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性別教育電子報
報主:性別教育
創刊日期:2006-07-25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729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性別教育電子報報
性別教育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性別教育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6-12-22 11:00:00 / 報主:性別教育
[公益聯播]12月份線上愛滋LINE諮詢服務 ,加入「Mr.OB_PRAA」週四、日晚上來相見~
本期目錄
【性別教育電子報080】性平教育二十載,師生異同站出來
【性別教育電子報080】性平教育二十載,師生異同站出來
【性別教育電子報080】性平教育二十載,師生異同站出來
 《性別教育電子報》第080期 2016/12/21
 

【性別教育電子報080】性平教育二十載,師生異同站出來

⊙本期索引  
行動發聲 性平教育二十載,師生異同站出來
活動紀實 女力崛起:成功完攀世界七頂峰的女性登山家---- 江秀真
精選好文

從一棵性別的大樹開啟!

   
 
【性別教育電子報080】性平教育二十載,師生異同站出來

【性別教育電子報080】性平教育二十載,師生異同站出來

 性別教育二十載,師生異同站出來
【性別教育電子報080】性平教育二十載,師生異同站出來

 

 

【小編的話】

日前反同婚團體要求性別平等教育退出校園,並在LINE群組廣傳「性教育實施=學生會找別人的性感帶=會變成同性戀?」、「同志婚姻通過後,學校要開始教男男交、女女交?」,這些訊息很容易引發家長的恐慌。但,這是真的嗎?到底現在國中小的性教育在教什麼?性性別平等教育為什麼重要?本次我們與長期關注性別平等教育立法委員、民間團體、教師及學生代表共同舉辦聯合記者會,說明性別平等教育的意涵與內容,以及性別友善學校環境的重要性。透過這個記者會,希望可以讓全國民眾瞭解性別平等教育的教育成效和展望,能將12年國教可納入人權及性別平等教育,並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對同志充滿偏見、歧視、仇恨的攻擊言語,在校園消失,葉永鋕事件永遠不再重演。

【性別教育電子報080】性平教育二十載,師生異同站出來


 

性平教育二十載,師生異同站出來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新聞稿

 

記者會時間: 12/9(五)10:00

記者會地點: 立法院中興大樓

合辦單位:林靜儀立法委員辦公室、李麗芬立法委員辦公室、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勵馨基金會、婦女新知基金會、台灣人權促進會、人本教育基金會、台灣少年權利與福利促進聯盟、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台灣原住民基層教師協會、學生代表等。

 

1996年底受彭婉如命案影響而快速通過的性侵害犯罪防治法第7條規定「各級中小學每學年應至少有四小時以上之性侵害防治教育課程」。

1997年3月教育部成立「兩性平等教育委員會」,是學校進行性別平等教育的開始。

2004年通過並實施的《性別平等教育法》是我國性別平等教育政策擬定及推動工作之法源基礎,將性別的概念從生理性別擴展到性別特質、性傾向和性別認同,強調以教育方式教導尊重多元性別差異,消除性別歧視,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

20年來,不論是學校或是性別團體,都致力於性別平等教育的落實,讓台灣的校園更加性別友善,讓孩子們的視野更加多元,讓社會文化越朝平等邁進,希望下一代可以活在沒有性別歧視、偏見、霸凌與暴力的健康環境中!

然而,從2011年至今,台灣的性別平等教育面臨許多反挫與阻撓。保守宗教團體運用社群媒體(如LINE)和媒體平台,散佈許多關於性別平等教育(包括同志教育和性教育)的不實謠言與污名,並斷章取義、渲染扭曲教育部發行教師資源手冊中的性別平等教材內容,煽動社會大眾的恐慌與不安。

例如《性別好好教》、《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這兩本性別平等教育與教材專書,被以移花接木的手法扭曲文章剪接誤植,這些不具名的電子郵件和line等訊息充斥在家長群體,這些在教材中遍尋不到的內容,無論作者群或相關團體澄清,這些不實的訊息及評論仍繼續在網路上流傳,擴大對於教材編著者的誤解與傷害。 這些栽贓誣陷讓第一線認真努力的基層專業教師倍感挫折,《我們可以這樣教性別》作者之一卓耕宇老師,無端被莫名冠上「強制要求的學生參加同志大遊行」,似乎看不到卓老師的文章中「教學小叮嚀」提醒老師們:「每個人都有自己選擇是否表態或是參與(同志或異性戀)大遊行的權利;(老師)要避免讓學生有表態的壓力,或成為同儕間性別欺凌的導火線。」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於2011年製作出品的《青春水漾》,是一部從青少女主體意識的角度,以「正向的、積極的、建設性的」觀點構思的性教育影片,希望能提供一個友善多元、不說教不恐嚇的媒材,邀請教師或家長與青少年一起探究身體慾望、生命經驗、自我價值與認同,以及情感互動協商等議題。

然而,這部影片卻被保守宗教團體斷章取義並抹黑,甚至向政府(教育部、行政院、監察院、地方議會、縣市教育局)與立法委員提出禁播等違反民主的訴求。近日仍出現有心人士利用網路及Line訊息,繼續捏造《青春水漾》影片內容不實訊息及散布誹謗性言詞。這些反挫力量不斷誤導民眾視聽,也嚴重打擊推動正向性教育的第一線工作者。更有甚者,這些團體聯合民意代表,企圖「建立事前審查及公告機制」之規範,限縮基層教師對性別平等教育的教學自主權。

對照這五年之間發生數起學生因性別特質、性傾向長期遭受歧視眼光或因情感關係遭質疑而自殺的案件,因為性別特質、性傾向、性別認同而在學校被霸凌的現象,更突顯出上述作法和說法不但罔顧性別少數學生的生存權和受教權,更想將進步多元的教育思潮推回到保守單一的窠臼!

性別平等教育課綱裡的多元性別概念,是期待每個孩子都知道性別的多元存在。如果我們一方面口口聲聲喊「尊重性別少數」,但另一方面卻堅持讓孩子認識、看見多元性別可能會造成混淆,這樣的想法只是讓「尊重」淪為主流價值壓迫非主流的堂皇藉口,其實就是歧視。如果可以真正尊重,就算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認為自己就是性別少數又有何妨?我們最期盼的,不就是希望性別少數的孩子不會覺得自己是異類而對自己產生負面排拒的想法,而其他多數的孩子也能以平常心看待不一樣的孩子嗎?

所謂尊重包容,必須先讓非主流的價值有被看見被討論的機會,多元的存在必須讓孩子從小就習慣適應,這樣才能讓少數免於被歧視霸凌,而多數也不致在遇到少數的朋友時不知如何以對(以致有口說「尊重」,卻行排擠歧視之實的人一大堆!)

 

性別平等教育常常是在細節的幽微中看見的,如果沒有結構性強且具性平意識的課綱引導,教育現場可能只有充斥負面和恐嚇式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成長是很大的隱憂。

在一個多元文化社會,教師、學生、家長或民意代表可能會因個人信仰或文化觀念對多元性別有不同看法,甚至產生衝突與矛盾,但國家必須本著教育的目的,固守人權和社會正義的概念,讓多元友善、性別平等不再是走出口號,而能在學校生活與社會各層面落實。

 

我們誠摯的呼籲:

一、十二年國教課程總綱應納入性別平等及人權教育議題,並挹注資源增能教師的性別平等意識。

二、性別平等教育要納入性傾向、性別認同、反歧視等議題,教育部應研發適合各級學校之多元性別教育教材。

三、教育部「推動友善校園計畫」應納入多元性別的議題,關注多元性別學生的校園處境和受教權。

四、尊重教師的教學專業自主權,積極保障教師的教學自由,不得建立於法無據的事前審查及公告機制,造成教師專業權之限縮。 

 

【媒體報導】

苦勞網:https://goo.gl/sQ6Hq0

公民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https://goo.gl/xzV7In

風傳媒:https://goo.gl/Xou4Ld

自由電子報:https://goo.gl/WzZ5iZ  

【性別教育電子報080】性平教育二十載,師生異同站出來

【性別教育電子報080】性平教育二十載,師生異同站出來

 
 女力崛起:成功完攀世界七頂峰的女性登山家-- 江秀真【性別教育電子報080】性平教育二十載,師生異同站出來

 

女力崛起:成功完攀世界七頂峰的女性登山家-- 江秀真  

2016/8/19女力講座側寫    

 

活動時間:2016/8/19   19:00~21:00

活動地點:點亮咖啡館

主持人:曾郁嫻

主講人:江秀真

主辦:「女力 We Can」團隊、協辦: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紀錄撰文:黃郁婷

這回女力講座邀請到臺灣首位完攀世界七頂峰的女性登山家江秀真,小編原本也不清楚什麼是「世界七頂峰」,求助「孤狗大神」之後,才知道原來「七頂峰」指的是世界七大洲中七座最高的山脈,被視為地球上的屋脊,更是所有登山者的夢想。由於攀登的困難度都很高,而且需要很多的後勤資源,頓時對講者萌生無比欽羨與好奇之情,萬分期待座談的到來。

 

我媽媽還是想生男的

江秀真戲稱自己小時候有個專長,就是很愛哭又好動,只要家人出門就要跟,如果不能如願,就在地上耍賴,一天可以哭13個小時,所以練就了優異的肺活量。家裡重男輕女的成長經驗,讓曾榮獲小學短跑金牌的她,因父親一句:「不是全國的不用拿回來!」徹底激發想參加奧運,拿世界金牌回家的決心,雖然屢次與體專擦肩而過,但也因緣際會成為職業學校田徑隊裡,中長距離項目的主力選手,比賽贏得豐厚獎金紓解了家裡經濟的困境。

江秀真勉勵大家「有些時候,真的不要想太多.只需在意你是否夠熱情!雖然跟奧運無緣,因為有奧運夢,我才能爬上世界高山。運動帶給我身體健康與攀登世界高峰的體能!」

 

與高山結緣

活潑好動的個性加上充沛的體能,江秀真16歲就參加救國團,開啟接觸台灣野外環境的契機,也從此愛上山林雪景的大自然。因為對山林的熱愛,讓江秀真在22歲放棄薪水優渥、人人稱羡的會計工作,選擇加入生死未卜的珠峰遠征訓練,而當時(1995年)登頂珠峰死亡率是三分之一。

這個令旁人擔憂的決定,雖然讓她成為臺灣首位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女性,但這趟疲累不堪的奇幻之旅,讓江秀真深切感到攀登高山不只需要體能,還需要更多登山領域的相關知識,她重拾書本,一路從農專念至大學的森林系碩士班,也成為玉山國家公園第一位女性保育巡查員。

 

堅困的極地登山

珠峰遠征的行前訓練每天跑一萬公尺,二日休一,還有攀岩、溯溪、負重、低氧訓練,以及裝備使用與高山醫學的訓練,最後體能測試與驗收。這樣的訓練準備課程應該足以應付了吧?  

事實上,江秀真形容初次攀登聖母峰的經驗:「彷彿像是去西方極樂世界!當時覺得給我一百萬,也不要再去了!在那種極地環境下登山究竟有多困難?除了難以行動的地形與惡劣天氣以外,低溫、低壓和低氧是最可怕的,會引起高山反應,簡單的說就是身軀冷吱吱、頭殼重鏂鏂、喘氣喘死死,睡也睡不著,走也走不動,光是抬起腳步往前,就需要喘息好一陣子,一百公尺的路程可能需要一個小時才能走完。由於採用的是八千公尺以下不用氧氣筒的登山方式,需要反覆進行高山適應,從海拔五千公尺上攀到八千公尺足足爬了一個半月!更不用說高山上吃、喝、拉、撒、睡的生活侷限,民生物資更是得來不易!」

 

挑戰七頂峰之生命的翻轉

頂著挑戰珠峰成功歸來的光環,江秀真原本想在風光秀麗、物產豐隆的台大梅峰農場擔任解說員。但平靜「退休」的人生規劃,在2005年被「歐都納」籌備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計畫給挑撥了心弦,這樣的心靈呼喚加上友人的激勵,讓江秀真決定重回高山。  

江秀真提到:「在眾多登山夥伴中,有兩位女性令我印象最深刻,一個是患有多發性硬化症的溫蒂小姐,一個是來自日本身高只有145公分的SUZUKI桑,這兩位都想要挑戰完成七頂峰。溫蒂小姐是想要藉此鼓勵跟她一樣患有疾病的朋友,要勇於挑戰生命的低潮。SUZUKI桑不畏身材限制,從來沒有想過要放棄追求夢想。登山跟人生是一樣的,面對困境必須不放棄自己,勇於突破生命的侷限。」

在挑戰七頂峰的旅程中,她曾經在登南美洲最高峰阿空加瓜峰時,遭遇突如其來的暴風雪,孤獨地在五千多公尺的雪地帳篷裡度過兩天兩夜,甚至絕望地拜請眾神明來救命。體驗過與死神擦身而過的滋味,更感受生命的彌足珍貴,並立下要幫助更多人的願望。

江秀真也曾經在爬了七千多公尺,在最後要攻頂的途中,因為鞋子損壞而舉步維艱,她形容道:「每走一步就像是鋸子在鋸我的腳一樣的疼痛,懷著要上攻還是下撤的矛盾心情,依然死命的往上爬。但最後我選擇孤獨的轉身往下走,誠實的面對失敗。回到營地的隔天,傳來夥伴不幸墜落山谷的消息」。在登頂的路途上,有時選擇下撤比堅持上攻還要困難。在雲端之上,學會了放下,也體會了永遠不要忘記當初登山的初衷。這些經歷讓她真正感受到有句話說的好:「沒有最好爬的那座山,也沒有最難爬的那座山,只有最能考驗你的那座山。」  

 

他山之石/學習典範

江秀真在成功挑戰世界七頂峰之後,立志為山林貢獻一己之力。照理說,臺灣特殊的地形中,有百岳又四面環海、溪流遍佈,臺灣人應該要很會游泳跟登山才對。但大家時常把登山當做是閒暇時的休閒活動,而國外則把登山視為極為專業的活動。臺灣三千多公尺的高山有三百多座,很適合培育專業登山嚮導與高山協助員,再加上外語能力的訓練,可以帶外國人來台灣登山,看見臺灣這片土地的絕美風景。 

江秀真發願要創立臺灣第一間登山學校,目前已拜訪世界兩所專業的登山學校,規劃要架構起台灣登山學校的學程。她同時也至各處分享生命故事、致力推廣登山教育以及登山產業的發展與法制化。

江秀真最後特別提到:「高山讓我學會的是多角度的思維,從不同的角度看山會有不同的樣貌,但仍是同一座山。當面臨人生挫折時,能隨時調整身心靈,要突破無常的人生挑戰,就是要珍惜與親朋好友們相處的日子,分享生命中的喜怒哀樂,一起度過悲歡離合。」

 


[1]這七座山分別為: 1.亞洲:珠穆朗瑪峰(聖母峰)Mt.Everest,標高8844公尺。 2.歐洲:厄爾布魯士峰 Mt.Caucasus,標高5642公尺。 3.北美洲:麥金利峰 Mt.McKinley,標高6194公尺。 4.南美洲:阿空加瓜峰 Mt.Arauca,標高6962公尺。 5.非洲:吉力馬札羅峰 Mt.Kilimanjaro,標高5893公尺。 6.大洋洲:卡茲登茲峰(查亞峰)Mt.Carstensz,標高4884公尺。 7.南極洲:文森峰 Mt.Vinson-Massif,標高4892公尺。在1972年通過,該法案之目的在於確保所有在教育機構中接受教育的學生有平等的受教機會與資源,法案中明確指示「所有接受聯邦政府支援的機構、計畫與活動中,禁止性別歧視的情形發生,教育機構中所有的相關課程、活動,都應提供學生可參與之平等機會(“No person in the United States shall, on the basis of sex, be excluded from participation in, be denied the benefits of, or be subjected to discrimination under any education program or activity receiving federal financial assistance.”)」。以教育資源平等為目標的第九條法案於90年代被體育運動領域引用較為頻繁,並奠定女子運動得以蓬勃發展的基石。但僅有立法保障,若無相關機構積極的協助推動,或許亦難有明顯成效。     【性別教育電子報080】性平教育二十載,師生異同站出來
【性別教育電子報080】性平教育二十載,師生異同站出來  從一棵性別的大樹開啟!與銀髮長輩談性別、說家庭
【性別教育電子報080】性平教育二十載,師生異同站出來
     

從一棵性別的大樹開啟

與銀髮長輩談性別、說家庭

作者 / 黃嘉韻(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秘書長)

 

每棵大樹都是從一顆種子萌芽而成,歷經了無數風吹、日曬、雨淋,由微小至茁壯,成為大樹而後結果,果實落下化為具有生命力的小種子,乃至再成為另一棵大樹。推動性別平等的路上,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一直匯集許多具有性別平等意識的基層教師、學者專家、大學生和研究生,大家都很期待這棵性別平等的大樹,能孕育出許許多多的性別平等的小種子們。

 

梳理長輩的傳統思考

二○一二年,協會出版了台灣第一套「多元家庭」主題桌上遊戲《扮家家遊》,內容涵蓋多種家庭型式,融合性別、族群、國籍、階級等議題,我們迫不及待以遊戲讓孩子自由編撰家庭故事,體驗不同家庭生活,思考家庭內的人我關係。

《扮家家遊遊台九》計畫就是這麼開始的,沿著台九線,我們巡迴新北、宜蘭、花蓮、台東、屏東等五縣市,拜訪二十個鄉鎮的小學和社區,用說故事與遊戲引導孩子「看見多元、擁抱差異」,聆聽小朋友和家長們說出屬於他們的多元家庭故事。 當然只有一棵大樹是不夠的,在巡迴課程中,除了孩子,我們也接觸深入社區及在地社團,一些青年朋友告訴我們,傳統觀念緊緊束縛著家庭,要改變家中長輩的思考方式,才是最難的問題。

是啊,我們總是說「教育要從小紮根」,所以花盡了力氣,推動以校園學生族群為目標的性別平等教育,那麼銀髮族呢?因此,我們今年推出「性別友善.樂齡同行」計畫,讓家中長輩能對多元家庭有更多認識,思考幾十年來的生命體悟,是不是有助於破除傳統刻板迷思?感受一個人也可以很快樂、一群人也可以共同生活;就算是與子女或伴侶同住,也不一定要遵循傳統文化,誰說當婆婆的人不能回媳婦的娘家過年?又是誰說年輕夫妻一定要在除夕夜回婆家團圓?捨棄一層又一層傳統枷鎖,家庭成員一定會有更和諧的互動,第二代、三代的家庭關係也會產生變化吧?

【性別教育電子報080】性平教育二十載,師生異同站出來

(圖為2015年12月26日扮家家遊到水碓國小與樂齡者互動)

 

變化長輩的想像,也變化傳統

性別主流化,也就是以性別觀點評估「所有」立法、政策或計畫,已是當代社會的重要議題,銀髮族當然不能缺席。有些長輩雖累積了數十年的人生經驗,但生命歷程中,並沒有機會意識到性別平等對生命所造成的影響,在日復一日的生活裡,不知不覺成為傳遞父權文化的象徵。就以「婆婆」這個角色來說,常被評價為一個負面的性別角色,「婆婆」們聚在一起,常常就是在抱怨「媳婦」不合想像、不夠勤快、不懂得照料一個家庭的各種要求。這種刻板印象通常來自於年長已婚女性在受到傳統父權價值的壓迫時,同時成為延續者,而且對家庭的想像被侷限在「理想家庭」的單一圖像。

一個所謂台灣傳統的好家庭,通常會以父系為主,呈現「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兒孫滿堂」的畫面,因此,離婚、單親、不生養下一代與獨居的家庭,就會被暗指是「有問題的家庭」,而社會上對原住民、新住民的家庭型態也缺乏應有的瞭解,更別說是同志伴侶的家庭樣貌。

 

為長輩打造的六項課程

為了破除性別刻板印象和傳統家庭觀念帶來的束縛,性別平等教育協會這幾年所研發、出版的書籍、影片及桌上遊戲等多元媒材都能應用得上,我們利用了書籍《大年初一回娘家》、手冊《翻轉習俗、旅行去》、桌上遊戲《扮家家遊》、紀錄片《女生正步走:牽手催生女主祭》及探索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與俚諺俗語,設計出適合樂齡者的六項課程:

「甘味人生︱家庭中的性別議題」課程中,我們運用各式儀典或必須遵循的禮俗的解析,了解台灣民俗的豐美及趣味,同時也審視台灣漢人父系社會中男尊女卑、性別僵化的的習俗;「什錦料理佐菜尾湯︱了解台灣的多元家庭」使用《扮家家遊》桌遊教材操作,檢視主流家庭意識型態,破除對「完美」家庭的迷思,發覺台灣各種家庭的型態,包括:單親、繼親、隔代、收養、原住民、新移民、伴侶、同志家庭等,以消除歧視、正面肯認多元家庭的價值;「真人圖書館︱不可不知的你我他」:邀請原住民、新住民、單身、收養、同志、跨性別等,不同家庭型態的經驗者擔任講師,分享自身經歷與家庭生活,啟發長輩對多元家庭的想像。

許多人都去過新北市石碇魏扁姑娘廟、高雄市旗津勞動女性紀念公園,而在「習俗景點走透透︱性別與習俗景點解析」中,我們使用習俗與性別地圖,分享台灣各地具有性別與習俗景點,反思傳統民俗文化的性別意涵;「天天開心我最敖︱探索生活語言的性別迷思」則藉由耳熟能詳的歌曲〈家後〉、〈男人不該讓女人流淚〉、〈阿嬤的話〉,探究存有的性別偏見及性別文化,聽起來簡單直白的歌詞,其實反映出社會、階級及性別的不平等;至於「性別一點通︱圖卡與手機生活輕鬆學」,會利用行動網路的免費數位APP,製作屬於自己的家庭及親友的圖片,讓銀髮族寫下想對家人說的話,增進家庭代間的傳承與溝通。

 

傳統的價值,不該是性別平等的阻礙,長輩如同在我們生活周遭珍貴老樹,歷經數十年的物換星移,陪伴著許多人的成長點滴,見證了生活中的喜樂、無常與永恆,與我們的社會文化、環境、經濟緊密的結合在一起。 我們很期待,能透過這一系列貼近在地的性別議題課程,將長輩豐富的智慧及經驗與性平教育相互結合,破除「完美」家庭的迷思,肯定每一個人在家庭中的價值,對性別平等有更深的了解,也許有一天,不再是晚輩費盡唇舌的溝通性別平等理念,而是長輩提醒我們,該放下那些無謂的性別偏見、抹除父權文化的痕跡了,美好的傳統值得延續,不合時宜那些,就及早擺脫,好好享受性別平等的樂齡生活吧。   

 

✤ 本文刊載於 2016年7月  《人本教育札記》第326期

     【性別教育電子報080】性平教育二十載,師生異同站出來
【性別教育電子報080】性平教育二十載,師生異同站出來  歡迎小額捐款,資助性平教育!
【性別教育電子報080】性平教育二十載,師生異同站出來
 

2016年 8月捐款名單

余進榮 1,000元                            

無名氏    500元                    

無名氏    1,000元

2016年 9月捐款名單

陳豔紅  10,000元          

陳金燕  10,000元             

黃順清  10,000元
黃金葉  10,000元          

胡敏華  10,000元          

陳立言    10,000元

Blue   500元                    

無名氏    500元                    

鄧佳蕙    10,000元 

余進榮  1,000元              

無名氏    500元                  

劉育豪    300元

蔡麗玲  500元                    

無名氏    500元                  

周炳同    100元

2016年 10月捐款名單

呂木蘭  10,000元          

楊巧玲  2,000元               

卓耕宇  3,450元

余進榮  1,000元                

陳金燕  1,000元            

劉育豪    300元

蔡麗玲   500元                    

無名氏     500元                    

無名氏     500元 

周炳同   100元              

2016年 11月捐款名單

徐蓓婕  1,000元                

蘇芊玲  200,000元          

賴友梅    1,500元

蔡玉娟  341元                    

陳金燕    1,000元            

無名氏      500元

Blue   500元                    

無名氏      500元                    

鄧佳蕙      10,000元 

余進榮   1,000元              

無名氏       500元                  

劉育豪       300元

蔡麗玲   500元                  

周炳同       100元

 

 

感謝您們對性別教育的奉獻~

  TOP

 

歡迎小額捐款,資助性平教育!

100不嫌少,1000不嫌多
小小行動,大大實踐~

現在就加入小額捐款人的行列,
讓我們在性別平等之路上能夠走得更穩健!

您的捐款對於本會的運作意義重大,本會將致力於種子教師培訓、機關學校演講、課程教材研發、 圖書影片出版,以及倡議發聲、監督政策法令等,全方位推展性別平等教育工作。

您的每一筆捐款都可開立捐款收據,
可供您扣抵綜合所得稅!  

※捐款方式

1.信用卡-單筆/定期定額捐款(還可集紅利點數喔!)
下載信用卡捐款授權單 
傳真至02-23698234或郵寄至(106)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2樓

2.郵局帳號-單筆/定期定額捐款
下載郵局捐款轉帳授權單
傳真至02-23698234或郵寄至(106)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56巷7號2樓

3.郵政劃撥
戶名:社團法人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劃撥帳號:19752544

4.匯款或轉帳
戶名:社團法人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華南銀行公館分行(ATM轉帳代碼:008)
帳號:118-20-081320-1

5.親自繳款
歡迎大家來本會辦公室坐坐,親自繳交。

6.支票捐款掛號郵寄
為考量行政作業之方便,劃撥或匯款時請註明金額用途捐款以及匯款人姓名。若以銀行轉帳,請轉帳後與工作室確認!

社團法人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

http://www.tgeea.org.tw 
Tel: 02-2363-8841 / Fax: 02-2369-8234

106台北市大安區新生南路三段5672

轉寄『【性別教育電子報080】性平教育二十載,師生異同站出來』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