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Yoga Journey瑜珈旅程
報主:Yoga Journey瑜珈旅程
創刊日期:2013-01-02
發報頻率:雙週刊
訂閱人數:9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Yoga Journey瑜珈旅程報
Yoga Journey瑜珈旅程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Yoga Journey瑜珈旅程
發報時間: 2014-04-08 16:00:00 / 報主:何小姐
本期目錄
Prathap老師故事分享 – 瑜珈人需要控制五官,對抗感覺嗎?
[公益聯播]有田有米蝙蝠屋工作假期
YOGA JOURNEY
Prathap老師故事分享 – 瑜珈人需要控制五官,對抗感覺嗎?

瑜珈人需要控制五官,對抗感覺嗎?
Do yogis have to fight against their senses?
有些同學閱讀瑜珈相關書籍後提問。關於八支瑜珈的書講到瑜珈的八個精神,其中第五支Pratyahara,叫人要控制意識。而昆達里尼瑜珈的書籍,則提到五種練習元素,教人不需要去控制感官。新世紀派別的瑜珈書,提到有七個步驟讓人開悟。
為何各家說法不同?步驟多寡各異?
為何有一說要我們要控制感官?又有一說,說不要控制感官?

關於瑜珈的步驟,其實無法歸納說到底有八個、有五個還是七個。若你是從沒上過課的初學者,從沒想過精神層次的問題,那你需要的步驟可多了。

曾經有人問教導哲學的靈性教師奧修(Osho):「您可以告訴我,我現在處於哪一個階段?我還要走多久才會開悟,獲得啟蒙?」奧修說:「瑜珈沒有分階段。不是一步一步走就可以走到哪兒去的。」

不管是瑜珈還是靈修,不是一個階段接著一個階段走的,這中間的過程只有一個跳躍,從未開悟到開悟,從無覺知到有覺知,從無到有,就是這麼一跳。書中所謂的階段,只是畫出一條清楚的路出來,讓你看清楚。從事靈修或是瑜珈,從這裡到那裡,就是一個躍進。跳,沒有跳一半的。你不能說我先跳一半,下一半等明年再跳。跳一半,就只會掉下去。所有的書,或是階段論,只是要你看清楚你走的路,看自己是否走上對的路。時機到了,就會開悟。所以說看書,不要拘泥於書,不要困在步驟裡。盡信書,不如無書。

關於Pratyahara,譯法很多。譯成「控制意識」,並不正確。用控制一詞,彷彿暗指感官是壞的,你必須予以控制。或是說你要駕馭感官,彷彿你是主宰,感官為奴。這也是錯解。

比較正確的說法是withdrawing the senses,意即「感官內轉」。Pratyahara由prati和ahara組成。Prati有抵抗、控制與對立之意。Ahara指食物。兩者合在一起就是抵抗食物。Prati也可以指內在的自我,即你的靈魂;Ahara還是食物之意,合在一起即是提供靈魂滋養的食物,或是說不同於一般所謂食物的食物。

人的五種感官很重要,不需要去控制。問題出在你的腦袋。五種感官讓人有感覺,練瑜珈不是要你去抵抗這五種感覺,而是讓感覺更純化,更純淨。沒人敢說自己百分之百知道這五種感覺是什麼,或者說百分之百體驗過這五種感覺。實體的食物如米飯、麵條,是要滋養身體,讓你成長、健康,有體力可以勞動。可是靈魂就好比光,它需要五感來滋養,以抽象的感覺使其擴張,發光。

但是腦袋喜歡從中作梗,擋住來自五種感官的感覺,不讓它們與靈魂接觸。腦袋總愛控制從五種感官收進來的感覺。比方說嗅覺,你聞到一個香味,可是你無法百分之百去感受它,因為你的腦袋會去判定,判定那是玫瑰的香味,或是你朋友的玫瑰香水更好聞,或是這香水好貴等等。所以,腦袋好忙啊,想很多。如此一來,你的感覺無法內轉。再加上你的腦袋裡存有過往的記憶,它們會被一一叫出來讓腦袋來比較、做判斷,再跳到未來式。腦袋變成主角,感覺反而被犧牲了。腦袋做價值判斷,去分美醜好壞,把你跟你的五感感覺距離拉遠。

如果你的腦袋中沒有過往經驗,也不去思考未來,在這種空的狀態下,突然有人來觸摸你,你就可以百分之百的感受這觸覺。或者當你聞到食物或是花香,你百分之百地去感受。當你說你享受某種味道,「享受」一詞也是價值判斷。只能說你「覺知」某個味道,你知道自己聞到一個味道。如果不去做價值判斷,痛苦和愉悅也就沒有區分,對你而言,都是一種感覺,沒有好壞之差。

比方說,你跟你的朋友,你的五種感官正常運作,但是她沒有聽力。有個人來到你們兩人面前,他邀你們上教堂祈禱。你聽到他說的話,會猜測他可能是基督徒,猜測他應該是個好人,因為他有宗教信仰。他說的話,讓你開始做價值判斷。可是你的朋友聽不見,她只看到他嘴巴在動,在講話。所以她沒能做價值判斷。她不會去想這人是不是好人,這人是不是教徒等等。對她來說,這人就沒能被貼上價值標籤。另外有一個人來到你們面前,口出威脅,說要殺人。你就會想,這是個壞人,他身上可能帶有兇器,因為你聽到他恐嚇的言語,你有了思考,做了判斷。你的腦袋從聽覺獲得資訊,做出價值判斷。可是你的朋友聽不見,她只看到他嘴巴在動,在講話,無從辨別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這就是腦袋透過五感做價值判斷的例子。要是你把腦袋放空,你的五感會各自活躍,沒有腦袋作為中介,感覺可以直接達到你的內在。你看到什麼就是什麼,不需要區分好壞。你聽到什麼就是什麼,不需做價值判斷,管它是好聽還是噪音。你只是臨在當下,就像一棵樹,與整個世界合一。這就是感官內轉的意思。

所以不是要你去控制感官,抵抗你的感覺。應該說是控制你的腦袋,放空,讓感官內轉,讓感覺可以直達你的內在。

Place: Yoga Journey
Class: Yin & Pranayama
Teacher: Prathap Black P
Translation: Josephine Lin

推薦訂閱
毅力堅強的思琦@【台灣風信子精神障礙者權益促進協會】
清明連假也可舉手之勞,捐發票給權促,為愛滋平權教育努力!@【權促會PRAA電子報】
Yoga Journey瑜珈旅程
轉寄『Prathap老師故事分享』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