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文字/鄭朝陽】
|
嘉義縣大林鎮的三角里原本是平靜的農村,這陣子卻像個觀光區,不但遊客絡繹不絕,春節回來過年的異鄉遊子也驚歎社區變漂亮了。魔法就在幾面牆上。
社區這幾面漂亮的牆是這樣變身的:有兩、三個晚上,三角里長江木城用「放送頭」集合里民集體創作。居民們站在藝術工作者盧銘世架好的投影機前,把自己的身影映在牆上,盧銘世用筆勾勒出影子的輪廓;再讓里民化身為藝術家,用壓克力顏料,自己畫自己;一剎那的影子,就永遠留在牆上。
從騎腳踏車的小朋友、拿著鋤頭的農夫、打羽毛球的少年,到雙手在水龍頭下接水的阿公,里民的翦影活靈活現。村裡的農民在壁畫前相遇,討論創作的趣味,常常一聊就一、兩個小時,連田水都忘了去巡。
從早到晚,壁畫都有人好奇圍觀,進而和這些壁上的影子「互動」,甚至玩起猜謎遊戲,猜猜路過的阿公、小孩是不是影中人?虛實交錯,趣味橫生。
彩筆揮灑 消滅環境三大寇
|
美是有感染力的。壁面藝術吸引過往的民眾,附近村落的鄰居也想彩繪自家的牆壁。三角里居民還在盧銘世的帶領下,陸續彩繪電線桿、稻草人裝置藝術、編製社區綠色生活地圖,廣種「村樹」茄苳。
寧靜農園 吸引好奇觀光客
|
其實,曾發願要沿北回歸線在台灣種兩千棵樹的盧銘世教里民畫畫「搏感情」,「除了撒一些藝術種子在農村之外,這樣要讓居民多種一些樹也比較容易。」
上周,盧銘世在嘉義磚窯社區號召十幾位居民,動手把一塊堆滿廢棄物的空地清乾淨,舖上草皮和簡易步道,種上杏樹,一個近卅坪、充滿綠意的「美感角落」又成形了。
把社區的髒亂點扭轉為綠意盎然、賞心悅目的「美感角落」,也是盧銘世推動種樹計畫的「置入性行銷」。
髒亂死角 種出一片青草青
六年多前,盧銘世在嘉義組成「綠手指團隊」,他號召一群熱愛嘉義的人,利用藝術品拍賣會籌募資金,由他畫設計圖,一戶補助一千元,讓社區居民動手種樹、種花、挖生態池,把社區的醜陋死角變成「美感角落」,至今已擴散一百多個點。
這些美感角落開始改變居民對環境的看法,對環境美感的在意從嘉義市一路延燒到嘉義縣,匯聚一股景觀與生態改造的巨大能量。盧銘世不靠政府補助,持續而成功地撒下環境美感的種子,不僅讓人嘖嘖稱奇,也讓許多社區主動追隨他,當起環境志工。
閒置農舍 招來滿園蝶戀花
|
盧銘世眼中的理想家園,是把家融入自然,推開窗就是鳥語花香、綠樹搖曳,坐擁自然之美。
盧銘世結合社大課程,把農村舊屋舍稍加翻新,加入植栽、生態池等元素,目前已協助六、七位學生成功打造他們心目中的理想家園。
生態水池 青蛙一家在合唱
芸英在社大修盧銘世的「環境美學」課。她很嚮往田園生活,接下婆婆給的鄉下舊紅磚屋,本想重建成歐式別墅,在盧銘世建議下,廿八坪大的紅磚屋只做了點小「拉皮」,略為整修內外空間:在門前種樹種花,造一座可以誘蝶駐足的小花園;再挖兩座生態池。
盧銘世說:「生態池是給蛙類可以躲避田裡農藥殘害的庇護所。」生態池是招待蛙類朋友的五星級飯店。蛙鳴是老磚屋鄉居生活的自然伴奏。
把壁面藝術、角落美感和理想家園的各點連接起來,盧銘世串出環境美感提升的美好境界,似乎指日可待。
【2007/04/16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