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本報

地球日電子報
報主: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創刊日期:2002-04-15
發報頻率:不定期
訂閱人數:4,110
官網:
http://www.e-info.org.tw

近期電子報


訂閱便利貼


將貼紙語法置入您的網站或部落格當中, 訪客可以輸入mail取得認證信,並按下確認連結後, 快速訂閱您的報紙。
預覽圖
訂閱地球日電子報報
地球日電子報
-----------------------------------------------------------------------------------------------------
Plurk FaceBook Twitter 收進你的MyShare個人書籤 MyShare
  顯示內嵌語法

地球日電子報
發報時間: 2010-06-08 16:00:00 / 報主: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編輯室小啟
【公告】由於台灣地球日電子報發報平台已轉回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目前採取兩邊同時發報的作法,未來預計全面改用新平台,敬請各位讀者不吝重新填寫訂閱資料,繼續支持台灣地球日,我們也將努力呈現最新、最完整的愛地球訊息給您!
近期活動
廣宣特區
世界環境日活動6/15、6/16 食在好想法


 
 
公益贊助
相關電子報訂閱
[公益聯播]『愛分享實物銀行』─ 弱勢家庭物資轉贈計畫
Earth Day & Ocean Day
「海」這個字拆開了,代表了水是生命之母,是生命的搖籃。海洋佔地球面積約70%,是人類重要的生存資源,是地球上各類生命的起源,其功能就好比是胚胎中的羊膜水一樣,需仰賴它來孕育出各類的生物。

對人類而言,海洋更是在人類文明的演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聯合國大會於2008年12月正式議通過,6月8日為世界海洋日
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題更定為「海洋生命Oceans of Life」,期望能喚起人們了解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認識不同的海洋生物,我們可以怎麼了解、如何行動來保護他們。配合今年主題,環境資訊中心也將從白海豚、海龜的保育、軟絲復育...等生物來探討海洋生物的保育、與我們的關係...

(其他相關訊息請見環境資訊中心)
迎接海洋日 從東嶼坪開始
6月8日是聯合國訂定的世界海洋日,為響應這個世界性關切海洋的節日,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於6月3日正式展開全台珊瑚礁總體檢行動。今年第一場,在澎湖望安鄉的東西嶼坪。共有近30位來自各地的志工以4天3夜工作假期的方式參與淨灘與珊瑚礁總體檢行動,期待藉由這項行動,能夠再現海洋的美好與海岸的清淨。


只有2個大安森林公園大小的東嶼坪,位在澎湖南邊,島的對面是西嶼坪,兩島相隔僅800公尺。東嶼坪屬於望安鄉的三級離島,與望安鄉距離約10公里,離馬公市則有約43公里。平日沒有交通船前往,要登島除了個人的漁船等工具之外,得要包船才能前往。平常除了釣客會登島之外,在觀光發展上是未開發的處女地,島上設籍的居民現在也僅存不到10位。因此,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在2008年開始關注這個小島的發展,希望藉由環境的監測、文化的深耕,保護這個美麗的小島,希望能避免不當開發及觀光的消耗。

這些來自各地的志工,採取的是新型態的旅遊方式:工作假期,自費自假來到小島,為地方服務,同時也享受小島美麗的自然、人文風光,讓生態旅遊不再只是消費、消耗自然,而是一場真正可以了解、回饋自然及當地文化的旅遊方式。今年來參加活動的,有許多都是科技、資訊業的志工,彷彿大家一起約好一樣。來自竹科的工程師池坤徽,今年是第2次參加珊瑚礁總體檢,他表示離開繁忙的生活,一踏上東嶼坪,就可以感受到這裡的特殊氛圍,很喜歡這樣的小島悠閒步調,所以這是他不論如何都要來參加的原因;而且還吆喝了朋友一起來參加。

迎接海洋日 從東嶼坪開始住在台北從事電腦軟體行業,年約50的蔡正陽,小時候住在澎湖馬公十幾年,對於澎湖南面的小島一直充滿好奇;因為東嶼坪不像望安或七美有交通船可以前往,去年看到這個活動就很想參加,結果已經額滿,今年趕緊提早報名,總算如願以償。還是習慣使用底片單眼相機的蔡正揚,對於澎湖有著一股獨特的情感,前陣子從峇里島回來,拍了3卷底片,但是才踏上小島3個小時,就已經拍掉3卷底片了;他興奮的說,如果把照片給他們愛好攝影的朋友看,一定會很驚豔的問他這到底是哪裡,然後他就會很驕傲的說:這是台灣的澎湖!

從6月3日至6日,來自全台各地的志工將在東嶼坪停留4天3夜,為海洋環境盡一份心力。這4天3夜,志工們將要進行3次的珊瑚礁總體檢、以及數次的淨灘,做廢棄物的收集及分析,並由熱心支持公益的地方團體妙雲講堂協助將垃圾運回馬公處理。澎湖東西嶼坪的珊瑚礁總體檢與淨灘行動,在各界的支持下,今年進入第3年,藉由這些調查數據來呈現海洋與小島所面臨的問題。環境信託中心主任,孫秀如表示,透過前兩年珊瑚礁體檢的結果發現,因為颱風的影響,導致珊瑚礁斷裂而使珊瑚的覆蓋面積明顯下降;而海灘的垃圾種類變化,更呈現出不同的生活型態所造成的環境影響,以去年淨灘的結果為例,清出種類最多的為保麗龍,即顯示嶼坪週邊的漁船對環境的影響。這些資料若沒有每年進行,就無法比較出這些變化與意義,也沒有紀錄、數據可以知道過去我們的海洋發生了什麼事情。

迎接海洋日 從東嶼坪開始本活動由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主辦、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內政部營建署共同主辦。更有在地協力的團體,澎湖共生藻協會給予海洋調查上的支援,以及妙雲講堂協助資源回收處理。這樣一年一度的各地珊瑚礁體檢,是凝聚地方、紀錄環境變化、極具意義的活動。後續還有東北角、蘭嶼、綠島、台東杉原、小琉球等地的珊瑚礁總體檢行動將陸續展開,歡迎喜愛與關心海洋的朋友一同參加。相關活動訊息可見台灣珊瑚礁總體檢網站(http://reefcheck.blogspot.com/) 或洽台灣環境資訊協會02-23021122環境信託部門。

海洋日 談海洋的九大危機
世界海洋日於1992年由加拿大政府在里約熱內盧舉辦地球高峰會議時提議。在海洋計畫團體(Ocean Project)和世界海洋網絡(World Ocean Network)的推動下,聯合國大會於2008年12月正式議通過,每年6月8日為世界海洋日。世界海洋日成了一年一度為了慶祝人類與海洋之間的聯繫的國際慶典。上百家來自於五十幾個國家的水族館,動物園,博物館,保護組織,國立保護區,政府機關及人民一同響應。


今年世界海洋日的主題為「海洋生命Oceans of Life」,希望喚起人們對海洋生物多樣性的認識,透過選出自己喜愛的海洋生物,並一起行動來保護他們,本報將今日刊出賴鵬智日前翻譯的「海洋九大危機」作為開場,讀者透過這份由國外網路媒體Huffinton Post整理的報導,將可對全球海洋環境整體狀況有個初步的圖像;專題後續文章,編輯們也將關注台灣面臨的海洋環境問題與行動。

一、過漁 Overfishing

海洋日 談海洋的九大危機許多海洋學家認為過漁(過度撈捕)是人類對海洋最壞的影響。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估計全世界超過70%的魚種已經被撈光、枯竭。撈捕的速度快過魚類繁殖生長的速度,我們已嚴重危害整個海洋生態系,無論是掠食魚種或是被掠食的魚種,牠們之間的食物鏈關係已經被破壞。這樣的損傷使得其他的干擾(如污染)更容易威脅海洋生態系。為了永續海洋資源,必須有一個全面翻修的漁業政策,這就須要全世界各國通力合作才行。

二、沒良心的養殖漁業 Irresponsible Fish Farming

野生漁獲減少,水產養殖業就更形發達。理論上養殖漁業是個好主意,但因為不當的經營管理導致許多負面的結果。養殖飼料、水產糞便、化學藥品(譯按:如抗生素、消炎藥、清潔劑)都很容易流進開放的大海而影響海洋生態。養殖的魚也有可能在不經意間流入海洋而有嚴重影響,例如消滅原生族群、傳播疾病及破壞棲地等。不幸的是,想要克服這些問題卻很不容易,因為供應全球將近50%魚貨的養殖漁業在目前並沒有很好的管制.....

(詳全文點此) 

治水關鍵在於水價 NGOs河川會議凝聚治水新思維
2010年全國NGOs河川會議6日於宜蘭大學展開,全台上百位NGO團體以及政府代表參加。包括宜蘭縣長林聰賢在內的幾位政府部門代表亦蒞臨致詞。全國社區大學促進會理事長林朝成表示,此次規模是歷年來最盛大的。而在「台灣水利資源開發利用新思維」討論中,水價意外地成為主角。


八八水災之後帶給台灣極大衝擊,治水更成不可避免的課題。而面對不可避免的暴烈氣候及豪雨,以往的治水思維必須調整改變。林朝成表示,以往的河川整治,未對極端氣候及國土資訊充分掌握,應重新反省改變。本次會議著重河川治理、整治的共識,包括治水、水資源以及水污染等重要議題。

水利署掌握台灣水資源運用管理等重任,也是工程部門。此次有20幾位公職人員參加,署長楊偉甫以及副署長楊豐榮也都全程參加。水利署副署長楊豐榮致詞時說,工程只保護一定規模的災害,保護環境、資源才是永續之道。宜蘭縣長林聰賢致詞時表示,「治水是險峻的功課,不能只從工程手段解決」。

治水新思維:與水共生

台灣水利資源開發、利用,需要哪些新思維呢?屏東科技大學水資源教育及研究中心主任丁澈士提到台灣在治水上要「與水共生」、綜合流域管理,他舉荷蘭為例,自2002年遭受水患之後,即積極解決制水問題,結合建築、工程創意,建立了「漂浮城市」的概念,包括「浮動屋」、「兩棲屋」的建築。

而綜合流域管理則指在流域內對水、土以及其他相關資源的保護管理、開發與利用,進行跨部會協調的過程。它以一種適當的管理方式實現水資源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使其最大化,同時兼顧水生態系統。

而有別於水庫思維,八八水災持續供水任務的,反而是圳以及以收集地下水為主的輻射井。他以1923年日本人建造的二峰圳為例,至今仍維持運作,水質乾淨,在八八水災時持續供水,值得效法。而造價便宜的輻射井,在八八水災更擔負重要角色,發揮救命水的任務。這些新思維不需花太多經費就可完成。

地下水資源需調查清楚

丁澈士指出,水政單位遲遲不肯啟動地下水,乃因跳脫不出使用地下水會引起地下水位下陷、地層下陷、海水入侵、土壤鹽化之窠臼,更根本的原因是長期以來水政單位對地下水欠缺研究與學習,對地下水資源的利用沒信心。

其實,抽用地下水而引起環境地質災害問題,是出在抽取量大於補注量,解決之道在於地下水的管理上。豐水期應以使用地下水為主,才能讓雨水期之水進入地下。而地表水與地下水是一體的,地下水的管理應優先發展社區型濕地與地下水。

楊豐榮則提到政府的新思維,未來將強調「三全」節約用水,「以供定需」。為此,現場多位與會者質疑以供定需的作法,特別幾項重大開發案,如國光石化、中科四期、六輕五期都將加重用水負荷。

水價不調整,水問題無法解決

宜蘭大學人文及管理學院院長張智欽即質疑為何不調整水價,偏低的水價,誤導民眾用水的態度,而反映成本才能讓民眾了解水的價值。張智欽也質疑治水預算會不會是另一種災難。梁蔭民甚至指出水價調漲幾乎解決了所有的問題,包括水庫、缺水、水污染等問題。

楊豐榮表示當初水價的制定,並未將管線、淨水等費用計算進去,而只是考慮自來水公司能否有盈餘。鄰近國家除了南韓,水價都比台灣來得高。日本水價約台灣的7倍,以兩國的國民所得換算,台灣調漲1倍是合理的。但以目前台灣的政治氛圍,恐怕很難漲價成功。

然而談民生用水調漲,更應檢視便宜的工業水價,才符合社會正義。水利署副署長表示台塑六輕合約將於6月底期滿,立法院即要求新合約需調漲水價,從原來1公噸0.4元增加到1.8元。

除此之外,林朝成也提水權分配的錯亂現象。例如中國石油公司每天擁有10萬噸水權,實則使用5萬噸,八八水災因此能調撥給高雄市民使用;還有宜蘭員山水質好,金車擁有4000噸水權等等,這些是否合理?而台灣水權的取得方式複雜,莫衷一是。

公民決策,拿回屬於人民的權力

此次座談會民間調整了新思維,政府部門是否也能跟著換腦袋?高雄綠色協會總幹事魯台營表示,人民要從政府哪裡拿回權力,要公民決策、公民審議,不僅只公民參與。他也說,治水不是談環保問題,而是經濟問題。舉例而言,輻射井30年運作經費約6億(含維護維修)每天15-30萬噸水,反觀曾文水庫越域引水以及吉洋人工湖,造價為212億及160多億,換得每天60萬噸水及14萬噸水。經濟效益一比較就知道如何選擇。

即使道理如此清楚,為何政府不作聰明的選擇呢?魯台營說,環境最大的敵人是政治。

丁澈士以聯合國安理會前秘書長安南的話總結治水就是為了讓人類喝到健康乾淨的水,「喝健康乾淨的水是人類最卑微的要求」。而台灣民眾卑微的要求,則需透過公民參與、決策,並且願意為水付出「合理的代價」來達成。

【在地行動】
【地球 News】
【國際連線】
【綠色影像】
推薦訂閱
《地球日電子報NO.13》補貼不公核電三點全漏 相約2014地球日在相見@【地球日電子報】
【南方】當總統毀憲亂政,這是我們能做的小事...(文化元年基金會籌備處)@【南方電子報】
地球日電子報
轉寄『迎接海洋日 從關心海洋開始』這期電子報

寄信人暱稱  寄信人email
收信人暱稱  收信人email

  • 社群留言
  • 留言報主