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2006-12-06
══════════════════【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6-12-06》

本期內容
  ◎教育論壇:積極迎戰教師法修法 兼談立法程序與國會遊說 
  ◎英語充電站:「語言共通」與中英語言學習 國際友人國語演講比賽凸顯的外語學習觀念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教育論壇:積極迎戰教師法修法 兼談立法程序與國會遊說
  ■羅德水(教師)
六、第二讀會:
法案經相關委員會審查完畢後排入院會二讀,依「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9條之規定,「第二讀會,於討論各委員會審查之議案,或經院會議決不經審查逕付二讀之議案時行之。第二讀會,應將議案朗讀,依次或逐條提付討論。第二讀會,得就審查意見或原案要旨,先作廣泛討論。廣泛討論後,如有出席委員提議,30人以上連署或附議,經表決通過,得重付審查或撤銷之。」同法第10條則對立法原旨有異議時之補救程序規定如下,「法律案在第二讀會逐條討論,有一部分已經通過,其餘仍在進行中時,如對本案立法之原旨有異議,由出席委員提議,50人以上連署或附議,經表決通過,得將全案重付審查。但以一次為限。」
七、第三讀會:
二讀會通過後進入院會三讀。依「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11條之規定,「第三讀會,應於第二讀會之下次會議行之。但如有出席委員提議,30人以上連署或附議,經表決通過,得於二讀後繼續進行三讀。第三讀會,除發現議案內容有互相牴觸,或與憲法、其他法律相牴觸者外,祗得為文字之修正。第三讀會,應將議案全案付表決。」完成三讀之法律案及預算案由立法院咨請總統公布並函送行政院,總統應於收到10日內公布之。
在法案三讀完成後,立法委員可於總統公布前之下次院會散會前,提出復議動議。除此之外,行政院對於立法院決議之法律案、預算案、條約案,如認為有窒礙難行時,亦可依憲法增修條文第3條之規定,「得經總統之核可,於該決議案送達行政院10日內,移請立法院覆議。立法院對於行政院移請覆議案,應於送達十五日內作成決議。……覆議時,如經全體立法委員2分之1以上決議維持原案,行政院院長應即接受該決議。」
目前教師法修法動態與預判
以上即為我國國會立法程序簡介,對立法程序有了基本認識之後,回頭討論「王淑慧版教師法修正草案一讀通過」對組織的影響程度將更具有意義。
事實上,目前在「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審議的教師法修法版本不只王淑慧版一案而已,依立法院提供的資料,截至95年11月17日止,立法院第6屆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待審議案共有法律案41件、行政命令23件、預算凍結案3件、專案報告2件、其他議案15件、調閱案2件、人民請願案3件。其中與教師法修法有關的付委案共有:徐耀昌等42人提案於94年5月13日第6屆第1會期第12次院會一讀通過的教師法第36條條文修正草案、王淑慧等42人提案於94年9月23日第6屆第2會期第3次院會一讀通過的教師法第17條之1條文草案、洪秀柱等32人提案於94年11月25日第6屆第2會期第12次院會一讀通過的教師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親民黨黨團提案於95年4月21日第6屆第3會期第10次院會一讀通過的教師法教師法第35條條文修正草案等。
亦即是說,目前處於委員會審查階段尚未完成黨團協商的教師法修法版本共有4案,有利於組織的洪秀柱版與有害於組織的王淑慧版都在其中,且處於同等的修法程序,值得一提的是,檢視上述各修法版本,其中亦無謠傳的「導護入法」版本(教育部修法版本)。
而依上述吾人對立法程序之討論,所謂「一讀通過」幾乎可說是大多數提案的必然結果,實無大肆渲染之必要,要求全教會阻止法案一讀,其實就等於要求提案在「程序委員會」審定時就予以封殺,或是草案在連署階段時就發動委員全力杯葛,這樣的要求恐怕連朝野各黨團都不見得可以做到,更遠非全教會目前的遊說能量所能企及,以此要求全教會不是曲解立法程序,就是強組織所難。
此外,針對教師同仁關注的「全教會擋得住修法進程嗎?」筆者以為,若從日前「如何處理不適任教師公聽會」之結果觀之,無論從法理上或實務上檢視,王淑慧版條文均有其高度爭議性,兼以本案之主要利害關係人──教師更是一面倒反對此一修法版本,對組織遊說工作實大有助益,全教會亦曾多次將教師同仁意見清楚轉達各黨團委員,未來則應與各相關委員密切聯繫,確實掌握議事進度,並遊說各在野黨團勿於黨團協商時簽字,若能如此,依前述立法程序與國會生態觀察,本案欲於第六屆立委任期結束前完成三讀,難度極高。
總結教訓,凝聚組織共識
至於有關指責全教會遊說不力一事,淺見亦認為,監督組織幹部雖是全體會員的權利,惟監督與批評仍應有一致性之標準,不宜因人設事。事實上,若要談及修法挫敗,全國教師會第三屆會務幹部任內,因不諳立法程序,輕忽「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中對於「行政命令」審查之相關規定,致使原先於92年9月9日增訂的「教師法施行細則」第24-1~24-3條條文,(關於教師組織會務假之規定)復於民國93年1月20日遭致立法院刪除一事,絕對算得上是全教會成立以來的一大挫敗。然而,相較於今日部分同仁對全教會主事者的高標準監督,何以當時的批判卻又如此不成比例?真要認真檢討起來,該負起責任的豈止會務幹部?全教會各會員代表與理監事都應為議事失能或監督不週負起共同責任。
再以目前引起普遍注意的調降教評會中專任教師額數之修法版本為例,其實早在第五屆立委任期內就曾出現,當時的程振隆委員版所減少的專任教師額數還高於目前的王淑慧版,該案在第五屆立委任期結束前,甚至曾經於法案大清倉時排入院會二、三讀,而比較前後全教會主事者之因應,筆者仍要持平的說,總體而論上屆全教會幹部的遊說能力與強度均不及本屆。當然在立法院政治角力與教師組織幹部的努力下,程振隆版最終並未完成立法程序,相信只要組織上下能維持目前關注法案的熱度,我們仍有信心阻擋此次的教師法惡修。
今天筆者深入討論國會立法程序與組織相關權責問題之主要目的,並非在於替全教會主事者開脫,而是期待在以高標準監督全教會領導幹部時,所有縣市教師會幹部亦能同步成長。淺見以為,因應修法絕非只是全國教師會少數幹部的責任,三級教師會不同於政府行政部門,沒有為人詬病的科層體制弊端,儘管如此,卻也不表示,三級教師會是各自獨立互不隸屬的組織。相反地,沒有全國教師會的提綱挈領、統整資源,25個地方教師會恰如互不往來的獨立單位;同樣地,如果缺少各地方教師會在人力、物力的全力支援,全教會也勢將成為身軀龐大卻行動緩慢的組織,根本無力在遊說時進行有效的動員。
吾人認為,教師族群與組織之前途將來如何發展,除了取決於全教會主事者的能力外,全教會會員代表與理監事,乃至於縣市教師會幹部的持續成長與互相監督更為關鍵。如果組織成員願意記取教訓,減少內耗鬥爭,此次的修法與衍生的信任危機,絕對可以成為教師組織寶貴的教材,相反地,如若持續爭功諉過,那召開再多的臨全會又能改變什麼?期待本週日登場的臨時會員代表大會能夠捐棄成見、凝聚組織共識,不負會員所託。
(回目錄)



英語充電站:「語言共通」與中英語言學習 國際友人國語演講比賽凸顯的外語學習觀念
  ■李振清(世新大學英語系教授)
今(2006)年11月12日,台北國父紀念館循例舉辦了一年一度的「國際友人中國話演講比賽」。然而,今年報名的人數,打破了歷年的紀錄;總共有來自美、法、英、加、俄、日、澳、越、泰、馬、荷、挪威、馬其頓、巴拿馬、印度、烏克蘭、聖文森、貝里斯等國家的118名年輕新秀,熱烈報名參加此次「第34屆中國話演講比賽」(即「國語演講比賽」)。人數之多為歷年來所罕見。這和近10年來,全球中文熱的興起有關。
早在1982年當筆者還擔任國立台灣師大國語中心主任時,即已發表了〈放眼看美國大學的中文熱〉一文,刊載於當年6月8 日至11日的《中央日報》副刊上。此後國語中心蓬勃發展;全球各國知名學府紛紛選送菁英國際學生前來師大國語中心,及台大「史丹福中心」(簡稱IUP,已於1997年遷往北京清華大學),精研華語文與中華文化,甚至選修學分與學位。
今(2006)年4月24日,路透社報導了「美國學堂起了中文熱」;6月26日的《時代》雜誌(TIME)又刊出〈學漢語〉(Get Ahead. Learn Mandarin)主題報導(cover story),更凸顯了華語文在21世紀的地位與重要性。因此,國父紀念館長期耕耘,與成立了50年的師大國語中心一般,在在驗證了在時代變遷中的全球社會,華語文愈趨重要的國際地位。
筆者應邀為評審之一,聆聽這些來自全球各地熱衷於華語文學習的現代菁英「說中國話」,感觸至深。為什麼他(她)們在短短兩、三年之內,就能把我們的國語說得這麼流暢,而且字正腔圓;用字遣詞、四聲音調掌控、句法結構、講稿組織等語言表達要項,都拿捏的那麼精準。反觀當代的台灣青年呢?學了10年英語文,在發音、語調、語法等,竟無法跟這些在台的外籍人士等量齊觀。更有甚者,不少大學生及社會人士對英語文聽、說、讀、寫、譯的基本溝通能力,嚴重地缺乏信心。
首先,聽這大批的外國友人用國語演講時,腦海裡立刻反映出的理解是他(她)們好像熟悉「語言共通」的基本道理。因此,無論是來自英語、德語、俄語的國際學生或專業人士,都很自然巧妙地運用中文和外國語文之間的語言共通特質,如母音、子音、語法、語用的異同,從而在老師的指導,或自行練習的策略下,揣摩其中共通處。加上藉由實際生活的體驗,同儕的實際溝通,在台的外籍人士通常能很快地在一年之內,學會基礎、順暢的中文聽、說、讀等語言能力。
人類語言的共通性及特殊性,是早已存在的事實。著名的英國歷史語言學家William Jones在18世紀發現印度梵文與歐洲語文有相類似的特質後,繼而有更多語言學者認同「印歐語系」的密切關係。到了1993年,史丹福大學語言學者,Joseph H. Greenberg,編著了《語言的共通性》(Universals of Languages. Cambridge)一書,由麻省理工學院出版。到了1978年,Joseph H. Greenberg又另編了《人類語言的共通性》(Universals of Human Language Vol. 3: Word structure),進一步說明人類各種語言的同質性與異質性。從事語言研究與語言教學的學者,則可藉此分析不同語言間,其母音、子音發音時的發音器官位置與狀態,從而以對比分析(contrastive analysis)的研究方法,來指導學生學習外語時應當注意的重點。語法、篇章的對比研究也是如此。
至於中、英文間的文字結構,英語是表音文字、中文則大都是表意文字,並配合象形、會意、形聲等六書結構,反而讓受過基礎語言常識訓練的西方人,學起中文,可以順利地從「語言心理學」(psycholinguistics)的角度切入,學會中國文字的精妙與獨特之處。
有關中國文字的特質與學習,瑞典漢學家Cecilia Lindqvist(林西莉)教授在1989所著之《漢字的故事》(China: Empire of Living Symbols),最為完整,也最受歡迎。集中在大安區師大、台大附近的外籍人士,對《漢字的故事》非常歡迎。林西莉教授自1950年代末才學習漢語,師事瑞典知名的漢學巨擘高本漢。旅居亞洲和拉丁美洲多年之後,林西莉回到瑞典從事漢語教學,並寫作專書介紹漢語及中華文化。
在國父紀念館參加演講比賽的這些國際友人,可以明顯地聽出他們學習中文是受到《人類語言的共通性》之影響,尤其是西方學生。這一點可以作為我們學習外語的參考。
全世界的語文,都有母音和子音。在語法上,也都有其特殊的結構。但異同之間,也可以利用轉變(transformation)的原理,深入瞭解不同語言間的特質,從而習得其正確、精準的口語與書寫能力。
例如,英語有些子音帶有p、t、k尾音的單字,如shape、sit、pick等字尾之發音部位與方法,跟閩南語及客語很接近。若能從這一點來指導學生,則學來一定輕而易舉,而且可以像英美人士一樣地字正腔圓。遺憾的是,國人在基礎英語文教學中,鮮少從這方面去著墨。講求方法論的西方學生,則因此學得比較徹底。
包括美國在台協會(AIT)楊甦棣(Stephen Young,美國芝加哥大學歷史系博士、知名學者趙智超教授的門生)、ICRT節目總監白健文(Timothy Berge)、美僑商會執行秘書魏理庭(Richard Vuylsteke)等在內的在台外國人士,他們學中文的時間與成效,和國人花費於學習英文的時間,幾乎不成比例。其關鍵在於學習方法與語言認知上的差異。
舉這次參加國父紀念館「國際友人中國話演講比賽」得獎的前五名為例。第一名的柯安娜是俄國小姐,自大學就開始學習中文。受到歐洲式的研究與學習方法,及「語言共通」理念之影響,她學得又快又好。演講中,表達流暢、字正腔圓;善用成語,又能引經據典以強化她的論述。這是台灣學生較難做到的嘗試。
其他第二至第四名的國際友人,跟柯安娜小姐類似,都是在用字、遣詞句法、文化與社會瞭解,及國際觀,有獨到之處。在這方面,台灣的大學生確有可以借鏡的地方。
來台外國人士有效學習中文的秘訣很多,但都離不開語言共通的體認,與正確語言學習方法的徹底應用。1983年2月27日到3月7日間,當時的台北中華日報訪問了9位在台的外籍人士有效學習中文的方法。他們的答覆很有學術意涵和文化創意。
李伯巨(美國;CRT 知名DJ):不怕錯、開口講。
麥菲娜(英國):善選學習環境與老師。
李和慕(德國):融合文化、排除面子問題。
周哲(巴拿馬):先從文法字句結構下功夫。
穆小珠(美國):敢問;敢說;多開口。
衛登輝(英國):面對面,儘量找機會說話。
植野弘子(日本):多接觸;聽力訓練最重要。
魏捷茲(美國):學好發音、續談寫作。
艾善明(約旦):掌握四聲、多背常用。
前述的外國人士學習中文方法應該也可用於台灣學生,作為學習英語文或其他外語的策略。
前述今(2006)年的《時代》(TIME)雜誌主題報導中,以〈Get Ahead, Learn Mandarin〉為主題的專文中,細述中文正成為國際通用語言的全球性跨國發展。同時,中文也正成為另一種國際通用的務實語言。英國語言學家David Gaddol在最近的報告指出,英語系國家不再像過去一樣擁有各項優越條件。他認為,在很多亞洲國家、歐洲和美國,華(國)語已成為最新的生活必用語言。1982年11月15日,《新聞週刊》(Newsweek)刊載〈English, English Everywhere〉時,標榜「幾乎在世界各國,英語是追求卓越必備的語言,同時也最貼近世界語」(In almost every country English is a key to getting ahead, and it's the closest thing to lingua franca.)。如今,《時代》雜誌則以風水輪流轉的語氣,套用24年前《新聞週刊》的口號,並將之修訂為「若你想追求卓越,就得學中文」。的確,在21世紀裡,中文已成為各國人士必須學習的國際語言。國父紀念館舉辦的「國際友人中國話演講比賽」也因此更具國際化與長遠之意義。
在這新世紀裡的中文發展潮流下,台灣應如何在華語文教學的本土發展與國際接軌之間,針對中文在自然社會變遷中的轉變與標準化、繁簡問題、語言接觸產生的異類新詞、科技與術語、中文與電腦、中外語翻譯,以及對外華語教學等問題,從政府政策與學術研究的角度,深入探討與規劃。其中,兩岸基於文化背景的語文認同與共識,更是今後應該客觀研究的課題。唯有如此,中文方能在人類文明的不斷進展中,隨著時代變遷、國際交流與科技發展,邁入一個嶄新的里程。
(回目錄)



吾思吾師 找回教師熱情與尊嚴徵文比賽
   

送舊迎新囉!迎接新的一年,讓我們滿懷感恩的心,感謝過去教導我們、使我們智慧增長的師長,用一千字以內的短文與大家分享溫馨感人的真人實事。全教會贊助入選者稿酬每字2元,來稿請以電子檔寄young@lihpao.co-m﹐附真實姓名﹑身份字號﹑銀行帳號。本報有權刪修來稿﹐來稿者視為同意本報集結出書時﹐不另支稿酬。

(回目錄)



參觀立報:
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
fiveguys@ms19.hinet.net
立報地址: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