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3.10.22
────────全 國 唯 一 教 育 專 業 報───────
台 灣 立 報 《 言 論 廣 場 》 2008-09-16
網址:http://www.lihpao.com/

★ ★ 本期目錄 ★ ★
問題的根源在減稅
世界經濟衰退中的綠色企業



【社論】
問題的根源在減稅
 
 

在台灣與國際經濟不斷傳來各種不利消息之際,各國政府都在絞盡腦汁來提振經濟,特別是拯救股市。其中,最常被引用的政策之一為減稅。主漲減稅者認為,對消費者而言,減稅可以刺激消費,擴大需求;對於生產者而言,減稅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潤而達到鼓勵投資的作用。這看起來似乎對各方面都有利的政策,其實隱藏重大的陷阱。需要深入分析。

這個暗藏的陷阱,可以從幾個不同的角度來理解。首先,減稅必然會導致社會福利以及國家對教育衛生投入的降低,其結果不僅不利於弱勢族群,也將因為貧富差距的拉大而增加社會的不安,最後政府必須要花費更多的經費從事維持治安的警察、監獄等等方面的開支。另外,由於教育投入的不足,也會影響國家長期的經濟升級與成長。

其次,減稅的直接目的主要為了吸引投資,認為只要有了投資,就會帶來就業以及相應的購買力。這種滴水理論(Trickle Down Theory)是新自由主義經濟學者琅琅上口的教條。但是,今日的經濟危機正是在這個滴水理論盛行的背景下出現的。如果一味藥已經使病情嚴重化,如何能夠用變換包裝的同一味藥來治療同一種疾病呢?

歷史是最好的教育。1980年代,英、美就是依賴減稅來克服當時的經濟困境。誠然,余契爾與雷根的減稅政策暫時誘導了資本的投入,結果卻是貧富差距的極度擴大,造成今日的所謂M型社會。多數人更加貧窮化,必然抑制她/他們的消費力;而那少數富人未必會因為減稅而願意加大投資,因為當終端商品的需求由於消費者的貧窮化而下降時,投資報酬率必然會跟著下跌,這就會抑制投資。對於家財萬貫的富人而言,投資報酬率的高低,才是決定投資的主要依據。只要能賺錢,資本家不在乎多交一點稅。

可見減稅對於經濟最多只有短期局部的效用,但是它的遺害卻是長期而嚴重的。可以不誇張地說,今日的經濟危機,主要就是美、英政府在1980年代實施減稅以及其他新自由主義經濟政策的結果。如今,我們卻還要繼續用這個製造今日經濟危機的辦法,來解決經濟危機。負薪救火,此之謂也。

(回目錄)



【左右看】世界經濟衰退中的綠色企業

【左看】
台灣綠色企業方向有誤
康世昊/綠色公民行動聯盟

「青島730公里的海岸線,任君選擇。」

這是天下雜誌最近一期的報導中,描述台商在中國市場取得風力發電機合約時所出現的對話。記者描寫的是東元電機董事長劉兆凱沿著海岸線探查風力商機時,身旁中共官員的豪爽承諾。天下的文章標題是:台灣四十大集團,搶攻綠色商機。

但是這種綠色商機反倒讓我們憂心。是誰說一個大規模的再生能源設置計畫就不需要詳細的海岸生態調查和環境影響評估呢?是誰說只要是投資再生能源就不需前提通通可以給綠燈送出呢?是誰說這種決策是綠色呢?

憂心在於讓台灣企業集團趨之若鶩的不是環境關懷本身,而是關懷庸俗化後的新利潤。就像友達總經理陳來助的觀點:環境保護這四個字,從話題變議題,從規範變規格,是攸關產品銷售量及品牌形象的關鍵。

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的話最一針見血:「綠色,已經從責任變機會!」對台灣企業來說,當資本、勞工成本等競爭要素難以取得市場優勢,「綠色」儼然成為企業競爭的新重點。

商品市場的製造方把減少資源耗損的責任,簡化成購買的需求;然後把被物化成買賣意義的市場佔有,當成新企業利潤的機會。問題是,完整的綠色生活,商品只是一環,一但失去生產程序和製造意義的社會資源考量等必要的辯證,企業簡化的「綠色商機」隨著產品規模的擴大,照樣威脅地球生態,何來綠色之意義?




【右看】
綠色競爭力需超越市場和成本
郭民同/文字工作者

繼「廢電機電子設備指令」(WEEE)、「危害物質禁用指令」(RoHS)之後,歐盟將於2009年執行環保新規範EuP(Directive of Eco-design Requirement for Energy-using Products),所有產品必須採用生命週期的思考方式,才能順利進入歐洲市場大門。有前瞻眼光的台灣企業管理階層,應該會意識到這個新指令的影響程度,畢竟未來產品如果達不到輕薄、短小、節能的標準,一定會失去競爭力。而對於進步性規範的配合,對於企業本身的經營成本其實也有利。戴爾電腦推動碳中和的計畫於今年8月提前達成目標,他們估計每年省下3百萬美元營運費用、減少兩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效果明顯!

如果台灣的企業家願意使用更具前瞻性的眼光,願意負起更多的社會責任,台灣企業的彈性變化特質,以及急於建立與國際市場的連結規模的動力,反而可以在日趨嚴格的環保法令,與全球產業分工體系的深化中,協助締造綠色奇蹟的可能。

更具體說,畢竟包括再生能源、節能產業在內的全球綠色市場,去年成長41%、達1,170億美元。根據商業機構估計,綠色產業火速成長,速度是PC產業的兩倍多、半導體產業的4倍多。預估至2016年,全球綠色產業將大舉成長至7千5百億美元,規模相當於今日PC產業的3倍多。從環保的企業先行者的角度來期許,培育綠色力、企業社會責任和可能的全球鏈結力,台灣企業可以轉型成市場的綠尖兵,靠綠色不斷轉型、成長、創新。

(回目錄)



 

長期徵稿啟事

台灣立報網站討論區開張!讀者有任何話想說,都可以在這裡一吐快,同時歡迎對立報的任何批評指教。請由立報首頁點選「討論區」,或鍵入網址http://www.lihpao.com/phpbb/。

(回目錄)



本電子報內容由台灣立報社提供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
若對此電子報的內容有疑問或是建議,
歡迎您寄e-mail至:article@lihpao.com
欲詳完整內容請訂閱立報
電話:02-86676655
傳真:02-82191213
訂報:02-86676655轉214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復興路43號1樓
每週一至週六出報,每份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