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開門‧閱見幸福 文:書喜閱
過為期180天的整修工作,大林鎮立圖書館在眾多鄉親讀者的引領期盼下,終於重新開館啟用了!
大林鎮立圖書館建於民國七十六年,一直以來,是本地莘莘學子及愛書人的閱讀寶山,但因年久而狹窄老舊,為提升越來越多的閱讀人口所帶來的圖書資源需求,黃貞瑜鎮長及公所團隊積極爭取教育部「公共圖書館閱讀環境與設備升級實施計畫」補助經費,用以營造開闊舒朗的閱讀環境,增添圖書設備,讓圖書館的資源更豐富,以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施工期間,圖書館不得不封館,給讀者帶來一些不便,但整修工作完成之後,圖書館煥然一新,不僅設備新穎,而且閱讀環境變得開闊明亮,動線規劃流暢舒適,為讀者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整修完成後,最吸引人的是靠近大林國小的牆面,換上整片的落地玻璃窗,搭配校園綠意盎然,坐在窗旁悠閒地閱讀,看書看累了,把視線移向窗外,便有整片綠樹映入眼瞼,讓人感覺好像到了咖啡館般舒適。
記得開館第三天下午約4時,一群大林國中剛上的完輔導課的學生,在第一眼看到圖書館時又跳又叫,臉上露出無比的滿足笑容及興奮不已的情緒,讓人不禁流下欣慰的眼淚,芝麻開門,閱見幸福,能為學子、為廣大讀者服務,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樂齡學習在大林 文:晧晧
學習是不分年齡的快樂成長,嘉義縣目前是全國老人人口比例最高的縣市,為因應本縣人口老化現象,重視長者身心生活的張縣長,提倡樂齡學習的老年生活學習理念,而這樣能讓老人家輕鬆學習、快樂生活的模式,讓同樣關懷長者的黃鎮長傾力支持,大林也加入樂齡學習的行列。「大林樂齡學習中心」已開始為鎮內長者開設一系列樂齡課程,像是保健教育、書法美學、生態保育、活力歌唱、北管傳承、槌球運動等,提供樂齡學習者健康快樂、終身學習、自主尊嚴、以及社會參與的空間,建構在地化的老人學習體系,以期形成一個無年齡歧視親老的學習社會。
每次辦理樂齡活動,陪伴著老大哥.老大姊,心裏總是非常的踏實,是圖書館深入社區的開始,雖然每場人數15至20人,但一步一步耕耘,希望大家能多多鼓勵家中的父母親、阿公、阿嬤走出來,加入快樂學習的行列,,讓我們一起為營造學習型社區城鎮,而努力往前邁進。
知識分享是地方文化進步的動能 文:宛然
座落於大林鎮的南華大學,對於本鎮的文化教育和學術交流之參與向來不遺餘力,去年南華大學圖書館捐贈一批圖書給大林圖書館,計有69大箱、4,103冊,內容包涵文、史、哲、自然科學、宗教藝術等,這批圖書資源豐富了鎮圖的館藏,也為喜愛閱讀的學生及鎮民開啟更廣闊的知識之窗。今年,一直積極爭取大學資源參與地方公共事務的黃鎮長,更進一步與南華大學洽談圖書館館際合作之事,並獲得陳淼勝校長的支持。
在大林鎮立圖書館開館是日,大林鎮長黃貞瑜與南華大學校長陳淼勝簽約,展開2個圖書館館際合作,南華大學既捐贈4103冊圖書充實鎮立圖書館藏書,更開放學校圖書館30多萬冊圖書給大林鎮民借閱。陳校長表示,持南華大學圖書館或大林鎮立圖書館核發的館際合作借書證,就可以在兩地圖書館直接借書,沒任何限制。這次的館際合作,讓人深感知識分享是地方文化進步的動能。
隨著圖書館的重新啟用,樂齡學習中心的揭牌,以及與南華大學的館際合作,接二連三的文教喜訊,為大林的文化教育挹注了新泉活水。而透過知識的分享,閱讀的喜悅,學習的動力,善用每一分資源,並結合在地文化,凝聚民眾終身學習向心力,圖書館也慢慢展現其生活六大指標:「故事.閱讀.學習.品德.分享.快樂」,並經由圖書環境與閱讀活動等方式與大家分享,以達成「文化之美、思學之美、感動之美」的目標。
與孩子分享一顆柔軟的心 文:美坊
與孩子一起學習的過程,是恆久美麗的經驗。記得孩子剛上小學不久,一個秋天的黃昏,我答應她,寫完作業就一起去散步,於是她乖巧的寫完功課,而我們也有了一次難忘的學習之旅。
秋天的田野寧靜舒爽,空氣中充滿芳草氣息,偶有幾聲蛙鳴,喜愛大自然的孩子說:「在田裡,下雨後可以找到日本樹蛙喔!」這我倒是第一次聽說。原來,她喜歡看自然叢書,每天晚上就寢前,我們會有一小段閱讀時間,各自看著喜愛的書,從書裡探索文學的美麗,世界的奧妙,以及故事內容帶給我們的感想與啟示等等,而在這些閱讀時光中,不知不覺間孩子已吸收了不少知識,也累積了她對大自然的認知能力,這真是「世間萬物皆可為師」啊!於是我們有了下一次的約定,約好在雨後來找日本樹蛙。
離開田園,走進小巷,巷內一片綠意,許多人家門前都植種著一盆盆的花草樹木,她一株株觀察,還找著葉上的小瓢蟲,往往一兩隻小蟲子的出現,都會讓她驚喜連連,這也感染了我的好奇心,興致盎然地跟著她一起觀察那些細微的生物與充滿生機的花草,感受著一花一世界的美妙。最後,來到超級市場,買了飲料和布丁,在超市出口處,看見一個捐發票的箱子,我問她:「要不要捐出我們的發票呢?」孩子天真的問:「為什麼要捐?要捐給誰?」我指著箱子上的紅字說:「這是創世基金會,是曹慶爺爺為收容身體受傷不能動的病人創辦的基金會,富有愛心的曹爺爺和許許多多的志工秉持著「生靈安頓」理念,一直在為植物人奔走募款,捐發票是我們很簡單就可以做到幫助別人的一件小事喔!」孩子懂了,眼裡泛著溫暖和感動的光彩,一直在說著:「植物人好可憐,曹爺爺好有愛心啊!」把發票投進箱子,我們一起祝福這張發票可以中獎,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現在,孩子即將小學畢業,最近看到她描寫校慶園遊會的一篇作文裡寫著:
在攤位群中,我看到由許多善心人士成立的慈善基金會,穿著黃色背心 的志工們在刺骨寒風中募集發票,他們那熱忱的愛心、寬廣的胸懷,啟發了許多人加入他們的行列,我和同學也趕緊把從家裡帶來的發票捐出去。慈善基金會主要在幫助社會上一些弱勢族群,幫助他們渡過困難與阻礙……
看到慈善基金會的叔叔阿姨熱心助人的義行,讓我覺得很感動。他們幫助弱勢族群,讓我知道世界上還有那麼多苦難的人,讓我知道自己的幸運,因此我要存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身邊有這麼多愛我的人……
我想,孩子真的長大了,擁有一顆柔軟的心,對週遭的不幸懷以同情,對人們的付出抱持感恩,同時在自己的小小能力範圍內,不吝付出回饋;也許她還在摸索與學習的階段,但是心中有愛,心懷感謝,我希望孩子將來對人世的不完美,依然可以溫柔對待。
那個秋天的黃昏,與孩子分享一顆柔軟的心,是我們彼此之間一段美好的學習功課。
(本文原載於大林國小耘心園地「親職教育專刊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