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愛在島嶼
報主:中華民國島嶼愛鄉協會
創刊日期:2012-10-23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84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愛在島嶼報
愛在島嶼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愛在島嶼
發報時間: 2013-10-31 05:00:00 / 報主:中華民國島嶼愛鄉協會
[公益聯播]城市議題工作坊
蘭嶼特區
【漂浪島嶼專欄】什麼!蘭嶼經濟特區來了

2013年10月16日12:22

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31016/275783/

【漂浪島嶼專欄】什麼!蘭嶼經濟特區來了

郭志榮 漂浪島嶼
 
蘭嶼具有深厚的人文歷史,以及自然的生態價值,一直是台灣社會關注的焦點,成為眾人守護的文化珍寶。多年來,長期外族思維與政府管控下,讓蘭嶼快速變遷,文化消失,徘徊在現代與傳統之間。近年,許多達悟族人開始覺醒,爭取自我發聲權,以及讓達悟族人自己主導島嶼的命運。
 
從反核四到文化反思,蘭嶼正在進行一場覺醒運動,在島嶼的文化、生態,全面崩解前,守住蘭嶼的傳統,以及尋找出蘭嶼的永續未來,但是一項「蘭嶼特定區」計畫,不斷在推動,依照文化、經濟、觀光所需,將蘭嶼土地分區規劃。
 
在年初已出爐的「新訂蘭嶼特定區計畫工作計畫書」中,表示經建會在101年6月召開會議,開宗名義說明「蘭嶼因長期以來缺乏完整的總體規劃,以致全島的建設發展難以循序有效推動,為利蘭嶼的發展能及早導入正軌,…,從都市計畫角度切入進行土地使用規劃。」將蘭嶼4500公頃土地納入特定區,並將300多公頃的部落、鄰近農地、環島公路作為優先規劃範圍。
 
整個計畫中,水保計畫已經實施,一年之間已將蘭嶼十多條野溪,全面開挖,興建水泥河床與堤坊,形成筆直的三面光河道,已經造成極大野溪生態破壞,並且讓開挖的土層,隨著豪雨形成濁溪,大量泥沙沖入海裡,覆蓋影響珍貴的珊瑚礁生態。
 
接續的土地分區計畫,更是讓人憂慮,因為在劃出部落居住地的範圍後,所謂優先地區,集中在部落的農地與部落共有地。在蘭嶼土地,幾個部落間的共有地,屬於部落的傳統領域,成為蘭嶼最大面積的完整土地,早期被政府侵奪,作為職訓隊、農場,甚至租來作核廢儲存場。
 
現今,以土地分區為名,主要目標就是要開發這些部落共有地,藉由特定區計畫,將部落共有地的傳統領域,納入國有地開發,並且對於私人家族農地,開放進行徵收,保持開發土地的完整性,甚至針對原住民保留地的限制使用,也計畫透過法律解禁。
 
現今引發高度爭議的「全國區域計畫」,其中在檢討非都市土地使用中,第捌項「考量原住民族地區特殊需要」,就指出在原住民族土地專法制定完成前,將由內政部會同原住民族主管機關及其他相關機關訂定後,納入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內,以具體落實原住民族土地之特殊需求。
 
換句話說,部落土地的使用,在原民會與鄉公所的同意下,就可依照「特定區計畫」,規劃開發蘭嶼的「特殊需求」,甚至針對一些有爭議的傳統領域,都將會採取先解禁,讓居民認領,再開放私人、財團購買,讓蘭嶼跟都市一般,進入一個瘋狂土地炒作的遊戲中。
 
蘭嶼風光秀麗,文化深厚,一直是財團覬覦的目標,多年來限於土地管制,一直不得其門而入,現今許多私人民宿進入,多半採取族人出地,外人建屋的合營模式,一旦土地分區完成,可以開發,可以買賣,蘭嶼就陷入永難翻身的危機。
 
在蘭嶼,土地不是經濟資本,而是生活場域,包含著農作生產,文化生根,物種生存的空間,千百年來達悟人有一套像朋友般對待土地的哲學,絕非現世功利的思維。當特定區計劃依照城市觀點,去分區一個部落,那不會是發展,而是災難,因為這種藉經濟開發為名的土地管控,就是一種不以武力侵佔、改以法律吞食的後殖民主義。
 
蘭嶼特定區計畫,說穿簡直就像經濟特區,在藉口推動蘭嶼發展下,讓蘭嶼門戶洞開,成為財團的開發樂園,永遠難再翻身。蘭嶼的朋友更諷刺說,蘭嶼在千百年前,就有跨海交易的能力,早就是「蘭嶼自由貿易區」,達悟人有能力、有智慧去解決困境,尋找未來,只要政府、財團別太超過,不斷蠶食鯨吞蘭嶼。
 
政府開發土地,總是藏著心機,透過精密計算,走完行政程序,依法就強勢執行。現今許多部落土地都早就劃定特定區,就等「全國區域計畫」完成,在政策計畫下分門別類修改法條,讓部落走入財團競食的經濟特區,永遠告別文化生根的傳統領域。
 
蘭嶼特定區來了!部落需要城市化?文化需要特定區嗎?
 

人物特寫:男護鱟12年 催生紀錄片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1005/35341760/

人物特寫:男護鱟12年 催生紀錄片

「盼子孫看到金門原貌」

2013年10月05日  蘋果日報

金門縣休閒農漁業促進會總幹事洪德舜,10多年前返回故鄉金門後,便一頭栽入保護節肢動物「鱟」(音同後)的護鱟行列,反對商港開發破壞其棲地;民風保守的金門起初對洪頗為感冒,還有人指他是「環保流氓」,但洪德舜仍致力社區生態教育扎根,「希望未來子孫還能看到美麗的金門原貌」。

組巡守隊勸說居民

農委會林務局昨舉辦生態電影節影片《守鱟的人》首映活動;鱟屬節肢動物,4億年前就出現在地球、甚至比恐龍還早,常被稱「活化石」;如今在台灣本島幾已絕跡,僅金門和澎湖得見。催生該紀錄片的最大推手洪德舜,從事護鱟運動12年,每年6~9月間都到潮間帶觀察鱟的繁衍產卵狀況、協助學者研究紀錄,更組成巡守隊勸說在地居民別捕捉。 

人物特寫:男護鱟12年 催生紀錄片

曾被貼「刁民」標籤

洪說,鱟雖未被列保育類動物,但受到棲地破壞和人類捕食,有生存危機;他小時候在老家金城鎮後豐港沙灘,俯拾即是鱟成長脫下的硬殼,家裡水瓢都用鱟殼替代,但隨著鄰近水頭商港小三通拓建,破壞棲地環境,現在鱟數量大減,有學者研究5年後鱟可能就會在當地絕跡。
洪德舜說,曾在商港開發說明會上疾呼反對開發,在民風純樸的金門被貼上「刁民」標籤,連妻小起初也不大支持,但他舉已故劇場導演李國修座右銘「一輩子只要做好一件事」說服他們,希望保留金門生態。
《守鱟的人》導演洪淳修說,他長期拍攝河港生態主題影片,此片是洪德舜主動致電希望他操刀,煩了他近一年,後來獲林務局經費才開拍;全片推動、拍攝時間長達6年,「洪能推動一個信念十多年,非常不簡單」。該片可在生態電影節官網線上觀看,或在林管處所轄森林遊樂區導覽放映。
記者朱正庭 

推薦訂閱
節氣養生系列--立秋@【喜悅健康報】
素食聰明吃電子報八十八期--【奇異果奶醬夾心餅】@【素食聰明吃】
本期目錄
【漂浪島嶼專欄】什麼!蘭嶼經濟特區來了
人物特寫:男護鱟12年 催生紀錄片
島嶼活動

公共電視「我們的島」

即將播出金門戰地專題,籍由曾在金門服役老兵的口述,提出戰地文化消失的危機

播出日期:11月4日 晚上10:10之後

 島嶼活動

島嶼新聞

「守鱟的人」首映記者會

一個人能有多愛故鄉?如果用著青春不悔,守候著家鄉的海洋,那樣的執著,是不是最深的故鄉愛戀?在金門后豐,在一片美麗的灘地上,一個有關守鱟的故事,註記一場人生的不悔。

金門後豐是一個開發歷史久遠的地方,鄭成功渡海來台,旗下大將洪旭落腳金門開發,打造出後豐聚落的世代榮景,後豐村內的百年古宅,訴說著這段輝煌的歷史。但是沒有想到,金門因應小三通的出現,大肆開發水頭商港,在不斷擴大腹地面積下,緊臨水頭的后豐,也成為開發的目標。數百年的聚落歷史,在村外海灘即將填掉之際,面臨著重大危機,后豐人一下子不知如何面對這個巨變。洪德舜是金門后豐人,在參與社區營造工作後,瞭解故鄉的生態價值,於是投入環境保護運動,守候故鄉的海洋。

在後豐海域,有一項珍貴的生態資源,那就是有著活化石之稱的鱟存在,並且以后豐灘地,作為繁殖的的自然棲地。洪德舜在知道鱟的珍貴後,成為一位守鱟之人,五年來每逢六到九月鱟的繁殖季,都會到灘地上,觀察鱟的生態。長期的觀察,資料的閱讀,讓洪德舜成為一位鱟的生態觀察家,熟悉鱟在繁殖時的生物行為。認識鱟的生態,讓洪德舜更加確定后豐灘地保存的重要,於是他開始以個人之力,為灘地保存奔走。

「摘自公共電視記者郭志榮/ 整理」

為了這個無悔的承諾,后豐港居民洪德舜向政府申請經費,拍攝金門中國鱟的生態影片「守鱟的人」。本片已準備發行。

發行記者會:9月24日,林務局

首映:10月4日 14:00、16:00各一場,台北車站

 

守鱟

 

轉寄『島嶼,不要說再見』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