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快樂動物電子報

2006-08-18

第六十四期

免費訂閱

看看以前的電子報

 

 

終結動物實驗

諸羅樹蛙青年團,熱烈報名中!

絕跡狐蝠,再現芳蹤

護送螃蟹過馬路

  「動物實驗」聽起來很遙遠,似乎與我們沒什麼關係,但我們卻往往是推波助瀾的間接殺手!我們使用的清潔劑、化妝品,往往都是許多動物的犧牲!
  每一條生命都值得我們尊重,這麼做,值得嗎?
  其實,你也可以拯救這些無辜的生命。你可以多多轉寄動物實驗的真相,更可以選擇購買拒絕動物實驗的產品!
終結動物實驗
對大多數科學家而言,動物的生命是「知識」,動物的生命是「工具」。如今有愈來愈多科學家體認到──「生命就是生命」!

  每年在世界各地,都有千千萬萬的老鼠、兔子、貓、狗、猴子、猩猩……等各式各樣的動物,因食品、藥品、化妝品等動物實驗而受盡各種折磨、痛苦至死。例如「Draize眼睛刺激性測試」,是用來衡量某種產品可能對人類眼睛的刺激程度──兔子們一隻隻被綁起來,下眼瞼被拉開,滴入測試物質,然後牠們的眼睛立刻被人強迫緊閉,好讓測試物質的刺激性達到最強。像這樣的測試物質甚至包括洗潔劑、髮膠及指甲油。兔子的眼睛刺痛、潰爛、出血而至失明,得不到任何醫療,許多兔子因為痛苦掙扎而折斷了脖子。 動物們的犧牲,的確對人類多少有所貢獻,但一些科學家開始省思:一定要讓動物受苦嗎?難道沒有更好的辦法嗎?

  科學家們陸續發明替代動物實驗的方式,例如:

‧「Eytex」(一種用豆類製成的物品)以及「Skintex」(一種用南瓜皮製成的物品),可以拿來做5千種有毒物質的測試,除了能使動物免於痛楚折磨,也具有極高的經濟效益,只需動物實驗一半的花費,並且能得到更客觀的統計資料,而非只由兔子紅腫發炎的眼睛作主觀的判斷。

‧「Testskin」,一種用人類細胞在人體外培植而成的人造皮膚,可用來測量皮膚受刺激的程度、吸收的狀況、日曬的傷害,以及乳液、除皺面霜、防曬用品、肥皂及洗髮精對皮膚的影響。

  最近德國科學家又發明另一方法「R.E.Tox」──複製老鼠的胚胎幹細胞,以此人工培育的細胞組織來測試物質的毒性。此方法的發明者之一伯倫博士表示﹕「我們不需要再以活生生的動物來測試物質的毒性,只要用人工培育的細胞就行了,用不著繼續年復一年不斷犧牲成千上萬動物的生命。」

延伸閱讀:要美麗,不必殘忍

(撰文/林俐斐 圖片來源/關懷生命協會)



兔寶寶,眼睛紅

小白兔的眼睛為什麼是紅色的?

1.因為小白兔愛吃紅蘿蔔,紅蘿蔔裡的色素將眼睛染色

2.隱形眼鏡戴太久

3.小白兔淚腺發達,淚水分泌旺盛,眼睛才會變成紅色

4.小白兔身上沒有色素

答案公佈於下期


上期題目:以下關於蟑螂的敘述,哪一則不正確?

1.蟑螂的學名叫「蜚蠊」
2.蟑螂已經在地球上活躍三億多年
3.蟑螂能靠聲波偵測敵人位置,快速逃離
4.在真空狀態下,蟑螂可以存活至少10分鐘幫助消化
 

解答:3.蟑螂能靠聲波偵測敵人位置,快速逃離

  根據化石分析,學名「蜚蠊」的蟑螂,早在三億多年前便活躍在地球上。科學家研究出蟑螂最早來自非洲,隨著人類的船隻來到歐洲,接著散佈到世界各地。蟑螂的適應力驚人,凡是有機物,包括木頭、衣服、肥皂......牠都可以吃!甚至有科學家相信,蟑螂忍受輻射的能力比人類高出好幾倍,如果世界發生核爆毀滅,蟑螂會是唯一的倖存者!

  至於蟑螂偵測敵人的方法,則是利用後腳上非常靈敏的尾毛,而不是聲波。

(圖片來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有志青年站起來!

諸羅進鄉團!探訪蛙A厝──快來拜訪諸羅樹蛙的家!

  本次活動除了藉由探訪諸羅樹蛙的棲息地,認識諸羅樹蛙之外,並希望經由自然觀察的遊戲、鄉村生活的體驗來作城鄉交流,讓學員不但能與大自然交朋友,並能「走入時光隧道」,親身體驗祖父母們在年少時所渡過的歲月與生活。

  「進鄉」的野人們本次學習到的將不只是生物知識、求生技巧,還有更可貴的獨立自主精神、面對未知事物的勇氣、懷古迎新的情懷。三天有趣的農村遊學兼夜間訪蛙,讓你一次學會做吹箭、放竹筒炮、編草鞋、紮稻草人、磨石磨、「打野食」、認識生物多樣性,成為超級厲害的「城鄉野人」+「求生達人」!

活動名稱:諸羅進鄉團!探訪蛙A厝
參加對象:國內外15-30歲有志青年

活動時間:2006年8月 29 - 31日(週二~週四)
活動地點:嘉義縣大林鎮三角里北勢社區、社團國小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台北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台北市立動物園

詳細活動看這裡!


我要報名!

 

不要錯過其他好玩活動

瘋狂科學家,挑戰怪怪屋

超精彩活動回顧

小野人第一梯超好玩活動照




綠島陸域生態保育 絕跡狐蝠再現芳蹤
保育大發現!

  在野外已經絕跡20多年,且被學術界認為已經絕種的台灣狐蝠,去年在綠島被重新發現,台北市立動物園的研究團隊在歷經整整1年的調查與追蹤,拍攝記錄了這幾隻倖存狐蝠的珍貴生態影像,並在11日公開這台灣自然史首見的野生台灣狐蝠生態活動畫面。

  綠島的環境在近30年來遭受相當大的改變與破壞,許多野生動物面臨嚴重的棲息地惡化與獵捕壓力,導致牠們的族群數量快速減少,許多物種在人們還來不及認識牠們之前就已經消失滅絕。台北市立動物園在「動物認養」專戶的經費支持下,由園內動物組的研究人員組成團隊,從去(94)年著手進行「綠島陸域生態保育計畫」,每月固定前往綠島進行野生動物調查,希望對綠島的野生動物資源有最新而全面的了解。計畫開展至今,已經有多項重要的發現,其中最令研究人員興奮的是重新發現原本已被認為絶種的台灣狐蝠,在持續的調查追蹤過程中,共發現3隻台灣狐蝠,而且記錄到有關牠們活動模式的許多生態資料;同時透過與台北市生態保育教育基金會的合作,也拍攝到狐蝠休息、飛行、理毛、覓食和排泄等清晰的珍貴影像。

  屬於台灣特有亞種的台灣狐蝠,牠們的消失與梅花鹿絕種,共同被認為是台灣生物多樣性近年來最嚴重的損失,綠島老一輩居民都還記得,孩提時常可以看到台灣狐蝠或單一或一群安靜地劃過夜晚星空所留下的剪影;在白天上山砍柴時,也常可以看到牠們高掛在樹上休息。在以往物資缺乏的年代,狐蝠是居民偶爾捕捉食用的肉類蛋白質來源之一。但是狐蝠開始大量消失,則與二十多年前有人開始以網具大量捕捉並販賣至台灣本島作為寵物有關,並終於造成台灣狐蝠完全絶跡。現在綠島大多數的居民早已認定狐蝠不存在了,年輕的居民甚至完全沒聽過狐蝠……看看全文

 

(新聞稿、圖片來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山羌 自然篇

山羌

偶蹄目鹿科
學名:
Muntiacus reevesi micrurus
英名:Formosan Reeve’s Muntjac
俗名:羌仔、鹿

棲息分佈:中國大陸南方、台灣。台灣中央山脈海拔500公尺以上、沒有過度開發的森林地區,都可以找到山羌的蹤跡。此外,墾丁、東部海岸山脈、綠島,也都曾發現牠們的蹤跡。

特徵:山羌的體長約400到700mm,體重6至7公斤,是台灣鹿科動物中的小不點,體型最小。牠們全身長滿黃褐色的短毛,並雜有黑毛;初生的小山羌則像「小 鹿斑比」一樣,身上長著白色的斑點。雄山羌頭上會長角,每年五、六月脫落,雌山羌則無。此外,雄山羌有較顯的犬齒。

生態習性:山羌是一種膽小又害羞的動物,一發現風吹草動,便馬上逃之夭夭。牠們喜歡在清晨、傍晚外出覓食,嬌小的體型,讓牠們適合在灌木叢中穿梭,偶爾也會在芒草叢中活動,或靠近溪邊喝水。山羌喜歡吃植物的嫩葉,吃相非常「秀氣」,會巧妙的將葉片咬下、留下葉柄,和其他草食動物大口進食的「豪邁」很不同。

 

(圖片來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小羊的寵物
「寵物」不是「物」,不是玩膩了就扔,而是值得珍惜的家人......愛是一種需要好好學習的責任!

  這個世界顛倒了!小羊變成主人,人類變成寵物。曾獲德國青少年文學獎的作者波伊,以角色互換趣味手法,寫出一般家庭中常見的「養寵物」課題。養小寵物要付出什麼代價呢?球球的故事讓我們知道,不管是養個小小人或小小狗,愛心和責任感一樣都少不了!

小羊球球好不容易才說服爸媽讓她養個小小人,可是養了小小人之後,她才知道原來這不是件簡單的事,她得餵這小傢伙吃東西,帶他去散步,還得保持籠子乾乾淨淨的才行。

  有一天,小小人溜走了,球球第一次知道原來小小人能跑得這麼快,她好擔心小小人在外頭的生活,她該如何是好?

 

作者:波伊(Kirsten Boie)
繪圖:威希特(Philip Waechter)
譯者:葉慧芳
出版社:格林文化
出版日期:2004年5月


(資料來源/格林文化)



護送螃蟹過馬路

幾年前在一群螃蟹專家與墾丁國家公園的努力下,開始以實際行動來幫助這些螃蟹,其中之一就是以社會教育為目標的「護送螃蟹過馬路」活動。

 

  

  墾丁的香蕉灣熱帶海岸林保護區,是台灣最著名的海漂林區。這裡聚集許多海洋植物,它們的種子因為富有豐富的纖維質,能漂浮在水面上,所以都具備了游泳的能力,能飄洋渡海散播子嗣。在這裡你可以看到高大的棋盤腳與整片的草海桐,當然還有各種各樣的濱海植物,展現著繽紛多樣的風貌。

 

  

  落日之後,棋盤腳的花一朵朵地綻放開來,它們高掛枝頭,像是眩目的煙火,讓人著迷。同時,在地面上有一股力量正蓄勢待發。隨著海浪的節奏,一隻隻體型巨大的螃蟹引起騷動,牠們擁有巨大的前螯,胸甲隆起成圓方形,這群名為「毛足圓軸蟹」的大螃蟹,正集體越過一大片珊瑚礁岸,直赴海邊,彷彿正在進行一場神祕的儀式。

 

  如果你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牠們的腹部聚集了一大團褐色的小圓球,原來那些都是螃蟹的小寶貝。螃蟹媽媽要把牠們帶到海邊,把這些卵放到海水裡;之後這些卵會慢慢變成小螃蟹,然後爬回牠們父母生活的灌叢,或是林子底層裡。這樣的行為從每年的6月到9月的月圓傍晚,都會固定登場。

 

 

  然而,逢此繁殖季節,這些螃蟹集體出動的活動可不僅發生在香蕉灣裡。如果你從鵝鑾鼻往佳樂水的方向走,在道路上,你可以輕易地遇到一些螃蟹,特別是夜晚之後,這些螃蟹開始活動了,這條車水馬龍的公路,卻成了這些螃蟹慘遭斷魂的鬼門關……看看全文

 


(撰文/ 范欽慧 圖片來源/環境資訊電子報)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發行單位:台北動物園保育教育基金會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聯合發行
發行人:陳寶忠   總編輯:張東君   副總編:陳瑞賓
主 編:黃瀚瑩   編輯:林俐斐
學術顧問:呂光洋、林曜松、夏良宙、楊平世
視覺設計:李昱奇

請輸入您的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