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社區影像電子報
 
社區影像電子報
無/報主.影像教育小組
《財富之道》影片介紹
這是一個商貿與財富掛帥的年代。 二00七年初春,中國股市大跌,引起全球股市跟著恐慌。這說明了華人經濟的全球化接軌已臻成熟。在之後召開的兩個會議裡,民生與貧富差距問題成為議論的焦點;總理溫家寶的工作報告當中,以大篇幅著墨環保、三農、教育以及醫療等公共服務的問題。這說明了,在歷經二十多年的經濟成長之後,華人一方面累積了相當的財富,另一方面,也必須面對財富的分配與社會價值何在的問題。 近二十年來,或者是中國的「黑貓白貓論」,或者是亞洲四小龍的「愛拼才會贏」或「老二哲學」,構成了以英美為首的全球化架構底下,華人透過出口與代工貿易進行財富增長的主要心理動力。而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也是西方式,甚或美國式的的消費發展觀。 與此同時,原本做為經濟起飛前提的「小康」或者「均富」理念卻逐漸受到忽視,城鄉差距拉大、貧富不均、環境受到破壞……在此狀況下,財富的意義、商貿的價值、金錢的歸宿,在這廿一世紀的開端,要如何來看待呢?我們如何追溯華人創業致富的歷史與文化軌跡呢? 我們熟知,在過去,「士農工商」的格局底下所出現的古代中國龐大內需市場,提供了商人充分發揮的空間。他們發展出繁複的商業技巧與成熟的金融工具,也參與了對文化活動的促進與創造,如晉商與徽商;他們儘管未曾如西方一樣自主啟動工業革命,以順利跟西方資本主義接軌,但是古代中國內需市場的商人,在四民定序的架構底下,卻不自覺地跟三農乃至自然環境之間保持了經濟上以及文化上的動態平衡關係。 但事實上,造成今天華人經濟發展的,卻是來自另一個比較不被仔細討論的脈絡。千年以來,福建與廣州海商早就跟全球市場接軌,他們發揮創意精神,以靈活多變的姿態跟世界不同文明背景的商人往來,以仲介者的角色,成為古代世界全球化貿易的要角。他們擁有強大的冒險精神以及開放的視野,跟西方的海外殖民通商與工業革命接軌,進而從東南沿海開枝散葉,將根基散布到東、南兩洋。他們擁有虔誠的海神信仰:凡於媽祖廟所在的地方,就會是歷史上的通商口岸、殖民地首府、租界,乃至當代的加工出口區、特區。 這樣的歷史現實,造就了廿世紀末華人資本積累的基礎,但同時,在這亦步亦趨地跟緊西方工業文明的過程中,走到繁榮昌盛的今天,是否也面臨什麼樣的困境?關於資源的、關於品牌的、關於農村的、關於生態的?
導演簡介
張釗維,一九六六年生於台灣,台南市人,清華大學電機系學士,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英國北方媒體學院(Northern Media School)紀錄片碩士。曾任台灣人間學社理事、文化研究學會會員、中華鄭和學會會員、《破週報》特約撰述、南方電子報顧問,自九七年以來共參與四十部以上紀錄片的企劃與製作。現任香港CNEX基金會董事、CNEX計劃製作總監。 ●紀錄片代表作品 Filmography 《暴風雨前的飛翔》 《跨—廢墟地圖》 《山海的喉嚨—胡德夫與飛魚雲豹音樂工團》 《人民的聲音》 《綠色矽島首部曲—台灣資訊電子產業史記事》 《Rome:The Lost City of China》 《築之夢》
《財富之道》的內在矛盾 文/林忠模
先讓我們設想一個問題:《財富之道》所提出的是一個策略?還是一個願景? 很明顯的,張釗維在這部片中,試圖從所謂的中華文化脈絡(姑且不論這中華到底省略了多少整個華人世界彼此間的差異)裡找出另一種形式的商業文化,而這種最早從安徽商人所發展出來的既富而興學、造福鄉里的價值觀,似乎可以作為目前華人世界對抗西方資本主義的替代品。 然則,儘管片中的立場十分明確,並一再爬梳徽商文化的來由以及請大陸學者分析當今現況。我仍感到不安的是,這種今昔對照是否只促成了單方面的緬懷,而非提供一個現行可行方案的思考空間?原因在於,在分析現狀的那些段落中,僅指出單純複製西方資本主義價值觀的危機,卻未討論到一味沉緬於懷舊、並將時空背景條件迥異的價值觀硬行套用在現代的不切實際。固然,力求商業與文化平衡的徽商文化值得嘉許,然而,面對著背後附帶政治奧援的跨國企業的強勢競爭,如何在艱難生存的前提之下還高談文化平衡,反而是非常弔詭的局面,而倘若為了壯大自身先採用西方的價值觀,卻又顯然將這套基本價值從原則層面撤退到僅只是戰術的運用,與原先的初衷相悖了。 由此導引出最根本的矛盾是:片子一開始聲稱要找尋根源於華人自身的「財富之道」,但最後這個財富之道的訴說對象卻是西方。而這種從觀念便可矯正一切的前提,卻才是使得《財富之道》一方面聲稱要超越,同時卻又一直擺脫不掉西方/中華對立陰影的窘境。正因為談論的焦點無法落實到制度面,才因而使得本片一直在概念的差異上打轉,無法論及一個更真實的情況:即如何從徽商文化這個起點設計出一套適用的機制來與之抗衡,或者是藉由外於商業體制的組織力量說服、轉化既有的資本主義價值觀。而這也正是關於華人地區現貌的差異無法浮現的原因,你如何將徽商文化的根源連結到台灣、甚至是海外華人長久以來的經商活動所遭遇到的當地現況?而這些地區文化上的混雜局面,又豈能僅由華人/西方這樣的簡單二元對立一語帶過?
回應「《財富之道》的內在矛盾 」 文/林家安
中國目前已成為當代資本主義發展重要的市場,在跨國或是跨區域的競爭中,人人都在尋找財富之道,如何累積資本擴充市場,已成為關鍵與重要的事情。 財富之道一片以中產階級如何努力追求成功之道外,並以徽商的商業文化價值來討論當代資本主義發展中,前者與後者在文化價值觀上的差異。 然而忠謀在財富之道一片的討論中,以否定性的角度思維作為討論的出發點,透過對影片文本中所論述,以中華文化脈絡中的徽商文化價值觀,來討論當代資本主義發展缺乏了時間歷史性的客觀條件,從徽商富而興學、造福鄉里的價值觀來看當代資本主主義發展中對社會異化與物化的對比關係。同時也論及影片結構中以徽商的角度無法提出轉化的可能,而這樣的一個觀點也顯示出了資本主義結構關係的複雜性,一個全球化下資本運作的複雜關係,人面對資本主義社會的處境。 然而影片與忠謀的討論中,我們無法避開的一個問題,也就是在繁華的城市空間中,我們從影片看見的是少數中產階級的成功過程,作者給出了這樣讓我們觀看的視點。但我們不可忽略了,在資本累積化的過程,區域移動的勞工他們的生存處境又是為何?城市的文化空間價值又如何的被迫改變,全球資本運作的政治經濟關係又是如何? 我們無法從影片看見這樣的視點,假使我們無法打開這個虛假的面紗,似乎也無法看見資本主義與中國所推崇的商業文化價值觀的差異,更無法給觀影者一個更深入思考的可能。

 
本期內容:

 

 

 
報主的話
請多多指教! 歡迎投稿,投稿請來信imagenapcu@gmail.com
 

| 寫信給報主 | 留言板 | 電子報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