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報】════════════════════════════
教 育 專 題 深 入 報 導
═══════════════════════《2001/11/19》═════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 法蘭西視角 語言沈浸法
◎ 他山之石 早讀或重讀的問題
********************************************************************
◎ 法蘭西視角 語言沈浸法
暑假假期後驗收成果
駐法記者陳美琳報導
所謂的「語言沈浸法」是將學子置放於完全使用另外一種語言的環境中,訓練出一個能流利說、聽該語言的人才,在法國境內,家長以及教師在對學子進行「語言沈浸法」之際,大多選擇暑假假期的時間,前後進行的時間大多為期兩個星期,以配合家庭經濟預算,學子亦不至於有長期離家之感。
向來對英文一直採取敵視與拒絕態度的法國,兩年前開始改變其語言教育政策,從小學階段開始,便加強鼓勵年幼學子加倍學習英語,除此之外,各知名學府,諸如巴黎大學、里昂大學、馬賽大學等,亦分別開授完全以英語為授課工具的國際課程(可惜的是,本土的法籍學生相當少,主要的原因不外乎,法國學子擔心自己的英文程度跟不上,此心理趨勢使得法國教育局對於外語加強的決策更加以重視);此外,法國各高等學院也比以往更積極地把法國學子送往其他國家進修(其中佔地理優勢的英國,為學子們的第一選擇),這些實際的行動,都可表現出法國教育部對於「語言沈浸法」的重視。
法國教育部今年亦擴大加強「語言沈浸法」的實踐,並在經費上大幅度地提高補助的費用,使得將近5百多名國中生以及高中生,能夠在今年暑假假期中,到鄰近各國實地加強該國語言的訓練;特此,實際參與的國中以及高中外語老師,近日在研討會中聚集一堂,討論這些學子的語言能力,是否透過此管道,有更進一步地傑出成果出現,經過兩日的討論會之後,與會教師們的答案是肯定與正面的,該會因此訂出下列建議,作為教育部日後外國語言教學的發展方向。
增加法國境內「雙語學校」的數量(其中大多指「英法雙語學校」),以便有更多的學子在學期內,亦進行「語言沈浸法」,開放外語大門給更多的學子,進而藉此增加外語人才的人數;提供各級學校的外語教師,參加「語言沈浸法」的教學訓練課程,藉此希望外語教師們,能夠在一般學校的外語課程內,擴大發揮「語言沈浸法」的正面成效;礙於教育部現實經費以及教師們課外時間安排的因素,並非所有外語教師們都可抽空參加語言沈浸法教學訓練課程。
特此,該會建議編訂「語言沈浸法」的教學手冊、錄影帶,並在電腦網路上實地開放教學法,讓這些外語教師在各級學校的外語課程內,間接效法「語言沈浸法」的管道,師生養成一律以外語對談的習慣,以加倍提高學子的外語能力,事實上,此點建議對於家庭經濟中、下層階段的學子而言,有相當正面的鼓舞意義,家庭經濟不好的學子們,不至於因此喪失訓練其外語能力的機會。
在高中會考中,英文為第一外語,但在會考的考試項目中,僅有口試與筆試的測驗,不少英語科教師因此表示,若要真正測驗出考生外語能力,必須增加一項聽力測驗,3項成績合併的成果,才算是考生真正的外語實力;因為,學習一種文字或語言,就是希望可以在說、聽、讀、寫4方面有所收穫,如果教育部能夠在高中會考中,增加外語聽力的測驗,自然會同時提高教師以及學生們對於「語言沈浸法」的重視。
根據統計,在法國境內,男女不同國籍的異國婚姻佔19%,但父母雙方與子女分別使用雙語的比率僅佔2.6%,特此,此會同時建議與鼓勵雙語家庭使用兩種語言與子女交談,讓不同國籍父母的學子,能夠更自然而然地擁有雙語能力,然而,「雙語教育」究竟對學童有無弊端?
此點同時引發與會一連串的討論。
一般說來,小孩子的學習能力相當強,學習語言的能力自然強烈,但家長在進行雙語教育之際,應該視學童的個別案例來做決定,最好配合學童的情形來進行雙語教育,如果學童無法負擔雙語的吸收,家長則應該採取單一語言教育,否則可能造成小孩子反而不會說話,不但基本的法文不好,另一外語亦支吾不清,在此種情形下,很可能混亂兒童的腦力,亦會造成學童的心理壓力,認為自己的程度跟不上其他小孩,相反地,如果學童反應相當良好,則應該好好把握機會,創造雙語兒童的學習機會,換言之,家長應該對此多下功夫,多加注意學童的吸收情形,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
值得一提的是,廣義的「語言沈浸法」並不單指外國語言,法國境內的各民族方言也廣泛包括在內,舉凡外島的科西嘉語言方言、南部巴斯克方言、北部布列塔尼方言等,方言宣導會的會長菲力普(Philippe Coyne)便指出,法國教育部開放外語教育大門之舉,著實值得令人鼓舞,然而,事實上,大多數人對於外國語言躍躍欲試,但對於本國的傳統方言,卻往往以忽視的態度來對待,方言教育和外國語言教育受到的不平等待遇,相當明顯。
同時為高中英語教師的菲力普,藉著此次的座談會,大力呼籲眾人對於方言教育的重視,希望教育部在推廣「語言沈浸法」之際,能夠同時將方言涵蓋其中,使得外島的科西嘉、巴斯克省區、以及布列塔尼省區等的年輕學子,在學校內亦接觸到方言課程,如此一來,會說此3方言的年輕一代人數,才不至於隨著時間的歲月,越來越少,法國傳統的方言才能香火延傳下去。
21世紀的教育在於教育國際化的推動,其中國際化的定義便是強調教育要靠國際間的彼此交流與合作,才能提升高等教育的品質與內涵,為達此目標,跨國的語言學習課程,以及跨世紀的海外進修,自然成為世界各國未來的新趨勢,而「語言沈浸法」的實行,便是希望克服其中所面臨的語言障礙,法國教育部對此方面的加強,值得國內教育人士加以借鏡,以達世界未來的國際走向。
◎ 他山之石 早讀或重讀的問題
編譯/盧永山
尼克就讀溫斯渥斯市一所小學的「轉銜班」(reception class)時才剛滿4歲,到班之後沒多久,尼克馬上就發生課業趕不上班上其他同學的問題,這些同學都比尼克大。在第二學期結束時,尼克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遠低於班上其他同學的程度。級任老師建議,如果尼克再重讀1年的話,將有利於評估他的問題是否僅是年齡不足,或者是他有其他的學習困難。經過再三保證尼克未來的學習不會受到影響後,尼克的母親莎莉同意了學校的建議。
在接下來的1年,尼克被診斷出有閱讀困難症(dyslexic),從那時起,學校就幫他聘請了一個矯正專家協助他。尼克現在讀五年級,他的閱讀能力獲得大幅改善,在其他課業方面,他也表現得不錯。不管依照什麼標準,到目前為止,尼克的學習狀況可說是個典範,莎莉對於他的進步感到非常高興。
不過在上個月,莎莉收到任教於國小的朋友,轉寄溫斯渥斯市教育局發給各保育學校(nurse school)和小學教務主任的一封信。由溫斯渥斯市教育局副局長伊文斯所寫的這封信,表達了對於因為重讀1年或超齡,而找不到學校就讀的學生之憂慮,伊文斯說,許多中學的教務主任已向她證實,他們不願接受實際年齡應該讀8年級的學生來讀7年級,因為等到他們讀10年級時,他們會被納入所有11年級生的會考成績裡,儘管他們根本沒參加過任何中學學生一般學歷測驗(GCSE)。因此,這可能會影響學校在學生評量表(performance
league table)上的排名。
伊文斯也指出,英國教育部已證實,該部無意改變計算會考成績的母數(parameter)。伊文斯因此提醒各校教務主任,讓學生早讀或者重讀1年,必須是極為特殊的案例才可。伊文斯說:「在溫斯渥斯市,早讀或重讀的案例不多,但他們確有其人,而我們也關心他們的教育問題。我曾對一些中學校務主管談及此一問題,但他們對此問題實在無能為力。每所學校都重視自己的自主權,因此都小心處理學生早讀和重讀問題。我很高興學校在許多議題上進行合作,但他們也堅持,學生必須按實際年齡就學。因此,我已經寫信給各個小學,提醒他們重視學生早讀和重讀的問題。我們希望,如果學生在小學階段就有重讀1年的紀錄,該所學校應在學生發生適應問題前,就將他們安排到符合實際年齡的班級。」
2所溫斯渥斯市的小學指出,若按實際年齡就學,每個學童的情緒、社會和身體需求會獲得充分的滿足。不過,這2所學校拒絕說明,要在什麼樣的條件下,他們才會考慮重讀1年或超齡學生的就學權利。佛錫東小學教務主任莫妮卡更直接了當地表示:「只要是合於特殊學生所需的,本校會盡一切可能的提供,他們的需求必須優先加以考慮,在做任何決定前,本校會與家長和他們可能就讀的中學進行協商。」
但溫斯渥斯市各中學是否會像佛錫東小學那般友善,不無疑問。在收到教育局的信後,尼克的母親莎莉決定,儘管尼克還在讀5年級,但她仍應去學校看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莎莉說:「我拜訪了溫斯渥斯市當地頗有名望的ADT私立中學,我向校方解釋了我的處境,他們要我回家靜候消息。後來ADT副校長告訴我,根據該校專家的看法,他們愛莫能助而深感抱歉。我很訝異,因為我曾拜訪過市裡的另2所學校,他們都說尼克的年齡不構成入學障礙。」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溫斯渥斯市其他學校。伯特伍中學註冊組長指出:「學校的政策規定,每個學生都應依照實際年齡就讀,不符合標準的教務主任會加以處理。」
葛蘭芬尼中學校長葛拉罕證實了這一點,並且說一切問題的根源在於學生評量積分表。葛拉罕說:「去年,曾有一個非常特別的學生想讀本校,他早讀1年且一共拿了5科A的成績,但本校卻一點都不為此感到驕傲。然而,本校確實會根據某些社會和醫學上的理由招收學生,如果小學校方和家長能夠提出合理解釋,為何讓小孩不按實際年齡就讀,本校會樂於接受這樣的學生。」
契斯納特葛洛夫中學採取更嚴格的立場,該校再次認為,學生評量積分表才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契斯納特葛洛夫中學註冊組長指出:「問題出於當學生升上10年級時。如果該生比其他學生還要大上1歲,他會發生什麼事呢?我曾和校長談過此問題,她說,入學學生是幾歲就讀幾歲的年級。所以,一旦本校招收曾在小學時重讀1年的學生時,我們會把他直接安排讀8年級。」
英國教育部技職司(DfES)不願改變學生評量標準的原因在於,它深信只有將每個年齡層所有學生的成績納入計算,各個社區才能就他們轄下所屬學校的好壞進行比較。技職司認為,如果不把成績差的學生一起做比較,這個比較就會有問題,甚至還會使那些已達離校年齡但還未通過升級考試的學生大幅增加。
技職司一名發言人指出:「這個問題年年出現,我們的答案也年年相同。在學生評量積分表裡有一個選擇項(optional column),每所學校可用來說明每個重讀或超齡學生的情況,因此,每所學校都有機會澄清任何特殊案例。」
這種說法很狡猾。更重要的是,每所學校都知道,大家關心的只是每個學生在中學學生一般學歷測驗(GCSE)5科成績的表現。技職司這名發言人繼續指出,每所學校都應公布他們的入學標準,表且依法遵守標準。
衛報記者曾經打電話給溫斯渥斯市5所中學的註冊組,假裝是該市某學生的家長,以詢問這些學校的入學標準。結果這些學校的標準包括:住家距校的遠近、透過選拔(selection)、特定領域的表現、兄弟姐妹是否就讀本校等,沒有一所提到學生年齡。這或許是因為年齡已經規定在入學政策裡。即便學生未能符合上述入學標準,但年齡因素卻也足以夠成入學障礙,這個障礙卻從未主動告知家長。
溫斯渥斯市的各所中學絕非死抱學生評量積分表不放的唯一個案,對莎莉而言,這個現象沒什麼好高興的。莎莉不希望尼克沒讀到中學一年級,但她也不樂意把兒子送到一所視他為特殊人物的學校。莎莉說:「我希望找一所可以教育全人的學校,而不是只重視學生的課業的表現。」(取材自英國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