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木匠的家電子報
報主:桃園縣木匠的家關懷協會
創刊日期:2011-04-14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63
官網:

近期電子報

  • 志工現象的反思
更多....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木匠的家電子報報
木匠的家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木匠的家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1-04-15 05:00:00 / 報主:劉MS
本期目錄
志工現象
志工的別號
志工現象的吊詭
[公益聯播]這不是真的!!請協助澄清網路謠言
木匠的家電子報
志工現象
 不知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我們身邊到處可以看到「志工」。不管你走進去的是醫院、郵局、銀行、圖書館,還是火車站,正在猶豫該走向那一個櫃台,你才腳步一停,就在身邊,也許就在櫃台,總會有人問你:「需要幫忙嗎?」態度是那麼友善而親切,從他們的制服或名牌,很快就認出來, 他們就是「志工」。

 當然「志工」不會是只有在公開場所出現,在某個地方,可能就有一批大學社團的學生,為弱勢族群的孩子們教電腦補習功課,有些人在療養院或醫院的病房探視關懷病人,也有人定期到監獄探訪,有人甚至是留在家裡利用通信參與受刑人的教化。

其實「志工」豈只這些,有些人用他們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投入志工,有些醫護人員犧牲到偏遠地區為貧苦民眾義診。另外,在學會或協會等公益團體,也有一群人針對一些社會議題,花時間投入策劃監督或執行的工作,做了政府公權力力有未逮的事情。

不管是那一種形式,「志工」是一股無形的人力資源,「志工」在社會上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我們很難想像,當有一天「志工」從我們身邊消失時,這一個原本百孔千瘡的社會將會變成怎麼樣的光景。記得2004那一年 ,身邊週遭發生的事與物,在在叫我為所居住的這塊土地興起一股無名的哀愁,然而,就是因為在一個周末的清晨,在我的單車途上看到一群「環保志工」自發性的在清掃社區街坊,就在那瞬間,在福爾摩沙的哀愁之外,我也看見了福爾摩沙的希望(*註)[i]

志工的別號
 大概是受到父親的影響吧,我似乎身上天生帶有「志工」的DNA,記得在小學低年級還有父親陪著一起走回家的年日,多少次路上聚著一群人擾攘紛紛的時刻,我看見父親總會走進人群,人散了他才走。那時我還小,只有遠遠旁觀的份,他到底在那裡說什麼或做了什麼我不懂,我只知道,父親是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那種「好事之徒」。

大概就是耳濡目染吧,我很早就養成了愛管閑事的「雞婆」性格,當我離開飛利浦進入教育界,我第一件「閑事」就是接受品管學會施政楷理事長的徵召,伙同一批同是好事之徒的會友成立了品管研究會,從此正式的開始了我的志工生涯。從那時候開始,我們一起改造了品質管制月刊,學會會務有事情需要人去做、去想的時候,我們就參與其中,甚至有時也我們為學會的發展大計獻策,台灣當年締造了經濟奇蹟,品質學會在那一個時代Made in Taiwan的產品品質發揮了相當的影響力不無功勞,我們這批好事之徒側身其間,自然也與有榮焉。

這麼多年來,在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場合,我一直不改我的好事之徒性格,直到前年(2006)退休,由於不再有專職的義務牽絆,既然也衣食無缺,志工幾乎己經成為我的專職。在學會社團、在大中小學、在教會或監獄,都有我的志工參與。正因為這樣長時間近距離觀察的機緣,我對志工現象也有了比較深刻的體驗。

顧名思義,志工是志願工作的縮寫,首先,我發現撇開「雞婆」,「好事之徒」這些自我解嘲的稱呼之外,志工還有好多個別號,「義工」就是其一,只是義工一詞有時被誤解成為「義務工作」,不免有失志願工作的原意。二十多年前流行的「熱心路人甲」,所指的是那種「一旦有人需要,幫助就在身邊」,也就是那種沒有長朝承諾的「一次志工」。

「天使」其實也是志工,指的是那種「暗中幫助不求回報」的志工,我很早就知道:品質學會早年有一票人,如施政楷、宋文襄、劉振、徐啟行等先輩,他們秉持「宣教士」的精神,向民間企業主宣揚品質福音,所謂「宣教士」所指的是那種「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志工」。這些志工表現的方式或許有所不同,然而他們具有一個甘心樂意不求回報的共同性,這共同性就是志工精神。大體而言,稱為志工的,通常不支取報酬,然而,依我看法,那使收受微薄的報酬,收取回報和投入的心力與時間不成比例,只要是出於甘心樂意,仍然可以涵蓋在廣義的志工之列。

就品管專業人員而言,品質的責任在製造者和設計者的身上,就狹義的品管而言,品管人員的工作只要能檢驗出產品的瑕疵和問題所在,並適時的將資訊告知權責單位或人員,就己經善盡職責,至於問題解決與否己經不在他的職責範圍了。然而,有不少品管人員願意多走一步,主動從旁觀者的角度探索問題的根源,尋思解決的對策,提供權責單位,只求貢獻不求回報,這不也是另類志工精神的表現嗎?

志工現象的吊詭
 這些年來投入參與志工行列之餘,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志工現象,我注意到在志工現象雖然美好,其背後存在一些隱憂。

有趣的是,志工屬於免費,有些提供志工服務機會的單位對於志工的表現並不盡然滿意,既然沒有實質的報酬,難免欠缺強有力的約束與承諾,參與志工服務的人員抱著玩票的心態,欠缺責任感,吊而郎當隨便應付的不乏其人,遲到早退有之,不能上班而沒有請假的也有之,時間到了仍然看不到人而讓負責人為了必須緊急調度人手而急如熱鍋上的螞蟻。所以志工雖然免費,事後仍然需要付上額外的代價,到頭來,得到的結論是「志工免費,並不便宜」。這種狀況,發生在計時的志工比較多。

另一方面,像我這種以貢獻心力為主的志工也話要說,很多時候,有人聽說我退休了,立刻想出一堆雜事要我幫忙,好像我沒有事情可以做會很無聊,忘記了來志工是因為想要貢獻多年來累積的經驗。更好笑的是,有些單位看待志工反正不用花錢,也就不太用心思作準備工作,和畢恭畢敬對待得花大錢請來的顧問的情境大異其趣,叫我不禁大嘆「志工免費,絕非廉價」!

這是一個何等大的吊詭,在這個志工服務的供需兩方,一邊感嘆「志工免費,並不便宜」,另一邊卻大喊「志工免費,絕非廉價」,我一直在想:到底何以致之?值得大家深思。

 


*註[i]福爾摩沙的哀愁與希望,王晃三,中國時報【台灣曼波】93/6/6
http://tw.myblog.yahoo.com/wang-sundye 三呆部落格

推薦訂閱
點亮希望(送愛到柬埔寨)20130602執行成果一@【南傳佛教,普泰得】
公益市集活動報報- [ 試刊號 ]@【公益市集活動報報】
木匠的家電子報
轉寄『志工現象的反思』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