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報主:傳媒與教育
創刊日期:2008-06-13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360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傳媒與教育」電子報報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4-03-13 11:00:00 / 報主:「傳媒與教育」電子報
[公益聯播]官網首頁
本期目錄
正在消失的新聞系與變革中的新聞業/Kristen Hare;柯幸宜編譯
報業黃昏:芝加哥報社要員工逐一捲鋪蓋/Lynne Marek 柯幸宜 編譯
南海仁愛暗沙 海洋資源衝突點
正在消失的新聞系與變革中的新聞業/Kristen Hare;柯幸宜編譯

系所更名背後 反映全球新聞教育現況
  根據加拿大渥太華大學(University of Ottawa)的獨立學生刊物 《支點》(Fulcrum)報導指出,該校的新聞系持續到明年底將停止招生。
  或許是新聞產業的日益變革,該校自2012年起,便宣布大幅減少新聞系的人力配置,這樣的改變當然也影響到今明兩年的招生情形,但,更糟的還不僅如此。
  根據新聞學程的協調人波特(Evan Potter)表示,學校需要更多的時間來調整此系所的課程規劃,因此在新的學年暫不打算招新,讓老師和系所能有更多討論關於未來的走向。
  其實,不只多所學校的新聞系出現「凍結」的情形,許多學校更是直接將新聞學系(Journalism)的掛名拿掉,今年的2月24日,《Poynter》就曾報導西維吉尼亞大學(West Virginia University)的新聞學院(P. I Reed School of Journalism)已更名為媒體學院,2013年十月,印第安那大學(Indiana University) 也整併該校的新聞系和其他傳播相關學系成為新媒體學院,艾默里大學(Emory University) 也在2012年決定收掉新聞系。
  許多資料都顯示,新聞系目前正站在一個劇烈的轉折點上,不管你是教授、學校行政單位,或者你只是一個對新聞系感興趣的學生,現在都是一個重新思考新聞教育的關鍵時刻,如果新聞教育沒有繁榮的前景,那新聞業的前景勢必也將不被看好,這對民主政治和渴望正確資訊的閱聽大眾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新媒體造成新聞產業巨變
  其中一個造成新聞教育瓦解的原因,我們可以從新聞產業的本質來看,當傳統媒體遇上新媒體之後,網路迫使新聞轉型成為快速產製、越來越沒價值的商品,過去新聞因其時間、空間的限制,價值是非常高的,但現在因為如雨後春筍般的網路平台提供許多快速、跨領域、即時的新聞,使得觀眾要獲取資訊變得唾手可得。
  根據《Poynter》的夥伴訓練暨結盟主任費恩柏格(Howard Finberg)和互動學習製作人克林格(Lauren Klinger)在去年八月在《新聞教育的未來》(The Future of Journalism Education, http://about.poynter.org/about-us/press-room/poynter-announces-results-2013-study-future-journalism-education)上發表的調查發現,在今天仍有96%的新聞教育者認為,新聞系能幫助學生對於新聞價值和能力有正面的提升;不過在業界,卻只有57%的人同意此項說法,顯出今日的新聞系價值,在產、學之間出現落差,此外,也有八成的新聞教育者認為唸新聞系能學習新聞產製的實務技巧,反觀業界,卻只有兩成五的人同意。

新聞專業技能評比  產學認知差異大
  研究中還指出,39%的新聞教育者認為新聞系能跟上產業的脈動,不過卻有將近五成的資深新聞工作者認為,擁有新聞系的學位似乎對產業變遷一點幫助也沒有。最後在用人方面,只有26%的媒體工作者認為,未來想進媒體工作需要具備所有新聞系學到的技能。
  這項研究總共訪問了將近3000人,得出許多意外發現,在費恩柏格寫的電子郵中他指出,現在的新聞專業人才需求和以前有很大的轉變,調查中有包含37項主要技能的評價,但專業新聞工作者認為部分技能根本沒那麼重要,當中也包括某些數位技能。

原文:
What’s in a name? Not ‘journalism’ for some universities adapting to industry changes(http://www.poynter.org/latest-news/mediawire/241413/whats-in-a-name-not-journalism-for-some-universities-adapting-to-industry-changes/)

報業黃昏:芝加哥報社要員工逐一捲鋪蓋/Lynne Marek 柯幸宜 編譯

芝加哥的各大報社公司,因大幅滑落的收入,將面對重大資金縮減跟裁員的情況。

  《美國論壇公司Tribune Co.》在去年(2013年)第三季擴大裁員,除去240個職位,其中包含了十個出版部門的工作。而其它在論壇公報業旗下的報社,像是《巴爾的摩太陽報Baltimore Sun》,也已遭除名,此公司正回歸它原本的母公司《芝加哥論壇報Chicago Tribune》。

  任職於《美國穆迪投資者服務公司Moody’s Investors Service》的分析師Carl Salas 採訪論壇時說:「依照目前的情勢來看,廣告收入持續下滑,對於各大報社業者的挑戰是縮減資金來反映這個創新低的收益並且維持收支平衡。」

  截至六月底,論壇報業出版部門旗下擁有8500位員工,該單位在去年第三季削減了2.7%,該公司表示是為收購當地電視台Local TV Holdings LLC。截至六月底該公司擁有2958名員工在其廣播部門。論壇報業集團(Tribune Co.)執行長李各里(Peter Liguori)近日通知員工說資金的縮減是因為公司正準備把在出版部門中不斷擴大的廣播部門從中分離。

  李各里先生在今日發表了一項聲明:「雖然我們很高興在第三季的主要戰略首創上有所進展,但我們的財務業績在週期內並沒有達到我們所期望的。」

「我們正採取目標決策來定位我們的廣播電台,取得盈利性的增長並且期待能完成近期的本地電視台收購。」

  今年初,論壇已同意收購當地電視台Local TV Holdings LLC。論壇對於在財務報表及本聲名中不予作出回應。

  根據財務報表指出,總部位於芝加哥的媒體公司,同時也是《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和當地有線電視直銷WGN的母公司,跟去年整個上半年相比在第三季削減了更多的員工。

  財務報表顯示,在去年前九個月,論壇業務在出版方面總廣告收入下降了8%,主要原因是食品以及藥妝廣告和其他零售領域廣告下滑。該公司表示,全國性廣告下滑了11%,這主要是因為電影廣告加上金融及科技業的廣告不足所導致。
  
  在奧蘭公園一家私人控股公司《Hambrick & Associates》 從事媒體購買的Paula Hambrick 表示:「報紙因為增加的成本,並降低了對讀者群的影響力,因而而倍受挑戰,廣告商正意識到這個點。」

  根據今日報告,Sun-Times Media Holdings LLC 太陽時報傳媒集團,該公司擁有芝加哥太陽時報以及郊區週刊和日報,他們正準備出售一些郊區的報社來維持收支平衡。此外,在母公司芝加哥太陽時報的員工們也於幾週前做好了裁員的心理準備。有份報告建議,縮減的情形明年可以來得早一些。

  代表在報社員工的芝加哥報業協會,工會執行董事Craig Rosenbaum表示: 並沒有接到即將到來的公司縮減通知,但如果其成員受到影響就會採取法律行動。自去年五月份該公司削減了其攝影員工之外,沒有任何成員被裁員。

  Rosenbaum 先生於近日在工會網站上說到:「從實際情況來看,在太陽時報編輯部面臨更進一步裁員的情況下,我真的無法見得它要如何拿出一個可行的成果。」

  論壇報業表示,去年第三季的營業收入下降了4.7%,來到694.6萬美元,同時在去年九個月以來,營業額共下降了6.3%,來到21.3億美元。

  至目前為止,大多數論壇報的員工於第三季被裁減:有120名員工在前半期離開。去年,該公司在去年上半年削減了570名。該公司提到此削減為刪除「職位」,其中可能也包括一些空缺職位。

  與去年虧損30600000美元相比,論壇去年九個月以來淨收入為1.74億美元,與2012同期的淨收入則為2.39億美元。然而,這兩年很難相比較,因為論壇去年破產,在保護政策下受債權人所營運。

南海仁愛暗沙 海洋資源衝突點

余佳璋 | 公共電視新聞部
張春炎 | 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新聞報導
南海漁權與各島礁的主權爭議,近期又出現新的事件焦點,引起國際間關注。

由於菲律賓多次派遣軍艦前往南沙群島的仁愛暗沙(Renai Shoal,亦稱Second Thomas Shoal,或譯仁愛礁),我國外交部在今(2013)年5月25日以新聞稿表達強烈關切與抗議,強調任何國家無論以任何理由或方式予以主張或占據,俱屬非法,我政府一概不予承認。由於兩艘隸屬於中國大陸的海監船與一艘軍艦五月初在該海域出現,並對仁愛暗沙等多個暗礁實施空中拍攝與監測,加上近期美國派遣尼米茲號航空母艦戰鬥群抵南海巡弋,中國大陸方面亦有3支艦隊趕赴南海,而使得這個位於天然資源戰略地位的敏感區域,可能成為繼黃岩島爭議之後,另外一個衝突對峙點。

菲國於1999年5月9日將一艘購自美軍的除役登陸艦,以坐礁方式將船身放置在仁愛暗沙西北角,目前派有12名士兵留守,14年來這艘破舊船艦變相成為駐守據點,上面裝有發電機與衛星通訊設施,由菲國海軍定期補給物資飲水。

近期因中國大陸船艦頻頻以護漁原因接近禮樂灘(Reed Bank)與仁愛暗沙,使得菲國國防部於29日宣稱,已經出現「明顯而立即的安全威脅問題」,但仍然會派駐守軍且改由民間船隻運補,也強調不考慮在環礁興建設施,做為回應,總統府方面則表示不會採取行為以激化局勢,菲律賓漁業與水產局也呼籲該國漁民改往其他近海人工魚礁魚場捕魚,避免與中方船艦接近。菲律賓同時發出警訊也刻意保持低調的舉動,並未化解仁愛暗沙在未來可能出現的緊張情勢。

仁愛暗沙位處菲律賓西側各島礁的中間位置,又控制北方禮樂灘航道重要進出路線,以及當地漁場與天然氣資源等要津,距離菲律賓巴拉旺僅80餘海浬,與中方控制的美濟礁相當接近,但北京政府究竟可能用艦艇圍困,或攔阻逼退菲律賓運補船靠近仁愛暗沙,解決菲律賓派駐守軍於島礁上的問題,或者採取同時推動「南中國海行為準則」的談判方式,促使菲方併同解決島礁與海域爭議,值得我方關注,而整個南海地區的漁業發展與天然資源開發,是否因政治複雜程度偏高,而難以出現有共識的秩序,或導致自然環境應有保護的空窗,同樣受國際關心。
 
新聞中的環境科學知識
聯合國將1998年定為「國際海洋年」,並展開海洋生態的保護運動,強調各國應該積極減少海洋資源的濫用,同時建立更長遠的保護政策。然而海洋保護不僅是單純的資源保護和管理問題,還牽涉國際政治問題。因為許多須受到保護、管理的海域,常超越單一國家的統治權範圍,各國也經常發生為了海域統治權和資源使用權而產生衝突,因此國際爭端便成為海洋保護和利用難以實現的前提。

從海洋的物理性質來看,亦可以了解海洋本身即具備國際爭端的特質。因為海洋具有多相的(multi-phase)性質,包括海面上的空氣、水體和水底下的泥土。不同物理空間由人類進行多方面的使用,海上可以做為飛航器飛行的空間,海面可做為各種船艦的航道,水體則有潛艦,水底下則有電纜鋪設;此外,海洋也是豐富的天然資源儲存地,包括水體中的漁業資源,海床上的豐富礦物,海底下的石油天然氣等等。

不同的海洋空間使用和天然資源利用,對於各國家而言都是重要的利益所在,因此海洋也經常成為多重使用的衝突(conflict of multiple uses)。特別是在屬於公海、各國交疊的經濟水域或者未定論的管轄區域,更容易成為利益之所爭的區域,而成為各國爭端的海域,南海地區即是如此。(本文由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環境科學傳播與新聞產製?執行團隊編譯)
 
責任編輯:張春炎|卓越新聞獎基金會
校編:蘇義淵|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
審校:楊昊|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原文首刊於科技部科技大觀園(http://scitechvista.nsc.gov.tw/zh-tw/Feature/C/0/13/10/1/484.htm)

推薦訂閱
【真善美基金會電子報】邀您捐贈電子發票與認捐生活物資,幫助老憨兒!@【真善美基金會電子報】
能力是從面對問題中提煉出來的@【內湖人】
轉寄『傳媒與教育電子報』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