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英人工智慧規範與政策趨勢初探─資策會 FIND科技報─智邦公益電子報
enews.url.com.tw · January 16,2025歐美英人工智慧規範與政策趨勢初探
FIND研究員:楊秉哲
有鑑於人工智慧(AI)不具解釋性與不透明性之特質,歐盟、英國與美國長期以來持續關注人工智慧技術之發展,但在作法上三國採取不同態度,本文旨在更新目前三國針對人工智慧規範態度與政策趨勢。首先,2021年4月由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 EC)通過「人工智慧法案」(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草案,此法除包含定義性規定,並且依風險等級對人工智慧做出分級管制,加上罰緩等懲罰性規範,為歐盟在人工智慧發展上提供基礎法制框架。後續於2022年9月28日通過「人工智慧責任指令」(AI Liability Directive)以及「產品責任指令修正草案」(Revised Product Liability Directive, PLD)之立法提案,一般認為是歐盟針對人工智慧發展發生風險時針對損害賠償制訂相關規範。就目前的草案修正方向來看,歐盟傾向從嚴規範人工智慧之應用。
AI監理沙盒提供發展指引
歐盟除針對法規提出規範外,亦在行政措施上推動人工智慧監理沙盒試驗,旨在協助主管機關更瞭解人工智慧,針對可能引起服務供應商和潛在供應商創新的法規不確定性,在人工智慧監理沙盒中可測試並監督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與應用。人工智慧監理沙盒中的人工智慧系統監督包含了開發、培訓、測試和驗證等階段;待經過沙盒實驗監督與評估後,將作為人工智慧業者應遵守的義務內容參考依據,並後續彙整為良好實踐(Best Practice)與指引(Guidelines)。
而美國和英國與此同時,採取與歐盟從上而下具強制性的不同作法,改採較軟性的作法逐步建構人工智慧相關規範。過去美國白宮科學與技術政策辦公室(The White House’s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OSTP)於2020年1月發布「人工智慧應用管制指引」(Guidance for Regul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為美國政府機關未來制訂人工智慧規範時提供制訂原則。美國商務部(Department of Commerce)轄下國家電信暨資訊管理局(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and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NTIA)於今年4月13日發布「人工智慧當責政策請求意見稿」(AI Accountability Policy Request for Comment),請求公眾提供針對人工智慧政策之看法,包含有關稽核、認證以及人工智慧處理個人敏感資訊等議題。
圖 1:歐美英針對人工智慧態度與作法
資料來源:本文作者整理
在英國,科學、創新和技術國務大臣Michelle Donelan在3月29日發布「針對人工智慧法規的支援創新途徑」(A pro-innovation approach to AI regulation)政策白皮書,詳細說明如何讓英國發展成為一個人工智慧超級大國,同時提供了一個應對風險之框架。這種支持人工智慧事業發展的方法旨在鼓勵海外企業在英國建立人工智慧業務。在政策白皮書中開宗明義表示,英國不打算引入新的立法,因為過早立法有可能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負擔。
相對地,英國將獨立於歐盟,建立自己的監管方法,其政策措施包含推出人工智慧監理沙盒,由監理機關以及和人工智慧業者共同協作,促使人工智慧服務或產品在經過一定程度監理與評估後推向市場。英國已於3月15日由英國資訊專員辦公室(Information Commissioner’s Office, ICO)發布一項為期三年的人工智慧監理沙盒計畫,對外徵求每年至多20案人工智慧應用的創新實驗申請,目前第一年度的監理沙盒計畫已於4月14日截止申請。
先以監理沙盒鼓勵AI產業發展
臺灣科技部於2019年發布「人工智慧科研發展指引」提供產業人工智慧研發人員開發人工智慧應用之原則性指引;民間亦在今年由「財團法人人工智慧法律國際研究基金會」發表「人工智慧基本法草案(芻議)」,本研究認為以目前產業發展觀察而言,仍建議以鼓勵產業發展,持續透過類似監理沙盒方式探索相關風險以及評估方法,再行規範之研議。
參考資料
- EU preparing tough measures for AI, while UK and US take a slow approach | Biometric Update
- Government backs UK AI regulatory sandbox - Tech Monitor
- US government proposed new Guidance 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MIAI (ai-regulation.com)
- 新聞資料-科技部訂定「人工智慧科研發展指引」 完善我國AI科研發展環境-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 (nstc.gov.tw)
封面圖
圖片來源:作者自行繪製
轉型浪潮推波助瀾,運用數位工具協助食品產業洞察消費者喜好
FIND研究員:陳珈后
數位轉型風潮不單是科技產業的專利,食品製造業也開始大幅擁抱數位工具、藉此強化組織營運發展。根據統計,國內食品製造業者逾7千家、從業人口約21萬人,每年能創造產值達7,000億新台幣,但其中從產線端的資訊掌握到行銷端的訊息分析,多數仍缺乏數位工具與轉型方案的導入,如何著手,可借鏡新加坡、日本的經驗激盪出火花。
新加坡政府針對食品製造業制定「工作轉型指南」及「2025年轉型藍圖」,第一階段從品保、庫存、銷售訂單管理的數位化著手,也瞄準生產操作員、維修技工等職業擴充技能並強化本職學能,以面對未來可能的變化,同時也能熟悉更多自動化及數位化流程,跟上產業轉型的腳步;而鄰近日本,則以強化競爭力及提升效率化作為食品產業轉型的方針,發表《數位轉型報告書~克服IT系統的「2025年懸涯」並正式推動數位轉型~》,以此為範本進行。
大醇食品轉型有成,了解市場百戰百勝
國內食品產業的數位轉型之路,其實已在經濟部工業局的推動下悄然開展。以大醇食品為例,作為生產醋類、味增等相關產品的翹楚,除了重視醋種源的品質控管,更希望能藉由掌握市場上的商業情報,發展更具競爭力的產品。大醇食品過往多仰賴人工蒐集資料及謄寫數據,不僅耗時且成效不彰,無法及時快速的整合客戶資料並給予分析數據,難以快速推出具備市場競爭力與符合消費者期待的產品。
為了有效改善此一問題,大醇食品導入數位工具,透過自定義的關鍵字、目標市場與產品種類,讓資料收集更即時,同時彙整國內外市場的情資,讓重要訊息不漏接,並藉此分析出市場上的趨勢與消費者的需求,設計出更能滿足市場的產品。例如掌握到台灣消費市場對健康的追求、體現對保健醋產品的興趣,特別是果醋及醋飲蔚為主流,因此推出有機蔓越莓醋飲搶市;而美國市場則是對於康普茶變種調味的產品相當感興趣,團隊為此調整策略,設計即飲小包裝、並加入香草、香料等口味,滿足當地市場的需求。
面對市場消費者的喜好瞬息萬變,各式平台的訊息也多元而破碎,對C端市場的食品產業而言,轉型已是一條必行之道,藉由數位工具賦能,更快掌握市場的趨勢脈動,才能以敏捷腳步調整順應,創造商機。
參考資料:中小食品製造業數位轉型推動計畫
圖片來源:https://www.istockphoto.com/
AMR跨樓層解決方案
FIND研究員:林昆郁 自主式移動機器人(Autonomous Mobile Robot,ARM)在製造業、服務場域如飯店、旅館、餐廳、百貨業等使用率日漸頻繁,可以節省人力、提供效率。然要ARM自主移動機器人能跨樓層自主移動,達到人機共乘電梯的目標,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了。資策會智造科技中心開發出自有雲端系統與獨特的物件生成模組,>
港口端之技術工具應用-歐盟iTerminals 4.0
FIND研究員:劉仲祥、黃盈婷、陳伯錚 隨著全球貿易的不斷增長,數位港口貨櫃碼頭成為現代物流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了提高運營效率、貨物處理能力、人員與貨物安全,以及減少碳排放,許多港口已經開始應用工業4.0技術,將傳統碼頭升級為數位化的智能貨櫃碼頭。歐盟提出以專案方式於八個核心港口進行試點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