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1997

 

1997-12-10 創刊

2003-01-30發行

用心養護土地的有機農---陳麗珍

義工周基胡老師

   用竹簡紀事,開啟中國文化的先鋒;以竹葉包粽,變成端午應節的習俗;而

竹稱君子,卻是文人雅士的最愛。古人酷愛竹子,因為它能架雪凌霜,好像有

勁操;虛心高節,似乎有美德。而竹態怡情,清韻幽絕,獨具雅姿;筍芽灑灑

出塵,喚醒大地,生機無限,風采迷人。竹子,可說是中國文化的代表。明代

書畫家鄭板橋有幾句題「畫竹」詩:「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若要不瘦又

不俗,除非天天筍炒肉。」竹山鎮的竹筍大餐,那十二道佳餚美味還真令老饕

垂涎三尺呢!但是大家可能不清楚,竹筍是高農藥的作物,根部噴灑好年冬來

撲殺筍蟲,溝梗則使用殺草劑以節省人力,甚至在每根竹節塗上一圈驅趕竹葉

蟲的毒物。「這樣傷害消費者、弄壞筍農的健康又毒化大地的耕種方式,真是

愚不可及啊!」堅持全有機農法的陳麗珍頗為無奈的告訴我們。

   陳麗珍表示,四年前接觸了生機飲食,開始反省人和自然的關係,目前三餐

以蔬菜汁為主食,不吃米飯,包括糙米。也因為她的堅持,全家人都遠離病

痛。她說:「一般而言,會採用有機飲食生活型態者,主要分為兩個群組,一

種是疾病患者,尤其是癌症患者,由於身體狀況不容食物中有農藥、化學製劑

的污染,因此必須採取有機(生機)飲食;另一個群組是身體健康,但在理念

上接受自然健康飲食的觀念,對環境保護和預防醫學持正面態度的消費群,他

們大多屬於中產階級,具有較高的收入、教育程度和職業聲望,許多人尚且是

虔誠的宗教信仰者。目前我們比較困擾的是,生產者和消費者欠缺互信與溝通

的管道,消費者對市售的有機農品不僅有疑慮且資訊不夠透明,而生產者所要

面臨的是如何開拓銷路的問題。」

   陳麗珍的先生在台糖上班,四個兒女也都孝順有成,本來就不必再為生計操

心。但是,基於「利己愛人又護地」的理念,目前她種植約 0.8公頃的綠竹筍

和少量的蔬菜。每天不停的拔草、撥土抓筍蟲,連午休也馬不停蹄,這樣早出

晚歸,常被路人當作傻瓜,連農藥、化學肥料都不知道使用。很多農友質疑成

本激增、產量陡降、賣相又差的有機農品,到底有甚麼「錢途」?

   陳麗珍回想轉換有機農法的頭幾年,要將因使用化學肥料或農藥而致地力貧

瘠的土壤恢復,實在很辛苦,不僅筍子不甜,成本又高,根本無法參與市場競

爭。尤其定期對土壤、水源、竹筍的檢測,以及自製有機資材,這都是不小的

精神和經濟的負擔。皇天不負苦心人,經過兩年七個月後,終於通過高雄改良

場徐老師的層層把關。「現在筍殼掉落在地,螞蟻會立刻聞甜而來呢!」陳麗

珍笑逐顏開地說著。

   其實這段回復地力的過渡期,一般長達三至五年,也常常是考驗轉換有機農

法的農民能否堅持下去的關鍵。最後,陳麗珍提出了他的看法:「做『有機』

一定要很有誠心,不可存著投機的心態,而且要把眼光放遠。起碼這種工作環

境有益自己的健康,忙整天也不嫌累,朋友也多起來。再說,對台灣的自然生

態保護甚有幫助,不用殺草劑,不會造成土石流,水庫也可以多用幾年!讓大

家吃到健康的農產品,不只是生產者的責任,也是全民的責任,希望一起來推

廣。」陳麗珍不但賦予有機農法深厚且多元的意義,也讓我們深切地意識到:

農業是集合生產、生活、生態、生命四生一體的產業,經濟的考量本就不該是

農業,甚至任何產業的唯一目的。不是嗎?

 

(註:有機棗子栽種者陳麗珍同時也栽種

有機竹筍,此篇文章是記載其栽種有機竹

筍的心得與過程)

----------------------------------
版權皆歸原作者所有,非營利轉載請來信告知!
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
+886-8-7888438 +886-8-7888432
屏東縣潮州鎮中山路東段16號
E-mai: actkr@ms8.hinet.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