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 【 廣告 】適合個人、非營利組織、一般社團申請的虛擬主機 =========

智邦生活館推出新服務我的發信機(My Mailer),讓你輕鬆擁有適合個人
、非營利組織、小型企業的虛擬主機,可以自由選名字,還有20MB網頁空間!
「台灣E-Mail專業站」智邦生活館品質保證,快來 http://mymailer.url.com.tw

==================================================================


================================================================

媒 體 觀 察 電 子 報 〈第四十四期 2001.08.15〉

八卦玄機! 追不上的資訊氾濫!

‥‥‥‥‥‥‥‥‥‥‥‥‥‥‥‥‥‥‥‥‥‥‥‥‥‥‥‥‥‥‥‥
‧訂閱人數:26,620人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站: http://www.mediawatch.org.tw
˙媒體觀察電子報編輯: mediawatch.tw@yahoo.com.tw
˙媒體觀察服務信箱: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訂閱/退訂電子報:http://www.edirect168.com/enewsv2/

======================= 編輯室手記 ==============================

當八卦、狗仔(愛狗人士或會抗議為何是"狗")成為一種被討論的社會
文化時,在擔心關心媒體現象的混亂之餘,我們用反向的樂觀心態來想,
或許整個傳統的新聞傳播教育觀念正在受到挑戰,而在許多不同角落慢慢
受重視的『媒體識讀』,更應該在此時被『大眾傳播媒體』大肆宣傳才是!
因為八卦的混亂狀況,使這期的電子報有熱心學者的論述、有來自醫學、
文學領域青年的觀點、有媒體實務工作者的掙扎,它愈來愈接近媒體觀察電
子報最初的企劃理想,我們需要不同角度的聲音,學者、實務工作者、學生、
文化觀察家.....。

八卦,有時來自資訊的莫名氾濫,而形成另一種社會的污染!

=======================《本期精華》===============================

◎ 讓台灣社會從八卦土石流中站起來

◎ 一個版面上的兩個八卦

◎ 媒體的迷思

◎ 影劇新聞的專業度

◎ 一週媒體重要動態:2001/08/04~2001/08/15

=======================《專欄專評》===============================

*作者:郭力昕(政治大學廣電系講師)

*主題:讓台灣社會從八卦土石流中站起來

對於八卦媒體與狗仔文化,還有什麼可以討論的嗎?

一位在《壹週刊》的攝影記者認真的問我,對此刊物的作法有什麼意見,
因為他覺得目前的諸多批評,於他並沒有充分的說服力;他認為黎智英對
員工專業精神的要求與期勉,還比較讓人信服。在某個意義上,我好像也
不得不同意這位朋友的看法。媒體上有人批評狗仔隊是「虛偽的狗」,但
是看起來,《壹週刊》既不比那所有一邊批評它、一邊跟著它後面大篇幅
報導同一則八卦的台灣媒體更虛偽,也並不比那只敢批評人人喊打的狗仔
隊、卻從不敢批評自己家裡媒體之八卦文化的評論者更虛偽些。

也有不少人對於狗仔隊能夠戳破一些政客名流的道德偽善面目,覺得此
雜誌替天行道,可讓這樣的人知道收斂。然而,「替天行道」這觀念就是
這個舊社會的產物,它和土石流災民要向跑到災區的總統下跪哭訴、或者
稱法務部長為「陳青天」一樣,都反映了台灣仍相當的停留在封建舊社會
的實質裡。台灣好不容易脫離了特務治國與警察國家的狀態,我們不願努
力於發展一個依賴制度以建立開放監督的公民社會,反將這個功能從國家
機器直接交到《壹週刊》以及所有學得不像又拼命想模仿的其他媒體手裡
,以新的「黃色恐怖」,建立一個道德上的警察社會,並且讓全社會以消
費八卦刊物,鞏固了這種「警察機制」的私有化。這是台灣要成為進步社
會的一項嚴重危機。

我也正是在關切公民社會之建立的意義上,想討論八卦狗仔文化在台灣
氾濫失控的問題。有論者認為,刺探式新聞是民主政治的必要之惡;也有
人以英國為例,認為那樣高度民主與媒體文化的國家,都無法根絕狗仔文
化的盛行,遑論台灣。但這些都是只看表面現象而未能細究的說法。美國
、英國、香港與台灣,是幾個八卦文化的大國,但是這幾個社會需要八卦
文化的歷史、文化、媒體脈絡與發展進程都不相同。美國的主流媒體本來
就全面商業取向,美國式民主也只能停留在一人一票的層次裡,除了小範
圍的社區改造,人民對資本家壟斷的政治現實無可奈何,只能轉向個人消
費生活,包括消費超市裡的八卦雜誌。

再看英國。英國人的生活文化裡,普遍有著某種非常壓抑、拘謹的集體
性格,加上他們的勞動人口比例甚高,其知識能力尚無機會接收菁英質報
的資訊,於是黃色八卦小報有其持續不墜的廣大市場。但是,儘管銷路領
先的八卦報紙《太陽報》,其銷售份數是每天只有二三十萬份的幾種質報
(如泰晤士報、獨立報、衛報等)的十多倍,但後者從不會因此而跟著
八卦報紙的垃圾消息起舞;英國社會也不會被那一大堆八卦刊物弄得亂
了秩序、人心惶惶。這不僅由於他們的讀者能夠清楚的區隔不同格調之
媒體各自的意義,更是由於他們的市民社會已先行建立的紮實了,八卦
刊物只能在某個意義範圍裡產生作用,不至氾濫成一種文化災難。

此外,刺探式新聞與民主政治也沒有必然關係,要看它的製作企圖是
什麼。美國電視ABC的「黃金時段現場」,從開播之始就走商業包裝搞
收視率的路線,它與CBS的「六十分鐘」格調並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論。
而英國的電視新聞從BBC到「第四頻道」,都常會看到「調查式報導」
(investigative report)的製作,但他們的刺探與闖入私領域,後面有
著重要的議題與更大的公共關切,使其面對專業道德上的爭議時,有其
立足點。而《壹週刊》的議題與關切重點在哪裡?

至於香港,這個不幸的華人社會,從英國殖民主到中共政權,他們沒有
一天能夠真正自己決定自己的命運。香港人才濟濟、有國際觀,但其無法
取得主體性的集體苦悶,卻完全沒有出口。這樣的一種深沈的虛無感,使
香港絕大多數人只能把握當下、吃喝八卦。

台灣呢?我們社會資本主義化的程度,尚未如美國那般徹底以至於全無
可為;台灣文化雖也有其壓抑的性格,但與英國性質不同,我也不認為有
英國那麼嚴重,且做為一個發展改造中的社會,我們有太多可藉以解放壓
抑的行動方式。若與香港比,則雖然台灣有著失去國際身份的苦悶與來自
對岸的壓力,但我們究竟還可以決定自己社會的樣子、與未來的方向;相
對於香港、以及新加坡、中國大陸的人民而言,我們是幸運的,而且被其
他華人社會羨慕著。台灣與其他有著狗仔文化的社會情境都不一樣,有著
很多建立理性公民社會的機會與可能,但如果我們這麼懶惰鬆散渾渾噩噩
,寧可拱手讓香港的虛無商業文化踐踏自己的社會,則我們根本沒有資格
抱怨狗仔隊。

做為「無線電視民主化聯盟」的成員,我曾不斷的與其他傳播學界成員
強調建立媒體公共空間的必要性與迫切性。資本主義社會不可能讓狗仔隊
銷聲匿跡,但讓它不氾濫成災的治本之道,不是靠更多的法律約束或道德
譴責,而是迅速建立起可以讓社會進入正軌的公共媒體空間。提供這樣的
空間與制度,台灣的八卦消費者才有可能逐漸變成「公民」,人們對政治
社會的參與熱情才能有力的挹注進來。否則,人民無奈無助之後的力氣,
只會轉為call-in的民粹情緒,與消費八卦媒體的興趣。

(本文同時刊於八月十四日中國時報論壇)

=======================《媒體觀察01》==============================

*作者:吳易澄(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主題:一個版面上的兩個八卦

正當大多數的報紙篇幅都在控訴桃芝颱風的惡行惡狀時,八月二日的
大報社會版面洋溢著喜氣,報導了許姓老兵老來得子的弄璋之喜,似乎
為一片哀愁的觀感中平添了幾分溫暖。然而仔細玩味報導背後隱藏的思
考,我們仍感到些許不安。以中國時報為例,大篇幅的《八旬老兵得子
,「許」妻一個未來》配上《他變了!莉莉決定甩了小鄭》,兩則八卦
消息,被賦予了全然不同的社會期待與價值。

同樣是「老少配」,一對不但得到了社會局、民政局,以及衛生局三
個單位的祝賀,同時免了三萬多元的生產醫療費用;孩子取名「天佑」
,似乎更彰顯了超乎「人事」的福氣。 另外一則報導卻寥寥幾行交代
了讀者,那對過去被人看笑話,「問題多多」的戀人,終於因為「這方
個表現令那方失望」而即將宣告分手。

對於莉莉與小鄭的老少配,過去在各媒介上出現過在質量上皆相當可
觀的論述,或者批判。對於媒體,或者對於批判者,都有許多精采的檢
視過程,而且百家爭鳴。不論是「商業媒體剝削愛情自由」,或是「邊
緣主體需要以媒介發聲」,媒體的功過在此似乎言之過早。然而不可否
認的是,這樣的消息透過媒介的傳遞,讓我們都知道「喔,原來有這麼
一對情侶呀」這般普同認知,而接下來的所有消息,就會與「日本雅子
妃有沒有懷孕」或「黛安娜有沒有婚外情」一樣,成為這個國度裡的那
群人民的關心焦點,而且是一種疏離式的關心,一種看八卦、看笑話、
看連續劇的心情。

有趣的是,原先可能只是當事人用以挑戰家庭傳統,或宣示愛情的包
容,媒體卻很顯然地擴大了爭戰的場域。姑且不論爭論的輸贏,也暫不
加諸「這段感情是可敬的」的辯護性質,那些所謂堅貞,所謂偉大的愛
情想像,在媒體窺視的強烈慾望與社會傳統價值的包夾下,便早已成為
笑話一則了。

相較於女大男小的故事,老來得子的老兵一句「有生之年要全心照顧
你們母子」似乎比莉莉的結婚照來的動人又具說服力。整個報導裡,為
人妻的楊華林是個安分守己的角色,她「身懷六甲,長途跋涉回到老家」
卻還能如期回台。所有問題包括低收入、居留權、工作權,都有政府和
社區的悉心支助與照護。

而莉莉的報導裡面,「分手」的中性詞彙硬是以「甩了」兩字被強調
著,其餘的「失望」、「不滿」、「情變」等負面詞句充斥著報導,似
乎這段感情真要以悲劇收場了。老夫以需要人照顧為由取了少妻,早已
侷限了這對姻緣中女方的自主,然而相較於追求自由的另一對戀人,竟
反而能無條件地成為倍受祝福的一對。大概是「違反傳統社會價值」的罪名,
使得女大男小的老少配註定要背負沾有旁人鄙夷的唾液的十字架。由於
莉莉並無顯赫的身世,例如嫁給小男人的玉婆泰勒的珠光寶氣,或王鋒
戀裡的王菲的名氣,於是除了要面對社會價值的質疑,還必須挺得住媒
體加諸其上的道德沉石。

對於這兩篇恰巧形成對比的社會新聞,我們儼然看意見一個政治事件
在性別論述的框架裡形成。媒體作為社會價值的導讀者的角色,或許還
不須急著以捨我其誰的抱負,趾高氣昂地表現一副探究真理的姿態;在
這樣沒有天災人禍就不知如何落筆的報紙新聞裡,我們期待的只是多一
點的同理心,以及社會價值的不斷反省。

=======================《媒體觀察02》=============================

*作者:陳世璋(中興大學歷史系)

*主題:媒體的迷思

電視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取代傳統家庭以神位為中心的位置,
成為家庭的核心。人們藉由收看電視進行傳播,電視就像個「遊唱詩人」,
從現有的文化結構﹐構連意義﹐塑造集體文化。正如Carey所言的儀式模式
功能﹐強調人類藉由傳播活動以建構社會真實﹐但不排除社會宰制力創造
迷思的過程﹐將文化迷思呈現與再現於具體化的敘事結構﹐成為人們習以為
常的生活模式與價值判斷。

迎接末代大學聯考放榜﹐各家媒體紛紛報導相關新聞﹐在新聞價值的誘導
下﹐媒體框架相關報導﹐紛紛將焦點指向上榜的受刑人﹐尤其是曾犯下數起
強暴案的楊姓犯人。電視以斗大的標題輔以跑馬燈的方式報導著「士林之狼」
考上台大社會系﹐並且暴露其長相。又紛紛訪問校方、法務部、以及台大
學生相關問題。但是這些問題隱含著深怕犯人故技重施,危害校園安全,
這種方式對於有心改過的受刑人無疑是種否定。監獄的設計是為了讓有偏差
的人進行再次的社會化﹐矯正先前偏差的行為﹐以便重新進入這個社會。
無奈的是﹐最先否定他們的卻是掌控權力的媒體。Foucault認為權力雖然可
以透過強而有力的展示與實施而表現自我﹐但是權力的運作常常是經過一系
列令人迷惑的「自我包裝」,透過超越的、無功利的面目出現。媒體掌握了
這個權力,藉由一系列看似「正常」的報導,並且替受刑人貼上標籤﹐構連
出犯有前科的人為社會所不容,像顆定時炸彈隱藏在校園中﹐隨時都有可能
爆炸。媒體表面上肯定「浪子回頭」,口口聲稱受刑人能夠積極向上應為大
眾所肯定﹐希望社會能夠接納。但是隱藏在這話語中﹐顯現出媒體的意識形
態,一旦犯錯有了前科就不再適應這個社會。受刑人只能不斷被邊緣化,無
奈承受媒體的污名化。

媒體塑造文化迷思的力量呈現於新聞內容中,是一連串不平衡的報導,
扭曲受刑人的形象塑造集體迷思。筆者認為只要是人都有可能犯錯,既然
這些受刑人以接受法律規定的應有懲罰,也從監獄中矯正,好不容易學校
給了他們一次重生的機會,卻葬送在媒體手中。身為社會公器的媒體應該
自我矯正與約束,進行正確的報導,能夠給予受刑人機會也同時傳達對
受刑人的正確認知給予廣大的閱聽人,塑造正確的社會真實。

=======================《媒體觀察03》=============================

*作者:陳芝宇(媒體工作者)

*主題:影劇新聞的專業度

就傳統新聞學理的觀點,影劇新聞充斥著假事件、煽色腥,是八卦的象徵
,難登大雅之堂,因此傳播科系鮮少針對此一領域開闢課程,而影劇新聞在
新聞領域的地位也始終邊緣,普遍認為影劇新聞只是「消息」,頂多成為民
眾茶餘飯後的「話題」,沒有攸關國計民生的重要性,稱不上真正的「新聞」


我曾也這麼想,直到自己當過影劇記者,才了解要從一堆似假亂真的消息
中找出真正的新聞不是易事。首先,影劇記者必須順應演藝文化,和不同類
型、形象的藝人共處、建立交情,表面上問候對方近況、實則打探隱私;其
次得適應非常激烈的同業競爭,記者會也不能掉以輕心,早離開五分鐘可能
漏了大事(通常也只是某藝人說出的某句話)。最難的一關,也是多數影劇記
者做不到的,就是在處理藝人負面新聞時,拋開「交情」、「關係」等人情
包袱,客觀性地提出建言或批判。除非所屬媒體的權威性夠、版面少,不必
太過仰賴消息來源提供的資訊,否則未來新聞難跑。

新聞記者與消息來源間因互利共生的依賴關係,在政治、影劇路線最為明
顯。但近半年來,隨著影劇新聞的版面擴大、新聞競爭的激烈度倍增,藝人
離經叛道的言行也就愈無所遁形。而閱聽人的需求並不止於好奇心的滿足,
他們希冀公眾人物的失當言行能得到某一程度的懲戒,反應較理性的是期待
報紙評論保持批判性,較激烈的則期待透過狗仔隊的鏡頭,讓藝人的真面目
見光。這個被狗仔隊視為利基的民意基礎,和台灣影劇記者太過仰賴消息來
源的文化脫不了干係,甚至有人以為,這是影劇記者長期失職的後果。

要成為一個稱職的影劇記者,除了能擺脫人情壓力、保持客觀,加強本身
專業度也屬必要。從三台記者把何如芸說成許茹芸、歌手陳一郎變成「再見
阿郎」的阿郎,就可知影劇新聞也有基本常識,一旦犯錯很容易被察覺。躍
登於主流媒體的娛樂資訊,對受眾影響力大,只有增加對影劇新聞的專業期
待,新聞的品質才可望提昇。而我們的新聞教育也有必要加強學生對娛樂新
聞的判讀與認知,傳達「每一條路線都有專業和社會責任」的觀念,以免學
生對娛樂新聞有過分的幻想或貶抑,成為踏入實務界的心理障礙。


======================《媒體觀察總動員》 ========================

★ 媒體觀察電子報:
<號召>全國關心媒體的朋友一起來對媒體提出批判、評論與觀察。

快點寫下您的"媒體觀察"-
寄至:mediawatch.tw@yahoo.com.tw, 媒體觀察基金會編輯部收 就可以囉!

《投稿注意事項說明》
§來稿請附 真實姓名、職業、通訊地址及聯絡電話。
§請註明來稿題目;信件以500-1200字以內為佳。
§本會對來稿者有刪修權,不願刪稿者請註明。
§本會將不給予任何稿費。
§投稿信箱:mediawatch.tw@yahoo.com.tw

=====================《一週媒體重要動態》 ========================

◎新聞色羶腥 華視不服氣

色羶腥新聞最多?華視新聞部不服氣,經理潘祖蔭表示,用「淨化」的
帽子亂扣,是變相的新聞管制,如果本周前不公布研究方法與工具,不排除
登門「採訪」新評會。

上周六,新評會針對電視新聞充滿色情、暴力的問題提出研究報告,無線
電視台依序為華視、中視、台視、民視,有線電視台的排序則為SETN、中天
、東森與TVBS。對新評會這項研究報告,華視新聞部經理潘祖蔭表示無法
接受,他說,華視有那些新聞處理不當,新評會大可以一一條例,讓華視
有個解釋的機會,再公諸社會接受公評,這才是正確的做法,新評會不能
黑箱作業,損害華視新聞的形象。

台視新聞部經理丘岳首先肯定新評會的功能,他說新聞單位有人監督,
更能增加新聞自律的機能,但他話鋒一轉,不論是「淨化」還是「誇大」
,都是有立場的去處理新聞,事實上新聞是不能有立場的,應該回歸專業
才是正確的做法。

中視新聞部經理胡雪珠也提出質疑,她表示,新評會所謂認定「色羶腥」
的標準何在?是新聞的內容,還是新聞畫面?「淨化」是希望各台不要
報導社會現象,還是希望這類新聞在社會上絕跡?

【2001/08/15 民生報】


◎3G草案公聽會 新舊業者激辯

 電信總局昨(八)日召開第三代行動通訊(3G)管理草案公聽會,吸引
近百位有意參與投標的團隊代表參與。其中又以草案規定,投標業者必須以
公司名義參與投標、資本額至少六十億元、投標家數不足五家時的流廢標
宣佈、以及基地台共站共構等問題,引發新舊業者的激辯。

 電信總局副局長高凱聲首先說明草案規劃的主要精神,並且重申電總不
希望同一集團圍標或攪局的事情發生,業者透過網路報價競標時,也會先
邀集各團隊代表指導程序進行。另外,由於3G基地台將比現有2G基地台
為多,為了避免基地台抗爭,因此在草案中規範業者的基地台必須共站共構
,至於六十億元的資本額要求,主要是基於環境不景氣,業者募資不易,
以及3G資本額不得低於2G的公司資本額的考量。

 由於電總將草案上網前,已經事先和各有意投標團隊的主事者進行溝通,
八日的公聽會主要是聽取各團隊對細部規定的看法,不過由於新舊立場不同
,也引發新業者不同對立的意見。世界全通表示,業者若以公司名義才能
競標,萬一未能順利取得執照時,新公司股東將有一年不得變更的限制。

【2001/08/09 工商時報】


◎新聞節目太煽情?產官學界大辯論

 目前頭路難找,但電視台的馬賽克處理人員卻很搶手?中視新聞部採訪組
副主任陳百嘉語帶諷刺的這麼說。新聞局昨日舉辦新聞節目座談會,針對近
來新聞節目廣告化和羶色腥畫面處理等罰則問題進行產官學界三方對談。

 會中,陳百嘉對於新聞局處罰報導七彩裸體藝術新聞未打馬賽克的案件,
表示並無情色成份、罰得冤枉;中天法務經理崔梅蘭也不滿的認為,新聞局
很多處罰來自「不確定的法律概念」,並且涉及主觀的價值判斷。

 業界炮聲隆隆,學界代表之一的廖蒼松則強調,這些事情都無關法律或
言論自由,完全是職業道德問題;而記者在處理新聞時,做的是知識判斷
、不是價值判斷,新聞尺度拿捏和切入點,其實都在一念之間。整個座談
開了兩小時,就在沒有共識的共識下收場。

【2001/08/04 中國時報】

******************************************************************

★媒體觀察電子報全文檢索可以瀏覽過去精采的電子報喔! ^(@@)^
http://lib.edirect168.com/enews/enews.asp?CH=202

═════════════════════════════════          
      台 灣 媒 體 觀 察 教 育 基 金 會
──────────────────────
˙台灣媒體觀察教育基金會網站: http://www.mediawatch.org.tw
˙負責人:賀德芬 (mediawatch@mediawatch.org.tw)
˙「媒體觀察電子報」主編:沈世華、許景泰
˙媒體觀察電子報服務信箱:mediawatch.tw@yahoo.com.tw

****************************************************************** ═<智邦生活館電子報發報中心>═══════════════════

˙欲訂閱或取消智邦生活館電子報: http://www.url.com.tw/enewsv2/
˙收報、退報有問題,請洽智邦生活館客服信箱: mailto:cs@url.com.tw
˙歡迎申請智邦生活館免費電子信箱: http://www.url.com.tw
˙智邦生活館電子報發報中心: mailto:news@url.com.tw
˙您想要登廣告: http://www.url.com.tw/html/ad.htm
˙本電子報文章與其相關連結由電子報報主提供,智邦生活館負責發送。

════════════════ 作自己的媒體,唱自己的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