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教育專題 ◎ 美國教育部長佩吉專訪(下)

═【立報】════════════════════════════

                                  

═══════════════════════《2002/09/24》═════

 

*****【本 期 內 容】 **********************************************

 

教育專題         美國教育部長佩吉專訪(下)

 

   來去紫禁城 中國的食

 

【教育小報報】

********************************************************************

   美國教育部長佩吉專訪(下)

 

編譯■盧永山

 

圖■美國教育部網站(www.ed.gov)

 

洛德.佩吉還面臨其他考驗。1994年,洛德.佩吉獲任命為休士頓學區督學,引發不少爭議。當時的學區董事會未經物色過程,就直接挑選擔任董事的洛德.佩吉為督學,導致許多民眾的憤怒。西班牙裔居民覺得應選出拉丁裔的督學,之後在董事會會議、社區召開的公聽會、或在休士頓紀事報上,均發生嚴重的言論衝突。

 

然而,洛德.佩吉一一化解這些衝突。他向企業領袖徵詢建議,並且傾聽他們的意見。當拼音教學法的支持者和另派教學法的支持者隔空交戰時,洛德.佩吉出面協助兩派達成共識。當德州政府於1996年準備發行一項390萬美元的債券,卻被民眾投票否決時,他花了2年時間聆聽家長、社區領袖和工會領袖的意見,這協助他於1998年順利推動另一項678萬美元債券的發行。「全美有色人種權益促進會(NAACP)」主席霍華德.傑弗遜就說:「他是個擅於建立共識的人。」

 

教育界最榮耀人士之一

 

洛德.佩吉的低調作風,翻轉了城市學區督學有豪華房子、汽車和臭屁的要命的印象。休士頓教師工會會長法倫.蓋兒就笑說,她很難想像洛德.佩吉在禮如牛毛的華盛頓的模樣。她說:「他應會去員工餐廳用餐,而不去高級大飯店。」

 

法倫.蓋兒曾以批評洛德.佩吉出名。她說,讓她改掉罵人脾氣的是洛德.佩吉對其信仰的承諾。她說:「洛德是個高雅的人,這不是因為他待在政治圈裡,所以要使自己看起來很體面,而是因為他確信,每個孩子都可以學習。」

 

在休士頓的學校裡,孩童似乎熱愛學習。

 

洛德.佩吉在擔任休士頓學區督學時,停止了校長按年資升遷(social promotion)的慣例,改成校長必須依辦學表現來升遷,這是德州推動此制的第一個學區。在1994至2000年間,休士頓學區學生參與「德州學業評量測驗(TAAS)」,在閱讀和數學上的得分顯著攀升,更重要的是,白人和西班牙裔學生在數學上的成就差異(achievement gap),已從36%下降到14%。

 

這項消息開始流傳。「大城市學區委員會(CGCS)」於1999年,將傑出都會教育人員獎頒給洛德.佩吉;2000年,洛德.佩吉獲頒「小哈洛德.麥葛洛教育獎(Harold W. McGraw Jr.)」;2001年,「美國學區行政主管協會」提名洛德.佩吉為年度學區督學。曾擔任達拉斯學區董事的布希總統前教育顧問克萊士.珊蒂指出:「休士頓學區的體質是全美最健康的一個,洛德不應獲得這些榮譽嗎?我想沒有人會說不。」

 

但是,確實不是每個人都說洛德.佩吉應該獲頒這些榮譽。有些人說,洛德.佩吉聘用的公關高手泰瑞.亞伯(Terry Abbot),是這些成功故事的幕後推手。部分教育人士和家長抱怨,休士頓的學校已變成真正的測驗工廠。還有一些人則宣稱,測驗成績高已掩蓋了低成就學生退學的情事。

 

但由於獲得全國讚譽,個別學生成績突飛猛進的成功故事,加上與布希家族的友誼,洛德.佩吉自然而然地被延攬入閣。他帶著比任何一任教育部長更多的教育經驗,前進華盛頓。

 

──洛德.佩吉面對的挑戰

 

所有的計畫 都是總統的計畫

 

在華盛頓,洛德.佩吉很快地知道一件與他在休士頓不同的事:他已不在下達命令的最高位置。對一個習於領導的人而言,這意謂了他必須有所調整。

 

洛德.佩吉說:「在華盛頓,所有的計畫都是總統的計畫。如果採取一項行動,隔天華盛頓郵報不會說:『那是洛德.佩吉的行動』,而是布希政府的。作為行政團隊的成員,我必須考量到這一點。」

 

不屬於任何黨派的「教育政策中心」主任詹尼斯.傑克指出:「洛德.佩吉的人格特質,看起來不像是會在華盛頓大紅大紫的人。我覺得他不知道如何在政策委員會為自己的信念而戰,或者不知道如何證明自己是個領導者。」

 

但那些在休士頓和洛德.佩吉一起奮鬥,及與他為敵的人發現,他是武斷和有效率的,這使得他以前的對手開始崇拜他。

 

與從前相較,此刻,洛德.佩吉也許更需要建立共識的技巧,來領導教育人員。

 

沒有學生落後法引發反彈

 

今年1月,「沒有學生落後法」成為國會兩黨鍾愛的「歷史性法案」,但執行法案所需的昂貴成本,令人難以對結果感到樂觀。

 

一些一流學校在新的分級系統下,被列為失敗的學校。新法規定,表現不佳的學校,必須允許學生轉學,這就難為督導這些學校的督學,因為他們得替這些轉學生解決轉學後的交通問題。佛蒙特州州長霍華德.狄恩就曾公開宣布,如果聯邦教育法令如此「龜毛」,他可能會拒收聯邦教育經費。

 

霍華德.狄恩指出:「洛德.佩吉的問題在於,想採取一種一體適用(one-size-fits-all)的教改途徑,但在休士頓行得通的方法,不見得適用於愛荷華、明尼蘇達或佛蒙特。」霍華德.狄恩說,自新法要求各州自行設定學生的學業標準後,佛蒙特州的標準高出以往甚多,該州許多學校的排名可能因此被降低。排名下降的學校,聯邦政府會要求這他們進行昂貴的改革,卻不給半毛錢。

 

新法的支持者則希望洛德.佩吉能夠在華盛頓「硬起來」。許多人認為,他不似前幾任教育部長,擁有比較高的政治地位。

 

目前,僅完成25城市之旅的洛德.佩吉,正嘗試描繪他的教育遠景。他可能需要一面有各式顏料的調色盤,好繪製他所想像的未來,且不只是針對某一個學區,而是整個美國。這是他喜歡的任務。洛德.佩吉說,在休士頓,他最引以為傲的成就是,在人們腦海中畫出種種可能性。

 

 

 

部長的教育觀

 

洛德.佩吉在專訪中也分享他對教育、孩子、考試的一些觀點。

 

1)對孩子的期望

 

世界最大的罪惡,就是對孩子的期待太低。我們無法量度孩子的潛能……,我們必須盡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因為我們不知道他們打算做什麼,以及要如何壯大自己。

 

2)考試

 

批評者希望將考試和教學分離。對我們而言,教學和考試是一體兩面的事情,不考試就不知道教學之成效,如果不考學生……,那麼要如何知道他們最急切的需求是什麼?又怎知道他們的缺點在哪裡?

 

3)責任

 

有些人不希望自己的弱點曝光,但弱點曝光才有機會矯正。有些人不喜歡揭露非裔小孩書沒唸好、西班牙裔小孩書沒唸好、偏遠地區小孩書沒唸好;但當你說這些小孩書沒唸好時,你不能光說不練,得真正做點事。如果你沒有看到這些小孩沒唸好書,那麼他們沒唸好書的事實,就會隱而未見。

 

(取材自基督教科學箴言報)

 

 

(回目錄)

 

來去紫禁城 中國的食

 

看大陸人有沒有錢,

 

可不能看他的工資,

 

要看他的單位和階級,

 

「有權有勢」的吃遍大江南北,

 

「有錢沒事」。

 

大陸看這樣的吃法非常普遍,

 

真不知是資本主義腐蝕了社會主義?

 

還是社會主義腐蝕了資本主義?

 

文■魏宏晉

 

中國人一向注重吃,但幾千年來,真正能吃飽的卻不是多數;直到近些年來,中國大陸才真正達到吃飽的比吃不飽的人多的小康境界。

 

中國共產黨解放中國大陸,建國後,在70年代末與80年代初期之前,一連串人禍加上助威的天災,30年間不正常死亡人數可能以千萬人計,其中「餓死的」就占了相當高的比例;所以中國政府在改革開放後,能夠讓13億人中的多數人吃飽,竟然成了件「功績」。

 

當吃飯已經超越填飽肚子的基本要求後,「吃」這件事就變得很「政治」,目的性變得高,內容和形式多變複雜起來了。

 

在中國,純粹「吃」,可以很便宜,在北京大學麵食部,大碗的拉麵5塊人民幣(一位中央民族大學的朋友說,他們學校只賣3塊),份量是一般台灣大碗牛肉麵的兩倍。這樣的一碗拉麵可是現做的喔!你可以看著師父把一團麵揉著揉著,然後一拉兩倍長,折起再拉4倍長,再拉……再拉……,成了團麵條後,立即下鍋,然後煮熟成麵,端送到面前。看著那樣的功夫、那樣的份量,再對照那樣的價錢,真的覺得是到了「社會主義的天堂」!

 

不過,同樣一碗麵,在「星級」飯店裡,那價格可是「資本主義的地獄」。據說北京五星級的香格里拉大飯店一碗牛肉麵是人民幣150元,而大飯店的份量肯定是小而美的,吃不飽也要裝淑女!

 

有賣就有買,北京人的「大款」絕對不會上北大麵食部的,所以香格里拉總能門庭若市。一般人大概要以為上香格里拉的「大款」,一定是些經商的大老闆們吧!但據了解,其實不然,去的多是公家單位的大小官兒什麼的,他們以公關交際為名目,吃了多少,所屬單位是全買單的。一個小官月薪可能只有1、2千,但是他可動支的公關費可能是1、2萬,甚至1、20萬,所以看大陸人有沒有錢?可不能看他的工資,要看他的單位和階級,「有權有勢」的,吃遍大江南北,「有錢沒事」。大陸看這樣的吃法非常普遍,真不知是資本主義腐蝕了社會主義?還是社會主義腐蝕了資本主義?

 

10年前到中國,那時從「吃」就已經看到這地方開始富起來了。吃的東西豐富多樣,而且份量很多。很多外國人到中國人家裡做客,總是被上菜的架勢嚇著,一盤菜接一盤菜上,一個盤子疊一個盤子,盤裡的東西總是吃不完,丟的比落肚的多。那時的中國人似乎是要彌補幾千年來沒吃飽的遺憾,以多、以量取勝,每天吃超值餐,份量十足,就是最熱誠的待客之道。

 

而現在,大家也有點兒吃撐了。雖然一般外人仍覺得他們吃的份量比較多,但是真的比以往少,也不盤子疊盤子了;現在重的是精緻、重的是氣氛,以及面子,所以在配套手法上,他們會用很有趣的表達方式。比如說,在台灣請客,買單付賬的會盡量低調,讓客人知道花了多少錢,是會覺得不好意思的;但是中國人作法可不同,買單的會要小姐把帳單拿到桌上來,然後大聲問多少?再掏錢付賬,深恐別人不知道他花了多少。我聽說曾有人在某時某地請客,花了3千多元,竟要服務員當眾大聲唸出金額!讓大家普天同慶,宇內同歡一下。所以要是有人再跟我說,有花了1萬後,叫餐廳廣播買單的,我想我都不會訝異!這就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吧!

 

然而,能夠吃飯耍派頭和排場的,也不是全中國盡然。北京電視台一個專門訪談社會溫馨故事的節目,好像叫「大寶真情」吧!不久前請了山東一位滕姓老農民夫婦,以及3個女兒上節目。老農民夫婦倆大字不識,但3位女兒卻都考上大學。一個月只能掙5百元錢的農民,如何供得起每位女兒1年連生活費就要2萬以上的開銷呢?除了多兼副業、借錢之外,就得省錢了。「儉用」不必說,一輛自行車騎了30年;「省吃」更是到了全家早飯就兩碗方便麵解決的地步!這樣的吃食份量和營養,對極需要體力勞動的農民來說,毋寧是極為殘酷的事,但他們真的就是這麼過的。我一位朋友正巧認識那3位女兒中的1位,朋友告訴我,那女孩上學缺錢時,可以買3毛錢1塊的醡菜,每頓配饅頭吃,1塊醡菜可以吃1星期……

 

中國這些年來的變化,被以「翻天覆地」來形容,以吃這項而言,有人確實「翻天」了,但也確實有人還在「覆地」呢!到底這是資本主義的問題?還是社會主義的問題?亦或只是少見多怪的小問題?這就有待方家來深入解析了。

 

(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

 

 

【編按】

 

香格里拉:北京香格里拉飯店,為香格里拉酒店集團開設,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亦屬其旗下。

 

(資料來源/香格里拉酒店集團網站http://www.shangri-la.com/chi/index.htm)

 

 

(回目錄)

 

 

參觀立報http://www.lihpao.com

寫信給小編e-mail:hyouki@liph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