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魅力新故鄉0009期
新故鄉
      Eye-Catching New Homeland
     
 
電子報 0009 期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本期重點
 
 
 
本期主題
 歷史風雨中的不敗英雄--糯米橋修繕事件  
 
 
 
社區小常識
 邵族的祖靈文化      
 
 
社造放消息
 512社造員研習營      
 第二區社造點名單出爐囉!  
 
   
本期主題

     

歷史風雨中的
   
不敗英雄

--糯米橋修繕事件

    文化資產保存法實施二十餘年來,台灣古蹟廣泛地獲得保存修復,但是著重於「物」的保護背後,鮮少看見到社區在地人的參與,一處處古蹟修復完成的背後,常充滿著居民隱藏於心中無處訴說的疑惑?怎麼和小時候看到的都不一樣。
  葉佳壇,一個擔任四屆的現任村長,從小看著走著糯米橋長大的社區居民,在知道糯米橋要進行修復之後,即認真監督工程的進行,期待一個屬於社區之寶的完工,帶動地方的觀光旅遊發展。但是自八十五年修復計畫執行至今,漫長的七年時光,橋還在緩慢的進行規劃修復中,然以身為擁有全台唯一一座三級古蹟橋樑為傲的北港村人,全村居民靜默的等待。

挺立於歷史風雨中的不敗英雄
  北港溪糯米橋位於南投縣國姓鄉北港村,民國二十九年由日本軍方主導興建,作為聯繫新社與埔里兩地軍用機場的道路上一座重要橋樑,與運送仁愛鄉山區林木資源的重要產業橋樑。糯米橋總長約四十八公尺、橋面寬度五點九公尺、橋拱高度約十二公尺,石材取自北港村西南邊埔尾段山區,動工時由當地居民王金鍊承包,工期僅八個月,幾乎動員全村居民參與興建。
  六十三載的時光,糯米橋經歷八七水災、韋恩颱風、道格颱風和九二一地震等災害,但仍保存完整規模,成為北港村梅林社區的重要歷史記憶空間;在民國八十三年被指定為古蹟的理由上寫著:一、此橋建造於日治時期,係四孔拱型石橋,以石灰、糯米、紅糖為結合材料砌成,在台灣並不多見;二、充分運用當地材料與營造方式,具有地方特色。是社區居民引以為傲的文化資產。

爆發不滿的導火線
  今年四月初葉村長例行走到離家不過三十公尺旁的橋邊工地,看見新進石材物料中出現一批與當地石材截然不同的綠色青斗石,詳問工地工人得知將用於欄杆修護;發覺事態不對,如此的材料搭配,將造成土黃色橋身配上青綠色欄杆的不搭調景觀。
  在與居民溝通後,四月廿一日舉行村民大會時,邀請施工的營造廠商、規劃建築師與縣政府主辦單位出席說明;會中負責規劃的建築師表示,當地石材風化程度嚴重,所以欄杆改以大陸進口青斗石較為安全,但是這種說法引起居民的不滿,村長尤其氣憤地指出:「那麼你的意思是橋身安全就不比欄杆重要了,不要騙我們不懂」。規劃建築師這時改口,說是要強調出舊橋身與新欄杆的對比,這樣的設計是規劃單位及古蹟審查委員都認可的,所以責任並不在任何一方身上。
  居民們聽後更為氣憤:「我們的古蹟橋修成這樣,以後會給參觀的人看笑話,誰還會來拍照、畫畫」。
  村民大會中,居民的意見儼然把糯米橋修復看成社區的「命運共同體」。

不容改變的文化堅持
  工程合約上出現爭執,營造廠自認按圖施工並無錯誤,花在欄杆的三百餘萬費用,不可能自行吸收,進行材料更換,要求主管機關協助辦理設計變更;但增加的經費恐怕會沒有著落,主辦的縣府文化局認為需要由內政部古蹟主管高層決策,場面演變的誰也無法負責與解決。
 
 
民國五○年代的糯米橋(提供/梅林社區
   村長和居民決定在廿三日的「縣長有約」時間,拜訪縣長尋求解決的辦法。隔二天,一夥社區幹部帶著老照片等資料前往縣府,副縣長、文化局長出面協調,在村長的說明下,取得縣府單位的口頭支持,但經費的問題仍需仰賴中央來解決。
  一連幾天的密集施壓,傳播媒體的報導,北港村梅林社區居民的聲音,讓外界看到他們對所擁有的古蹟文化資產的重視;廿五日周五縣府文化局再度出面協調,規劃設計單位出面承認設計上確實有疏失不當之處,但在欄杆設計比例上,尺度的提高是為了居民與遊客的安全考量,材質的選用問題尊重社區居民的意見。
  事件告一段落後,這一天,村長帶一段居民提供的原始欄杆石材來到橋邊,這也是一段居民的歷史記憶,一段不容隨意改變的文化堅持。

(撰文/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研究員孫崇傑)


社區小常識

邵族的祖靈文化
   今年四月,邵族播種祭有一件大事:迎立新的先生媽。在面臨嚴重觀光化、傳統生活形態和價值觀的流失,族人離散僅剩不到三百位族人等內外交迫的惡劣情勢下,公媽籃崇拜和先生媽制度一直是支撐邵族文化生存的命脈,而新先生媽的到來彷復為微弱的族群心跳打劑強心針。
  首先,公媽籃的邵語叫ulalaluan,意即祭拜的東西,籃子裡面會裝著祖先使用過的衣服、鍊子和珠子等物品,只要族人家裡發生一些事情,如:搬新家、客人來訪長住、家人不幸去世,甚至新增了大型家具,邵族人都會取出公媽籃,放在門前,請先生媽向祖先請示。邵族的公媽籃就像是漢人神桌上供奉的「公媽牌」。
  先生媽的邵語稱作 misshishi,也就是負責祭祀公媽籃並擔任歲時祭儀的主持人,所以能擔任先生媽的人必定在族內受到一定的推崇與信任。且除了自己願意、決心要為祖靈服侍之外,要成為先生媽還有兩個條件,第一、夫妻均健在,具當過豐年祭的爐主。邵族人認為夫妻均健在的先生媽代表幸福與平安。
先生媽(由左而右):石至寶、石玉英、毛阿甘、幸春英、新先生媽陳賢美、石阿累,其中石至寶和陳賢美是母女。
    第二、要獲得最高祖pacalar的同意。取得最高祖靈的同意後,先生媽還要跟隨師傅學習祭儀等工作,經過數年才可學成。
  邵族實質的公媽籃崇拜與先生媽制度,是台灣原住民唯一具象化的祖靈文化,十分特殊。期待藉由信仰文化的傳承,讓日月潭畔的這顆明珠再度復甦。

 


相關參考文章:新故鄉雜誌搶救邵族特輯
       邵網站

 
(撰文/新故鄉文教基金會秘書唐淑惠)

 
文建會重建區社區總體營造執行方案 第二社區營造中心營造點名單
開花部社區 播種部社區
 南投縣草屯鎮匏仔寮社區
 南投縣草屯鎮金鈴園社區(草溪路段 )
 南投縣魚池鄉邵族社區
 南投縣國姓鄉梅林社區
 南投縣中寮鄉仙樂社區
 南投縣中寮鄉樟平溪北七村(龍眼林社區)
 南投縣埔里鎮桃米社區
 南投縣埔里鎮眉溪四庄
 南投縣魚池鄉大雁村
 南投縣埔里鎮長青村
 南投縣魚池鄉共和村內加道社區
 南投縣埔里鎮愛鄉關懷協會
 南投市仁和社區
 南投縣國姓鄉北山社區
 南投縣草屯鎮牛屎崎社區
陪伴社區
 彰化縣埔鹽鄉永樂社區
 嘉義縣新港文教基金會
 草鞋墩鄉土文教基金會
 台中市楓樹文化工作隊
 民間社會文化工作室
  TOP
訂閱 魅力新故鄉:

新故鄉文教基金會
電話:049-2422003
傳真:049-2422018
545-南投縣埔里鎮北澤街41號

與我們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