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2007-02-06》 |
本期內容 | |
◎漫步印度支那:白人媽媽的黃皮膚小孩 | |
◎即使「寂寞」,也要鼓起勇氣走下去 |
漫步印度支那:白人媽媽的黃皮膚小孩 | |
圖文■飛十一 | |
Day10漁時間:7/3 地點:河內 狀態:繼續昏沉、繼續趴趴走 旅行時最怕的不是沒訂到旅館、趕不上火車/巴士、迷路、食物難吃、沒水不能洗澡還遇上跳蚤,最最令我無法忍受的,是生病。 從沒在旅行的時候生病,或者這回實在太嚴重,雪上加霜的是,我們倆人一同掛點,隔天還彼此交換病症,互通病毒。 已經病了一天,睡了一天,台灣帶來的伏冒熱飲早已用完,其他感冒藥也都一一消滅不了病毒,河內西藥房買的抗生素吞了十幾顆,一天消耗一桶5公升礦泉水,以為這樣下猛藥,病情會轉好,沒想到並不,那強硬的感冒病毒展現出越南堅毅不拔的特性,就是趕不走,彷彿打焦土策略,不戰到最後一兵一卒絕不罷休。 越南朋友嘗言:「越南人是最強的民族,我們打敗過全世界最厲害的國家。」的確,越南是中南半島唯一打敗過美國(越戰)、法國(抗法戰爭)、日本(二次大戰)以及中國(過去的元朝和中國共產黨)的國家,雖然這幾次戰爭中,越南死傷嚴重,但是這種國族主義也因為內傷如此嚴重而更加強烈凝聚。 難道越南病毒也遺傳到這樣的堅毅不拔?怎麼吃藥休息喝水都沒效,簡直是藥石罔效。 與胡志明擦身而過 既然可能會死在這裡,那麼不如在死前好好盡興看看這個城市吧!萬一就要長眠於此,也別白白走了一遭。於是難過歸難過,我們還是決定出門走走,去胡志明博物館瞻仰「胡伯伯」(越南人對胡志明的暱稱,有點像是早期台灣人稱「蔣公」)的遺像。聽說,胡伯伯博物館裡面真的有他的遺體,以良好技術保存,水晶棺材裝著「音容宛在」的越南國父胡志明,就跟史達林和毛澤東一樣不甘寂寞。 可惜,搭計程車到博物館,才發現這天是休館日,運氣不好。到廣場走走,發現天氣真熱,站在樹蔭下,還是感覺自己像支逐漸融化的冰淇淋,黏瘩瘩軟趴趴。但是神氣的越南阿兵哥還是全副武裝地穿著英挺的白色長袖制服,厚重的馬靴、鋼盔,盡責地戌守廣場,不讓閒雜人等觀光客靠近胡伯伯。 體驗時尚河內高塔 瞧瞧手上的觀光導覽地圖,雲小小建議去看看「Hanoi Tower」,本來以為是類似東京鐵塔那樣的觀光景點,結果是一棟類似台北信義區國際會議中心的大廈,門口完全看不出來什麼名堂,沒有商店、沒有招牌告示,非常冷調/低調的肅殺風格,門口的警衛穿著整齊,計程車開到門口停下來,帶著乾淨白手套的警衛趨前來開車門,Hanoi Tower大門內的警衛配合地把玻璃門拉開,我們狐疑地進門,遇到一群嘰嘰喳喳的日本貴婦從玄關迤邐而來,才發現原來這大樓的門面雖低調,裡頭可是熱鬧非凡。 冰冷肅殺的大樓內部是一高級精品Mall,中間廣場是咖啡座,周圍是櫛比鱗次的精品店,寢具、珠寶、名錶、高級服裝、訂製家具,放眼望去,都是西方人。涼爽的冷氣讓我很快就覺得發冷,雖然額頭是熱的。在咖啡座點杯熱拿鐵暖暖身,順便補吃一包藥。 本來以為菜單上會有越南河粉,結果這個「河內淘兒」真是夠西方,完全的西式三明治、咖啡、潛艇堡,就是沒看到河粉。只好點了三明治、西瓜汁、拿鐵。咖啡很平常,就是一般普通的拿鐵,不難喝。三明治也是,西瓜汁上來的時候,卻讓人眼睛一亮。西瓜汁上插著一根三角旗──越南國旗。 終於還是看到了越南。即使在這樣西方資本主義式的商場裡頭,越南人不會忘記自己的國家,真是堅強的民族性啊! 白人媽媽的黃皮膚小孩 咖啡座鄰座的嬰兒哭聲引起我們的注意。一位年輕美麗的白人女子懷抱著一個黑頭髮黃皮膚的嬰兒,嬰兒看起來很小,約莫只有兩、三個月大,脖子還軟軟的必需托住。女子像是母親般親暱逗弄嬰兒,她的桌上有杯咖啡和一本筆記,她看起來是一個人,因為當她暫時離開,是請服務生幫她照顧小孩。 雖然奄奄一息,我還是非常好奇,這女子和這小孩的關係,會不會正是電影裡面經常出現的「收養」情節?如果是,這大概是我在越南遇見的最小的嬰兒收養。 收養一個越南嬰兒,應該需要什麼條件呢?為什麼有這麼多西方人到東南亞來收養小孩?在越南最時尚的觀光區,經常可以看到的是白人父母+黃皮膚小孩的組合,高大壯碩的父母懷裡抱著瘦小的越南寶寶,那感覺很像是看見外電新聞上安潔莉娜裘莉身上黏著養女西非女孩沙哈拉或是柬埔寨養子梅鐸的畫面,很溫馨的人道感覺。 也有不少家庭的組合更聯合國,西方白人父母+黑皮膚小孩+黃皮膚小孩+白皮膚小孩=以英文溝通。第一次親眼看到這種家庭組合,而且發現3個小孩的年紀相仿,心裡湧起一股「五族共和」的熱流感,真是佩服這對父母,怎麼會想到組成這樣一個家庭,實在太有創意了。 曾經看過一部紀錄片,討論一個被愛爾蘭夫妻收養的印尼私生子的悲慘故事:男孩的母親因為意外懷孕不見容於社會,決定出養孩子,一對派駐印尼外商的白人夫妻因不孕而收養。沒想到兩年後,愛爾蘭夫妻懷孕並且調職他國,臨走前,居然把男孩丟到某家孤兒院前,一走了之。男孩是非法收養,所以沒有印尼國籍、無法上學,成為一個沒有身分的人。一位英國女記者得知這消息,進行調查報導,揭露這一連串以收養為名的販嬰罪行,最後並找到男孩的母親,讓男孩得以回到家人的懷抱。 這是一個幸運的孩子,可是其他千千萬萬個棄嬰呢?根據印尼統計,每年國際收養超過兩千多人,這只是官方的數據,如果是黑市交易,那數字恐怕更加驚人。可是這些孩子都能透過收養得到更好的人生和機會嗎? 那也許是一場豪賭,只是賭注是自己。 越南父母們同意出養孩子,是真的養不起,還是為了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瑪丹娜收養一個非洲男孩,引起爭議。原因在於男孩父親表示並不是「不要這個孩子」,而是因為「自己養不起」。那個叫做「大衛」的非洲男孩成為瑪丹娜的養子,羨煞許多其他等待收養的孩子們,可是,拔除這孩子的文化根源,把他帶到一個環境比較好、資源比較多的地方,就能保證他一定過得比較幸福快樂嗎? 如果出養家庭的困難是「養不起」而不是「不要孩子」,那麼政府(或是好心人)可以做的,難道是把他帶離家庭、國家、文化,讓他重新適應/融入/努力成為另外一個人?或者,換一種角度想,可以從結構上幫助這個家庭,讓他們不會因為貧困無助而必須割捨自己的親人。 我相信,當越南的經濟發展逐漸熱絡,出養小孩的家庭應該也會漸漸減少吧,就像台灣。雖然看到可愛的越南寶寶,我也會忍不住上前逗弄,不過,喜歡到把人家打包帶回家,這樣的事情,想起來實在不可思議。 (待續) |
|
(回目錄) |
即使「寂寞」,也要鼓起勇氣走下去 | |
陳篆嘉(國中教師) | |
段考後的第一節公民課,陪同學們欣賞《公視》畢業生「寂寞的遊戲」,心有所感,在黑板上寫著: 「培養『一技之長』,就能建立『自信』;有了『自信』,即使『寂寞』,也能鼓起勇氣走下去。」 黑板上的話看似簡單,然而「一技之長」的培養,通常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曾經在認知心理學的專書裡讀到:「培養一項專業技能,從『生手』變『專家』的過程,必須潛心鑽研大約10年的時間,稱為『10年定律』。『專家』的養成,須花費極大的時間心力,累積大量成功與失敗的經驗,歸納成自身的心得與法則後,才能得心應手,應付各種突發狀況。而且,專業技能的培養,越早起步越好。」以上說明,對於「知識產出者」或者「技能操作者」而言,都一體適用。所以職業無分貴賤,「知識」或「技能」其實在專業養成的過程裡所耗費的心血是一樣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日後是強調「專業知識與技能」的時代。不變的是,無論是選擇「知識」或者「技能」做為終身的志業,唯有能夠不斷自我精進的人,才能免於被時代潮流所淘汰。 做個簡單的比喻,選擇一門「專業」,就像是選擇一個結婚的對象,對「她」必須不斷地付出,持續地關心,才能與之維持良好關係,永續經營。事實上,從來就沒有一種「專業技能」是可以不費吹灰之力,輕輕鬆鬆,自自然然就能學會的,「學會」的過程總是艱辛,能夠輕鬆學會的不叫專業,而是常識,常識每個人都會。換句話說,培養「專業技能」是一生的功課,要不斷地自我充實,要花上一輩子的時間去體現。 小時候,總是不明白,媽媽為什麼要一直逼我唸書、寫考卷、補習、學作文、學繪畫?別人都在打任天堂,都在看《星星知我心》,都可以跟同學出去玩,我為什麼不行?我不懂啊!當上老師之後,慢慢可以體會,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或許很簡單,就只是希望趁著子女在學習敏感度還很高的時候,開始培養一項專業技能(學習要趁早,年紀越大,學習新事物就越辛苦)。長大後,能夠靠這方面的技能或知識自立更生,在潮流的衝擊下站穩腳步,免於被時代所淘汰。說穿了,人們終其一生庸庸碌碌、戰戰兢兢、汲汲營營地努力、奮鬥,不也只是為了「不被淘汰」如此卑微的願望而已嗎?(在以升學為導向的「聯考」時代,會讀書、考試也是一種專業,而且還是很受重視的「專業」)更重要的,是在認清這樣的事實後,我們必須從努力的過程裡,找出讓自己快樂的關鍵,那就是成長的「充實感」。 說成長是一種「苦中作樂」的過程,一點也不為過,就像洪蘭教授所說的:「有意義的快樂帶來心靈的滿足,沒有意義的快樂不會持久。」而「意義」的追尋,也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那麼,要付出什麼代價呢?以小弟而言,在好不容易勉強考上大學後,不僅沒玩過AOE、CS、PS2,也沒摸過X-BOX,去到網咖最多只會用outlook收信,聽mp3,用Google找資料,用MSN哈拉,跟白癡一樣。活到31歲了,甚至連感情也是一片空白,還不死心,奮力地想抓住所謂「青春的尾巴」……皇天不負苦心人,這樣的日子熬過來,總算讓我考上一個「正式教師」。儘管在台灣社會,「老師」是個普通的職業(註),但是對我而言卻是意義重大,因為這是我犧牲很多東西換來的。 以上,就是我到目前為止的人生,就是我所付出的「代價」。坎坷嗎?我不覺得,但是很無聊是真的,就像有些人常常掛在嘴邊「上課好無聊,讀書好無聊,聽老師講話好無聊……活著,好無聊……」的無聊,一樣的無聊。你問我這樣值得嗎?或許吧,其實我也不知道。 培養「專長」,找到自己願意認真投入的事,即便「孤獨」,也不至於因為把全部的希望賭在另一個不可預期的個體身上,而感到「寂寞」。畢竟我們很難完全掌控另一個人,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意志,能夠遇到與自己步調一致,心靈相通的人生伴侶,長長久久走下去,並不容易,而這樣的平衡關係也可能因為其中一方無法配合另一方的腳步而生變,這是一個很大的賭注。如此一來,我們或許可以試著把握自己,愛惜自己,駕馭自己的意志,培養自己的專長,實現自己的夢想,跟前者比起來,這樣應該比較容易,至少我是這麼想的。 人一生下來,就必須忍受長時間的孤獨。你看,我們出生的時候是自己一個人,走的時候,還是自己一個人。此話看似悲情,其實也頗瀟灑,端看我們以什麼樣的角度看待自己的人生。如果真的一直沒遇到同行的伴,何妨認真思索屬於自己的人生意義,並試著培養一技之長,與自己的「專長」相處呢?「成長」總是艱辛,培養一技之長又何嘗容易?只能說,我們都要勇敢,無論未來發生什麼變化,我們都要鼓起勇氣走下去。與同學共勉。 註:在台灣,中、小學教師地位不算崇高。然而,在2002至2005年全球競爭力評比第一名的芬蘭,「中、小學教師」,卻是中學生選擇職業的第一志願。 |
|
(回目錄) |
參觀立報: |
http://www.lihpao.com |
寫信給小編e-mail: |
fiveguys@ms19.hinet.net |
立報地址: |
台北縣新店市光復路43號 |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