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2004.11.23/報主.傳播學生鬥陣電子報
編輯室
《千萬大挑戰》微罪不罰?

華視週六的時段新開了一個競賽型的綜藝節目,叫做「千萬大挑戰」。節目開放觀眾報名參加,猜迷答題過關,優勝者可得價值數十萬的家電。這樣一個禮拜送出幾十萬的家電,一年累積就將近千萬了,節目製作單位的投資真是好大手筆。不只如此,它還號稱是「台灣電視史上第一個跨國合作的益智型態綜藝節目」,報紙稱讚說:「台灣不只有韓劇,還可以跨國合作節目」。但是這麼肯花錢、又有電視台總經理打包票號稱用心製作的高水準節目,還沒播出就受到新聞局關切,警告要罰錢,這是為什麼?

原來,節目砸錢送大獎,與新聞局卻再三警告要罰款,背後的道理疏途同歸,都是拜那個「跨國製作」之賜。這個「國」是怎麼跨的呢?最開始,是韓國電器大廠LG的總公司想好初步的節目企畫,初衷是要在台灣打響LG寶號,意即要假節目製作之名行廣告行銷之實,這種行銷策略還是LG前所未用的新嘗試。剛剛好,本地就是有不爭氣又厚臉皮的電視台垂手恭迎,甘作買辦,負責節目細節的執行。兩者一拍即合,這就是「跨國製作」。

這樣看起來,對節目的水平精進而言,這個國跨的一點都不實在。據說韓國電視劇畫面優美,歷史考證嚴謹、服儀道具製作認真,但顯然都不在此次「跨國合作」的考慮之列。道理簡單,因為我們合作的對象專長在家電生產販賣,不在節目製作設計。這樣半吊子的跨國合作好稀奇厲害嗎?

退十步說,千萬大挑戰的「跨國合作」才不是什麼第一。我們以前都看過的「五燈獎」這個歌唱競賽節目,最早的名稱叫做「田邊俱樂部」。什麼是田邊?就是日本藥廠「田邊製藥」的田邊。田邊製藥一開始獨家贊助「田邊俱樂部」全部的節目經費,想的當然也是收品牌行銷之效。所以大家記憶中的「一個燈、兩個燈…」的五燈獎五燈標緻,就是「田邊製藥」的商標稍加改變掛上去的。這是什麼時候的事呢?是民國五十四年,台灣有電視才三年而已。與韓國的LG一樣,這個節目的點子最初也是日本藥商發想,來台與電視業者合作。說到底,千萬大挑戰的作法根本是濫搞、搞爛的置入式行銷。而且在節目製作費的議價能力上,韓國人似乎還強過日本人,LG只出了製作費用的一半而已,還不知道是不是用節目中的家電贈品代抵咧。

看看「千萬大挑戰」的內容吧,節目抬頭一角就是大大的LG商標,LG的招牌廣告辭也一併掛在下面,主持人開場就要高呼Life's Good。製作人說這是象徵節目精神:「美滿的生活」。節目進行中鏡頭不時會帶到家電產品,也會適時貼心地介紹名稱用途。這樣子搞,擺明就是廣告節目化,若還有人說沒有違規,那真是裝傻了。違什麼規呢?我們現行的廣播電視法第三十三條稱:「電台播送之廣告,應與節目明顯分開…」第三十五條則是:「電視的負責人與從業人員不得將電臺設備之全部或一部,交由委託播送廣告者直接使用。」不過華視的江霞江總經理似乎也不是不知道規定,所以她說:「法規該修正一下了。」

江總的說辭是很心虛,倒也坦白,但主管機關就實在不知所謂了。只見廣電處長吳水木好勁掌風,「千萬大挑戰」到底有無違反法令的難題,他只消輕輕一送就丟到節目諮詢委員會那裡去,自己不動如山。一面打太極的同時,他一面提醒聽者莫要忘記新聞局的資本家立場:「新聞局希望電視節目與商業活動『雙贏』」,理由是國內外影視產品的置入式行銷行之有年,我們莫要大驚小怪,完全把觀眾權益拋諸九天之外。

說來可笑,江總不喜歡法規綁著她做置入式行銷,吳處長以為五燈獎的先例足堪效法,且讓我們回頭看看台灣的電視史上,有沒有他們想像的「美好時代」?我們會發現,五燈獎這類由廣告商贊助製作的競賽猜謎節目在民國六十年前後五年間一度風行,當時確實也沒有正式的廣告管理法令,可以說是江吳幻想的典型。那時的電視環境是什麼模樣呢?民國六十年時據學者調查,晚間時段觀眾看的電視節目,三分鐘裡面有一分鐘播廣告,瘋狂到極點時,兩支廣告播放的間隔不到一分鐘。而節目內容廣告化程度之高,讓觀眾看的是節目還是廣告都搞不清楚,搞的人人怨聲載道。新聞局不得不在六十五年頒訂的廣播電視法內加入廣告管理條文,約束業者濫播廣告的行徑。然該條文的制定受當時的三台制肘仍多,未盡完善。

以當時三台寡占市場,經營輕鬆愉快的時候,尚且有這種侵害觀眾權益至鉅的情事發生,何以當今電視市場競爭過激,而江總竟能主張廣告管理法規已經過時,吳處長怠於職守以至認為「千萬大挑戰」似無不當?大概他們以為觀眾搞不清楚節目和廣告的分際,無傷大雅。大雅看似無傷,但消費主義正是在這小處橫流,更不論資本主義社會裡,主控意識循此途徑進行言論檢查的力道,更甚於國家機器有形黑手的控制。若連廣告管理法規這種在枝微末節處計較的法令都要如他們所願而鬆綁,我們的電視大概只有加速沉淪的份,有識之士豈能無視無懼呢?

1.節目與廣告不分的「置入性行銷」,或在節目中出現廣告產品的「產品置入」手法,對於觀眾會有那些負面影響?
2.現在有線電視有許多以節目之名,行廣告之實的減肥、豐胸、壯陽食品,將對政府食品管理與觀眾健康保障形成那些危害?
3.電視中還有那些節目,有「置入性行銷」與「產品置入」的情形,該如何檢舉?
媒大事
1.胡元輝接任公視總經理
 
公視16號對外發布新聞稿表示,在(11/15)第三屆第一次董、監事聯席會議中,公共電視新任總經理人選一案,由董事長陳春山提請董事會同意胡元輝擔任,並獲董事會全數通過。稍後胡社長接受媒體訪問指出,他願意接下公視總經理一職,是因深感未來將推動的公共廣電集團對於整個廣電生態有很大的影響,是十分有價值的工作,所以他樂於接受挑戰。
 
小編媒批:首先恭賀胡社長將接任公視總經理一職。胡社長早於先前,即便相當支持與關注公共電視的成立與發展,並且對於公共化議題相當關注。而根據訪問報導指出,胡社長欲於上任後,將積極替公視籌措更多經費,並且對內鼓勵形塑一種抗壓的組織文化,對外積極發起公視的認同運動。在此,小編表達樂觀其成,望胡社長的上任能對於台灣的公共電視與廣電環境能有正面之影響。
 
 
2.網路電訊詐騙又一樁 規範管理急待解決
 
媒體報導,最近警方查獲一詐騙集團,以網路作為管道,訓練並利用七年級所謂的帥哥美女作為誘耳,對網路上的網友進行詐騙的行為。該集團抓住網友欲以網路交友的心態,吸引年輕男女與之交往,再藉機引導被害人到虛設的公司行號,從事共同基金買賣信用戶交易及外幣買賣的行為。
 
小編媒批:從電話詐騙到網路詐騙,利用電訊通路作為詐騙管道的方式層出不窮,且亦推陳出新。相關的政府與民間電信與電訊,以及銀行單位,應當共同研擬一套辦法,從這些政府與民間企業組織所掌控的頭端中,有效積極遏阻詐騙的行為。
 
 
3.新聞局近日將提出多項電影輔助方案
 
據媒體指出,行政院新聞局為了鼓勵企業投資振興國片,將於17日起,假台北高雄兩地舉辦四場「電影投資抵減說明會」。會中,新聞局將對企業主與電影界說明「營利事業投資電影片製作業製作國產電影片投資抵減辦法」申請程序、財稅規定,以及電影興革相關輔導措施。
 
小編媒批:從目前新聞局這幾天的說明會動作看來,政府「似乎」開始認知到台灣電影的問題。但是,小編認為,這裡面值得商討的問題還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乃是政府輔導電影產業與鼓勵企業投資背後的意義與心態為何?以及相關政策調整的方式與確切改革方向為何?又是否是雷聲大與點小?這些將是必須關注的問題。
Monitor專欄
Sonic nurse
By Luxia Wu
 
像護士一樣給你打一針,Sonic Youth迷的自問自答
 
Q:聽說你是台灣有名的Sonic Youth迷,最近他們又出新專輯了你要不要先大概談一下這張專輯給你的感覺?

A:我是Sonic Youth的迷沒錯,但我並沒因此而變有名。Sonic Nurse我買來之後大概只聽了兩遍不到,就沒繼續聽了,過了一兩個月之後又拿出來每天聽兩三次。其實我對Jim O'ruke加入Sonic Youth這件事情有點感冒,所以對這張專輯有先入為主的排斥,不過最近又覺得他們很猛很厲害很好聽。
 
Q:哪裡好聽?

A:Steve Shelly的鼓真的很好聽。吉他SOLO也不賴啊。(阿呀我大部分的時候聽不到貝斯)
 
Q:感覺你好像想講什麼又講不出來?那先談一下Sonic Youth給你的影響好了。

A:我第一張Sonic Youth專輯是Dirty,也是因為那時候Nirvana風潮的一部分。這張專輯非常流暢而且激烈,力量強大。和他們之前有點煩躁,灰調而且長篇大論的感覺不一樣。Dirty讓我體認到一點,作為一個獨立的創作人,態度和想法比什麼技術問題還要重要,技術問題有技術專門的人幫你解決,但是想法和創作就沒有別人可以代替你。他們找了Butch Vig(Nirvana Nevermind錄音師)來錄Dirty,因此他們獲得更多獨立樂迷和搖滾樂迷的喜愛(還登上排行榜),但是那依舊是Sonic Youth的音樂,並沒有妥不妥協的問題。
 
Q:一講就講這麼多,你的意思是說,主流和獨立之間的界線是取決於腦袋,而不是什麼錄音好不好,有沒有宣傳的問題?

A:大概是這樣。
 
Q:回過頭來講Sonic Nurse,這張專輯到底要不要買來聽啦。

A:要。到了這張專輯我才發現Kim Gorden在Sonic Youth裡面的重要;一直以來我對Kim不是很滿意,因為只要是她寫她唱的歌,Sonic Youth就變成一個卡拉OK樂隊,其他的樂手好像變成笨蛋,好像只能一拍刷四下而且都在正拍,鼓手也不敢過門上鈸,然後任憑Kim在那裡自己唱自己的,愛怎麼唱就怎麼唱,總而言之有點跳TONE。
 
但,自從這隻Jim O'ruke跳進來之後,Kim反而變成維繫Sonic Youth精神的重要支柱,你可以在這張專輯裡面聽到Kim迷幻又有元氣地唱「..like a nurse give you a shot..」(翻成中文更屌,像護士一樣給你打一針),完全的對TONE,完完全全是Sonic Youth本色。她才不管Jim O'ruke搞什麼小橋段或是自以為聰明的編曲和音色舖陳,你們搞你們的,我唱我的,Sonic Youth依舊是Kim Gorden的卡拉樂隊。
 
Q:你覺得在台灣可以出現像是Sonic Youth的樂團嗎?

A:那要看「像是Sonic Youth」這件事情是什麼,因為國外和台灣的搖滾樂環境完全不同,就算你把Sonic Youth整團搬過來住,他們也不會再是Sonic Youth,所以我們應該揚棄用國外的樂團來類比台灣的樂團的敘述方式和想法;例如這樣,「某某樂團是台灣的Sonic Youth」這類的形容,這實在太幼稚了。

另外一方面,如果「像是Sonic Youth」是指樂風,其實也是一件很慘的事情,這樣對於被這樣貼標籤的樂團來說,簡直是一種被當作白癡的行為,因為只要是創作樂團,無論世界各地,每個樂團都希望有自己的音色和風格,而不是一直被提醒,你們是某某樂團的影子。
媒來稿
林志玲的「木馬屠城記」
林慧琪(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研究生)

林志玲最近又拍了新廣告,你看過了嗎?一夕之間,這位「台灣第一名模」早已佔據台灣大街小巷的看板,猶有甚者,更佔據了人們日常生活談論的話題。不知何時開始,原來那個掛在微風廣場大門微笑的美麗女子,成為數一數二的名人,變得再熟悉不過。或許你不知道今天台灣和哪國發生外交困難的時事,但你很難不知道「林志玲」這個名字和她所建立起的完美形象。

從入口網站的搜尋熱門關鍵字,以及每日新聞的高曝光率,不難嗅出一點端倪。打開電視、瀏覽器,映入眼簾的除了每日大事,還有固定的「名模消息」。走秀、代言的新聞早已是家常便飯,更別提花邊新聞了。由林志玲開始的名模風潮,更帶動其他模特兒的受矚目度,舉凡談戀愛、一夜約會多人、車禍,甚至蹲在路邊抽煙,悄悄地進駐了民眾茶餘飯後的話題。

或許這股名模風,帶起的是一股仿效之風。如美神維納斯一般的完美外在形象,不斷重複放送,成為市井小民幻想的材料。由媒體與民眾共同建構的這種真實裡,甜美的微笑、完美的身材,就是理想的美麗人種。林志玲出現之後,帶起的除了她本人外,更是「模特兒」的新聞價值。君不見,光是在Yahoo網站搜尋新聞,鍵入「名模」二字後,便可找到將近200個相關新聞……。

但現在,請想像一個不同的時空背景,將我們帶回史詩「伊里亞德」裡的特洛伊城,同樣地引人注目,是否令你想到故事中的一個角色?或許你會認為是傾國傾城的海倫,但以筆者的看法,倒覺得這樣的名模現象,比較像故事裡的-「木馬」。何言之?

名模牽引的是群眾們的注意力,以及對其光鮮亮麗外表之憧憬,像是希臘人所建置出的木馬,高聳入雲,在一夜之間吸引全部的聚光燈。但在美麗的木馬腹中,其實藏負著多少的「商機」,卻恐怕不是每個人都得以洞悉。藉由名模每日的曝光,群眾在注意他們的外表之餘,也接收了所有廣告主的訊息。名模的生活總是受注目,當然代言的商品也搭了順風車。林志玲代言過的優格食品、醬油、牛仔褲等,人們如數家珍。甚至最近名模話題也延燒到網路廣告,有業者便看準了這股熱潮,推出「誰讓名模懷孕」的聳動標題,增加其點閱率,以達成廣告效果。

名模的知名度,在無形中成為了這整座特洛伊城裡名符其實的木馬,商人化身為希臘人,耗費心思推砌出一個一個的名模神話,美其名為「美麗的饗宴」,將模特兒的話題灌注入我們的生活裡,推出精雕細琢的木馬入侵整個城市,但其實卻腹藏商機無限。在群眾一鼓腦兒地衝向木馬前,仔細端詳與議論之時,卻無法看見,暗地中,木馬肚子裡的商品訊息也正蓄勢待發,準備進攻。重金禮聘名模代言,其實也無形中保證了新聞版面和電子媒體上的曝光。

美麗名模林志玲後,還有競爭者林嘉綺,還有接班人姚采穎……在新聞版面討論得沸沸揚揚,鎂光燈閃爍不停之際,各位是否如特洛伊城民般,也緩緩地即將要被攻佔了呢?





市場導向之報業
賴俔劭(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

就筆者觀察而言,傳統的台灣報業承襲過去制式的圖像比例、舊有的編輯概念出版發行,而蘋果日報卻以不同的面貌衝撞被框架化的台灣報業;新穎的新聞取材以及編排模式讓閱聽人眼睛為之一亮,斗大的新聞標題再配上色彩豐富的精美印刷,不僅讓閱聽人在視覺上享受圖像文化,更讓閱聽人可以利用最快速的時間閱覽今日國內外重要事件,另外服務性新聞報導,也更貼近人們的生活幫助閱聽人在選擇消費時能做更明確的決定,蘋果日報的無限創意與挑戰禁忌為台灣報業帶來重大的改革時代,作為一個勇敢的創新改革者,應給予支持與讚賞。

可是,蘋果日報除了為報紙形式帶來改革之外,真正令人隱憂的還是辦報理念的轉移。在以市場利益為原則下,蘋果日報一切以消費者為生產導向;激情、聳動、駭人的標題、令人怵目驚心又充斥煽色腥的內文,充分展現「量報」的一貫作風,趨於市場壓力,追求利潤最大化、視廣告為衣食父母,單方面滿足閱聽人被撩撥換弄的需求,新聞內容商品化的策略考量,亦將媒體的專業義理全然拋諸腦後。

筆者認為,在台灣報業全面反「蘋果化」的聲浪中,無疑是對自家報業過度美化,放眼望去報架上的各大主流報紙,哪家不是大報小報化!又哪家敢宣稱自己是台灣唯一質報!眼見台灣媒體自甘墮落,筆者以為,除了建立閱聽人媒體識讀的觀念之外,媒體應視閱聽人為公民,而非只是單純的消費者,閱聽人是公眾事務的參與者,而非旁觀者,故媒體必需監守第四權的職責,協助閱聽人解決問題,改善社會風氣,擔負社會責任,深入詳盡報導,帶領社會向上延展,而非向下沉淪。





去中國化?!
賴俔劭(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

就筆者觀察而言,「去中國化」這個專有名詞,充分展現台灣政治的亂象;兩大黨派只要在言論上稍有不慎,就立即被敵對政黨拿來作為個人政治舞台的炒作工具,抑或是自行將「去中國化」字眼套用最近時事將焦點模糊化、作大議題引人注意;學生以為,作為一個意見領袖的角色,在於有意義的傳播新資訊給公眾,亦以涵化民眾形成正確的政治主流效果。

然而,俯視台灣與大陸的政治衝突不斷、美國的"熱心公益"、政客的花拳繡腿,台灣要想站穩國際政治地位,學生認為非這個時代所能輕易扭轉。因此,「去中國化」這個字眼在學生觀念中,不過是個「泛政治化」的語言,它被政客透過媒體長期滲透社會結構中,造成族群的分裂,使原子化的個體更加疏離社會互動的過程,形成社會暴力日益不斷增加。學生以為,台灣若有心獨立自主,各大政黨政治領袖應立即停止玩弄了無生趣的文字遊戲,好好規劃台灣未來的施政方針才是正途。

再者,筆者以為,與其「去中國化」倒不如「去美國化」,大陸在軍事武力上的威脅畢竟比不過美國帝國主義在意識形態上對台灣的剝削與侵略,不論是政治、文化、娛樂…等,台灣社會在受美國無形潛移默化下無依倖免。但是,學生卻未見相關單位進行任何防範與抵制,在各次系統門戶洞開之下,台灣本土文化猶被禁錮的靈魂難以恣意徜徉國際之間。筆者認為,台灣「本土化」是一個很好的抵制工具。

前陣子,執政黨宣稱要以「文化立國」為施政方針,政府應化口號為實際行動,訂定有效的規劃政策,讓台灣「本土化」經過精心設計、包裝、產製,而後行銷國際市場,讓他國人民藉由傳播過程,了解我國文化與歷史,學生相信在成功揉合產業文化化與文化產業化的行銷策略下,一方面可抵制帝國文化泛世界的普遍型態,另依方面又可在「去中國化」的聲浪中找到解決平衡的作法。

期盼各大政黨能夠捨棄個人利益以顧全大局,團結一心,為民服務,真正了解台灣的利益與需要,扶植、匡正,讓台灣文化再次創造奇蹟!





媒體學到教訓了嗎?  
陳雅玲(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文化事業發展系)

Schramm曾說,媒介擔負著守望人的功能,必須守候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隨時報告危機與機會,使人們能充分了解環境與事物,以求獲得調解與適應,因此筆者以為,記者身處險境採訪已不是該不該的問題,而是必要與必須的使命。

中華民國記者信條中指出,新聞事業為最艱苦之事業,參加此業者應具有健全之身心,吃苦耐勞的習慣及強烈勇敢之意志;學者Hall也曾為新聞專業下過定義,其中之一便是對工作的使命感,因此背負者新聞使命的記者們,心中皆必須有所體認,即使面對最艱難危險的採訪環境,也必須以強烈之意志力完成採訪,這不僅僅是新聞使命,更是對記者這個身分應有的負責態度。

眾所皆知,新聞對於社會具有諸多的影響力,其中之一便是環境的告知者,為了維護民眾的知的權力,不論是日常生活中的立即或潛在性危險,記者都必須訴諸媒介的力量來告知閱聽人,正如Larson曾對災難新聞所下的定義,這些資訊不僅涉及災難本身,也包含了對民眾的警告、復原努力的敘述等,更影響了大眾對災難的了解、態度與回應。

因此,面對險境及災難的到來,新聞記者都必須站到第一線,因為災難的發生,將促使社會顯得更加不安,在這樣不安的社會環境之中,民眾對於媒介將產生更重的依賴感,所以記者必須擔負告知的責任,以維護社會安全及全民福祉,這也是其肩上所必須背負的社會責任。

記者既然身為歷史的紀錄者,縱然面對險境,也不能輕易卸除新聞使命,因此,筆者以為,如何維護自身安全以完成使命,才是首要的工作訓練之一,所以各個媒體組織應該必須給予記者合理的安全保障,讓他們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完成工作任務,且必須加強對記者們的職前及在職安全訓練,以求他們在面對險境採訪時,不僅能順利完成採訪,更能安全地全身而退。

當前記協正在推動媒體簽署「平宗正條款」,以確保記者的生命保障,但真正簽署的媒體有幾家,我們至今還未能看見,可是有一點事實卻是顯而易見的,從平宗正殉職到現在,並未聽說有哪一家媒體加強記者們的安全訓練及相關措施,一個記者之死並未讓台灣的媒體學到教訓,也許當下一個平宗正出現時,台灣的媒體才會知道,原來他們都錯了!
媒徵稿
您對媒體或社會現象心有所感,而無處發聲嗎,傳學鬥是一個開放平台,提供讀者們互動與分享空間,只要是任何有關傳播與社會之媒體觀察、時事評論、我見我思、讀書心得等,都歡迎您來稿,來稿請附上姓名(或筆名)及所屬單位。為求慎重,傳學鬥對來稿會經過內部討論,並適時給予回應。考量人力,一個月內未見刊出視同退稿或請來信詢問,尚祈見諒。

傳學鬥相關網址:
綠林好漢媒來稿:
scstw2003 @yahoo.com.tw 
公共化之陣地戰:
nccu.edu.tw/92451001/  
狡兔三窟發報台:
enews.url.com.tw/category_new.asp
集思廣義讀書會:
twmedia.org/benla/bb/viewforum.php?f=17 
招賢聚義部落格:
twmedia.org/scstw/ 

傳學鬥歡迎您與我們鬥陣在一起
└────《下次再見囉。》────┘   

 
本期內容:

 

 

 
報主的話

 

本週隨著選戰炙熱,執政黨不斷創造議題,新聞與談話性節目也隨之起舞,熱鬧非凡,霎時口水滿天,煙硝四起,擾亂視聽。於是,應有的政策辯論在議題操作下被模糊,媒體的公共空間被政治操作所佔據,耳聰目明的閱聽人應如何回應?期待您的來稿,對日漸沈淪的媒體與政治指出針砭。
 

| 寫信給報主 | 留言板 | 電子報首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