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資產保存法實施二十餘年來,台灣古蹟廣泛地獲得保存修復,但是著重於「物」的保護背後,鮮少看見到社區在地人的參與,一處處古蹟修復完成的背後,常充滿著居民隱藏於心中無處訴說的疑惑?怎麼和小時候看到的都不一樣。
葉佳壇,一個擔任四屆的現任村長,從小看著走著糯米橋長大的社區居民,在知道糯米橋要進行修復之後,即認真監督工程的進行,期待一個屬於社區之寶的完工,帶動地方的觀光旅遊發展。但是自八十五年修復計畫執行至今,漫長的七年時光,橋還在緩慢的進行規劃修復中,然以身為擁有全台唯一一座三級古蹟橋樑為傲的北港村人,全村居民靜默的等待。
挺立於歷史風雨中的不敗英雄
北港溪糯米橋位於南投縣國姓鄉北港村,民國二十九年由日本軍方主導興建,作為聯繫新社與埔里兩地軍用機場的道路上一座重要橋樑,與運送仁愛鄉山區林木資源的重要產業橋樑。糯米橋總長約四十八公尺、橋面寬度五點九公尺、橋拱高度約十二公尺,石材取自北港村西南邊埔尾段山區,動工時由當地居民王金鍊承包,工期僅八個月,幾乎動員全村居民參與興建。
六十三載的時光,糯米橋經歷八七水災、韋恩颱風、道格颱風和九二一地震等災害,但仍保存完整規模,成為北港村梅林社區的重要歷史記憶空間;在民國八十三年被指定為古蹟的理由上寫著:一、此橋建造於日治時期,係四孔拱型石橋,以石灰、糯米、紅糖為結合材料砌成,在台灣並不多見;二、充分運用當地材料與營造方式,具有地方特色。是社區居民引以為傲的文化資產。
爆發不滿的導火線
今年四月初葉村長例行走到離家不過三十公尺旁的橋邊工地,看見新進石材物料中出現一批與當地石材截然不同的綠色青斗石,詳問工地工人得知將用於欄杆修護;發覺事態不對,如此的材料搭配,將造成土黃色橋身配上青綠色欄杆的不搭調景觀。
在與居民溝通後,四月廿一日舉行村民大會時,邀請施工的營造廠商、規劃建築師與縣政府主辦單位出席說明;會中負責規劃的建築師表示,當地石材風化程度嚴重,所以欄杆改以大陸進口青斗石較為安全,但是這種說法引起居民的不滿,村長尤其氣憤地指出:「那麼你的意思是橋身安全就不比欄杆重要了,不要騙我們不懂」。規劃建築師這時改口,說是要強調出舊橋身與新欄杆的對比,這樣的設計是規劃單位及古蹟審查委員都認可的,所以責任並不在任何一方身上。
居民們聽後更為氣憤:「我們的古蹟橋修成這樣,以後會給參觀的人看笑話,誰還會來拍照、畫畫」。
村民大會中,居民的意見儼然把糯米橋修復看成社區的「命運共同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