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黑潮電子報
報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創刊日期:2004-11-22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1,477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黑潮電子報報
黑潮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黑潮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0-11-23 16:00:00 / 報主:黑潮電子報
[公益聯播]新聞專區
【本期主題:藍色夏天,HELLO GOODBYE。】 文 / 黑編亮

   花蓮是夏天的城市---尚未在花蓮工作之前,我這麼以為著。
   因為記憶中,總在夏天造訪花蓮,做一個短暫的住客,腦中浸淫著花蓮夏日寧靜蔚藍的海色,那記憶總與藍色、陽光、蟬鳴、海風調和在一塊,更別提我們多常日夜在海邊、海上徘徊了。然而,隨著夏日的溫度漸退,海洋依然在我們身邊,只是唱起了不同的歌聲。
   11月份以後,隨著東北季風的到來,海洋內在的能量湧動,白浪滔滔。討海人的鏢槍,正神采奕奕地醞釀著這一季的豐收。暫時退出海洋舞台的我們,將生存戰場奉還給靠天吃飯、討海為生的討海人們;在逐漸降溫的海風吹拂之中,細數2010年夏天在海上的成果。今年夏天,黑潮舉辦了大大小小的各種活動,分別以不同年齡的朋友為訴求,帶領著大家以各種方式走近海洋。
   除了以"黑潮海洋大學"的課程設計與青輔會配合成為青年壯遊點之外,每年固定舉辦的"鯨豚解說營"、以及今年初探水溫的"海翻了!黑潮海洋文學營",還有正在進行中的"海人誌--東海岸漁民口述歷史調查"計劃,都在這半年之中沸沸湯湯地進行著,不僅為黑潮帶來生生不息的新奇創意,更有許多因此加入黑潮的新夥伴。
  回應許多夥伴們總好奇於"你們都在忙些甚麼啊?"的關切,黑電63期規劃了回顧2010年夏天黑潮的活動特刊,我們回頭談論組織的樣子、回顧今年夏天走過的痕跡,並同時向並肩作戰的環境組織相互打氣---為了我們所愛的土地、海洋,也為了召喚下一個蔚藍的夏天。

    讓我們與明年和今年的蔚藍夏天說聲 : HELLO, GOODBYE!!



 特別介紹 
刊頭圖: 攝影- 林東良  、設計-張卉君
刊頭字: 王坤煌-高雄六龜在地素人藝術家   特別贈字予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
封面故事:今年夏天參與解說營的夥伴,跳耀著屬於海洋的藍色青春!!

【 黑潮觀點 】環境行動。 文/吳志浩
 
【 黑潮觀點 】環境行動。                             文/吳志浩


 常常有人問我,黑潮是什麼?
 
「我們是以關懷台灣海洋環境、生態與文化為宗旨的民間團體。」
「喔…喔…!?」
「黑潮多年來致力於推動海洋生態教育,培訓解說員、以高品質的賞鯨解說引領民眾親近海洋,進而珍惜、保護海洋與生態。」
「喔,我知道了,我有出海過喔…」
 
  不難發現,賞鯨解說是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得以大量密集接觸民眾,並藉以推展海洋環境教育的重要管道,也是一般人對黑潮的首要印象。
 
  自1988年起,黑潮創會至今已經十二個年頭,除了長年培訓解說員,不間斷的從事海上觀察與解說,並執行東部鯨豚調查紀錄以外,也長期投入與推展國際海灘廢棄物監測計畫。此外,執行海洋文史調查,也透過海岸導覽、營隊、講座、攝影展、繪本、紀錄片等等,傳遞並實踐海洋保育的理念。黑潮並累積多種出版品,以「黑潮觀點」專欄提出自己的海洋論述與觀點。多年來,黑潮沈靜、穩定並堅持的做了許多!但黑潮積累的深層理念,是否開始開展她的影響力?
 
  台灣四面環海,我們卻是在封鎖海岸線的教育下成長,成了遠離海洋、畏懼海洋島國旱鴨子,但跨出陸地的藩籬限制、親近海洋,用所有的感官擁抱海洋與自然只是第一步,藉由目睹、體認我們對環境棲地與自然的破壞、對大自然的擾亂,進而謙卑反省人類的發展與生存的迷思,最後以尊重自然與平衡為優先、重新找到人類的生存方式與定位。而黑潮 ---- 我們期許在這樣體驗、省思、追尋、推展、發聲與行動中展現黑潮存在的價值。
 
  盧貝松的搶救地球(Home)片中開宗明義的說:「生命這個宇宙奇蹟,在40億年前出現,人類的歷史不過20萬年,然而我們卻徹底擾亂了攸關地球生命的平衡...」。
  當全世界人類發現存亡關鍵已迫在眉睫,焦躁地起身搶救地球,台灣依舊披著經濟發展的偽裝外衣,高捧石化神話,愚蠢的人定勝天、盲目開發破壞自然平衡。
  現在地球暖化議題在全球夯到不行,小學生都知道,唯有即刻行動才有機會挽救失衡的自然。我們怎能原地踏步呢?
 
 
【 黑潮觀點 】環境行動。                             文/吳志浩

 
  走過封鎖海岸線、畏懼海洋的年代,透過海洋親善大使----鯨豚的吸引,黑潮成功扮演了引領人們親近海洋的美好角色。那下一步是什麼?在鯨靈出沒的大海、在高山黑潮交會的岸、在浪漫沒口溪的鹽水、在蓊鬱的林蔭, 黑潮要找到自己的環境行動。在飄著垃圾的海洋、在堆著消波塊的海岸、在淤積的溪口、在淹沒於失去植物根系守護土水的河岸,黑潮更要找到自己的環境行動。並以情感觸動、教育紮根、文化潛移、生活改變、海洋論述與環境發聲等面向,即刻行動、即刻改變。
  
  如果黑潮依然作為台灣重要的海洋保育團體,下一個十二年,期許我們成為環境行動的積極實踐者。
 


作者簡介:

吳志浩。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現任董事長。畢業於中山醫學院,花蓮慈濟醫院牙科部主治醫師,專門身心障礙者牙科及兒童牙科。大學時期參加野百合學運,受左派思想洗禮的社會實踐者。

* 相關紀錄片:山海小城小醫生 
(製作/劉翔宇、指導/潘朝成)




   專欄介紹       

【黑潮觀點】
專欄,是由結合了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中董事會、工作人員、資深解說員、資深志工等各個
領域的夥伴所組成的"黑潮寫作群"所執筆。黑潮觀點的關懷領域遍及生態、議題、海岸、海洋、教育等層面,書寫出一篇篇有批判、有紀錄、有思考的文字,蔚然而成獨立並具有代表意義的黑潮風景。


 
【黑潮綠沙龍】白海豚事件看國家保育。 文/甘宸宜

黑潮的夥伴來電,希望談一談媽祖魚保育聯盟和政府斡旋的實戰經驗或是推動全國性環境議題的相關經驗。這讓我想起,某次中科環評會議前,我遇到一位前輩,他見我便打招呼道「保育團體也來了啊」,我回他「我是環保團體啦」。光看名字,確實會以為媽祖魚保育聯盟是訴求動物保育的團體,但我認為媽祖魚保育聯盟是環運根性更濃的組織。
 
保育團體vs.環境運動
媽祖魚保育聯盟作為第一線的環境運動團體,應該是在決定保育白海豚那刻起就註定的。看看白海豚的棲息地就知道了,為何我們很難只是個單純推廣保育和生態解說的團體,而必須踏上環境運動第一線,參與環評會議,並且不斷地陳情抗議。
 


台灣的白海豚族群分布很廣,從苗栗到台南近海都是牠們安身立命的所在。然而,這段海岸恰是人口及工業都很密集的地方,白海豚所受的影響不僅來自濱海,更來自河川中上游。2007年,媽祖魚保育聯盟舉辦第二次國際保育工作會議,與會學者歸結出威脅台灣白海豚生存的五大原因為:填海造陸、空氣和水污染、河口淡水注入減少、誤捕及水下噪音。這五個威脅往往不是單獨存在的,而一個開發案(比如國光石化)的影響層面,無論在時間或空間上,也常囊括了所有威脅。所以,要保育白海豚絕對不能不關注開發案。
 
當然,保育範疇的工作如推動劃設白海豚重要棲息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
 
 
抽一鞭、走一步的國家保育
早在2007年的國際保育工作會議中,來自各國的鯨豚保育學者不僅確認了台灣白海豚的五個生存威脅,更進一步呼籲台灣政府盡快劃設白海豚的重要棲息環境,訂定保育計畫。
 
基於這些建議,2008年初,媽祖魚保育聯盟正式向行政院提出陳情,要求政府正視白海豚保育議題,組織專責小組並召開跨部會會議。同年八月中旬,距離年初陳情已過半年多後,仍不見政府回應;倒是國際保育組織IUCN(國際自然保育聯盟)發出一紙公告,將台灣的白海豚族群列為CR(Critically Endangered,譯為極度瀕危)等級。為了這另類的「台灣之光」,我們再次聚集在農委會前,要求政府趕快召開保育會議。終於,就在八月結束的倒數第三天,農委會林務局[1]終於召開第一次「保護台灣中華白海豚族群行動」跨部協商會議。這次會議結論要求各政府部門及與會民間團體在一個禮拜之內,提出關於白海豚分布範圍及建議重要棲息環境的報告。一星期後,只有媽祖魚保育聯盟交出報告。



之後又隔了半年多,2009年2月底,終於召開第二次跨部會會議,但這次會議竟然還在爭論白海豚的研究夠不夠多。第三次跨部會會議是在2009年12月初,這次更可惡,竟然完全沒有通知媽祖魚保育聯盟;等我們知道有這個會議,會議已經開完了。寫了公文去問,只得到「已採納貴協會等民間團體之訴求」的簡單回答,似乎是說「你要講的應該都講過了啊」。
 
雖然不讓我們去參加會議,如果政府在保育行動上有實質進展也就算了。然而,從2008年初的倡議,拖到2009年底的第三次跨部會會議,到現在2010年秋天了,儘管期間又歷經無數次的陳情行動(包括抗議政府想解除「三海浬內禁止使用底拖網」的禁令)或記者會,白海豚的重要棲息環境仍是連個影都沒有。
 
然後就在此時,超級開發案國光石化加進來攪局了。接下來,白海豚保育的主要力氣便逐漸轉移到環評會議上。
 
環評處處是ㄒㄧㄠˊ問
常常聽到支持國光石化的立委、議員或民眾說,他們相信環評會作最好的判斷和把關,這實在令我無言。當然,一個運作良好的政府和制度應當是這樣沒錯,但參與過一些環評會議後,真的很難苟同。
 
或許有人留意過政府有一些精神四字訣,比如「資訊公開」、「公民參與」、「依法行政」等等,聽起來非常「河蟹」;但諷刺地是,實際走幾次環評會議,你會恍然大悟:原來前面都加了「選擇性」三個字。
 
應應景,舉個石化產業的例子。去年,雲林縣政府曾委託台大詹長權老師,針對台塑六輕對週遭鄉鎮環境及居民健康風險進行調查,結果發現六輕附近六個鄉鎮的全癌症率都有增高的現象,輿論嘩然。其實,類似的健康風險報告,早在2004年工業局就已經委託成大調查過了,報告結論也認為六輕的污染會對居民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如此令人憂心的結論,當時卻沒有任何媒體報導,原因就在這份報告被工業局列為「限閱」,網路上肯定查不到,透過立委能不能拿到也是要看運氣。攸關人民健康與生命的重要文件,竟然被藏了起來。
 
再來說公民參與。如果你以為進到環評開會現場,表達人民的聲音就像「行灶腳」一樣容易,那你就錯了。有的時候,我們常常是進了環保署大樓,卻進不去會議現場,明明會場就在隔壁,卻只能看轉播。還有沈署長世宏上任後發明的專有名詞「延續會議」,沒參加過環評的現在一定滿頭霧水。所謂延續會議就是上次未開完會議的延續(廢話),問題來了,你今天去環保署開「第一次白海豚專家會議」,下禮拜再去開一場「第一次白海豚專家會議延續會議」,這樣你總共開了幾次會?答案是一次,因為是「延續」會議嘛。而就因為這樣,環保署告訴你,因為是同一場會議,你之前發言過了,這次的延續會議就不能發言囉。你沒看錯,文字和規則也可以這樣玩。所以,政府的公民參與只是一句口號,真正有否落實,應該要問問這些公民。



至於依法行政,我想不必多說,大家估狗一下中科三期和中科四期的新聞(搞不好有懶人包),相信更有收穫。
 
感謝賦予台灣正向能量的朋友們
雖然常常被環評會議疲勞轟炸,又必須思考反擊開發單位(和政府)的狡辯硬拗,但只要想到今年有一件很棒的事發生,這些負面能量就會被化解掉。沒錯,就是環境信託。環境信託的推動凝聚了台灣人民對土地的情感和守護的能量,也讓環境運動進入正向積極的境界。所以,藉由這小小的篇幅,不僅要感謝所有參與第一階段認股的朋友們,也希望大家能繼續集氣支持第二階段認股。
 
也請支持努力不懈的NGOs
最近黑潮正在推動一項相當有意義的募款計劃,目的是要建立東海岸的鯨豚戶口名簿,長期累積下來不但能建立個體影像資料庫,也能進一步分析鯨豚族群的移動模式和社會結構,是很重要的基礎研究。請大家務必支持唷!
 
而西岸的海洋與白海豚保育,以及各式開發案的關注,就交給媽祖魚保育聯盟吧!歡迎各位朋友小額定期捐款,支持我們繼續在政府監督及保育推動等工作上,繼續努力。
 
期望台灣這個蕞爾小島,能成為所有生命生根深愛的美好樂土。
 




[1] 別吃驚,白海豚是歸林務局管沒錯。所有保育類動物,無論是天上飛、陸上爬或水裡游,都是林務局的業務範圍;而漁業署呢,簡單講是管理有關漁業及經濟魚種的事務。


作者簡介

甘宸宜,南投人,六年級末段班,現在是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的秘書和打雜。
生於台灣唯一不靠海的縣市,自小海洋是不可及的經驗,歸類於偶爾遠行的渡假去處,直到2007年。2007年,正式進入媽祖魚保育運動,與白海豚及台灣的海洋相遇,山與海的相會激盪出敬畏和探知大海的心。覺得從山走向海的生命歷程很棒,除了暈船不大妙之外。

*台灣媽祖魚保育聯盟*
2007年1月,六個民間團體得知媽祖魚的生存危機,乃緊急成立「媽祖魚保育聯盟」,發起保育行動及相關推動工作,包括:推廣教育、政策監督、志工培訓及國際交流。部落格 http://twsousa.blogspot.com
 

     
  
專欄介紹        

【黑潮綠沙龍】專欄的規劃,是依照當期電子報主題衍伸出的議題,向同在環境保育領域中努力的NGO盟友們邀稿。面對當前不勝枚舉的環境問題,其實是全人類的切身問題,需要大家一起關心和討論。所幸國內、外都有長期在各個環境領域中耕耘、奮鬥的環境NGO組織,在第一現場敏銳、準確地意識到全球的環境問題。面對這些議題,我們需要更多談論、交流、對話的空間,我們期待更多新的思想與發現,能夠在這樣的"沙龍空間"裡,迸現出火花。



【夏日回顧-活動特稿 A】生命的感染力。 文/何繐安
  【夏日回顧-活動特稿 A】生命的感染力。  文/何繐安  


    晴空萬里的天氣和逐漸變短的褲子宣告夏天已來的事實,每當季節的時鐘走到夏季,隨著南風吹拂,一個個夥伴被帶到黑潮,有的是終於記得報名營隊,有的是想在花蓮生活,有的是想多認識大海或是鯨豚。於是我們帶著一群對大海、對鯨豚、對生活有著好奇心的生命,展開海上觀察與解說研習營的生活。
 
    在營隊初期,規劃有關海洋環境的課程,藉由廣義面的知識,開始認識海洋的樣貌。今年專題課程依慣例在海洋環境、鯨豚概論、海洋文化與海上解說工作等四大架構,邀請各領域老師與參加學員分享;其中將「生態旅遊與環境教育」放在最後一堂,期許在一連串專題課程薰陶下,知識的攫取不僅是堆疊而已,透過這堂課重新開啟生命裡關於自然的那一部份,希望每位夥伴都能具有對環境的敏感度。
 
    在密集的專題課程後,伴隨著是白天的海上實習(鯨豚紀錄和觀察)與每週兩個夜晚的解說研討。白天依照所填船班出海實習,藉由觀察解說員與鯨豚,詳實填寫指定表格,並且在解說研討的時間裡進行問題討論與分享,讓大家在面對實際情況時,有更周全的準備。
    自然講座的安排上,仍以環境相關講題為主,同時鼓勵一般民眾共同前往參與討論,藉由講座機會,與講者面對面接觸了解,加深其共鳴度。
 
    趁著戶外踏查活動,走訪花蓮在地具有特色的部落與自然景觀,今年前往港口部落踏查,此次在踏查前,帶著幾位學員先來一趟場勘,參與場勘前會議分配工作、場勘後會議調整活動內容,而其他夥伴則負責停留景點的解說工作,試著拉入學員一同合作,營造團隊共同參與的感覺。(安排本活動時都希望能配合上部落豐年祭的時間,但是計畫總趕不上變化,今年太早到,部落仍在準備中。)除人文面的戶外踏查外,另規劃大家常去的七星潭海灣、山林系列的蓮花池步道與水源地,在海天天天藍的日子裡,也能品味山林裡的脈動。

【夏日回顧-活動特稿 A】生命的感染力。  文/何繐安
 
    海上觀察與解說研習營有著長長的營期,還有滿出來的課程與活動,黑潮每年透過這樣的營隊方式,除了培育海上鯨豚解說員外,更重要的是藉由另一種方式認識我們的海洋,試著跳開陸路思維所定義的大海,就在大海上與她近距離的接觸、與自然生命的相遇,重新拼出海洋的樣貌。
 
    時序入秋,夜晚騎車可感受到空氣裡寒冷的氣息,夏天無聲溜走,解說營也在八月底落幕。看似黑潮引領各個生命踏上花蓮這片土地,然而是生命對於大海或是對自然的渴望?還是其他的吸引力呢?
   
    每個人帶著期待在這裡與未來兩個月的夥伴相遇,一同出海做紀錄觀察,一同為看見稀少種類歡呼,更一起躺在大地上仰望滿天星斗與面對測驗時的壓力;生命裡的某些感動有時就是因為身旁的夥伴,彼此間而能有更深刻的體會,有時我們更貪心的希望,營隊雖然結束,然而對於大海的感動、對於自然人文的新體驗,將這一份獨特的能量,在離開花蓮之後,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夏日回顧-活動特稿 A】生命的感染力。  文/何繐安
    
 
 
「滿滿的行囊卻一直沒辦法靜下來整理,怕是整理完一切就真的結束了吧?!」這是今年學員與我分享的。即將我也要整理完解說營的資料,所有的愉快回憶與感傷離別,也終將收歸檔案夾中,在明年或是很久很久之後,這些資料會再度被打開,再次擁有曬黑的夏天。
   
    特別感謝受邀的講師群、眾多黑潮大大小小的志工們、解說員以及多羅滿賞鯨公司的大力相助,因為有大家的幫忙,解說營才能順利圓滿落幕,明年請大家多多照顧囉!



作者簡介

何繐安,人稱何兔兔是也,旅居花蓮七年多,誤打誤撞闖入黑潮打滾一年多,曾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專職人員,亦為解說員,現居熱情港都高雄,享受溫暖的冬天。


   編輯室小記     

黑潮「海上觀察與解說研習營」活動,從1999年開始迄今已連續舉辦了十一個年頭。
為期兩個月的研習活動,配合著密集的海洋知識、環境意識、生態觀察、海上工作實習等訓練課程,培育出無數的海洋種籽,在每年夏季的相會之中,連結了海洋與人、黑潮與志工夥伴之間的親密關係。而藉由每年舉辦的「海上觀察與解說研習營」,黑潮也進一步從中培訓出優秀的海上鯨豚解說員,義務擔任第一線與群眾接觸的海洋環境教育工作。有興趣的朋友請密切觀察每年夏天本會的活動訊息,歡迎加入黑潮志工的行列喔!!




【夏日回顧-活動特稿 B】看見,另一種可能。 文/張卉君

【夏日回顧-活動特稿 B】看見,另一種可能。 文/張卉君
  
 「我一直在想,高中時如果我參加了一個『真正的』環境組織所辦的營隊,現在成就應該不只是這樣。」──執行長的一句話,鼓勵了我們舉辦這個文學營隊的心念。
    曾經在某國立大學舉辦多次文藝營經驗的我,評估「黑潮」這個基金會要主辦一個文學營,很難跟每個暑假各大學院校無以計數的高中文藝營競爭:不論是在招生或是資源方面,在升學主義掛帥的臺灣,都拼不過菁英學院的光環;而舉辦一個營隊所需的成本又是如此之高,在國內非營利組織營運艱難的情況下,真是令人不得不望而怯步。
    然而,學院畢業的我卻清楚知道,生命中重要的養份,始終來自於學院之外。
對人的關懷、對生命的尊重、對自然的愛護,都是學院之外的世界所給予的啟發,培養了我晚熟的自我意識與獨立思維。
   
    黑潮啟示了許多這樣的生命。

    成立至今12年的黑潮,除了長年在海上做鯨豚的觀察記錄與生態解說之外,很重要的一部份是持續在「環境教育」領域的努力。歷數黑潮舉辦過的活動,囊括了以父母及孩子為對象的「海洋親子營」、帶小學孩子做海洋體驗的「海洋少年營」、針對學校教師補充其海洋知識並體驗海洋的「海洋種籽營」、以及每年夏天召募18歲以上的社會大眾參加的「海上鯨豚觀察與記錄解說營」。而現在,我們期待讓高中、大學的青少年藉由參加「黑潮海洋文學營」,可以找到一個體驗海洋、思考生命的途徑,開啟另一種在菁英價值、升學焦慮,以及陸地之外的視野。

【夏日回顧-活動特稿 B】看見,另一種可能。 文/張卉君


    不同於以往對於「文學營」、「上課」的概念,「黑潮海洋文學營」的規劃跳脫學院之外的課程設計方式,著重的是參加者對於海洋經驗的體會、進一步從自然中得到啟發,從而產生對應的表達方式--可以是文字、可以是音符、可以是圖樣,也可以是一段影像鏡頭。
    什麼是文學?什麼是海洋?沒有經驗過、觸動過、感動過的生命,是無法回答的。所以,在營期中,我們不僅要談文學、談海洋,還要談論那美麗的生命圖樣,是如何拒絕花器的豢養,毅然緊抓著土地的芬芳,獨自綻放。
    爲此,在講者的邀請上特別慎重,希望這些吸取著海洋養分而茁壯的生命,也能夠在短短幾小時的分享裡,與那些青春且純真的眼睛激盪出美妙的共鳴──講者本身的生命故事和海洋經驗亦是令人好奇的。於是講者名單上出現了「圖騰樂團」的舒米恩(SUMING)、海洋作家廖鴻基、自然作家吳明益、詩人陳黎、<產房>導演柯金源、「原舞者」的阿道‧巴辣夫、環境教育工作者王緒昂、新生代創作者廖律清、以及在地藝術家劉曉蕙等人。

【夏日回顧-活動特稿 B】看見,另一種可能。 文/張卉君
 
    從講者背景與課程面向的多元與活潑,不難看出「海翻了!黑潮海洋文學營」的走向兼具人文、藝術、生態、海洋、創作、文化等元素,更強調海洋經驗。課程設計中包含了出海航行的課程,期待能藉由參與者和環境、與講者的互動,打破對「文學」認知的刻板概念。
 
    隨著營隊消息在各個平面、網絡媒體的釋放,打電話詢問的生聲音越來越多,卻始終不見報名人數爆增的情況,形成了「叫好不叫座」的尷尬票房現象;沒想到的是,這樣的精彩課程反而吸引了許多社會人士,紛紛致電詢問是否可以不限年齡來報名參加? 本著NGO環境教育與社會參與的精神,轉念一想:相對於其他學術機構,以人為本的NGO組織的彈性也較為自由、寬大;況且,讓不同年齡層卻有相同愛好的人們在這樣的營隊形式中互動、碰撞,也許能夠激盪出不同的火花也不一定。因此在報名截止之前幾天,文學營開放了名額讓大眾都能參加,也因此開創了文學營的另一種格局。
  
    在夏天的陽光裡,看著不同年齡層的生命,為同一首詩而感動、為同一條曲子而歡唱,年齡的斷層消失了,交融的竟是和諧美麗的生命之歌──這個意外的收獲,讓我們隨之動容,隨著海風的吹拂,舒服地閉上了眼睛。
  
【夏日回顧-活動特稿 B】看見,另一種可能。 文/張卉君



   「這是個成功的營隊嗎?」活動結束之後,我問著精疲力竭的自己,誠實地省思著。雖然報名結果不如預期、各種繁瑣的細節把幫忙的夥伴們都累得要命──但平心而論,我真是喜歡這個營隊的,甚至比以前所舉辦的任何一場營隊都要來得喜歡。
     許多學員在回家以後,還紛紛捎來訊息,表示希望可以參加下一次的文學營;一些剛上高中的孩子說自己在這次的營隊裡感覺自己「真的長大了」,因為我們用成人的方式尊重並鼓勵他們的參與;甚至連同甘共苦的志工夥伴們也表態說下次還要來辦文學營;邀請來的講師們更是用「回捐講師費」來實際表達他們對於這個營隊、這個組織的支持…這種種的結果,再一次給予我們信心,同時也證明了這個活動的意義。

    對我們而言,也許這只是今年夏天的一個活動,而一個四天三夜的營隊,也許不足以打破固著的教育框架,但我們期待這樣的相見,能夠埋下一些種籽──關於生命的多重可能性、關於海洋、關於自然滋養我們的養分、以及我們僅能回報的微薄力量。
 
    而海洋的召喚從未停止,搖曳在每一個渴望自由的夢裡。


【夏日回顧-活動特稿 B】看見,另一種可能。 文/張卉君



作者簡介

張卉君,七年級生,畢業於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早年即以「洪亮」為名,在東海岸走江湖。
前半段生命史過於瑣碎,主要來自於山城埔里,擁有一半客家血統,熱愛文字創作、擺地攤、搞即興,自封義氣幫幫主。2005年以後加入黑潮黑洋文教基金會,自此以黑潮人自居,愛上藍色太平洋、陸地上的黑潮伙伴,和每一個面海的時刻。每年夏季固定洄流臺灣東岸,學習傾聽、謙遜與對生命的寬容。


   編輯室小記     

「海翻了!黑潮海洋文學營」是黑潮以"海洋"為大主題,在今年度初試水溫的文學+藝術營隊活動。為期四天三夜的營隊活動,總計招募了30位來自台灣各地、各個年齡層的參與者,並獲得良好的迴響。


【 黑潮半年紀 】2010/3-2010/11
【 黑潮半年紀 】2010/3-2010/11
推薦訂閱
【黑潮電子報第78期】我們共同走過生命的藍光,卻獨自抵達死亡的幽谷。@【黑潮電子報】
【最新消息】萌,新青年運動-國家理想&青年論壇燭光晚會@【台灣生態學會電子報】
本期目錄
【本期主題:藍色夏天,HELLO GOODBYE。】 文 / 黑編亮
【 黑潮觀點 】環境行動。 文/吳志浩
【黑潮綠沙龍】白海豚事件看國家保育。 文/甘宸宜
【夏日回顧-活動特稿 A】生命的感染力。 文/何繐安
【夏日回顧-活動特稿 B】看見,另一種可能。 文/張卉君
【 黑潮半年紀 】2010/3-2010/11
【黑潮活動快訊】

各位好!
最近的天氣漸漸炎熱,有冬眠習性的黑潮在這時候漸漸甦醒,為夏天的來臨暖身預備,一連串的活動都即將展開!歡迎大家一起來參與~!

 

  • PHOTO ID募款計畫認養你的第一隻海豚! 

用愛,給我名字吧!
然後,記得用你給我的名字來想念我……

在過去兩個365天的日子裡
黑潮「認養你的第一隻海豚—Photo ID募款計畫」
讓200隻野生的花紋海豚成為有名字的海豚

200個名字是200個故事
200個名字是200個希望的可能
更多希望的更多可能將從第201個名字開始延伸
更多名字的故事將會繼續擺盪在海洋與陸地之間

以愛命名,不是禁錮的認養,而是自由的祝福

2013年,等待名字的花紋海豚已經排隊等待
來吧,陸地上長腳的人們
用愛,給牠名字
然後,記得用你給牠的名字來想念牠……

*贊助捐款方式:請詳見【2013認養你的第一隻海豚專用捐款單】

完成捐款手續、填妥〔2013認養你的第一隻海豚專用捐款單〕,請郵寄或傳真捐款單至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本會確認後,將依據捐款順序以e-mail方式告知鯨豚認養號碼,捐款收據及賞鯨券以郵寄方式寄出。

 

 

  • 吳鄭秀玉女士黑潮獎助金  

為協助推動台灣『研究生從事海洋生態、海洋文化與海洋教育等相關研究』、『大學生與高中生科展等方式』、『社團及民眾推廣海洋保育相關活動』、『社會大眾以各類型創作突顯海洋保育重要性』等四大主題,由吳鄭秀玉女士每年提出100,000元成立吳鄭秀玉女士黑潮獎助金,以鼓勵研究所、大專及高中學生、社團及民眾參與海洋相關研究及海洋環境保育活動。 *參加辦法

 

 

 

 




黑潮出版品

想要擁有黑潮出版的相關產品嗎?想要可愛的鯨豚身影陪你度過安靜的閱讀時光嗎?想要鯨豚朋友陪你藍洋洋一整年嗎?擁有更多獨家的黑潮出版品(刊物、繪本、書籤、明信片、筆記本...)
好心動~~我也要買


 {{ 黑潮商品實體寄賣點 }}                       

>>花蓮市  

 @時光二手書店

花蓮市建國路8號
03-8358312

@舊書舖子
花蓮市光復街57號
03-8344586

@O'rip 有禮門市
花蓮市 節約街27號
03-8332429
時間:11:00-20:00

@多羅滿海上娛樂公司
花蓮市民權路37號
03-8333821

@七星潭遊客藝文中心
新城鄉大漢村七星街79巷5號
03-8221592

@飲冰室書店
花蓮市博愛街154號
03-8344292

 

【在地,美好實踐齊步走】

 o’rip 

O’rip部落格  

http://www.orip.com.tw/
03-833-2429
orip.trip@gmail.com
--------------------------


 花蓮好事集 
 
【友善耕作的農夫市集】
日期:每個星期六
地點:鐵道文化園區二館 時間: 9:00~13:00

好事集   
http://hualienfm.blogspot.com/
花蓮福建街與福町街的交叉口



-------------------------

  樸門  
P20121221@gmail.com
http://hualien-permaculture.blogspot.com/

 

-------------------------

【黑潮編輯室註】 美好生活,不是一個人、一個組織的實踐而已。而是在同一片土地上的一群人、分別從多個層面與生活面向去實踐、相互連結而成的生活網絡。生活在東岸,俯仰於花蓮的大山大海之間,許多人們共組了這樣的生活願景。這是東部一群人的生活方式,也與黑電讀者們分享花蓮在地的好活動、好訊息。本編欄為定期式編欄,也歡迎其他團體有好活動一同託播!
託播訊息請寄到黑編亮信箱: chiaur333@gmail.com  




 

【黑電編輯室】

     感謝黑潮電子報讀者對黑電長期以來的支持與收看,黑潮電子報發行至今,已達到78期,其中累積了許多的議題和觀點,都是黑潮想要與諸位讀者們分享的;而我們自己也希望藉著一次次主題規劃的方式,更加細緻、深刻地關心和舖展我們長期關注的生態主題。議題的關注需要長時間的觀察、參與和累積,因此從今年初開始,黑潮電子報從月報改為雙月報,但每一期的專欄幅度和討論主題卻是雙倍的,以期在多一點時間的醞釀之下,可以更專注在當期的主題之中深化議題的面向。此外,要向諸位讀者報告的是,由於負責<有漁>專欄執筆的黑潮夥伴律清於幾個月前逝世,因此,從本期電子報開始,<有漁>專欄暫停刊登,請有興趣的讀者暫且稍候,後續黑潮電子報會再規劃其他專欄的發展,敬請諸位讀者見諒。

 

        許多黑

轉寄『【黑潮電子報第63期】藍色夏天,HELLO GOODBYE。』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