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語音革命到知識進化:下一步是什麼?─資策會 FIND科技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May 15,2025從語音革命到知識進化:下一步是什麼?
FIND研究員:陳盈旭
想像一下,每天早上趕著搭地鐵,雙手拿著早餐,卻想快速掌握最新的產業資訊;或者晚上健身跑步時,無法專心盯著手機閱讀重要文件;甚至在長途駕車時,想充分利用時間吸收知識。這些情境看似矛盾,但透過語音技術,上述問題均可迎刃而解。運用聲音播放軟體,像是Spotify等自帶內容的聲音平台,或是像ElevenLabs推出的11Reader應用程式,讀取自訂內容,都可讓你在關閉手機螢幕的情況下,能隨時用耳朵閱讀世界。
語音技術的崛起:從碎片化時間到全面吸收
語音技術的出現,讓資訊吸收不再被閱讀的場景侷限。不論是地鐵裡的擁擠車廂,還是夜晚的健身房,只要戴上耳機,語音技術便可將最新資訊傳遞到你耳中,成為最佳的「學習助理」。
語音技術的價值在於,它解放了人的雙手與雙眼,讓資訊的吸收速度不再因為物理環境受限。然而,對於新科技接受速度較慢的人群來說,如何透過語音工具追上時代步伐,將是一項重要的成長契機。
在AI技術快速發展的現在,結合語音技術的應用不僅僅改變了個人生活方式,更影響著產業結構、教育模式,甚至倫理挑戰,接下來我們一起來探討這些問題。
商業機遇:語音市場的下一個金礦
這是一次企業會議的場景:你是一位創業者,想開發一個能快速生成語音的服務應用。語音技術的進步,讓這個想法成為可能,你無須自行擁有專業技術團隊,只要透過ElevenLabs的API,就能以極低的技術門檻,打造一個高擬真的語音生成工具,快速進入這個市場。
然而,真正的挑戰來自於如何讓用戶信任你的服務。畢竟,語音技術的濫用問題也在同步增加。試想,你很容易就能接到一通來自於家人聲音的電話,這可能是詐騙集團的伎倆,讓一般大眾帶著戒心,也為語音辨識的普及帶來阻力。就像手機號碼需要實名制一樣,市場也需要建立一套語音服務使用的「身份驗證」機制,讓消費者能安心使用。同時,企業還可探索新模式,例如讓用戶創建、驗證聲音,並從聲音使用中獲得分潤,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倫理與教育:科技的雙刃劍
如果有一天你的聲音被模仿,用於詐騙親友,這樣的狀況將令人恐懼。如此的情境並非遙不可及,語音技術讓聲音模仿變得前所未有的真實,也讓倫理挑戰更加尖銳。專注於語音合成技術的新創ElevenLabs,除了聚焦於語音使用情境上,也計畫推出一系列檢測工具,防止聲音濫用問題。但僅靠技術是不夠的。我們每個人都應提高警覺,例如與親友設定特殊密語,用以驗證真偽,減少詐騙風險。
另一方面,語音技術在教育上的應用卻是令人振奮的場景。學生除了傳統的閱讀教材外,也可透過普及的語音服務自製有聲書,利用零碎時間增強學習,並且降低視覺的負擔。利用語音技術「聽書」學習,讓學習場景更加靈活多元。從繁忙的城市通勤到鄉間安靜的小路,語音技術正將知識帶到每個角落,成為學習者的終極助手。
結語與建議:如何抓住下一波機會?
語音技術的發展才剛剛開始,未來將進一步深化其對社會與產業的影響。企業應積極投入語音應用的開發,並考慮如何提升用戶體驗與安全性。同時,政府需建立完善的監管機制,確保技術的發展不違背社會利益。對於個人而言,善用語音工具提升資訊吸收速度與效率,將成為未來職場競爭力的關鍵。
從語音到知識的進化,是一場科技與人性的融合。每一位參與者都需在這場革命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真正從中受益。下一次,在你忙碌的生活中,戴上耳機試試語音工具,也許這會成為你打開世界的新方式。而在產業的視角中,語音技術也許就是下一個改變市場規則的「關鍵玩家」。
參考資料來源:
-
1.11ElevenLabs,https://elevenlabs.io/about
2.Reader by ElevenLabs,https://elevenlabs.io/text-reader
3.Voice cloning startup ElevenLabs lands $80M, achieves unicorn status,Kyle Wiggers,https://techcrunch.com/2024/01/22/voice-cloning-startup-elevenlabs-lands-80m-achieves-unicorn-status/
4.How I Broke Into a Bank Account With an AI-Generated Voice,Joseph Cox,https://www.vice.com/en/article/how-i-broke-into-a-bank-account-with-an-ai-generated-voice/
【FinTech Insight】生成式AI驅動金融變革:提升數據治理與市場創新
FIND研究員:周樹林、姜漢儀
自古以來,人類不斷地拓展知識邊界,迭代創造著其他人造生命形式的極致想像,從古希臘神話中的青銅巨人「泰洛士」(Talos)到1978年由藤子.F.不二雄創作的機器貓「哆啦A夢」,無不顯示現實與科幻的交融從不停歇。
如今,人們將想像的概念逐步實現,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自1950年代發展以來,已經廣泛應用在各領域,現在更升級至具備資訊創建功能的生成式AI。AI技術在金融應用帶來新的突破,亦帶來數據完整性、可用性和透明性等治理需求。未來,AI將繼續朝向更高效的數據治理與市場穩定性,推動金融服務的創新與發展。
生成式AI發展,為金融業帶來嶄新價值
金融業已經運用許多人工智慧技術,以提高客戶體驗、降低營運風險與成本,甚至轉變金融機構的競爭力。
生成式AI的發展,為金融業帶來可能的新價值。生成式AI可以協助金融機構產生準確、全面的財務報告,節省時間並大幅減少人為錯誤的機會;透過生成式AI對於自然語言與圖片的多模態處理,擷取網路、社群媒體等訊息,可分析市場趨勢、偵測金融風險。以下分析AI技術在金融領域之應用(圖1)。
圖1:AI技術在金融領域之應用
資料來源:各網站,本文作者整理繪製
提高數據品質預防AI幻覺
國際清算銀行(BIS)從金融監管面向,認為生成式AI可以協助監理機關更好梳理金融市場狀況,如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可以處理比傳統經濟模型更多的輸入變數(Input Variables),讓監理機關容易監管金融市場動態。生成式AI也可以協助金融機構發展更智慧的理財機器人、理解客戶、有效率的法規遵循以及偵測洗錢、詐騙等金融犯罪。然而,BIS亦示警,由於AI技術仰賴大量數據進行訓練與學習,若數據集不夠完善,很可能導致AI模型的分析結果出現偏差或幻覺,影響金融市場穩定。
由此可知,儘管AI可以革新金融服務與強化金融監管,不完善的數據集,卻可能導致金融市場出現羊群效應、流動性囤積及拋售行為等問題。若想避免AI模型產生的偏差與幻覺,人與機器的協同運作是解決辦法之一,但仍以解決數據本質問題為關鍵。
以下將從客戶互動、營運流程、市場預測、風險管理和服務創新等面向分析AI對於金融業的效益與挑戰(圖2)。
圖2:AI對於金融業的效益與挑戰列舉
資料來源:各網站,本文作者整理
至於應如何評估數據品質風險?以下提供良善的資料治理三要素:
1.完整性:意指數據應當是全面且無缺失。
2.可用性:意指數據應當是可獲取且可處理的。
3.透明度:意指數據的來源與處理過程應當是透明且可追溯的。
FIND觀點
AI需要利用數據來建立智慧,但前提是「餵對資料」。建議金融業者應建立完善的數據治理框架,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可用性與透明度,來提升AI技術的應用效果並降低風險。同時,可透過設立AI風險控制機制,防範因數據偏差導致的錯誤預測,並強調人機協作,避免過度依賴AI。
另外也建議利用AI進行即時市場監控與異常檢測,加強多變數風險分析,推動市場監管與金融創新。此外,AI技術應提升客戶個性化服務與風險定價能力,實現流程自動化並降低成本。金融機構需遵守道德與合規要求,確保AI應用透明且公平,防止歧視性決策,進一步建立市場信任。
參考資料來源:
-
1.https://www.ecb.europa.eu/press/financial-stability-publications/fsr/special/html/ecb.fsrart202405_02~58c3ce5246.en.html
-
2.https://www.cio.com.tw/from-hope-to-crisis-ai-enabling-financial-innovation/
行動智慧應用潛力四大創新應用方向及案例
FIND研究員:陳玉珮 在數位轉型的潮流中,行動智慧應用逐漸成為提升產業競爭力與優化服務的關鍵。行動智慧應用計畫團隊從112-113年獲案的17案行動智慧應用中,淬鍊各項應用技術模組,並藉由相依性、可擴展性、可模組化等3項指標,篩選出24項具潛力模組,>
氣候行動規模化的新解方:區塊鏈
FIND研究員:王翔麟 區塊鏈是一種分佈式帳本技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透明的特性。它透過加密技術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許多主流公鏈中,所有參與者都可以查看和驗證交易的真實性。這些特性使區塊鏈成為解決傳統行業諸多問題的潛力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