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歷程與回應-教師甄選甘苦談
【編按】本日主文集結了人本討論區「人本教學工作坊」中,對於教師甄選制度的討論與感想,待業中的準老師們與我們點點滴滴地分享他們的感受。
為保有討論區的脈動,以下幾篇原文刊出。
標 題:卡位真難
發 表 人:lulu(5intuition)
發表時間:2001/06/21 10:53:25
現在要卡個正式公立國中老師缺真難
題庫是要讀的:教育專業科目就有二大本字小小的排版不算好的,聯合甄選還會考國語文一科,不管你教的是哪一科。於是有三本題庫要k,到時還不一定會寫,真不知那些奇怪的選擇題有鑑別力可言,申論有標準答案可言?(老師也需要基本學力測驗!)
錢是要有的:台北市只有個別甄選,報名一家要一千左右,聯合甄選一次也要一千的啦。
被刷掉是必定的:很多內定及黑箱;你得認命,很多人早已把題庫念得爛熟,你得佩服。
然後8月若連代課也找不到,準備當流浪教師一年…嗚,只好再去旁聽史老師的課一年。
繼續K書。
標 題:關於選師制度
發 表 人:lulu(5intuition)
發表時間:2001/07/20 13:16:57
7月十四日自由時報15版有二篇討論,可以看看
<有人主張從實習資格就開始用國家考試實習完留校服務>
蠻贊成改成國家考試方式,筆試考題類似基本學力測驗,再分發到各校面試/試教。但面試和試教又沒有一定的標準,這…不知如何解決
企業用人可以有自己的面試試教(還不用報名費哩),前提是,它有權收你;也有權解雇你。但學校有權收你,卻不會解雇你;這有點怪!面試,試教評審權,為什麼要下放給各級學校?況且各校評審是否有資格來選新才?還是也要由國家統一面試試教(哇,主辦人會累死),這樣才能有品管,不會上面推行的是一套;下面找老師的機制又是另一套。
當然為了各校特色的發展,自行選才並沒有錯,只是各校要老師的簡章要求,目前看來大同小異,我們不知道你們要怎樣的老師,所以只好每間都報報看,碰運氣!
台北市的考試若想每間都報名,是不可能的。因為這次有說好,各校統一時間報考!一次掛了就全掛了喲
標 題:第一關筆試後,等待
發 表 人:Lala(shadownochi)
發表時間:2001/07/21 09:38:40
大家都變了。
為什麼不再談理想?為了養老?為了可能有的家庭?為了穩定的工作?遙遠的恐懼…必須石化的心,不再有學生時代的柔軟。
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有野心有權力的人控制乖順的百姓,讓他們認為現有的一切是合理的,生存只有一種方式,而且是按照他們的方式。
未來我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是否也會成為一頭柔順的綿羊?即將進入柵欄…
多談一些理想吧!融化自以為是的堅毅。
標 題:RE:教師甄試的方式
發 表 人:Lala(shadownochi)
發表時間:2001/07/24 07:14:03
談到教師甄試的方式,我想,針對教師素質的提昇,目前的方式是比之前的分發好多了。
我自己便想過,如果我一畢業便被分發到某學校去教書,那會是怎樣的狀況…只一字「慘」可形容。大學時只想著創作,哪裏會想到一個國中生腦袋裏想什麼?需要什麼?要怎麼教?…太遙遠。天真的腦袋碰上現實的狀況,不知道會否用逃避的方式面對。
相反的以考試的方式甄選教師,就好像真正把這個職務當作一個職業,需要技術與知識的競爭。至少有心參與教學的教師,便會動腦筋如何去使教學生動,吸引人…可以甄選出好的引導式教學的教師…這就是個很大的進步。
以我和同學之間的交流,便發現很多人因為要面對考試所以花了很多時間思考教學的技巧,即使心不甘情不願…再經由每一次失敗,檢討再改進,的確對自己的教學,溝通,表達能力都有不小的進展。我想,如果老師們從教學中獲得成長,獲得成就感,會是學生的幸福。
但是目前的制度還是有問題在,除了公平性的問題,報名費真XX的貴之外,
說是要評選好的老師,但是筆試的比例占的太重,考過試的人都告誡後進,
筆試最重要!試教口試的評量主觀,但分數差距不大,筆試一題就差三、五分,比什麼都重要!題目又是沒啥意義…這樣的狀況,考出來的也不過又是隻填鴨,也不一定真會教書。
比起原來分發時可能存在特殊性格老師的狀況,又讓人覺得遺撼。……不過,這個怪胎老師很少,我沒遇過,只存在我的聽聞中與想像中,所以不理他,目前,
他自己得想法子存活。
還是公平的考試比較合宜。
不過我自己倒是很希望碰到一個老師,和學生的關係像鴿子和養鴿人,給我很大的空間,信任我,可以和我一起,不急著說話…這,應該評不出來吧…體制的學校裏也不太可能容許這種老師的存在…
不過,誰知道,誰知道未來會變成啥樣…
要趕去雲林考試了…
標 題:考試結果
發 表 人:Lala(shadownochi)
發表時間:2001/08/01 09:49:39
我沒有考上。
針對我個人的問題,可能必須要注意的是---
不要懷疑自己在做的事。
我考到一半,突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望著自己在看的書,卻想把他丟到垃圾筒裏。而且,後來考出來的題目,匪夷所思。孔子的兒子是誰?投桃報李是哪個經書裏的故事?教改提出的「帶好每個孩子」有哪些具體措施?
以前沒認真讀過這種書,現在要讀,更加困難。
也或許我的抗壓性不夠?不夠努力?也或許我的教學不夠花俏?
不知道,我現在不想批評體制的問題,因為那顯而易見,也不是我能改的,我只能想,或許教學的方式可以做怎樣的改善,和人相處時,腰桿要放軟些。
如果可能再考甄試,要使用什麼樣的考試策略,是不是放棄自辦甄試,只考聯合甄試?
其實人生有很多可能,不只是去當老師,我也只是小時候一個很單純的想法,覺得自己當了老師,世界上會多一個好老師,少一個壞老師。
或許再給自己一次機會…在這個體制裏再磨練一下,不一定獲得什麼實質的利益,至少讓自己的理想有機會紮根在現實的土壤上。多了解各樣人的不同,在利益當前的轉變,權力在握時的嘴臉,其實各有其道理存在,我沒有必要拿自以為是的真誠與人碰撞。
該長大了。
人本教學工作坊中,有更多精采討論,歡迎讀者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