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8-04-17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客運停駛與漲價所帶來的新剝奪
卅年未遇的全球糧荒



【社論】
客運停駛與漲價所帶來的新剝奪
 
 

近日報載,去年底曾經喧騰一時、被及時安撫的中南部偏遠地區客運路線縮減厄夢,如今捲土重來。

據統計,從今年初迄今,全台各縣市紛紛停駛所謂「虧損路線」,約40條之多,歷來罕見。除此之外,多家客運業者也對外大喊吃不消,而擬大幅調漲票價。例如,新竹市區公車已確定5月1日起全面調漲票價,現行全票15元、半票8元,一律調漲為20元。台中市公車則提案將票價22調漲到43元,但仍有待與市府交通處協商。

綜觀來看,這波的客運生態變化大致是:市區路線要漲價,偏遠路線要停駛。看起來影響不可謂不大。對於無車者,尤其是婦女、孩童、老人這些長期依賴客運的搭乘者,或是對中南部地區的住民來講,客運不管是漲價或停駛,意味原已相對惡劣的生活條件,變得雪上加霜。受限於經濟條件與生活區位的低移動性群體,需要更便利與可負擔的運輸,而非反之。

主管機關對目前的難題顯得束手無策,或者是以拖待變,等著新政府出招化解。但以可見的蛛絲馬跡觀之,國人對新政府的期待不可過高,準副總統蕭萬長對於油價調整的「依市場機制、一次漲足」說法,暴露除了價格語言之外,究竟社會承受能力的底線為何,根本不在其考慮之列。

在台灣,過去高油價的倡議者總有一個環保的理由,那就是高油價符合使用者付費原則,同時可以抑制不必要的石油消費,轉而鼓勵大眾運輸工具。聞言乍聽成理,但可惜願景畢竟不等於現實,而且兩者之間也必須要有銜接過程。從未來的油價解凍,再到發生中的客運停駛與漲價,我們不難發現,台灣(或者更精確地講,是中南部)根本缺乏以高油價抑制自小客車的替代性接軌措施,因為客運可及性不高,而且消費負擔也一再加重。其結果,等於變相懲罰了那些弱勢群體。

或許這也是為何環保運動總是侷限在台北,或是相對受菁英階層青睞的原因。在歐陸,由於具有社會民主的福利國家傳統,因此往往能在物質獲得相對保障的情況下,進一步發展出節能、節約的綠色思維與實踐。相形之下,台灣則連起碼的物質條件與社會權利保障都處於不均或匱乏狀態。從中南部自有機轎車比例偏高,再到偏遠路線停駛,不啻提醒了環保節能需有物質條件的配套,否則難以引起共鳴,甚至徒生抗拒。

對於飽受物價折騰的我們,寄望新政府的市場機制解決問題無異緣木求魚,但與此同時,客運停駛與漲價,也考驗了台灣的社會運動是否能激發出新的對話與團結的對象。

(回目錄)



【左右看】卅年未遇的全球糧荒

【左看】
唯我農官敢大謊不慚
趙萬來/大學教授

本專欄在本年之初(4),即疾呼「缺糧警報響起」,果然,在百日之後,隨著北半球春耕伊始、而南半球秋收告歉的情況下,業已成為全球一致體認的大危機,聯合國及美國目前均緊急撥款,蓋人死事小,演為飢民蜂起,危及既定的政治秩序,才是統治階級最關注的。

離奇的是,唯我台灣農官處變不驚,就在前日一項公聽會上,農委會農糧署長黃有才表示,台灣糧米自給率高達9成,並有3個月所需的31萬噸稻米安全存量,而且休耕的22萬公頃農田隨時可以復耕,如此云云,大言不慚,不!大謊不慚,黃某謊蓋台灣一年進口的大宗雜糧乃稻米產量的10倍以上,等於是台灣人民所需熱量的7成,一部份表現為飯桌上的麵食及豆製品,更大部份是繞進禽、畜、魚的腸胃,再現為肉類,當世人都在焦慮肚子如何填飽時,主管糧食的大官人居然偏提只堪塞牙縫的稻米,真是欺人太甚!至於說休耕水田隨時可復耕,更屬謊中謊。

糧食非一般商品,端賴國際市場進食,終必難逃愚癡之譏。當前供應緊俏,各國紛紛簽訂密約,甚至物物交換,如埃及以米換敘利亞的麥,以政治操作背離市場,更使糧價彈高,買糧維生的台灣十分危險了。




【右看】
催化科技應用於農事
甘向西/政治評論家

目下全球存糧只有60天的消費量,創下1980年以來的最低點,刻已造成1億人瀕臨餓殍的絕境,也引發37國動盪不安,對此,聯合國前(15)日舉行特別會議,無異是宣告饑饉來襲。

相較上一回70年代的大糧荒,這一回的挑戰倍加嚴峻,原因有六:溫室效應釀成氣候失常,使得孟加拉澇、澳洲旱、越南病蟲害;石油價格暴漲,而現代農業根本是石油農業,舉凡肥、藥、農用資材及水、電、運輸等等都離不開石油,因而農作成本暴漲,蝕掉了實質投入;為彌補石油缺口,生質能源大行其道,把玉米、小麥、甜菜、甘蔗和油菜、大豆等轉為乙醇和生質柴油,原來入口充飢的糧食化作排氣管的青煙;新興工業化國家紛紛崛起,新富人家嗜吃奶、蛋、肉,相當於6倍的穀物量;在工業化併同城市化的進程中,耕地遭到大面積的侵占和荒廢;美國去秋次級房貸風暴迄今方興未艾,驅使熱錢從股市、房市轉進農展品期貨,炒高了糧價。

鑑於這麼多因素交互作用,這次糧荒非一時可了,但是應該樂觀看到科技的無限潛能,正是這樣無情的挑戰,將會催化資訊科技與生物科技雙雙應用於農事上,超越70年代的綠色革命,再一次締造人類文明的新境界。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