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20011202

2002.01.02

期數:014

賈‧西‧亞‧人‧文‧報
 ̄ ̄ ̄ ̄ ̄ ̄ ̄ ̄ ̄ ̄ ̄ ̄ ̄ ̄ ̄ ̄ ̄ ̄
(知識份子百憂解)

__________________
 
http://garcia.uline.net/
 ̄ ̄ ̄ ̄ ̄ ̄ ̄ ̄ ̄ ̄ ̄ ̄ ̄ ̄ ̄ ̄ ̄ ̄

■本期專題:謙遜的道德,關於後現代審美的當代流動(音樂篇)

編前語:

新年快樂!給所有的讀者。

請原諒我,間隔這麼久的時間沒有發報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這些日子,本人一再地是思索關於本報的內容走向問題,再來是面對這些屬於敝人簡短的“敘語”的解釋,著述說明的困難。

因此,自本期起,我想將報紙焦點更趨向於某些關乎思想、人文、藝術相關的簡短道德敘述(即關於審美情感的陳述),許多的文章不適合發報的情況下,只單純放網站內,更多文章,請上敝網站閱讀。並祈再度原諒我這喋喋不休的敘語。

 

〈音樂篇〉:後現代道德?

〈文思〉:音樂(引自林燿德散文集《迷宮零件》) 

 

■《主題文章》

◎〈音樂篇〉:後現代道德?

 

文/賈西亞

(前言)

簡短的社會政治,吸引眾人的目光。在後現代的社會敘事當中,許多的話語、敘事、情感流動,都流到了道德的評判點,似乎,自後現代主義所引領出來的思潮流動,已經慢慢地向簡短的社會“道德”靠攏。

在當代的思想轉向中,除了系統性的分析研究以外,已然有一小部份的流動,朝向著社會道德及正義、人性、寬恕的觀念探索。

(唱片文本)

標題:Hide and Seek

編號:ECM 1738(玖玖)

演出:Michael Mantler/作曲、小號,Robert Wyatt、Susi Hyldgaard/演唱,等其他人

吉他簡短的撥絃聲,手風琴、長笛、法國號等樂器,輕輕地開展了奧地利小號手兼作曲家:Michael Mantler這幾年以來的聲音實驗計劃——關涉著文學與音樂(以爵士音樂與通俗音樂元素配合文字與聲音做成室內樂演出)。在這種後設文本的互涉模式下,如此的新音樂實驗,好似一種挑戰著音樂建構既定形式的道德遊戲。

記得法國哲學家李歐塔(Lyotard, J.F.)曾經在書中寫到:“一小段故事、寓言或敘事、短劇、素描之後,從中可以汲取謙遜、局部而短暫智慧的道德(La moralite)……”於是,在後現代的道德遊戲中,所有的形式都好似簡化為一段段地、簡短的道德,最後都變成了“道德之道德”,這就是“審美的”快感。

李歐塔將後現代的思想,接軌到他早年書寫《後現代狀況》一書中,對於後現代情境解讀中的那一種“審美的”情感,也就是一種美學觀。於是,後現代的種種敘事,無非就是一種美學的書寫形式,在此,聆聽Michael Mantler的音樂,實際上就像是參予了後現代性中所揭示的那一種審美/道德的遊戲。

Michael Mantler在音樂實驗中採取了音樂中屬於爵士/流行的元素,加上了援引自作家所寫下文學作品的字句,激盪出一種新音樂表現形式。這些文學作家,曾經包括了有荒謬劇作家貝克特(Samuel Beckett)及品特(Harold Pinter),義大利詩人Giuseppe Ungaretti等人的作品。在此張專輯中,Mantler採用了當代美國作家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的文字作為聲音文本,音樂形式則由女歌手Susi Hyldgaard與藝術搖滾的老鼓手Robert Wyatt,以交互對談的人聲來表現,鮮明對比著傳統形式的聆聽經驗,將人聲元素融入到室內樂演出。在此,人聲形成了一種類似於二重唱的演唱表現,Michael Mantler的樂音好似某種帶著各式複雜文化元素的喃喃敘語。

保羅.奧斯特是位集小說家、詩人、劇作家、譯者、電影導演等多重身分於一身的美國當代作家,他的作品內容多在追尋著個人自我的身分認同及個人本質的價值意義。專輯中由Michael Mantler所選出來的字句,就是討論著說(say)對個人的多重意義表現。音樂此時成為了對文學語言某種詮釋的過程,在歌聲(songs)/字句(words)/人聲(voices)與器樂進行中,找到一條連續不斷的平衡架構,猶如一小段音樂表演、劇作或者是片斷的敘語,彼此相互連結著。

在Michael Mantler所創造的音樂氛圍下,音樂呈現出一種敏感纖細地、均衡、清晰、短暫、簡潔的音樂敘語,一段段簡短的樂音,好似敘說著一種,關乎音樂“審美”的道德快感。

                                                               

〈文思〉音樂(引自林燿德散文集《迷宮零件》

文/林燿德

 

嗯,那些生硬的玩偶正在二樓起居室中的琴鍵上跳躍。黑鍵、白鍵,啄木鳥般的琴槌以及被啄食的不銹鋼琴絃。

我從睡眠中渾身沾滿夢的泥沼向醒豁的現實緩緩踏出,如同一座自岩石表面掙扎而出的石雕,向人類的時空伸出雙臂。

清晨,頓然覺醒到窗簾後日常的陽光,以及異質的鋼琴曲。

突如其來地意識到音樂是彩色的時間。我們專注聆聽的生命讓作曲家的意志力洞悉、貫穿。

音樂貫穿我們血肉軀殼,通體琉璃般透明。

徘徊而斷續的琴音,凝止、倒轉我的心理時間。我看見巳逝的作曲家在深夜的五線譜上艱困地挪動音符;我看見自己半身陷入岩壁、半身迎向世界的靈魂。連同那已經化石的夢境,一切捲落逆時針回轉的漩渦裡。

一切只發生在睡與醒之間倏然拔升的薄刃上。

推介閱讀、聆聽、觀賞
. 《後現代道德》
作者: 李歐塔著,莫儔民等譯 
出版: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12
. 《迷宮零件》
作者:林燿德
出版︰聯合文學出版社/台北/1993年
[回本期專題]

與報頭聯絡 ● 歡迎加入創作/知識份子百憂解 ● 我有話要說
賈西亞人文報(知識份子百憂解)
網站:熱鐵皮屋頂上的牛
http://garcia.uline.net
本電子報著作權屬作者所有,歡迎轉載或節錄、轉貼,但請與報頭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