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女人都怕嫁「媽寶」?
『每天晚上睡覺 前,婆婆都以都以僻邪之名要到我們房間巡房及念經,不管我如何抗議都沒有用!因為他是什麼都聽他媽的!如果你要 問,我和他媽同時掉入水裡他會救誰,她肯定毫不猶豫先救他媽!因為要意見一不合 「我媽說 」這三個字就會一直出 現,我不得不承認的是—我嫁給了一個「媽寶」。』
為什麼女人都怕 嫁「媽寶」?其實不只是女人都怕嫁「媽寶」男,最近在網路上看到新聞訊息,臺灣大學日前舉行新生日,學務長表示 「媽寶學生越來越多」了,而政治大學一位法律系副教授也在網路上揚言,不歡迎「媽寶」學生來修課。
由於現在的家長 孩子生得少,個個都是寶貝,於是擔心未來會輸人太多的「寶媽」,才會拚命把手「伸進」孩子的生命過程中。許多大 學教授都感歎「媽寶」學生越來越多,儼然成為繼「草莓族」之後,年輕人的另一個代名詞。然而教育專家卻提醒,「 媽寶」實是來自「寶媽」,該先省思和改變的,是不肯放手的家長。
確實,當我們打 開「媽寶」的成長史,如果上學時在校門觀察一會兒,就不難看到幫小孩提書包的媽媽、幫小孩提早餐的媽媽,幫小孩 撐雨傘的媽媽, 記得有一回我受邀到一所小學分享「心情大掃除」的遊戲體驗時,一位不會綁鞋帶的小朋友告訴我說: 「要穿鞋子的時候叫阿姨(褓姆)就好了呀!」我們不免擔心這樣的孩子長大後, 一旦進入社會,少了家庭的種種呵護 ,常常是不知道如何和人相處,甚至連基本的社教應退都需要問媽媽,因為過去這些問題,都由媽媽代勞完成。
「媽寶男」顧名 思義就是什麼都聽媽媽的,什麼都以媽媽是對的,什麼都以媽媽為中心的男人,他們會讓人覺得沒有主見,不獨立,唯 唯諾諾,更沒有責任感他們的人生路線完全依照母親的意思來走,欠缺獨立思考,無自信、無主見,「媽寶男」最常以 母親大人作為擋箭牌,習慣性的把媽媽掛在嘴邊,依賴母親作決定。更甚至連生活起居都要母親照料打理,或是成年後 生活費都還需要母親提供。
也就難怪,婚姻 中的「媽寶男」是女性朋友都避之惟恐不及的對象了。
愛菁現在回想起 來,第一次告訴先生(那時還是男朋友)自己懷孕時,當時他的反應是打電話給媽媽,問媽媽怎麼辦? 就應該知道自己面 對的是「媽寶男」了,但戀愛中的人總是盲目的吧!愛菁說:婆婆為了自己肚子中的孩子,同意了婚事,條件是生下了 的孩子要以她的姓為姓,婆婆說愛菁本來沒有生孩子的命,是婆婆向菩薩求來的,所以硬生生地霸佔了孩子,但愛菁分 享,結婚只是嫁給「媽寶男」的悲劇的開始,因為婆婆權力地控制著家中的一切,家中的經濟權,生活方式等等大事小 事,愛菁說: 「我每天眼睛一睜開就是在想,我要怎麼樣才能離婚?」
調查顯示,41% 的女性不願意與「媽寶男」男性約會。調查說明「媽寶男」們往往會表現出沒斷奶的表現,性格軟弱善變以至於總是以 依賴母親為習性,;婚後也是大小事都由母親和妻子代勞;一旦婆媳關係衝突,立馬變成「三明治丈夫」,「媽寶男」 以孝順之名行依賴之實,因為無法成為妻子的保護傘,自然許多女性朋友聞之色變。
那麼你知道「媽寶男」的五大特徵是 什麼呢?
1. 話一開口「我媽說」先起頭
大部份的「媽寶 男」從小什麼事都在父母的安排之中,沒有表達主見或一有意見就被喝止,因而養成沒有主見,也不會下決定的習性, 這樣的「媽寶男」交往的時候婚前貼心的變身成為「女友寶」,一旦婚後往往恢復以媽媽為至尊,讓女人婚後發現自己 其實自己只是他的另一個替代性的媽媽而已!
2. 遇到問題要解決,「我不會」先 出口
由於「媽寶男」 幾乎不用自己決定任何事情,所以長大後出社會碰到問題,普遍缺乏解決問題的能力,於是往往直接找理由放棄,或打 給父母,把問題丟回給父母,不願意為自己的問題負起責任,也是「媽寶男」常見的特徵。
3. 家事不干我的事
家事大小事務, 從小媽媽跟在屁股後頭收拾,在家舒服慣了的「媽寶男」,洗碗洗半邊,掃地畫兩圈,甚至連自己的衛生習慣都需要媽 媽跟前跟後,小號完不沖水、杯子喝完不洗、髒衣服到處丟,對「媽寶男」來說,家事不干我的事。
4.千錯萬錯別人錯,又不是我的錯
對負責任沒有經 驗的「媽寶男」來說,一旦出錯的時候,推卸責任的第一句話就是「又不是我的錯」,這也是因為自小都有媽媽幫忙出 頭,因此在工作上,「媽寶男」也不喜歡當主管,不喜歡管理別人,碰到大事總是躲到檔墊牌的背後,等別人解決問題 是「媽寶男」特質之一。
5. 愛耍賴,長不大的彼得潘
許多「媽寶男」 從小在家只要讀書就好,其他任何事都不需要管,所以養成了撒驕耍賴就有糖吃的習慣,膩著媽媽的小男孩不想長大, 總是像個愛玩的大男孩一樣「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個性,快樂就好的「媽寶男」,是十足的彼得潘。
由於「媽寶男」 個性的形成幾乎是從小養成的,那麼有什麼方式可以改變呢?其實「媽寶男」如果有機會看到自己因依賴成性,而形成 的困境與障礙,是絕對有改變的機會的,心理學家霍妮在分析依賴型人格時,就指出了「習慣校正」和「重建自信」是 「媽寶男」改變的契機。
清查一下自己的 行為中哪些是習慣性地依賴別人去做,哪些是自己作決定的。可以每天作記錄,記滿一個星期後,給自己出功課一一的 去改變依賴的習性,透過幫助自己不再事事依賴別人,是以「習慣校正」自助法幫助自己。
然而,如果只簡 單地破除了依賴的習慣,而不從根本上找原因,那麼依賴行為也可能復發。重建自信法便是從根本上加以矯正、療愈依 賴型人格障礙。
在「媽寶男」小 的時候,很可能長輩的一些表達讓自己困在自信缺乏的狀態,例如「笨死!,什麼也不會做」或「笨手笨腳的、我來比 較快」把這些話語重新理解,看見自己已經長大了可以自己來,然後一件一件去實行,改變的力量會在實際進行中長出 信心。
此外,獨立的小 冒險也是一個方式,例如:獨自一人到附近的風景點做短途旅行;獨自一人去參加一項娛樂活動或一周規定一天「自主 日」,這一天不論什麼事情,決不依賴他人。通過做這些事情,可以增加勇氣,改變事事依賴他人的弱點。
媽寶不是病,但 賴久了要人命,祝福「媽寶男」長大成熟,有更美滿的自主人生,身邊的姑娘們也不用天天洗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