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扶緣服務協會電子報
報主:扶緣服務協會
創刊日期:2008-10-15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142
官網:
http://www.fuyun.artcom.tw/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扶緣服務協會電子報報
扶緣服務協會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扶緣服務協會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0-06-14 16:00:00 / 報主:扶緣服務協會電子報
[公益聯播]守護獨老,按<讚>助建站
本期目錄
參觀心得
一週參訪心得
透過活動認識新港
參觀心得
參觀心得
 
出來乍到扶緣協會,看到許多阿公阿媽都很有活力,而且都很熱情的回答你的問題,在聊天與填答問卷之下漸漸瞭解到這個社區的熱情,這是對扶緣的第一個印象,直到下午的簡單介紹才瞭解到扶緣的興起歷史以及時代意義,還有背後的核心價值所在,他們所做的層面很廣,為的就是社區健康的營照,並且在陳醫師的介紹下更能深入瞭解身為一個醫師我們還能做的更多,對於社區的發展與健康,大家都可以一起來努力,而醫師的角色更可以是一個開發者與領導者,帶領大家得到更好的健康,也就是三段五級中的促進健康與特殊防護,而這一塊比在最後的醫療更能帶給人們健康,而政府把所有精力金錢花在最後實在不明智,幸而有扶緣這類的NPO,NGO組織才能帶給社區更好更前瞻性的未來。
參觀心得
還有安全社區的巡禮讓我們看到推動社區區域公共安全的一環,中庄村中的許多安全號誌牌,以及活動中心內在喝茶聊天的阿公阿媽,這些都是社區中的健康價值,而除了這些以外,更參加了一次扶緣的會議,更可以瞭解他們做的事情,身心障礙者、外籍新娘、老人等等都是他們積極服務的對象,而連社區中的國小學童的育樂營甚至是老人家的許多活動以及二手商品的再利用,多元化的觸角讓我大開眼界,回想起當時在大學社團時大家所追尋的價值,似乎在忙碌的醫院中消失殆盡,如今又都再一一湧現,令我深深佩服著這一群人。
參觀心得
 
緊跟著的是送餐服務,許多家庭裡都需要告著送餐來吃的健康,由協會委託自助餐煮出適合老人的胃口,再由協會志工送到家,其實有很多阿公阿媽家裡小孩就在附近但是家中口味不同,老人家又不想麻煩年輕一輩,所以自己煮,但是又不夠健康,也是需要我們去幫助他,從飲食健康著手,才能真正根除前十大死因的前幾名如癌症、腦血管心血管疾病或是糖尿病。而其實這樣的送餐活動更有著一層深的意義,獨居的老人每天因為送餐都可以有人看看他,情感上的交流更是健康重要的一環,這是我覺得更為重要的。
家庭訪視也是扶緣的重點之一,但是他們著重的和一般醫院的居家護理家訪不同,這是非醫療行為,沒有健保給付,而是重視訪談他的生活環境身心狀況,達到情感上的交流,因為這群無法到社區關懷據點的老人,多半是有些病或是行動不方便所以很難想之前一些健康的老人到協會去和大家交流,所以家庭訪視就變成很重要的一環。而我覺得社區血壓站更是公衛上的一個大成功,提醒社區能夠常常量血壓注重自己健康,大家一起來那鼓力量是很大的,自己家中有血壓計也不見得會每天量,但是大家去血壓站聊天變成一種習慣,變成生活上的一部份,那就會自然而然越來越重視他,便能減少日後變成中風或是心肌梗塞的情形。
 
我們也有到板陶窯去參觀剪黏和交趾陶,栩栩如生的各種陶藝,都是背後艱辛的製作過程和百年工藝的傳承,而現在越來越少人能有這種技術,也越來越少人學習了,每間廟宇上面的龍或鳳都是要靠這種技藝做出來的,希望大家能珍惜台灣的在地文化。
除此之外我們也用破破的台語加上生動的影片歌曲給大家一些衛教,台下的阿公阿媽都很捧場,也都很給面子,希望這些簡單的觀念能夠比藥物帶給他們更多健康的保障。扶緣的願景在陳醫師的帶領下很遠很廣,反之目前的健保制度就很短視近利,這禮拜下來很高興大家能夠看到這裡的大家為了健康社區的理想打拼,反而困在醫院的我們就只能有點隨波逐流,或許有一天,政府能夠注意到這一塊,而讓醫院也能去照顧周邊的社區,讓台灣成為醫療的樂土。
                                                                                                                                 ---PGY江忠穎
 
一週參訪心得
                                                                    中國醫藥大學附屬醫院

                                                                       急診部 R1魏智偉       
   各村的『區血壓站』社對居民對居民進行一週一次的血壓測量,配合剪髮協會的義剪,文康車的活動來吸引老人的參予。這個活動之中,和老人交談後,才發現社區的醫療缺乏和對於健康觀念的錯誤,大多數新港社區中的老人並沒有都會區的住民享有醫療可近性,因此僅有幾個月一次拿長期處方籤的機會,才有機會順便解決一些除了長期慢性病外的醫療問題。再加上多從廣播電台和姊訪道聽塗說中購買成藥,更有老人因此而進入洗腎階段,因此對於這點,似乎因該在每週一次的血壓站中,舉辦一些簡短的醫療保健講座,來進行醫療保健觀念的導正。
 
     跟著七十七歲扶緣最老的志工延著溪北線的送餐服務,也有另一種不同的體驗,便當一個四十元,由協會支付其中十元,因為這樣的服務也照顧了獨居老人、甚至無法自理生活的老人的貼心服務。 

     參與新港的居家訪視,有一個特別的現象和我在北港不同的是,找老人不見得在他家找的到,往往在廟口或陰涼處群聚,可以「一網打盡」,發現老化及青壯年外移嚴重的新港地區獨居老人生活都極盡儉約,因為家中只有自己一人或夫妻倆人,因此煮飯變成了一個「麻煩的事」,常常三餐時間不正常,甚至一碗粥幾片醬瓜就度過一餐,因此老人家除了本身的慢性病外,也都普遍有營養方面的問題,在訪視的過程中也建議接受送餐服務,但多以省錢為由婉拒。所以是否利用如此群聚的特性,在三餐時間,規劃以相鄰幾戶為單位,在特定地點舉行「餐聚」一起準備三餐,一起分擔菜錢,一起分工,藉由餐聚既可以達到營養的維持,也可以聯絡感情和讓居民間可以達到互相關懷的功效。
 
     而板頭村活動中心參與健康促進活動,除了原先每週一次的的血壓站,最近更加入了健康促進活動,讓老人們參予一些簡易的運動和勞作活動。老人參與十分熱烈。但在現場,覺得其活動中心空間稍嫌狹小,血壓站的地點設在小辦公室中,使得測量血壓時人滿為患,空氣不流通,這樣其實不是一個優良的空間,已建議村長和前村幹事可以將血壓站設於室外。必要時,健康處近活動地點也可設置在旁邊的空曠的陰涼處,來避免在密閉空間的相互傳染疾病以及在狹宰空間所造成的意外傷害。
 
    而在板頭村活動中心衛教,主題是神經退化疾患。在整個衛教過程中,老人參與熱烈,而讓我比較驚訝的是,在會後這個社區的老人普遍在意的是失眠問題,這是在其他地區位衛教和老人交談比較不同的一點,再也是在社區健康營造中重要的開端,從發現問題來進行健康促進,只可惜因為只有短短一個上午的時間,還無法深入了解其生活型態和工作性質,無法進一步進行研究。但藉由這樣的活動讓我對於這個課題有更深的體悟。
 
     因此,藉由參予扶緣關懷協會的活動,可以看出一個社區的老人的健康問題,進而思考健康營造的進行。以社區為導向的社區醫療,深切了解到「健康」,不只是結果,而是處於文化、經濟、社區、教育等脈絡之中,只用流行病學的統計數據來解釋健康座標,其實並不能真的影響健康,當我們讓大家吃飽穿暖,接受良好的教育,能夠讓每個人可以有能力參與其中的決策過程時,健康的氛圍,才有可能建立,自主的學習或是強化行動才能生生不息的持續。

    而這樣到基層學習社區醫學,包括明白全人照護,明白生物心理社會模式在基層醫療的運用,實際對老人做衛教,明白社區健康營造的意義,更進一步清楚明白基層團體的實務,包括民眾衛教、疾病防治、居家照護、各慢命性病的個案管理,也讓一直關在象牙塔的自己了解到了平時鮮少接觸的社區醫學,這個禮拜實在是收穫良多。
 
    在一週參與扶緣服務協會的活動中,除了了解其協會的實際運作情形,更能知道一個社會福利性質的團體在社區的重要性,其對象包括身心障礙者、老人、婦女等弱勢族群。藉由許多健康處近的活動,來達到健康習慣的維持,更設置社區關懷據點,進行老人的日間照顧、提供電訪、家庭訪視、送餐服務居家服務等。
 
     「醫療」與「保健」在現今的醫學當中不應是涇渭分明的兩條路,因為健康與疾病事實上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並不是以人為的方式可以切割,更不是以所謂的「績效」來區分兩者的差異。「促進健康」與「控制疾病」之間應該有一個整合的實務面,而這個實務面便是「社區醫學」。所謂「社區醫學」是一種能同時對社區個人與群體提供基本健康照護的學問,希望透過一個根植於社區的照護單位提供社區民眾方便可近的醫療,但除了基本的醫療業務以外,社區醫學還經由平日所累積的群體經驗發現社區集體性的問題,並加以評估(社區診斷),藉著社區本身的力量,以社區運作的模式鼓勵民眾加入社區健康計畫,合力處理這些健康問題。
 
    一週一次的『社區關懷據點』活動的參予,和社區老人實際互動,一起製作勞作。和奶奶們的交談之中,發現其實大部分這個社區的老人比起在北港,普遍生活環境較佳,但是一樣有青壯年外移嚴重的現象,兒女大部分不在身邊,雖然活力和健康狀態尚可,但一看見我們的到來,便熱心招呼,可以看見這裏的老人其實最需要的是多一點的心理的關懷和喜歡有人可以聊天交流。但在活動的設計方面,這週的串珠手作似乎對於手指的精密度和視力退化的老人有所不妥,其實可以選擇更適合老人家的活動,例如策劃老人歌唱大賽、銀髮鄉土劇或土風舞表演等等活動。

透過活動認識新港
                                                                 PGY 莊樹憲醫師
         從沒有來過新港,第一天來到新港時,最突兀的是高聳的是奉天宮,再來則是鐵路公園,第一個想法是原來嘉義的政府機關這麼會策劃,創造出一個這麼有意思的地方,但是經過介紹之後,才知道是扶緣服務協會在背後默默耕耘。
第一天到扶緣服務協會,就上了三樓跟社區關懷據點的老人做有氧體操,老師在前面帶著做,動作雖然很簡單且不劇烈,,阿嬤們卻全然跟得上,我認為沒有什麼挑戰性,但是索性的也就跟著跳,但是沒想到居然一首接一首,老師不累,我覺得阿嬤們應該也累了,可惜我太小看他們了,她們各個依然老神在在,神態自若,臉不紅氣也不喘,令我感到意外的是,我居然比他們還喘,心裡默唸著:「老師你什麼時候要休息啊?」
  
        據點的老人知道我們是剛到的醫師,每個人都過來跟我們打招呼,班長更是滔滔不絕的跟我們聊天,還唸大悲咒給我們聽,讓我們喝下大悲咒糖水,雖然覺得沒什麼糖水沒什麼,但是很開心遇到班長,班長真的是一個很熱情的人。
第二天一早到社區血壓站,本以為是路邊的棚子,沒想到是在雜貨店門口,雜貨店老闆娘很熱情的招呼我們,不過我知道自己不是來做客,是來衛教兼醫療諮詢,馬上穿起醫師袍,捲起袖子幫附近的居民以及來店買東西的顧客量血壓,老闆娘像是擔心生意不好似的不時的在抓人來量血壓,來的人各個很爽快的自動捲起衣袖,伸出左手給我們量,不論面對血壓高或是低的人,很意外的,大部分的人都知道如何控制血壓,我還沒開口,他們就一句順口溜-多運動,少吃肉,多吃五蔬果,一句話把我的台詞給搶走了,然後笑嘻嘻的說:「我都有在做!」就牽著腳踏車離開了,讓我真的體會到社區血壓站真的很成功,兩年間的不間斷執行,不但對以教育過的民眾繼續再教育,同時志工也一直在揪出潛伏在社區內未被發現的患者,使得整個社區健康照護網密而結實,疏而不漏。
第三天社區家訪,社工師帶我到探訪的第一個案是一個腦性麻痺的小孩,而我是內科醫師,非小兒科醫師,這使得我不得在前一天多了解腦性麻痺,幸運的是,這個四歲的小病人早早就有了各方面的協助,外籍媽媽很細心的照顧他,小病人身體清潔,轉動他的手臂,發現時而僵直,時而鬆軟,的確是有腦性麻痺的症狀,發現自己能幫忙的不多,只能跟個案的媽媽說,按時去長庚復健,平時注意小孩有沒有感冒發燒等現象,維持目前的功能,以其未來能有所改善,此時我是不是小兒科醫師不是很重要,我覺得我的角色反而是在給予病人和家人正面的支持和鼓勵,此外,扶緣也多方面籌措可能提供的物資給個案的家庭,諸如米、小孩衣物、甚至玩具,這真是相當溫馨。而第二位有糖尿病同時有過一次中風的老先生也讓我印象深刻,老先生一人坐在屋外,一言不語的哭泣著,飯也吃不太下,他的太太則是拿他沒辦法,社工師則是迅速的了解老先生的問題,於是社工師和我兩人一直安撫老先生的情緒,扶緣服務協會的社工師十分專業,也非常熱心,不時給予老先生鼓勵,苦勸老先生先把身題養好,才能解決後面的問題,老先生終於開口說道謝,這真是讓我體會到醫師不能光注意病人的生理健康,還要像社工師一般發掘病人在心理和家庭社會方面的問題,病人的健康才能完整兼顧。
第四天送餐服務,我們四個人幫忙分菜裝飯,過程十分有趣,在那一段時間,我們變成工廠的作業員一般,但是分裝則不是最辛苦的部分,最辛苦的部分是裝箱,看到志工姊姊手上一張單子,上面記載著某個村子幾個便當,裡面每個人的需求,包括加飯、加湯、加拌飯滷汁或不吃的食物,於是不僅僅要注意飯包的數量,還要小心是不是滿足每個人的需求,這實在是太貼心的服務,覺得志工姊姊真是太辛苦了,非常細心的防範每一個環節出錯,送便當的志工也很偉大,雖然當天是晴天,但是我相信他們雨天也要送,順便他也帶我們去家訪幾個健康有問題的個案,過程中,他也參與了一點,發現他也有一點醫學知識,令我相當訝異。
到新港扶緣的這幾天,讓我見識到一個完整的社區健康促進的組織,裡面的每個員工都相當專業以及盡責,更重要的是他們非常有熱枕,連結社區的各種資源,對社區需要幫助的個案提供無微不至的照顧,對終日無事的老人提供活動,達到老有所用,對於居家有身心障礙者,提供居家訪視以及醫療諮詢,對社區的健康居民,提供免費量血壓的服務以及機動性衛教,在扶緣一個禮拜,雖然很短,但是讓我體會很多。
推薦訂閱
校外教學安問卷填寫@【靖娟兒童安全基金會訊電子報】
搶救生命對抗菸癮 即刻戒菸擁抱健康@【0800-636363電子報】
轉寄『從一個醫者的角度來看新港的社區營造』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