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電子報
報主:舊鐵橋協會
創刊日期:2008-05-09
發報頻率:月刊
訂閱人數:272
官網: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電子報報
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0-10-18 16:00:00 / 報主:李曉菁
[公益聯播]節慶活動
本期目錄
台灣濕地巡禮(十一)臺北縣浮洲人工溼地
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電子報
台灣濕地巡禮(十一)臺北縣浮洲人工溼地
        浮洲人工溼地場址位於臺北縣浮洲橋下游右岸灘地,場址面積約40公頃。臺北縣政府期望藉由本溼地有效削減湳仔溝排水之污染,達到大漢溪水質改善及生態棲地之復育目標。

水質設計參數及處理流程
        本場址設計進流水量為40,000 CMD,其中10,000 CMD的污水進入礫間接觸曝氣系統,其餘30,000 CMD的污水則直接進入人工溼地;設計水質為生化需氧量(BOD)=55 mg/L、懸浮固體=35 mg/L、氨氮=28 mg/L。本場址的南北縱向跨距達2.5公里,地貌的變化相當大,為減少動力的耗用,達成污水淨化全程僅使用一次動力的目標,將污水入流的第一個單元(沉砂池)設於位置居中的鐵路橋下游灘地上,經初級處理後再分流A、B兩個系統(以鐵路橋為分界),鐵路橋上游右岸溼地為A系統,處理水量18,000 CMD;鐵路橋下游右岸溼地為B系統,處理水量12,000 CMD;設計污染削減率為BOD=60%、氨氮=50%。處理單元流程如附圖所示:

生態廊道營造
        浮洲人工溼地於設置前之生態調查即發現保育類動物—喜鵲、蓋斑鬥魚,候鳥類—鶺鴒、雁鴨科,以及特有種水柳,低海拔次生林等具保留性植栽,適度規劃開發將可保留原有樹種及維持保育類動物之棲地。連結大漢溪濱岸既有之11處現地場址,營造包含十餘種不同型態的微棲地環境(高莖草澤、低莖草澤、埤塘、陸島、半島、推移帶、潮溝等)。另搭配多孔隙空間、複層式植生及澆灌系統設計,形成良好的生態環境及穩定之食物鏈。目前觀察到紅冠水雞、白鷺、夜鷺、小鸊鷉、花嘴鴨、高蹺鴴、白腹秧雞、小環頸鴴等水鳥穩定棲息。此外也提供環境教育及學術研究功能。

交通資訊
        本場址適合自行開車前往,由板橋大觀路右轉環河路,穿越鐵路橋下後,左轉進入四汴頭水門越堤道路即可到達;可停放汽機車於河濱公園停車場,並於浮洲站租借單車代步。

推薦訂閱
認識及防治不速之蛙-斑腿樹蛙@【舊鐵橋濕地教育園區電子報】
喜「閱」動人故事─人生最靜默莊嚴的一課@【慈濟大愛人物誌】
轉寄『台灣濕地巡禮(十一)臺北縣浮洲人工溼地』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