們也聽說可以用錢買收聽率,所以打算
召開公聽會,邀請專家學者來體檢AC尼爾遜。

AC尼爾遜表示,接到該電台的反映之後,他們特別調出原始資料再度審視,
對於甲地的中功率電台卻在別的縣市有收聽率,他們認為是受測聽眾通勤或是
移動,並非不可能。而音樂類型電台在這次調查當中整體的收聽率都下滑,並
不是只HIT FM有這樣的狀況。至於AC尼爾遜的收聽率是否可以用錢左右,該
公司表示,所有的調查過程都有錄音監聽,而且三成的報告會被回訪再問一次
,所以任何一人要左右調查,都是不可能的。

【2001/07/19 中國時報】

◎不滿限制大陸媒體駐台家數 北京籲台北改善

針對台灣管制大陸媒體在台駐點家數,中共國台辦新聞局十八日呼籲台灣
有關部門,儘快改變不合理規定,糾正錯誤作法,否則,可能嚴重影響兩岸
新聞交流。

據新華社報導,國台辦新聞局負責人批評台灣只准同性質大陸媒體一家
駐點的作法。他指出,兩岸新聞交流嚴重失衡,從一九九六年起,大陸已先後
批准八家台灣媒體到大陸駐點,而且,沒有限制申請到大陸駐點的台灣媒體數量
,但台灣方面遲至去年才允許大陸媒體在台駐點,而且媒體數量限制為四家。

國台辦新聞局負責人指出,台灣有關部門以「總量控制」為由,先要中斷
一家大陸媒體駐點,才再批准另一家,此舉有悖於新聞報導的連續性和完整性。

【2001/07/19 中國時報】


◎網路廣告 推陳出新

美國最近陸續出現不同顯示方法的網路廣告,例如網站關閉時才出現、在螢幕
上顯現卡通等,以取代傳統的橫幅廣告。

日經產業新聞13日報導,根據美國業者的調查,零售業網站利用度最高的是亞
馬遜公司,其次是銷售攝錄影機等家用數位機器的X10公司。造訪該公司網站的
人數在元月到2月之間,一個月內就增加將近九倍,3月是2月的四倍,4月估計增
加一倍為1,500萬人。主因是廣告表現方式新穎,瀏覽者在離開網站時廣告才會
出現,因此比較不會造成困擾。CNet公司元月開始刊登的新廣告,則比一般橫幅
廣告大,能提供卡通或詳細資訊的廣告,特徵是放在新聞網頁的中央,更能吸引
上網者的注意。雅虎也展開各種實驗,5月和福特汽車公司合作推出企畫廣告,
網頁上的小鳥啄一下廣告欄後,福特汽車就會緩緩出現,點選汽車後整個網頁就
會隨汽車引擎發動的聲音連結到福特的網站。

【2001/07/17 經濟日報】

◎媒體霸主爭奪戰 梅鐸打敗比爾蓋茲

 報導英國最有影響力的媒體人物是誰?答案就是在英、美、澳及中國等地都有
新聞事業的澳洲媒體大亨梅鐸。

 英國「衛報」在一項媒體影響力的調查報導中指出,在現今的資訊時代,誰能
掌握傳播媒體,誰就是在民主社會中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因為這些人有權決定觀
眾應該知道哪些訊息、應該聽誰說話以及應該上網下載哪些軟體,而在「衛報」
選出的100位媒體名人榜中,現年70歲的跨國媒體鉅子梅鐸名列榜首。

梅鐸的新聞集團(News Corporation)擁有英國最有名的衛星電視頻道商
「BSkyB」股分,以及「太陽報」、「泰晤士報」、「周日泰晤士報」等股權。
根據調查,新聞集團的股價共值165億英鎊(約8062億新台幣),擁有3萬4000名
員工。梅鐸新聞集團的觸角不僅於此,他還有美國「20世紀福斯公司」大筆股權
、23家美國電視台和澳洲、中國、歐洲及拉丁美洲各地的有線電視頻道等,算是
目前影響力最廣的跨國媒體人。

 電腦軟體巨擘微軟(Microsoft)的創始人比爾蓋茲在此排行榜中居次,而英國
國家廣播電台(BBC)台長戴克則名列第三。「衛報」在這項報導中表示,BBC的
新聞報導向來有相當大的「文化影響力」,所以戴克在排行榜上的名次節節高昇。

【2001/07/17 奇摩新聞】

********************************************************************

★媒體觀察電子報全文檢索可以瀏覽過去精采的電子報喔! ^(@@)^
http://lib.edirect168.com/enews/enews.asp?CH=202

══════════════════════════════════          
      台 灣 媒 體 觀 察 教 育 基 金 會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站: http://www.mediawatch.org.tw
˙負責人:賀德芬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媒體觀察電子報」主編:沈世華、許景泰
˙媒體觀察電子報服務信箱:mediawatch.tw@yahoo.com.tw

******************************************************************** ═<智邦生活館電子報發報中心>═══════════════════

˙欲訂閱或取消智邦生活館電子報: http://www.url.com.tw/enewsv2/
˙收報、退報有問題,請洽智邦生活館客服信箱: mailto:cs@url.com.tw
˙歡迎申請智邦生活館免費電子信箱: http://www.url.com.tw
˙智邦生活館電子報發報中心: mailto:news@url.com.tw
˙您想要登廣告: http://www.url.com.tw/html/ad.htm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智邦生活館負責發送。

════════════════ 作自己的媒體,唱自己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