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南方 20081016】那年春天的午后,我走進了旗津中洲(柯妧青)
南方電子報  
讓商業邏輯下失去戰場的理想在網路發聲  
今日主題文章

※「南方」歡迎各界投稿,投稿信箱為editor@esouth.org 。以下文章均不代表「南方」立場,如有正式回應,希望南方電子報刊出,請註明「投稿」寄到投稿信箱。活動訊息請寄到south@esouth.org

那年春天的午后,我走進了旗津中洲

作者:柯妧青(紀錄片導演)

她們的故事南台灣暖暖的陽光灑在狹長彎曲的中洲路上,路旁的老人們三三兩兩坐在廟口前廊談天說地,婦人們帶著小孩在亭仔腳閒話家常,寧靜悠閒的午后景致,娓娓道出旗津中洲是個遠離塵囂、被邊陲化的小漁村。

在這裡,放眼望去都是老人與小孩的身影,只有在假日時,一批批從過港隧道疾馳而來的車潮,穿梭在中洲路上,遊客們避開海邊的大路,車陣進入了寧靜的漁村,也只有這個時刻,中洲才有另一番的喧嚷活絡。

◆被孤立冷落的一群

每次走在中洲路上,感覺就像是走進了紅毛港村,街道與房屋錯落排列的樣貌,極為相似。事實上,紅毛港與旗津中洲原本是連通的,當時還有公車往返於兩地,但民 國五十九年因高雄港第二港口擴建工程而硬生生地將其從半島地形變成了個孤島,只能靠著水路運輸,這也註定了中洲因交通地形而邊陲化的命運。看著當地居民們 安份認命的神情,心中總有些許的無奈,他們也曾經抱怨、抗議過,但結果又如何?長年得不到各界的關心與應有的資源、公共建設,逐漸地,他們只好認命地接受 這一切。不願當漁民的年輕人,紛紛離開故鄉,將這片土地留給家中的老人看守。

延伸閱讀

◎《她們的故事—生產的容顏》紀錄片巡迴放映各場次時間、地點

◎25淑女墓正名勞動女性紀念公園揭牌

◎高雄女性的勞動身影:從「二十五淑女墓」到「女性勞工工殤紀念公園」(Esteban)

◎女人屐痕:台灣女性文化地標

◎勞工詩人李昌憲開講《加工區詩抄》

◎血汗工場中的大陸出口加工區女工(嵐山)

從民國九十五年春天至今快兩年了,我扛著攝影機,與工作人員數度穿梭在中洲的巷弄之間,每每想到自己是為了採訪一件曾經轟動全國的新聞事件而來,總有種恍然隔世的不真實感。實在很難想像,這樣一個寧靜且幾乎被遺忘的漁村,曾經在卅多年前的某一天上午,整條路上一片吵雜、哀嚎聲,居民們全家出動,六神 無主地四處奔走尋找自己的女兒,那樣的驚懼哀戚氣氛,現今想像起來,仍覺得相當震撼。

◆中洲渡船與廿五淑女

雖然是卅四年前的往事,但不少的當地居民,對於民國六十二年九月三日在中洲前往前鎮的海域上翻覆的「高中六號事件」,依然印象深刻。或許一般民眾對於高中六號 這個名詞並不熟悉,但若是提到旗津「廿五淑女」,相信很多曾經到過旗津的民眾都有所聞,在廿五淑女墓園裡靜靜安眠的廿五位年輕女性,就是高中六號事件的受難者。

這個事件之所以造成轟動,部份原因是有民間的鄉野故事加深其傳奇性,例如:廿五淑女都是雲英未嫁的清純女性,大部份年紀都很輕,有些十幾歲,有些廿幾歲,最年長的一位卅歲。當地居民相信這是老天爺的旨意,指派這廿五位年輕未婚的女性一起守護著家園與家人。

根據生還者葉永雄的描述,當天天氣晴朗,風平浪靜,時節已近中秋。由於原本的輪渡站活動空間不足,每次遇到上下班人潮多時,擠滿了魚販、工人以及跟 著上船的腳踏車,造成交通阻塞,後來才搬到附近的臨時渡船站。清晨六點多,輪渡站已經擠滿了準備到對岸工作的人潮,原本只能容納約廿人的小型私人渡船,擠 進了七、八十人,因為擔心上班遲到,大家都是拚命地往船上擠,就算是站在船邊只剩雙手攀附著船身,他們都不願搭下一班。

財團法人人本教育基金會

2008秋季
森林小學暨人本教育師資培訓

我們在找尋一種人---
能哭能笑,敢愛敢恨,真真實實的人;
能吃能喝,會玩愛鬧,充滿活力的人;
有血有淚,有情有義,事事關心的人;
敢說敢想,能批能判,獨立自主的奮鬥的人!

我們在落實這種教育---
讓好奇的眼光閃動,探索世界的興致勇於奔馳;
讓多元的思維論戰,追究真理的熱忱難以遏止;
讓求變的念頭勃發,翻轉心思追求有意思的生活!

我們在號召與眾不同的人投入教育!
如果你 ─
想成為好教育的釀造者
想加入森林小學,成為人本教育的實踐者
想參與教育改革,用理想守護台灣!  

邀請你來!

【號召對象】
‧想成為森林小學教師、實踐教育理想者〈需大學以上畢業資格,不需教育學分或師範院校相關背景,請附歷照〉。
‧想瞭解人本教育;對人、對教育有興趣者;從事教育相關事業者;純粹個人進修者。(沒有任何條件限制)。
‧在職教師/實習教師進修。

【課程期間】
2008年10月29日起至12月13日止。
共計17次上課及2次小組討論(包含兩天一夜研習營,地點在森小)。

【課程費用】
5200元(含書籍、講義。研習營餐費及交通費另計)
課程並開放單堂選課,每堂400元。

【報名相關】
1.請先來電預約,保留名額。(單堂選課亦需來電預約)
2.預約後請於一週內繳交報名表及報名費用。(請參閱簡章)

詳情請見

就這樣,每天超載的私人渡船,在海上行駛多年,大家視而不見。另外一個造成意外的原因是船齡老舊,據當時的調查發現,高中六號的船齡已逾廿年,船上的木板多已腐爛。葉永雄說,根據他的經驗,木頭造的船是不會輕易翻覆沈沒,即使翻覆亦能浮在水面上,但這艘船因為木頭早已浸水多時,受到腐蝕,是泡水木頭,所以當天船隻搖晃翻覆之後,隨即往下沈入水裡。若不是船直接沈入水裡,他相信應該不會造成如此重大的傷亡,因為大部份遇難的少女,都是坐在船艙裡,眼睜睜地跟著船往下沈, 找不到出口逃生。

事隔多年,往事已矣,對家屬而言,創傷已經造成,無從挽回,相關責任歸屬問題,在今日看起來已經顯得不重要了。但我們從慘痛的歷史事件中,得到了什麼寶貴經驗?是否努力改善問題,避免悲劇重演?在拍攝紀錄過程中,我關注的重點,並不在船東或是船長的責任歸屬問題,因為 經過了卅多年,人事已非,相信他們早已得到應有的懲罰與教訓。我想要表達的是,在那個年代,政府如何漠視人命、缺乏監督公共運輸安全的觀念,以及勞工安全 與相關法規如何被忽視;透過今昔對照,我們才能感受到「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意義,若不是因為有這一群人,在那個不重視人權與生命價值的年代,痛苦莫名地 被犧牲,政府恐怕還毫無警覺,也不會因為輿情壓力而改善相關的缺失。

◆漁村少女變身工廠女工

廿五淑女,都是乖巧聽話的年輕女子,除了其中一位廿歲少女孫寶金是魚販之外,其餘廿四人均在加工區工作。當時台灣的輕工業正蓬勃發展,工廠林立,大批農村、漁村與山城的年輕女孩,紛紛湧入工廠當女工,這是普遍的社會寫照。

旗津漁村少女們因為家境不佳,很多人在國小畢業後就主動或被迫到前鎮加工區當女工,賺錢貼補家用。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會強迫家中的年輕女兒到加工區工 作,但大部份的女孩們因為家庭的經濟壓力,年紀輕輕就開始工作賺錢;以廿五淑女為例,部份少女國小一畢業就到加工區工作,部份少女則在國中畢業後進入加工 區。因為加工區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機會,當時旗津地區的年輕女孩們,有一大半在加工區工作。

這幾位少女當中,有好幾位都是家中的長女,在早期重男輕女的年代,大家庭的長女缺乏繼續升學的機會,國小、國中畢業後若是不事生產,會被家人視為「吃閒飯」的賠錢貨,她們必須工作賺錢,讓家中的男孩子繼續唸書,所以,到加工區工作成為她們出嫁前最好的出路。

◆廿五淑女事件與勞工安全相關法規

撇開公共安全的把關問題不論,經過這一兩年的觀察與了解,廿五淑女事件暴露了諸多勞工安全與相關法規上的缺失,其中某些問題,在當時也曾被一一提出來批判與討論。

第一點就是當時沒有勞基法,這些在上下班途中因意外事故而死亡的女性勞工,竟然得不到應有的保險補償。

第二點是當時對於童工的管制不嚴謹。在事件發生後,各界處理善後時,發現其中有好幾位女工,都是冒名頂替別人的身分到加工區工作。因為當時許多國小畢業少女 都還未滿十四歲,根本不符童工的合法年齡,但為了取得工作機會,許多家長借用隔壁鄰居或親友女兒的身分證,冒名頂替到加工區做工。當時有幾位罹難少女,才 到加工區工作不久,還未滿十四歲。

第三點就是加工區的全勤制度。當時的薪資結構,女工底薪並不高,故需仰賴加班以及全勤獎金提高月收 入,但雇主對於全勤制度相當嚴苛,每個月只要有一天遲到,全勤獎金就泡湯,薪水少了一大半,所以,每天清晨上班時刻,只見上班族跟著學生搶公共車船,像擠 沙丁魚般地拚命,只怕沒搭上這一班車船,全勤獎金就要泡湯。

從歷史上回顧,若不是有這群被犧牲的勞工烈士,一次又一次地以他們的血與淚,換得社會大眾的關注,很多勞工安全與薪資結構上的疏漏與不合理制度,都無法得到改善。

◆年輕女工的血與淚

卅多年了,這段塵封的往事已被各界所淡忘,不少罹難少女的父母也已經辭世,仍然健在的家人,有的選擇不去回想,總覺不堪回首;有的至今仍念念不忘,每次憶及 不免淚流滿面。在採訪的過程,我看到了部份少女的父母的淡然以對,也看到了部份家長悲傷哀戚的神情,以及萬般的不捨,持著攝影機的雙手,也曾經受到悲傷父、母親哀泣的神情所感染而不自主地顫抖,眼角中看到背後工作人員偷偷拭淚。

這樣的歷史悲劇,帶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沒有經歷過匱乏生活的年輕人,從「她們的故事」看到了什麼?

※延伸閱讀:「她們的故事」紀錄片特映會(10/18,高雄市電影圖書館)
http://blog.yam.com/theirstories/article/17651293

[留言 / 轉寄]

 
投稿文章摘要
 

與毒共存—校長陳淑靜的故事

作者:周富美

「我們家住在台北大稻埕,是個基督教家庭,經濟條件很好,我父親是醫生,家裡有九個兄弟姐妹,我排行第三,自幼立志到孤兒院工作,民國四十二年從淡水純德女中 附設音樂專科學校畢業之後,跟惠明的視障孩子們特別有緣,民國四十五年時我才二十四歲,沒想到會到台中接下盲童育幼院長的工作,後來去美國波士頓取得特殊 教育學位之後又回到惠明工作,到現在已經五十二年了」。台中惠明學校前校長、現任執行長陳淑靜,如數家珍地說起半個世紀前往事。

◆ 揮不去的夢靨—油症

「別 人不想、不願做的我來做」,惠明學校除了一般視障盲生之外,也招收來自全台各地智能與肢體多重障礙的學生。為了照顧視障學生,陳淑靜的終身大事也因而延 誤,遲至民國六十七年,四十六歲的陳淑安靜才與大她二十一歲的內科醫師林肇基結婚,她將先生與已逝前妻的七名子女視如己出,連婚禮都在惠明學校的教堂舉辦,當年的一百六十多名學生如同家屬般出席觀禮同歡。

[留言 / 瀏覽 / 轉寄]

 

在「新生一號出口」看紀錄片!  

作者:林木材

我不是一個拍攝紀錄片的人。但我思考著,紀錄片的意義和訊息,是透過什麼樣的管道傳送給觀眾呢?除了院線的電影 院,除了影展的垂青,除了電視的播映。紀錄片完成後的發表期一旦過去,那些記錄著時代身影的影片去哪裡了?對社會造成了什麼影響?有人回顧或在意這些嗎? 映演是否有其他的可能?

如果廢棄閒置的倉庫能經由重新清理、整修而被賦予了全新的生命;那麼,那些台灣從過去到現在,無論是舊,無論是新的紀錄片,是不是也能透過被重新放映、被重新看見,而跳脫原本放映管道狹小的宿命,擁有新的出口,拓展影像的生命,獲得新生。

[留言 / 瀏覽 / 轉寄]

 
 

主題文章摘要

 

雖然是卅四年前的往事,但不少的當地居民,對於民國六十二年九月三日在中洲前往前鎮的海域上翻覆的「高中六號事件」,依然印象深刻。或許一般民眾對於高中六號這個名詞並不熟悉,但若是提到旗津「廿五淑女」,相信很多曾經到過旗津的民眾都有所聞,在廿五淑女墓園裡靜靜安眠的廿五位年輕女性,就是高中六號事件的受難者。(本文責任編輯:周馥儀

 

 

 

活動訊息:

 


地球公民協會:嚴正聲明「反對官商私相授受,重挫環評公信力」
樂生文學周末「雲豹‧石板屋‧薩克斯風」奧威尼‧卡露斯盎(10/18)
「服務,看見彼此」海外服務工作者的經驗分享與對話:賴樹盛、吳子鈺(10/17)
民進黨政策會系列論壇-與中國簽訂CEPA對台灣的衝擊(10/17)
寶島魅力 璀璨登場 天使美術館展出(10/18-11/2)
929樂團~「也許我們都是星星」演唱會(10/19、10/31)
『秋颯.文學.音樂』-聽見林生祥~(10/19)
敬邀參加2008黑皮盃路跑賽(10/20截止報名)
[仁山自然步道工作假期]動手構築生態步道之活動(10/18)
「管它誰上下 人權向前踏」台權會募款餐會(10/18)
2008高雄市文學學術研討會(10/18、10/19)
來聽客家女人及高雄女工的故事(10/18、10/26)
風信子協會攝影展暨紀錄片展─靠近精障朋友的款款人生(10/20-10/24)
「自然、人文、宗教」Holmes Rolston, III中台灣巡迴講座暨參訪活動(10/17-10/19)
TAEDP新聞稿:1010國際廢除死刑日:台灣,妳可以成為國際人權的標竿!
[公共電視]水稻視界-遠離餓夢(10/18)
2008四溪族群文化與產業經濟小型學術研討會(10/17截止報名)
台社新書四種+季刊71期出刊
「原無疆界知識」讀書會(---2009/1/14)
2008老屋經營實務交流課程(10/15截止報名)
2008年秋季社區學校工作人員人力招募
「流浪法庭30年 全台捐書救司法」活動
2008人本聚餐會《挺教育愛自己手工皂》限量100組,欲購從速!
「保護湳仔溪 反對高架橋  照片連署行動」緊急!!
節能減碳「我要生活單車道」連署
【徵人】人本教育基金會台北辦公室編輯部:採訪編輯,全職1名
花蓮縣外籍配偶家庭服務中心徵家訪員
智邦生活館「讓公益沒有數位落差」公益人文團體網路空間贊助方案
連署:搶救湳仔溝!還我清清小河不要高架橋!
人本台南辦公室急徵「執行企畫」一名

捐款公告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4/12/23)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4/12/30)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5/01/06)
◎ 感謝陳豐偉捐贈稿費 1000 元。
(2005/01/20)
◎ 感謝潘忠政捐款 3000 元。
(2005/04/12)

◎ 南方需要您的捐款
◎ 直接進入南方信用卡線上捐款

請用南方免費撥接

電話號碼(第一線):
  • 全台灣(苗栗、台東、金門除外):4066-1234
  • 苗栗地區:4266-1234
  • 台東、金門地區:4666-1234

電話號碼(第二線):4496611
撥接帳號、密碼:esouth
初學者學習網頁
南方免費撥接協助 921 災區組織生存

南方電子報
出刊日期:2008/10/16

創刊: 1995 年 5 月 24日
執編周馥儀
顧問張育章 張釗維 陳文瀾
創辦人陳豐偉
編輯部信箱 :: 首頁
訂閱∕退訂南方電子報
姊妹報:南方人文報
閱讀來稿:blog 模式∕南方文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