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媒體小鋪電子報

媒體小鋪電子報
2005.1.9/報主.媒體小鋪

本期內容:
《Watch Media》1月9日節目內容:好萊屋世界的華人電影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媒體識讀教育不能只獨善其身
《流行開講》再談頻道重整的奧妙
《影文影舞》關於愛情的五個倒序片段——評歐容的「5X2」
《「近」山之石》從BBC經驗看見實踐新聞意理的可能
《Watch Media》快來聽吧!
《寫在後頭》


《Watch Media》1月9日節目內容:好萊屋世界的華人電影



主 持 人:管中祥         
來    賓:魏玓(淡江大學助理教授)
播出時間:每週日上午8:00—9:00
綠色和平:FM97.3


《以管窺天.媒體偏見》媒體識讀教育不能只獨善其身


文/管中祥

自由主義強調媒體自由市場,媒體經營由利潤與市場來決定,因此,將資訊、內容商品化,將閱聽眾當做消費者,經營目的在於刺激消費者購買以獲得利潤。不過,在此種目的下,媒體內容卻未必朝向更好品質、更多元內容的方向生產,有時反倒只求降低成本、競逐腥煽色內容,以換取收視率與廣告收入。許多國家為讓閱聽眾自主地選擇資訊,不受媒介欺騙與左右,紛紛設立「媒體識讀」課程,讓閱聽眾具有文本解讀與透過媒體表達意見的能力。

1999年政大成立媒體素養研究室,同一時期,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也轉型成為「媒體識讀推廣中心」以推動媒體識讀工作,公共電視、富邦文教基金會、媒體識讀教育中心、社區大學、台灣立報、媒體觀察基金會等民間團體亦加入此項媒體改革的工作。這些民間團體的媒體識讀教育大致包括了:專題講座、系列課程、製作教案、節目評鑑、網路互動、協同教學,甚至包括:出版刊物及製播廣播節目。對象包含不同層面,除了一般社會大眾外,更針對基層教師、中小學生開設相關課程與服務。

同時,越來越多大專院校開設媒體識讀課程,希望培養大學生成為耳聰目明的閱聽人,並落實傳播權力。2000年,政大首開「媒體素養概論」非同步網路教學課程,隔年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也開設「媒體識讀」,更在2003年秋季起成為新聞傳播學院必修課,還出版《媒體識讀──一個批判性開始》一書。此外,慈濟、元智等大學的大學部或碩士班也紛紛開設同名課程。

不過,在不少國家媒體識讀課程已成了保守主義對抗文化多元的工具,教導閱聽人用單一的泛道德標準看待多樣的文化表現;假若媒體識讀之目的只在於告訴觀眾選擇「優質」節目、避免媒體毐素,而忽略改革媒體的重要性與實際行動,那麼,就像是在一個污濁的空氣發給每個人防毐面具,卻不思解決空氣污染之道,那麼,這只是種獨善其身的做法,因為污染的問題仍然存在。

事實上,媒體識讀不該只在於讓大眾做個懂得選擇好商品的消費者,應該更積極地成為資訊的生產、多元品味的包容者,甚至是改革媒體的行動者,否則,如果環境不變,屆時市場上沒有「好」商品,那麼閱聽人也只能在一堆「爛」貨中做有限的選擇了。


《流行開講》再談頻道重整的奧妙


文/魏玓

新聞局長林佳龍上任以來唯一迅速落實的電視政策,也就是技驚四座的有線電視頻道大搬風,終於看到了初步的「效果」。收視率調查顯示,新聞台收視率大幅下滑,頻道位置往前挪的部分知識性頻道,包括Discovery、國家地理、旅遊探險、動物星球頻道等,收視率卻明顯上升。

從某個角度來看,這似乎是一件好事。有線電視新聞台的新聞品質多為民眾詬病,殺人放火、政治口水新聞少看一點,對觀眾應是有好處沒壞處;相對的,上述知識頻道,製作品質精良,提供資訊豐富,觀眾看了對提升自己的知識和視野,自然有正面助益。以前這些頻道位置較邊緣,可能只有特定觀眾會去找他們。現在位置往前,按照一般逛頻道機率,被更多觀眾發現,願意收視的可能性也就大大提高。

當然,這個趨勢還有待觀察,也不無可能是單純逛頻道機率的短期反映,但是若先暫時接受這樣的變化,其中還是有些道理可談。首先,有線電視因為頻道過多,觀眾在有限時間內選擇,必然養成某種收視習慣;換句話說,以前某些頻道收視率高,不見得完全是因為觀眾肯定那些節目,例如新聞台。收視習慣一旦被迫改變,新的收視可能也就出現。

這意味著,或許台灣觀眾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喜歡看新聞台,但是因為收視習慣,導致新聞台的收視率維持一定的數值。以往只有特定觀眾會去找來看的知識頻道,也並不那麼精英,因為有很多本來較少接觸的觀眾,也在這種機會下,發現其實還有很多不一樣的節目可以看。而且花一樣的時間,卻少點烏煙瘴氣,多點風光明媚或是有趣新知。

不過,若將這樣的意涵,當做是這個換湯不換藥政策成功的證據,卻太自欺欺人,眼光亦嫌狹隘。說自欺欺人,是因為品質低落的頻道,如新聞台,並不會因為換了位置就改善,相反地,在目前商業競爭邏輯下,他們倒可能因收視率下降,採取更聳動和煽情的路線,來吸引還在重新建立收視習慣的觀眾。說眼光狹隘,是因為這些知識頻道,畢竟還是某一類型的節目,而且主要是外國製作的節目,這些頻道再好,也不能抹滅觀眾對好的在地新聞、資訊和娛樂節目的需求。積極來看,既然我們的觀眾展現了提升和擴大收視視野的潛力,新聞局就更該著手打造一個能夠真正提供本土優質節目的電視環境。


《影文影舞》關於愛情的五個倒序片段——評歐容的「5X2」

文/張世倫

法國導演歐容(Francois Ozon)的新片「愛情賞味期」,外文原名是「5x2」,意指兩位戀人生命中的五個重要片刻:邂逅、結婚、生產、共餐、與仳離。這段自認識到相戀,從結合到分離的故事,歐容卻用異於俗常的「倒序」手法呈現,先呈現最後的離婚場景,再回溯兩人生命中的關鍵片段,直到初識為止。

這樣的敘事策略,使得原本平凡的故事衍生出嶄新面向,最明顯的是強烈的「對比」效果。影片開始時兩人離婚,律師活像計算機般算計著雙方的財產分配與責任義務,對比後段兩人結婚時,牧師告誡伴侶要給對方情感與生活上的支持,著實令人感嘆。而影片開頭那段近乎強暴的最後溫存,對比片尾,初識戀人在明知海洋如同愛情,可能暗潮洶湧的狀況下,依舊勇敢走入夕陽下的海浪裡。正如所有初將萌生的愛情,其優美宛如一幅風景畫。

情感不再令人感嘆,但歐容並不執著於解釋是何原因,讓兩人逐漸走向分離。例如新婚之夜,妻子何以突然出軌?生產時,何以丈夫排拒到場?生命的重要關口,何以讓人裹足不前?愛情,其實就像化學變化,吸引、結合、相處、分離,裡面有太多曖昧不可解處,歐容聰明地保留了這部份的模糊,好讓觀眾自行品味。

歐容倒用了兩組戀人做為男女主角的對照組,並藉著他們的存在,闡述某種或許較為理想的愛情觀。一是女主角終年吵嘴的父母,兩人絕不甜蜜,但總能勉強容忍對方;二是男主角的同志哥哥與其年輕男友,雖然外遇不斷,但也能勉強說服對方,會把真情與信任放在對方身上。做為公開出櫃的同志,歐容彷彿在訴說著不管性向為何,無論年紀大小,若干程度的容忍與信任,是維繫戀情所不可或缺。

做為法國最被期待的年輕導演,如今的歐容作品已不若早期顛覆鋒利,但在被主流電影工業吸納之時,他的每部作品仍能保有若干新意,並對人情世故獨具觀點。「愛情賞味期」正如舊作「砂之謎」與「池畔謀殺案」般,都用「水」做為慾望與情感的投射物,都聚焦在主流電影較少著墨的中年人群體,3部精彩的電影彼此呼應,可說是歐容的「中年3部曲」。

法國新浪潮大師高達(Jean-Luc Godard)曾說「電影必須有開頭、中間、與結尾,但不一定要是這個順序!」歐容把一個平凡無奇的戀人故事,用倒序的方式,一步步逼觀眾回到愛情的原點。把原本「先甘後苦」的故事反轉成「先苦後甘」,這恐怕不是出自刻薄、淘氣、或好玩心態,而是讓觀者回想曾擁有的生命美好片段,並珍惜當下。

畢竟,電影可以倒序,生命卻不能重來。


《「近」山之石》從BBC經驗看見實踐新聞意理的可能

林奐名(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班)

  立委選舉期間,我有幸與BBC(英國國家廣播電台)駐台灣與香港記者Chris Hogg共事,他來台採訪包括「立委選舉」、「盜版」與「台灣原住民」三個議題,由我充當他的助理及翻譯。從他身上,我學到很多很多東西,反觀台灣媒體與新聞現狀,不由得難過起來。

  身為一個新聞研究所學生,課堂上無時無刻不討論新聞應該要「客觀」、「不偏不倚」、「有消息來源」等,這些應該都是基本的功夫,但現在的新聞為了求快,哪管得了這麼多?導致台灣的新聞浮濫不堪、品質低下。常常有朋友問我,「你讀新聞的,可否告訴我,為什麼現在新聞做得那麼爛?」我總是無奈地苦笑,然後回了一句:「我也很少看新聞,因為不堪入目。」

  但是,在與Chris工作的這段期間,我確實看到了,新聞意理有可能不只是空談而已。以下分為幾個面向討論,並舉實例說明:

  一、重視消息來源。在台灣,不論是報紙或電視新聞,常常沒有消息來源,就端上台面,如果不用追到消息來源,就可以寫新聞,那任何人提筆皆可為之,新聞價值何在?12月11日晚間,選舉結果公布,Chris與倫敦總部進行即時連線,由我看新聞後,馬上翻譯給他最新資訊,當電視台的得票比率與得票結果公佈時,我很興奮地遞上資料,他描了一描,眉頭輕輕揍起,然後說,I need the information published by CEC(Central Election Committee) .倫敦遠在天邊,其實拿中視的資料報過去,對方哪會知道?但是,Chris寧可犧牲迅速的資訊,也要等待中選會正式公布的結果。
 
 二、平衡、公正。有兩個例子可以跟大家分享:首先,處理「盜版新聞」時,我們訪問了「唱片交流協會」秘書長,秘書長提到了kuro危害音樂產業很盛,行程明明已經滿檔,Chris卻要我務必聯絡到kuro的人,因為新聞報導需要兩方的意見,否則就成為一方的傳聲筒。其次,投票日早上,我和Chris到中正區的一間開票所,訪問一些選民,但因為中正區偏藍,受訪者幾乎都支持藍營,所以,他很積極地找挺泛綠的人,免得新聞呈現後,聽眾會以為BBC支持KMT。

 三、中立(neutrality)。葛伯納(Gerbner


《Watch Media》快來聽吧!

1964)說:「基本上,不含意識型態、排除政治角力、沒有黨派色彩的新聞蒐集與報導體系,根本不存在。」可是,BBC處理兩岸問題時,從來都是持平、中立,Chris舉例說,我們稱台灣不用Country或nation,而稱之island。個人覺得,island並無貶抑意味,是很安全、中立的用詞。

  四、據理力爭,不為宣傳工具。希特勒在自傳《我的奮鬥》中寫道:「藉由高明、不斷的宣傳,天堂也能被說成地獄,最險惡的生活環境也能轉變成樂園。」(摘自《叩應內幕大公開》,彼德.勞佛,頁21)我們有另一個訪問台北101的行程,負責接洽的公關公司向我們說明,101的頂樓還不能開放,只能在辦公室做訪談。Chris說,「如果在辦公室訪問,那就不是在做新聞,純粹是替你們(台北101)做宣傳。」在他強力要求下,終於登上台北101的頂巔,進行訪問。

  Chris來台僅六天,卻要做三個報導,即使疲累不已,對於既定的行程仍然一絲不苟,我想,這就是他對新聞工作的熱情與堅持吧。選舉當晚,Chris在六小時內送給倫敦總部22則script(短新聞),隔天,他看來氣色很差,可是,我們參加一場為外國記者辦的選後分析,會後,其他記者都鳥獸散,只有他獨自接連採訪兩位專家。

  與Chris工作的經驗,讓我知道新聞緊促的節奏,也讓我了解,仍然有人默默地在做「好新聞」。To me


《寫在後頭》

Chris is already a model.

 



如果你想體會同步即時的快感,享受有廣告,與吃螺絲專業表現,就 請妳到:http://www.fm973.net/ 如果妳想要打開電腦就可以隨時收聽,就請你, 先到媒體小鋪(http://www.benla.idv.tw),再從首頁點選線上 收聽《Watch Media》,就可以一邊參觀小鋪總部,一邊聽聽線上廣 播。 當然,如果覺得有點麻煩,或者太囉嗦,那就直接按下頭的網址囉! http://utenti.lycos.it/deerwen/ptb/list.php?forumid=17


報主的話:
不好意思,一直在還債,上個禮拜偷偷懶沒發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