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一向是台灣學生主要的留學國家,從教育部國際文教處(2003)的留學統計中,可以看出過去十年間,每年赴美的學生數約佔出國留學生總數的一半;二○○一年的九一一事件使留美的學生比例略降,但學生數仍不在少數:最近三年(1999-2002)我國學生在美就學的平均數約是每年二八,九○○人(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al Statistics, 2003;教育部國際文教處,2003)。雖然以上的數據無法顯示出在美國學各類藝術的詳細學生數目,但是每年經由留學或遊學管道,在美國各高等教育學府或專業學校進修的台灣學生一定頗為可觀。「為什麼會選擇美國?」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它應該包括了社會價值、方便性、消費能力、文化接納程度……等等多方面的因素,本文將這些因素隱喻成一種「信仰」的態度
— 進香與取經 — 來解釋不同層面的「美國經驗」。以下依美術與音樂兩個單元,分別提出一些在研究所(graduate school)求學的經驗與觀點,供作參考。
美術篇 / 王士樵
記得大學時代,同學們談起將來的夢想,除了各個都要成為藝術家的野心一致之外,想要發展的方向、想去的地方、想扮演的角色都很不同。當時正值政治解嚴、民主抬頭、錢淹腳目的狂飆時代,我們都相信理想可能會實現;許多同學已積極地準備外國語言,為個人的目標儲備能量。我當時不可一世,認為「前進紐約、捨我其誰?」雖然英文能力是罩門,仍勇敢地隻身赴美闖盪多年,結果,大藝術家沒當成,卻因興趣與學習之便,做了美國高等美術教育發展的研究(Wang,
2001)。回國之後,常會有朋友或學生詢問留美的種種經驗,我總是回憶起當年未做好「留學功課」,只是道聽塗說便貿然出國所遇到的許多窘境。現在各種資訊網路很發達,資料取得容易,使得留學功課變得輕鬆,但是,一些關鍵的認知價值,仍只有過來人才略知一二。
一、去哪裏?
美國的美術發展主要以紐約與洛杉磯為中心,區分為東西兩大板塊,另外有位於中部的芝加哥,是略小於東西岸的另一個中心。
東岸板塊北自波士頓、紐約、南至費城、巴爾的摩,是美國政治、經濟、文化的起源地,亦是學院美術發展的起始,十九世紀中葉,長春藤盟校開始將美術納入大學課程(Minor,
1994),並發展出三種類型的課程:哈佛大學強調藝術創作與藝術史兼備;耶魯大學成立第一所大學美術館(1831)並以藝術創作為課程重心;普林斯頓大學則著重藝術史研究(Efland,
1990),從此以後的百年間,美國各大學的美術課程便循著以上三個類型分別發展。紐約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取代巴黎成為世界藝術之都,匯集了當代藝術創作的豐沛資源,該地許多美術學校既有傳統聲譽又有前衛特色,吸引了世界各地無數的藝術尋夢者,鄰近的大城也受紐約影響,新舊藝術並行發展。
西岸的板塊以加州為主,有舊金山與洛杉磯兩個大都會區,這裏是美國人的「新大陸(New Land)」且是電影、娛樂事業以及高科技研究的重鎮,新藝術與外來文化的接受力很強,近年來在應用藝術與視覺多媒體產業的高度發展,使得這地區的藝術活動相當興盛,而且走在時代的前端。加州是亞裔移民的最愛,間接地成為亞洲學生選擇留學地的考量因素之一。
第二次大戰期間德國包浩斯健將Moholy-Nagy將全套教育理念移植到芝加哥(Funk, 1990),使得伊利諾州與臨近數州的藝術學院與大學美術系多少承襲了包浩斯課程架構,由於有嚴謹的訓練,這些學校的畢業生(尤其是戰後第一代)在美國各地大學任教的數量非常多(Wang,
2001),這個傳統至今仍在,幾乎成為票房保證。中部的學校多座落於地方性的政治或經濟中心,城市的格局與文化風貌有較多的差異,不像東西岸的大城彼此有文化上的裙帶關係。
有一些學校雖然沒有歸屬在以上三板塊中,但是它們各自發展出的學術特色,也非常有吸引力,只是學校落點不在大都會區,少了地理環境的優勢。最新的U.S.
News(2003)美術研究所排前十名的學校,其地理位置大致分布在東岸四所、西岸三所與中部三所,符合上述的分類。U.S. News的排名乃根據美術科系或藝術學校之行政主管們的印象(2003,
p. 89),由於沒有學術研究基礎,算是一種顧客取向(consumer-oriented)的民意調查,僅能供做概念式的參考。
美國的大學數量非常多,教育部國際文教處列有承認學校清單,然而此清單無法解釋列名學校的美術系所是否健全,美國人自己也有同樣的困擾,於是大部分學校與系所定期委託「全國美術與設計學校聯盟(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s of Art and Design, NASAD)」做學程評鑑(program
evaluation)。評鑑內容包括課程、師資、設備、行政管理與師生滿意度等等(NASAD, 1992),學校要在期限內改善缺點,否則被評定為不及格會影響到未來幾年的招生與學生的水準。以上分析可知,對我國人而言,有公信力的美國美術系所應是國際文教處的學校名單與NASAD合格學校的交集。(待續)
(轉載自美育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