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教育苦旅29

═【立報】════════════════════════════

                                  

═══════════════════════《2002/09/12》═════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教育苦旅29

 

   他山之石

 

【教育小報報】

********************************************************************

教育苦旅29

 

尋找生命的出口──中輟原因分析(中)

 

文■Syrman

 

王勃在滕王閣序裡有一句話:「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每個人在一生中都會遇到許多關鍵期,如果以王勃這句話來形容中輟的學生,那麼青春期可算是他們人生的關鍵期,而這句話也就再貼切不過了。

 

回想一下,當我們15、6歲的時候,是不是也曾經歷過一段狂飆的年輕歲月?那時是不是覺得沒有人了解我?是不是只覺得天地之間以我為尊?同樣的,目前社會上的中輟生也有他們的困境,和一顆自認不被他人所了解的心。我們都在青春期中跌跌撞撞、懵懵懂懂的摸索出來;可是,迷途的他們,有誰會關心呢?是不是大家都只懷著看熱鬧,或是眼不見為淨的心態?

 

我在上一週的教育苦旅中,大致簡述了一下到目前為止所遇到最普遍的中輟因素;我想上一次僅以網咖及跳家將來做說明是非常不夠的,且有窄化了造成這個嚴重社會問題的因素之嫌,本文希望可以延續上一次所提到的,並且擴而充之,將其他的因素點提出來。

 

為什麼要找回中輟生?

 

在從事中輟生協尋、輔導之前,其實我也不斷的在自問,那就是:「為什麼要找他們回來?」因為唯有解決這個問題,才能讓自己得到面對這一複雜問題的動力。雖然這是教育部的既定政策,可是在正式接觸輔導中輟生業務之前,由學校師長們的言談中所聽到的訊息都是不歡迎這些中輟學生回到校園裡。他們為何會反對?原因不外乎一個最主要的考量:找回一個中輟生之後,學校卻可能失去其他的學生,因為師長們看到這些復學中輟生外在的奇裝異服、標新立異、反對管教。依照「經驗法則」,國中、小階段的孩子很容易受到誘惑、鼓動,所以大家都擔心會不會「找回了一匹狼,卻帶走了更多的羊」。大家似乎不知不覺的就陷入了中輟生是「狼」而非「羊」的迷思,已經先入為主對中輟生有了不好的印象。

 

他們為何再次離開學校?

 

為了貫徹輔導中輟生回校的政策,教育部對各國中、小下達「零拒絕」的要求,也就是當中輟生辦理復學事宜時,學校不得拒絕其復學,或是要求轉學。面對這樣的要求,學校自己也有因應之道,也就是「標籤化」、「隔離化」、「複雜化」。

 

所謂的標籤化就是給復學的學生貼上「他(她)是中輟生」的不良標籤,讓復學學生的同班同學可以感受到學校方面給他們的差別待遇,讓其他的學生可以感受到這個復學學生是不好的、不可以和他相處在一起的。

 

其次是隔離化,也就是讓復學學生不直接回原班上課,讓他(她)先在學務處待一個月、教務處待一個月、輔導處又待一個月。經過這樣的層層對待之後,他們才能回到一般的班級中上課,這樣通常就已經讓復學的中輟生強烈感到被羞辱,而再次中輟。

 

最後是複雜化,原本一般學生和學校各處室之間的相處是很簡單的,不需要太多的手續就可以辦好一切事項;可是這些想要復學的學生們,往往是被百般刁難,刁難到讓他們一顆想要回學校的心自動「知難而退」。

 

站在學校的立場,當然是希望收進來的學生都有著高度的一致性,這樣在管理上比較好發揮,在教學上也容易許多。可是這談何容易,尤其是公立學校,面對這樣的希望,簡直是可望而不可及,因為學區之內的學生除非是自願就讀私立學校,否則都是學生戶籍地歸屬學區學校的責任,學校不可以拒絕學生入學。一般說來,假設有1百個學生,其中約15%的學生會有適應困難的情形發生,而這其中又約有5%的學生屬於重度適應困難,需要特別的照顧與輔導來幫助他們適應學校的生活;如果沒有的話,他們很容易就變成了中輟學生而離開學校。

 

之所以要從事中輟學生的預防、協尋及輔導,主要原因就是這些為數不多的學生有非常高的犯罪率。根據統計,中輟生的犯罪率是一般學生的5到7倍。站在政府的立場,為了避免日後虛耗更多社會資源,必須在犯錯之前引導他們走向正途。站在社會的立場,雖然他們不在學校中,但是投注在他們身上的人力、物力與財力絲毫沒有節省,反而花費更多,如果他們可以回到學校,這些資源就可以幫助一些更為需要的人們。站在身為人師的立場,學習中斷是他們人生中的一大損失,對於往後的生涯規劃一定會有阻力。基於以上的種種原因,必須將他們找回來。

 

個人、家庭及社會三方推拉

 

之前已先由網咖及跳家將入手,稍微檢視了一些造成中輟的原因,可是還有許多其他的因素值得省思。

 

學生中輟的成因也可以「推拉理論」來做說明。推拉理論本來是用來說明人口遷移的原因,可是在實際從事中輟學生輔導的過程中,我發現這個理論也適於用來解釋學生中輟的現象。學生之所以會中途離開學校而進入社會,一定有兩股力量在糾纏。在社會中有許多的誘因在吸引著他們,這就是一種拉力,拉他們走出學校、走出家庭;但是推力又是什麼呢?總歸來說,這推力可以是學生的個人因素、學校因素及家庭社會因素3種。這3種因素之中,個人因素大於社會因素,社會因素又大於學校因素。學校中的課程學生不感興趣,老師要求太多也造成學生的反感,因此產生了連鎖的效應。家庭之中欠缺溫暖,家人之間有著暴力或是性的衝突,社會上又充滿著大人的不良示範、媒體的不良報導、友伴之間的不良吸引(像是我們之前所談的網咖及跳家將),最後再加上自己的三高(自主性高、消費性高、情緒性高)、三低(忍耐力低、挫折容忍度低、自尊心低)、三不足(自信不足、韌性不足、耐性不足)於是造成了中輟。

 

父母的問題影響大

 

先由家庭社會因素來看。在我接觸這些在校適應困難的孩子之中,可以發現有高達70%的孩子家庭結構都是單親家庭,也就是他(她)只和父親或是母親共同生活。雖不能說單親家庭一定會造成學生中輟,但是大部分中輟孩子的共同特徵卻是家庭不完整。除了單親家庭之外,家庭功能喪失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這樣的家庭雖然表面看起來完整,但是其中父親不像父親、母親不像母親,或是家庭成員之間彼此動輒拳腳相向,稍不如意就可能產生暴力問題。

 

除了單親及家庭功能不彰之外,由於台灣經濟發展的弱化,失業人口逐日增多,家中的經濟功能不良,家庭的兩大經濟支柱──父母親的心情不佳,也影響到了孩子,全家整日為了下一餐的飯錢、各種物品的貸款而煩憂,容易造成家庭成員之間的不和,也容易爆發暴力事件;肚子都無法滿足了,更遑論孩子的教育問題!孩子便會以逃家為相應的表現,逃家的結果,就是連學校也一起逃了。或是由於家中雙親為了躲避債務,突然之間舉家失蹤,可能前一日還看見孩子來上學,第二天孩子就隨著父母不見了蹤影,學校怎麼找也找不到,有的只是隨著眾說紛紜而起的嘆息聲;父母親的問題影響到了孩子,這樣的後果也就讓孩子接受正常教育的機會喪失了。

 

(下週續)

 

 

(回目錄)

 

他山之石

 

美國社區學院叫窮 圖謀生財之道

 

預算大縮水 美國社區學院忙找錢

 

編譯■盧永山、實習記者蘇婕瑤

 

90年初上一波經濟蕭條期間,安琪拉做了日子難熬時很多人會做的事:她回社區學院唸書,並且一邊工作。安琪拉這位3個孩子的單親媽媽,原本是病歷抄寫員,她知道,如果拿到「副學士(associate degree)」學位,就會找到收入更高的工作。

 

今年1月,安琪拉自紐約市皇后社區學院(Queensborough Community College)畢業。現在,她在醫院擔任掛號護士,薪水是之前工作的2倍,而她計畫繼續攻讀大學學位。安琪拉說:「懂得越多,生命也越充實。」

 

人生的第二個機會

 

當經濟又再次陷入不景氣之際,社區學院的口號就特別有吸引力:學歷愈高,賺錢更多。但就在入學人數攀升時,美國各市和州政府卻刪減社區學院的預算,強迫他們以最少的資源做更多的事,並且以各種花招籌募經費。

 

美國社區學院協會會長包格斯指出:「我們發現,全美社區學院的入學人數呈雙倍成長,但我們擔心,是當民眾最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卻沒辦法讓他們更容易入學。」

 

社區學院不需要入學資格,目的是給每個人深造機會。對移民者、中輟生和家族中第一個上大學的人而言,讀社區學院通常是改善收入的第一步。

 

隸屬紐約市立大學系統(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簡稱CUNY)的布隆克斯社區學院(Bronx Community College)校長卡洛琳指出:「對很多人來說,社區學院是人生成功的首要良機和橋樑;對其他人來說,我們是人生的第二個機會。」

 

紐約市立大學系統的另一所分校──拉高迪亞(LaGuardia Community College)社區學院,在1萬2千名學生之中有2/3不是道地的美國人。該校校長蓋美樂指出:「本校的入學競爭特別激烈,因為很多移民者視教育為晉身中產階級、完成美國夢的唯一途徑。」

 

來自加勒比海的學生勞倫斯,並沒有就讀其所申請的4年制大學,反而進入曼哈頓社區學院(Borough of Manhattan Community College)就讀。勞倫斯說:「學校想讓學生知道,它希望、也需要他們來此就讀,它能給他們足夠的自信往前邁進。」勞倫斯在獲得副學士學位後,以保障給社區大學學生申請的全額獎學金,前往聖約翰大學就讀。

 

必須做痛苦的決定

 

校友畢業後,年收入大幅增加,以致於吸引更多人前往該校就讀的社區學院,以布隆克斯學院為代表。布隆克斯社區學院的多數學生是平均收入1萬5千元的戶長。根據布隆克斯社區學院對校友所做的一項調查:「校友在畢業6個月後,平均收入竄升為2萬5千元。」

 

但社區學院入學人數的爆增也激起了許多挑戰。今年春天,CUNY的國王社區學院(Kingborough Community College)的入學率,較35年來任何一學期提高了10%。同時與去年秋季相比,該校的經費減少了350萬美元,大約是該校總預算的6%,預期未來會少的更多。

 

紐約市立大學系統校長馬修指出:「在市和州政府大刪預算的情況下,紐約市立大學系統面臨到一段嚴苛時期。」為了因應經費不足的窘境,全美面臨同樣處境的社區學院,都採取減少服務、少開課、以兼職員工代替全職員工的措施,並且鼓勵學生修習線上課程。

 

本身畢業於社區學院,後來亦在好幾所社區學院任教的拉高迪亞社區學院校長蓋美樂指出:「這是非常痛苦的決定。學校究竟要開微積分課,還是要在星期五下午開安親班?有些能使課程豐富、但非必要的科目就會停開。」

 

為了節省開銷,布隆克斯社區學院已減少硬體設備的定期維護:浴室不像平常那般清潔,隔久一點才剪草皮。校長卡洛琳指出:「學校很多職位都遇缺不補,休息室和辦公室也轉作教室。學校開始收取資訊設備使用費(technology fee),因此可能減少圖書館的開放時間。」

 

踏出校門開始募款

 

夾在學校經濟壓力之中的學生,有愈來愈多無法完成學業,甚至難以支付學費。有些人暫時中斷工作或丟掉重要的第二份工作。拉高迪亞社區學院校長蓋美樂說:「我們打電話給學生,但他們卻說:『對不起,我真的沒有錢付學費。』有很多學生連幾百塊學費都籌不起!」那些找得到錢繳學費的學生,通常又沒錢買書。

 

拉高迪亞社區學院校長蓋美樂和他的同事,正設法找錢來設立獎學金、添購設備、軟體和教員,以因應預算被刪減。國王社區學院校長拜倫指出:「我們得從非傳統管道尋求方法來籌錢。社區學院向外籌募經費的腳步已比別人慢了,但我們還是得跨出這從未跨出的一步!」

 

過去3年來,紐約市立大學系統的各分校校長,已將自己和行政主管的薪水,連結於募款的達成率上。紐約市立大學系統校長馬修說:「社區學院可以使自己更具企業精神,以有別於研究大學。」

 

馬修的意思是,社區學院可以和當地企業結合,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或替一般公司提供制式訓練課程,出租類似實驗室、劇場的設施。

 

像拉高迪亞社區學院設立了非營利公司,以提供諮詢來收費。而在一般大學向校友募款之際,社區學院也漸向個人和企業尋求經濟援助。

 

(取材自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carol@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