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小靜的故事
═【立報】═════════════════════════════
                                  
═══════════════════════《2003/10/09》═════
*****【本 期 內 容】 ***************************************************


教育苦旅

 小靜的故事

他山之石  念大學真的有這麼貴嗎?
   教師的覺醒與教改的反思
   尋找繼續當老師的動力之三



 小靜的故事
System

經過這段服教育服務役的日子,我深深的瞭解生命非常可貴。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任務要完成,沒有別的生命可以替代,頂多頂多只能陪伴著他們一起走過其中一段。

由於已經在這裡待了超過一年8個月的時間,也剛好參加過兩屆的畢業典禮,認識的學生也算不少,有時走在這個小鎮街頭上,不時會有迎面而來的微笑以及招呼。一般說來,這裡的孩子也許在物質生活方面比不上都市中的孩子,但是他們從骨子裡透露出來的善良及義氣,卻是久居都市的我所未見的。常常他們的一個微笑就會讓我高興許久,因為我想經過這麼久的時間了,他們可以瞭解我的善意及幫助是出自真心。

善意的交流

我可以從其他的角度來看他們所遭遇到的困境,也可以理解他們所選擇的一切,因為這是他們自己的生命任務,非得要自己努力闖過這一關不可,我的任務就是陪他們一起走過這一段青澀歲月。因為如此,我和他們的生命在此時此刻有了美好的交集。

雖然我和學校裡的許多孩子都結下了善緣,但是在許多時候,我還是不禁要對我所面對的這些個案孩子感到抱歉,因為要是他們不蹺課、蹺家、沈迷在某些奇怪的習慣之中的話,我根本不知道他們是需要幫助的。很多時候,其實他們也知道自己有問題了,但是因為實在不知道該如何求助、如何向別人說出自己的苦悶、如何相信別人、害怕被別人拒絕、誤解、歧視,因此只好選擇這樣的方式來讓我們知道:他有問題了。

學業上的問題或許可以在學校得到解決,但是生命的問題呢?是不是也像師長們在課堂即將結束之前,問一聲「有沒有任何問題」就可以解決得了?這答案自然是否定的,而且要嘗試解開生命的「結」,除了「心」之外,技術更是不可或缺的。

陪伴的角色

看著這些個案孩子在生命巨浪中掙扎時,我真是為他們捏了幾把冷汗,因為他們真像是湍急河流上的浮木一般,會流到什麼地方、撞擊到什麼礁石,真是無人可知!當我們想介入他們的生命嘗試幫忙時,到底該以什麼樣的角色登場呢?是一般師長指導性質的角色?還是像是朋友一樣的陪伴角色?

我認為陪伴的角色才是他們所需要的。理由有二:從這些孩子的角度來看,生命是自己的,必須自己做出決定來;從我們的角度來看,也許並沒有辦法完全掌握他們的問題,他的所遭遇也不盡然是我們可以全然一肩擔起的。我們只能陪在他們的身邊,當他們有疑惑的時候,適時的提出建議與分享,讓他們自己做決定。

偏差行為的背後

雖然輔導室平時有許多個案,以及必須隨時支援的許多行政工作,但家庭訪問是從事輔導的人絕對必要的工作。三不五時和主任出訪學生家中時,更能夠瞭解學生的問題出在哪裡。除了家庭訪問之外,與個案之間的實際接觸也很重要,因為除此之外,是無法拉近學生和自己的距離的。就像現在端坐諮商室之中,在主任和我的面前,似乎配合度極高的小靜。

說到小靜,她的真正問題絕對不是光看表面就可以看出來的。小靜的表面偏差行為十分簡單:蹺家、蹺課、說謊,和之前所接觸過的其他中輟個案比較起來,這些十分平常,因為這是他們自以為是的生存之道。

可是,如果我們只以這樣的表面偏差行為來公事處理,而沒有深入探究其中原因的話,往往會有很大的問題。關於生命的問題,一定要處理得十分謹慎、小心,這也是主任及組長一再告訴我的觀念。

小靜會有產生這樣的偏差行為,背後的原因絕對不是像其他中輟個案、只是為了求得他人對自己的注意而已。當我進行深入探究之後,發現小靜除了這個一般保護自己的理由之外,還有更多讓人難過的背景故事。

從學務處那兒接到小靜的中輟通報,我隨即展開一些有關於小靜基本資料的收集工作,包括了從輔導記錄A、B上來找找關於這次中輟的蛛絲馬跡。

由小靜的A表上看來,她在國小的表現蠻優異的,畢業時還算是班上前10名的孩子。同時,在國小六年之中,擔任過各式各樣的幹部工作,也表現得蠻不錯。同時,她自己也描述學校對她而言是個快樂的地方。

另一方面,從小靜的輔導記錄B表上看來,升上國中之後,行為都還算正常,同時導師還稱讚她是個善解人意的好孩子,會自動自發的協助同學。可是,就在國一下學期之前的寒假,發生了一些變化:她的父母親離婚了!母親回到外婆家去,而父親去台北工作,小靜的監護人雖是父親,但是父親卻因為無法照顧她,把她帶到了大伯家寄住。

從小靜到大伯家寄住開始,她開始常常遲到,有時甚至到中午才姍姍而來。也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導師開始密集的記載打電話聯絡家長的紀錄。在紀錄中也發現,小靜這時的行蹤經常都是由同學口中所透露出來的。令人遺憾的是,同學們所透露出來小靜的去向都是同一個地方:網咖。

小靜,消失了

小靜輔導記錄B表上的記載,彷彿記錄的是另一個人一樣,即使在學校裡的表現,也和之前判若兩人,完全不像是之前我們所認識的小靜。之前那個把學校當做快樂地方的小靜,願意自動自發協助同學的小靜,在老師心中善解人意的小靜,不見了。

事情發展就如江河日下,快速且無法煞車,小靜很快就從遲到變成不到。等到我認識小靜的時候,她已經有過不少次的蹺課紀錄了,只是時間都不長,沒有長到必須要通報中輟的地步(連續3天)。只是來到我面前的都是中輟個案,換句話說,小靜無故不到校的時間終於超過3天。這一次小靜是從星期五放學之後就一直沒有回家,之後的星期一也沒有來上學,一直持續到了再下一個星期一才又在學校出現。換句話說,小靜蹺家10天,蹺課5天。

小靜去了哪裡呢?當我收到來自於學務處的中輟通知之後,看了通告上面的描述,隨即去找小靜的導師。導師因為之前處理過小靜逃學蹺家的問題,因此對於小靜的可能去向有一些看法:

「小靜自從父母離異,搬到大伯家寄住之後,交友的狀況就變得非常複雜,她似乎將交朋友和排除心中某種不滿劃上了等號。至於她心中的不滿到底是哪些,這倒還需要再追查看看才知道,不過很明顯的,小靜這時的交友態度是非常主動積極的。小靜在今年農曆3月鎮上媽祖熱潮的時候,也認識許許多多三教九流的朋友,這次逃學、蹺家時間算是蠻長的,應該就是去了這群人之中某個人的家裡,小靜上次是在嘉義被父親找到,找到的時候她正在網咖裡上網。」

聽到這裡,我隱隱約約擔起心來,因為她沈迷網路的情形蠻嚴重的;再加上她結交的朋友之中,有幾個之前也是本校的中輟個案,一起結伴到了嘉義之後,聽說曾經利用網路販賣物品賺取生活費。到底是利用網路販賣些什麼東西啊?我不禁開始往比較不好的地方想像起來。小靜,這個原本大家眼中的好女孩,會不會出現年輕的生命還不能承受的事情呢?

(待續)

(回目錄)



 念大學真的有這麼貴嗎?
編譯 賴明芝

日前公佈的一項新調查發現,在美國念大學也許比許多人想像中要來得便宜。10月1日由「全國教育統計資料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公佈的研究,針對聯邦政府的教育數據進行分析,結果發現,美國的家庭常常高估了4年制公立大學的學費。

該研究結果也認為,美國家庭對高等教育花費的錯誤認知,也許會打消某些學生上大學的念頭。

「全國教育統計資料中心」是根據1999年針對7千9百名的學生和家長,進行一項「全國家庭教育調查計畫」,該研究內容提供了研究員和政策制定者有關教育方面的人口統計數據。

問及學生和家長有關4年制大學一年學費多少時,他們的答案通常在5千4百美元至5千8百美元之間。實際上,對美國本土的大學生而言,公立大學1998至1999年的學費大約在3千2百元左右。

一名大學行政人員表示,儘管從1999年開始公立大學持續出現高學費現象,美國家庭仍然有高估高等教育費用的傾向。

田納西大學資深出納組人員史考特‧威爾斯表示:「他們好像把碰到的數字加了一倍似的。」

這份調查結果和美國教育部所發表的一份聲明恰巧同時發生,美國教育部成立了一個網站,想藉此協助學生和家長籌措大學基金的策略。

教育部希望,這個網站能夠帶領美國家庭了解整個就學貸款的過程,幫助他們為教育支出擬定規劃,並且協助學生找到學校和工作。

教育部長佩格在聲明中表示:「很顯然,社會對於念大學的支出和資金,有資訊方面的需求。」

「全國教育統計資料中心」的報告發現,6至12年級的學生和家長比較關注高等教育費用的情形。

即使如此,11年級及12年級學生當中,只有11%的人曾經得到大學費用的相關資訊,而他們父母不會比較了解情況。只有54%的家長表示,會深入了解子女上大學的費用。

59%的9年級和10年級學生家長,以及63%的11年級和12年級學生家長表示,他們沒有理會大學學費的問題。

(資料來源:美聯社)

(回目錄)



 教師的覺醒與教改的反思
羅德水

自國83年「四一○教改大遊行」以來,今年無疑是檢討教育改革最為熱烈的一年,多個立場不同、主張互異的教改團體紛紛發聲,繼去年規模空前的10萬教師大遊行之後,今年教師節全國教師會改採柔性訴求,以行動劇呈現教師對於教改的關心與看法。

雖然各界對於教改屢有不同的論述,也不乏強力的批判,然而,做為一個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竊以為,無論要檢討教改的困境甚至是為教改找一條出路,似乎都有必要重新檢視教師在整個運動中佔據的位置與所扮演的角色。

回顧十年教改,「開放」與「鬆綁」可以說是整個教改運動的基礎。表面上看,教育改革確實使課程鬆綁、讓師資多元,可實際上,存在於國家教育體制與基層教師之間,那種核心/邊陲結構性宰制的權力關係仍然牢不可破。

教改的理想,無非是想要破除傳統由上而下的決策模式與課程設計,弔詭的是,從民國83年9月21日,「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成立以來,無論是入學政策的改變或課程設計的鬆綁,還是無法擺脫由上而下的思維與決策,亦即是說,教育改革的核心價值雖然是開放鬆綁,但是中小學教師工具化的角色扮演,顯然並沒有因為教改的推動而產生本質上的改變。

很顯然地,要改變教師被工具化的宿命,制度上的鬆綁事實上只是形式,教育主管當局更要從心理上全面解除武裝,徹底放棄之前對20萬基層教師那種技術取向的定位,以更為平等的專業對話取代過去頤指氣使的使喚;當然,我們也必須承認,台灣的中小學老師在辛勤教學之餘,確實也長期扮演著替國家機器進行管制與再製的任務,而教師群體似乎也習慣於扮演這樣忠實穩定的角色。問題是,教師如果不能反思原來自己才是教育工作的主體,便一日無法掙脫威權的操弄,無法超越來自於各種非教育因素的干擾;一旦如此,再美麗的教育願景,都將只會是教改報告書裡的紀錄。

由此看來,教育改革顯然不該僅止於課程的鬆綁與入學方式的調整,更是一個教師自我觀照與覺醒的歷程。因此,與其將教師的集體行動說成是來自於對教改的焦慮,不如將他視為教師群體對自我身分認同的對話。筆者同意的則是,要將認同的焦慮轉化成積極的覺醒,似乎不是發動遊行就能竟其全功的。

總結十年教改的經驗已經證明,單憑少數政治與學術菁英的理想,由遠離教學現場的「專家」所主導的教育改革已經是死路一條,長年以來,台灣的中小學基層教師被當成是教書的機器,被當成勞力密集產業的作業員,但是在接連兩年的大遊行之後,所有專業的教育工作者也應深切反省:教師不該只是被動地執行官定的政策,更該以具體的行動主動捍衛教育的主體性;教師不該只是學校知識的傳遞者,更該成為建構台灣公民社會的參與者;遊行結束回到學校之後,我們是否將更為平權的對待每位孩子?我們是否敢於拒絕各種無關教育、甚至是反教育的政策?

今天,要求檢討教改的聲音此起彼落,然而,無論如何,唯有去工具化,進而肯定20萬基層中小學教師在教育上的主體性,才是持續教改工程的基礎與動力。也唯有教師的覺醒,所有教育改革的理念才有落實的可能。

(回目錄)



 尋找繼續當老師的動力之三
阿藍

那天我們聊起RO……RO,是我班上這個夏天最熱的話題了。RO是著名的網路連線遊戲「仙境傳說」的縮寫,班上學生無論男女,早上一進教室便把椅子拉好,拿出早餐配著遊戲密笈,順道聊聊昨晚上線的結果並且交換遊戲心得。

前陣子認真反省自己是不是太LKK,不懂得深入學生的世界,才會與學生處不好;動不動就祭出一番人生大道裡,學生常常是左耳進右耳出,任憑我如何潑婦罵街、威脅利誘,效果仍然不佳。前陣子看他們熱衷線上遊戲,我主動跟他們分享自己自己玩電動的經過,以及自己那個時代熱門的遊戲,他們都覺得很不可思議。我說現在流行的「網咖」其實就跟我們那時代的「電動間」意義是一樣的,隨著時代的改變、科技的進步,電動間流行的大型搖桿電動慢慢被線上遊戲取代,遊戲對象也由個人轉向廣大的網路群眾……,這群小鬼終於露出一副「老師,妳很上道,終於懂一點我們這一國的話囉!」的表情,我見效果不錯,便乘勝追擊。

其實我對電玩一點興趣也沒有,所有的電玩遊戲大部分停留在任天堂紅白機的時代,現在流行的任何遊戲,沒有一樣是我懂的。有天有個學生在日記裡寫著玩RO的心得,他說人物很cute、操作簡單,很適合老師玩。漸漸的,RO開始流行,從美勞到圖畫日記的插圖、聊天的話題通通與RO有關,我想與其禁止討論,不如試著瞭解這群人在想什麼。

於是,找個中午時間,我先放出風聲:「老師也要玩RO,誰要教我?」很多人一聽到都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連昨天和我吵架的學生都露出難得的笑臉對我講話。「怎麼,不行嗎?」他們推派一位代表,拿出一本遊戲說明書,辦公桌四周開始聚集學生,從買開卡包、註冊、指令說明,沒有一樣說不清楚的,有人還適時提出遊戲心得,幫我指點迷津。

「老師,妳要先養到XX級才能上PK場」

「老師,我們有組一支魔法隊,妳要加入嗎?」

「老師,我跟妳PK,如果我贏了功課要減半!」

「什麼減半,你贏我要抄課文!」

「當老師蹲下來看孩子時,人與人是平等的」,不知怎的突然想起這句話。有時候大人當久了,忘了自己也曾是小孩,忘了孩提時也曾希望大人能夠對自己的世界多一點包容與尊重,而非一味的要求你達到大人的標準。那一天,看到孩子聊起自己有興趣的話題時眼中湛然的神彩,有點被感動,你暫時除去老師的身份,他們給你一張進入「孩子國」的通行證,擁有與他們對話的權利。我開玩笑的問他們,以後出數學題目用RO的情境,你們會不會比較懂一些?或是作文題目取個與RO有關的,你們就不會老是寫兩面就給我擺爛了?

孩子羞赧的笑著,我心裡卻輕鬆起來了。之前與他們的緊張關係漸漸鬆弛,氣氛一改變,很多話都容易談開。RO的開卡包還在家裡躺著,我仍然提不起興緻玩,可是它就像把解開孩子心門的鑰匙,讓我和學生的關係稍微跨出一小步,很好的一小步。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